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筱聲咪孫明


滑稽大師筱聲咪於2012年底因腦梗塞去世,看來人間又少了一份笑聲。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已經不太知道,80年代風靡上海滑稽界的黃金組合---筱聲咪和孫明。當年這對獨角戲搭檔紅遍江浙兩省,在上海可說家喻戶曉。兩人文革後整整紅了10多年,當之無愧的滬上滑稽金牌搭檔。

筱聲咪原名闕榮生,1950年進入滑稽界,先師從筱咪咪,後成為滑稽名家楊華生的徒弟,先後參加過新新,飛峰,聯藝等滑稽劇團。因在電影《如此爹娘》中擔任主角小寶而成名,雖是飾演小孩子,其實他當年已近30歲了。曾聽他偶然說起,筱非常崇拜滑稽名家姚慕雙和周柏春,此二人是解放前滑稽界的大響檔,以“斯文滑稽”享譽上海灘。筱一直想拜他們為師,甚至有一天晚上,特意到姚周住處等候。結果,雖然遇到周柏春,但周並未太過在意當時這位年輕人,連人都未讓進,只隨意問了句“小阿弟,儂夜點心吃過伐”,即匆匆走人。筱聲咪後來名聲鵲起,曾提及此事。周表示未收他為徒,為其終身憾事。

筱孫二人大紅大紫是在文革結束後,79年筱聲咪加入上海廣播電視藝術團,並且找到對他演藝事業至關重要的搭檔孫明。文革時,筱聲咪據說在襄陽南路某土特產商店站了10多年櫃檯,這個商店本人還有印象,附近就是42路公交車站頭,本人童年時經常路過,應該見過他不少次吧。文革中禁止民眾娛樂,改革開放後,人們被壓抑追求快樂的欲望,一下子都迸發出來。當時,滑稽戲一票難求,獨角戲演出場場爆滿。筱文革後重新回到專業劇團,他那時人到中年,年富力強,有多年舞臺經驗,一定創作能力,加之找了個好搭檔,如此大背景下,實在想不紅都難。

筱聲咪和孫明的表演貼近生活,善於表現周圍家長裡短的小市民生活,而且接近時事,緊貼潮流,針貶時弊。演出節奏明快,輕鬆自如,笑料頻出,很快就在滑稽界大放異彩。本人少時看過二人的很多節目,其名作《現身說法》裡的那句“美麗啊美麗,儂真正美麗,儂比阿拉媽媽都要美麗”,當時周圍的小朋友也都掛在嘴邊,經常用來互相開玩笑。筱聲咪雖然名氣很大,但當年本人和朋友比較起來,都更喜歡孫明。筱孫組合真正的笑點其實都在孫明身上,表面上筱聲咪是上首,相聲中所謂的主力逗哏,實際上反而起的是陪襯作用。實在是孫明的表演太過出色,經常搶了上首逗哏的風頭。

滑稽脫胎於文明戲,並借鑒話劇和相聲的表演形式,講究“說,學,做,唱”。早期滑稽以唱和說為主,所以叫“唱滑稽”。獨角戲意思是一人飾演多人的腳色,說,唱,學,演四位一體,放噱早期是為說唱服務的。筱聲咪擅唱,滬劇,越劇,流行歌曲皆能,說表功夫也好,語調舒緩,節奏明快。但放噱並非他強項,他的噱頭往往是以挖苦,嘲笑,諷刺孫明為主,即相聲所謂“砸掛”。單獨抖包袱逗哏,即所謂“一頭沉”,非其所長。孫明的舞臺表演風格獨特,即便到現在也是無出其右。他59歲就因腦溢血而英年早逝,實在可惜!他的去世很大程度影響了筱聲咪的演出,他再難找到這樣一個說噱俱佳的下首搭檔,人們習慣了兩人的聯合表演。沒了孫明筱聲咪的表演黯然失色,說實在的他本來就沒那麼噱。

筱孫的節目時間都比較長,筱聲咪雖善說唱,但真正好笑的噱頭,基本都來自孫明。往往在筱聲咪大段說表後,孫明按照情節,配合獨特的形體動作,突然發一陣噱頭,引起哄堂大笑。孫明的表演總是恰到好處,既能很好地烘托筱聲咪的表演,又能將人物性格很好地表現出來。他們兩人的表演與傳統滑稽有所不同,節奏慢而輕鬆,從不放所謂“硬噱頭”。往往在不經意中,突然集中放噱。兩人的表演上下首分工並不明確,經常兩人同時出噱,有點接近相聲“子母哏”的形式。筱聲咪的成名,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孫明的才華。

孫明雖是業餘演員出身,但他表演獨樹一格,有人形容他類似解放前的“呆派滑稽”,這樣解說並不全面。孫明雖然體形肥胖,但動作靈活,反應很快。經常根據人物情節,配合形體動作,誇張表情,刻畫人物性格,形成戲劇衝突。他的動作,不似李青般扭捏作態,裝怪賣傻,完全是按照人物設計,恰到好處,收放自如。他的語言也非常生動,經常使用崇明,寧波等方言。雖是下首捧哏的腳色,但能做到“捧中逗,逗中捧”,主次轉換快,富於變化,非常協調。既不主動搶上首風頭,又不使自己處於下風。很多節目在說表放噱上,基本與上首持平,不是傳統意義上,單純烘托性質的表演。

筱聲咪如今駕鶴西去,老一輩滑稽凋零殆盡。說什麼天堂裡多了一份笑聲,這種說法著實可惡,天堂是個嚴肅的地方,豈能大聲喧嘩說笑。只無奈人間又少了一份歡樂,再看現在滑稽界人才衰敗,當年的“小滑稽”都屆退休之齡,新人水準之差,已經到了令人唏噓的地步。經典遠去,大師不在,過不多久滑稽這朵百年藝術奇葩,也會消失無蹤。只在網上流傳的少量視頻中,供人咀嚼回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