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稱“中國打破了日本的優越感”,原因是日本內閣府公佈了最新外交民意測驗結果,日本人回答對中國“沒有親近感”的占83.1%,創了1978年以來的新低,“有親近感”的只有14.8%,認為中日關係不好的日本人達到84.5%。其實,如果中國也做相同民調,估計對日本“無親近感”的比例更高,照此邏輯是否“日本也打破了中國人的優越感”?
日本內閣已經連續33年做此調查,調查結果隨著國際政治大環境的轉變,比例高低都是很正常的。在日本全國3000人中抽樣調查,收到回復還不到一半,總共才有1801人,這種調查資料缺乏科學性,根本不能代表日本民意。相互“沒有親近感”沒什麼問題,俄羅斯現在受到歐美打壓,調查顯示俄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占47%,但是2008年俄羅斯經濟最好的時候,對中國有親近感的只有18%,這又能說明什麼問題。事實上中國民眾2014年出境遊,首選國家就是日本,不但人數創紀錄,消費金額也
新高。中日關係不是幾個無聊輿論調查 據,就可以說明全部問題的。
為什麼日本人對中國沒有親近感?日本媒體分析是近來中國漁船,經常在日本海域捕撈紅珊瑚,日本人對中國漁民破壞自然環境資源反感。中國部份人則是上綱上線,什麼中日國力逆轉差距拉大,兩國發生領土糾紛,給日本國民帶來刺激;日本在亞洲率先實現工業化,並發展成為經濟強國,日本人心中“日本是亞洲大國”,但在遭遇“失去的20年”後,日本經濟陷於停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打破了日本人的優越感;日本有“集體主義”文化,日本人對華認識存在偏頗,現代日本人並不像他們的祖先那樣敬重中國。這些是日本人對中國“不抱親近感”,占到83.1%的重要原因。
近代日本明治維新“脫亞入歐”,國家經過改革迅速富強,大批中國學子負笈日本,學習日本先進經驗和文化,照此說法為何現在中國人不再敬重日本?所謂從地緣政治角度,中國崛起讓日本人感到競爭威脅。現今全球化的國際經濟政治大環境,競爭帶來的是創新進步和發展,其效果於威脅。中國崛起就會威脅日本,那麼加拿大崛起,是否等於威脅美國。法國學者克勞德·邁耶出版,《誰是亞洲領袖,中國還是日本》一書,說中日在亞洲“一山不容二虎”,這種三流學者的觀點簡直莫名其妙。亞洲事務的主導權在美國,沒有美國幫助日本作為戰敗國,在國際外交上本就作用有限。
日本人為何一定要對中國人產生親近感?照此邏輯為何不說中國人,對日本是否也必須有親近感?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使得日本人自負的優越感不再,這種說法相當愚蠢!中國在清朝就是世界第一經濟體,照樣抵擋不了西方的船堅炮利。日本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幾十年了,中國才剛超過日本幾年而已。中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30倍,人口是日本的14倍,疆域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超過日本再正常不過。2014年世界人均GDP,日本是32295美元,中國7476美元,日本世界排名23中國排名94,不知道誰打破了中國的優越感。
所謂最不願意相信中國崛起的國家就是日本,這種說法更是不值一哂,中國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從80年代以來直到現在,日本政府提供給中國的低息貸款,無論數量和金額都是最多的。況且,日本企業在中國有大量投資,全國有日本獨資或合資企業超過1萬家,雇傭1千2百萬中國產業工人,日本有近3成的出口產品,在中國生產製造銷售。中日兩國的年貿易額超過3千億美元,這對比日本人有“好感”的印度,金額方面超過10倍不止,中國崛起對日本來講是雙方都有益的好事情。
日本媒體傳統以來封閉保守,對於日本不利的新聞不會報導,而且對國際新聞,也有內部審查制度監控。多數日本煤體政治立場,還是從日本本國角度出發。現在,日本媒體中播出有關中國的新聞,不但數量少且負面內容較多,鑒於近年中日間緊張關係,很多內容都是對中國,有關釣魚島爭端的指責,還有就是中國環境污染,抄襲仿造他國技術等內容。事實上日本媒體報導的這些問題的確客觀存在,不排除一些負面內容對部份日本國民產生誤導,這才是日本人對中國,沒有親近感的真正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