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一向不喜歡吃烏冬麵,香港茶餐廳有一種麵叫“上海粗炒”,拿捲心菜和粗麵放醬油,亂炒一通,炒好後是又黑又油的一盤。以前這種炒麵還用粗麵來炒,後來為了方便就直接用烏冬炒,麵粗而油膩,就更不好吃了!小時候在上海,炒麵都是用細麵,放一點雞毛菜之類,從來也沒聽說過什麼“上海粗炒”。另外,香港有的烏冬的確口味一般,咬上去麵粉感太強,麵條形狀就象白色的球鞋帶一樣!
當年八佰伴在黃埔遊船還沒結業時,地下食品街有一家很小的檔口,賣特製的鐵板烏冬麵,那是本人唯一吃得下去的烏冬,韭菜,火腿,肉絲,芽菜,胡蘿蔔絲等用醬油炒好,“新鮮滾熱辣”放在鐵板上端出來,配上超大杯味道有點象“司樂冰”的飲料,吃起來頗有豪氣,本人前後吃過多次。
多年後到了日本,烏冬麵的原產地品質自然不同,日本烏冬的歷史遠比拉麵悠久,據說唐代時已經傳入,各地烏冬的吃法也多種多樣。由於過去不怎麼喜歡吃烏冬,雖也吃過幾次,但絕不會特意去點,反正其他選擇也很多。後來搬到中野那邊和朋友一起住,課程有時不那麼緊时,也會看看電視,日本有很多專門介紹當地特色料理的節目,主持人隨走隨看随品尝,瞭解當地飲食文化。
有一次,節目偶然介紹了一家由一位80多歲日本老婆婆經營的烏冬面店,她每天4點鐘起床搓麵粉做烏冬麵,然後自己起鍋煮麵來賣。一碗居然只賣200日元,顧客盈門,賣完即止,多年來都是如此。最特別的是她的烏冬不加調料,她介紹的吃法簡單極了,熱水裡撈起來的烏冬裡放點日本醬油或者是鹽,然後打個雞蛋,放點蔥花,攪拌一下就可以吃了,她說這樣吃最好吃!店裡雞蛋,醬油和切好的蔥末放在桌上,客戶隨意加減,連付錢都可以隨意。
原來還是簡單的是最好的,我本來就喜歡吃蔥和蛋,遂照老婆婆的方法試做了一次,果然味道不錯!這種烏冬最大的優點是速度快,比沖杯麵還要便捷,但是味道卻好很多,也算是另類快餐,非常適合忙碌的人。後來烏冬反而成了本人吃得最多的食品。
回到香港後生活又恢復原狀,自己慢慢開始對烏冬又不感興趣了。不過,現在不是好不好吃的問題了,可能是生活沒有以前那麼緊張,不用再吃“烏冬快餐”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