“三渡赤水”後紅軍差不多走投無路,北渡長江川軍已修建堅固碉堡工事,往南滇軍孫渡駐防紮西月餘,中央軍開始駐紮赤水,並且準備修築永久工事。因此1934年3月20日,中革軍委下令“四渡赤水”東去。
毛澤東總算聽取了彭德懷和林彪等人建議,決定南下繞過貴陽到雲南再說。中央軍主力在黔北,川軍不願意出川追剿紅軍,滇軍主力在紮西固守,紅軍可以輕鬆轉移。雖然理論上經川南過長江,直線穿越成都平原,與川北四方面軍會合最近,但是打不過去也是枉然。
如此紅軍只得進入雲南渡過金沙江,經西康省繞遠路到川北,然後再設法紅軍會合。毛澤東此時也開始清醒了,命令部份紅軍佯攻古藺川軍,紅軍22日則從“二朗灘”處“四渡赤水”。同時,周恩來偽造蔣介石密電,讓中央軍吳奇偉部改向泮水,新場,三重堰方向迂回前進,後者也未查實照辦了。紅軍由此從容渡過烏江甩掉了中央軍的追擊。
3月22日,紅軍迅速從川軍和中央軍空隙穿插南下。26日紅軍越過遵義不停留。27日,毛澤東命令羅炳輝的紅9軍團,向西面打鼓新場黔軍攻擊前進,目的是吸引中央軍主力。周渾元果然追趕上去,31日紅軍強渡無人防守的烏江。
4月2日,逼近到貴陽附近息烽一帶。當時,蔣介石和宋美齡,陳城顧祝等,高級官員們正在貴陽督戰,附近只有中央軍99師4個團駐防。官媒所說蔣介石“驚慌失措”不見得,他有飛機隨時準備起飛。他認為貴陽城牆堅固,還有數千中央軍駐守,紅軍短時間很難打下來,打成膠著更會被國軍反包圍。
蔣介石坐鎮貴陽穩定軍心,但急調最近的滇軍孫渡部,3個旅火速向貴陽靠攏。4月3日,貴陽機場被部份黔軍反叛騷擾,此時蔣介石親自檢查城防,還讓陳誠去安排應對突發情況。4日,紅軍繞過貴陽繼續下,17日渡過“北盤江”23日進入雲南。
紅9軍團輕易消滅打鼓新場黔軍2千人,然後西進擺脫中央軍追擊。紅軍“四渡赤水”迭出疑兵,成功跳出國軍數十萬人的包圍圈,順利到達雲南無人防守地區,毛澤東在軍事指揮上有點意思了。
紅軍“一占遵義”時大約有3萬5千多人,在當地發展4千多紅軍新兵。“土城戰役”失敗損失3千多,“二戰遵義”紅三軍團傷亡3千多,“魯班場戰役”又打掉2千多人。“四渡赤水”入雲南渡金沙江時,紅軍只有2萬5千人。
“第四次渡赤水”由於用兵得當部隊沒有戰損,但高強度行軍穿插導致近5千紅軍,掉隊跑丟開小差失蹤,還有因傷病脫離隊伍。如此,整個“四渡赤水”過程中,紅軍前後損失近1萬5千兵力。
紅軍“前三渡”是情勢危急逼於無奈,只有“第四渡”才算是有部署的戰略突圍,而且發起人是彭德懷和林彪,此戰略與毛澤東沒太大關係。
官方歷史稱“四渡赤水”,把滇軍孫渡從雲南調到貴陽,然後為紅軍進入雲南打開道路。孫渡駐守雲南東南的紮西,紅軍在滇東盤縣突破,當地靠近昆明另有滇軍防守,所以沒必要調動孫渡。
紅軍“四渡赤水”的背景是開始局勢判斷有誤,幾次在建立“黔北蘇區”和“北渡長江”間猶豫。如果開始就按彭林意見,西進雲南北渡長江,紅軍就不會有1萬5千多的損失。所以“第四次渡赤水”沒打仗,部隊跑冤枉路造成更多損失,林彪覺得沒必要,這就是所謂“走弓背路,不走弓弦路”的由來。
整體來說“四渡赤水”,前三次“軍事冒險主義”下失敗,最後第四次毛澤東接受意見,“逃跑主義”下反而成功了。“四渡赤水”損失巨大下總算保住了紅軍部隊,還能擺脫國軍30多萬部隊追擊,從這點上來講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前三次“軍事冒險主義”下失敗,
回覆刪除最後第四次毛澤東接受意見,
“逃跑主義”下反而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