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和日本人聊天多數話題差不多,經常提到的有天氣,汽油價格,AKB48,飲用水等等。日本人對自己國家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感到很自豪,而且對與水質非常關心,認為水質好等同於環境好。基本上日本人都認為中國的綠茶好喝,但是水質比較差。日本人覺得飲用水的好壞,甚至關乎一個國家的先進程度。
五六十年代以前,香港的日常用水完全依賴雨水,儲存在多個水塘裡。隨著香港人口的不斷增加,這些天落水自然不夠使用。後來,香港政府與中國達成協議,從廣東省買水引來香港,這就是著名的所謂“東江水”,直到現在亦是如此。這幾年,東江水源頭水質不斷惡化,不時有香港記者進行專門報道。不過與大陸整體污染狀況比較,還算是程度輕的。每次媒體報導,香港政府必然會作出聲明,東江水引入香港後水務署會進行處理,然後才供港人飲用,水質受嚴格監督。並且,馬上與廣東省的有關部門檢討,對方也會盡速作出改善,畢竟香港是付了錢的。
基本上,香港的水質還是能夠得到保證,衛生方面沒有問題。本人記憶之中沒有發生過什麼太大的事情,就是多年前讀大學期間,曾經有一段時間,自來水裡發現一種叫“阿米巴蟲”的微生物,據說會使眼睛感染,特別是對隱形眼鏡配戴者,受到感染的機會比較大。那也只是很短一段時間,很快就平息了,因為自來水消毒的時候用氯氣,可以殺死阿米巴,不用過渡擔心云云。記得那時大學校刊和學會很多都改名叫“阿米巴”,此名也算是盛極一時。饒是如此,香港的自來水是不能直接飲用的,這在香港也算是基本常識。
歐洲多數國家的自來水可以飲用,因為自然環境保育比較好的關係,其中也有例外,法國的自來水南部的沒問題,北部的就不能喝,說是會得斑禿病。中國就不用說了,絕對不能喝生水。本人從來嚴格遵守不喝生水的規定,可能是小時候喝上海黃浦江水的關係,那水就是燒開了都是一股氯氣味!說來也沒什麼可以奇怪的,世界工廠在中國,污染自然是中國最嚴重。歐美現在都是消費型經濟,除了高科技以為,幾乎不出產什麼工業產品。國家主要依靠金融,貿易,旅遊,服務,消費,高科技,文化,創意等產業也來支撐經濟,製造業已經沒有了,污染自然小很多。再說人家環保意識強,教育水平高,保護環境是全民意識,國家自然清潔。
英國以前在工業革命時代,環境污染非常嚴重,倫敦被稱為“霧都”,就是因為煤炭燃燒的雲煙太重,粉塵與空中的水汽結合,久散不去而造成,下起雨來就是酸雨了。現在,英國當然是環境優美了,倫敦去了好幾次,無一不是天高雲淡,天藍氣清。本人在英國居住經年,水質是肯定沒有問題的,可以直接飲用。英國人有喝茶的傳統,雖然經常燒開水,但很少看到暖水瓶,飲水機之類的東西,甚至很少用水壺在煤氣爐上燒水。多數是用kettle電水壺來燒開水,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也很清潔。從英國回港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本人都習慣用電水壺。
當年在日本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東京的水質很差,雖說可以飲用,但總覺得有點怪味。任何國家就算自來水可以飲用,水中雜質還是比較多的。拿一瓶蒸餾水做比較,很容易看出來,再有就是嘗嘗水的味道。當年,本人就是用此法在日本人面前比較,自來水確有點暗,味道也很一般。當時,很多日本人也都認為自來水味道差,不能直接喝,但東京都政府說沒有問題。日本樣樣東西都貴,就是礦泉水和蒸餾水不貴,2L大瓶裝也就100日元,有的才80日元,按當時匯率算也就5-7塊港幣一大瓶。大瓶的綠茶也就120日元,這簡直太便宜了。那時,本人每天都買一大瓶,從來不喝自來水。
日本是第一個將綠茶作為軟飲料推出市場的,最早是“伊藤園”公司開發的。日本喝綠茶,烏龍茶,玄米茶,麥茶也很流行。前幾年,本人與日本人到大陸出差,他們無數次問我同樣的問題,中國人為什麼在烏龍茶裡加糖?總算這兩年好了,不怎麼看到甜烏龍茶了。日本自動販賣機到處都有得賣瓶裝茶飲,冬天還有加熱的綠茶飲料。本人從小不喜歡喝熱辣辣的東西,唯有那時在日本,冬天會買熱綠茶來暖暖手,奇怪的是我從來不買熱咖啡暖手。在日本我每天喝飲料都有程序,上午打工或上學前,喝一種棕色瓶裝的維生素飲料。學校裡和多數同學一樣,上課時喝“老頭牌”小罐裝咖啡。中午是中瓶裝綠茶,打工前後是小瓶裝Ginger Ale或利賓納葡萄汁飲料。晚上是朝日或麒麟無糖份啤酒,或者是日本清酒,還有就是大瓶礦泉水,基本每天如此。
近年,每當我談及日本水質的問題,日本人幾乎異口同聲地反駁我說,這已經是以前的事情了,東京的水質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完全可以放心饮用!而且,日本人的態度非常認真,好像是要糾正我犯的一個嚴重錯誤。這次本人事隔多年到日本出差,按以往的習慣,買好大樽裝綠茶飲用,根本沒有想過要喝自來水。偏巧一天晚上茶喝完了,遂打開自來水龍頭,心有餘悸地喝了一小杯,味道果然比以前大有改善,有點礦泉水的味道了。據說東京市府前幾年終於承認水質有問題,花大力氣改善,看來還是卓有成效。也許對日本人來說,這比政治問題更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