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日本女性為何偷偷到海外“借種”


日本媒體報導很多日本女性,到海外接受體外授精或胚胎移植治療,僅首都東京地區每月有近150名,實際數位至少是公佈資料的數倍。其實與其跑道到海外,遠不如在國內接受治療更方面,既節約了旅途勞頓語言不通等問題,而且避免了繁複手續和高昂費用。何況日本的醫療條件和水準,在國際上都是超一流的,無論是醫生水準,醫療設備和護理服務等都有保證。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人口統計,日本初次結婚的年輕人,男性平均年齡是30.4歲,女性是28.6歲,並且每年年齡值都有所延長,晚婚晚育在日本已經形成潮流。按照地區年齡層次分佈來分析,初次結婚平均年齡最高的集中在大城市,東京男性為31.6歲,女性29.7歲。現在日本男女結婚年齡,超過30歲已經成為常態。日本早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已婚夫妻平均生育率只有1.37,維持正常社會發展,生育率最少要達到2.48。因此,所以日本年輕人口數量不足,“少子化”現象十分嚴重。從而導致日本社會勞動人口嚴重缺乏,影響日本未來的發展。




日本社會高齡少子化趨勢不斷在加速,大量接受海外移民又不可能實現,想要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鼓勵女性多參予工作是必然之選。日本政府致力於開發女性群體,使她們重投勞動大軍。據最新調查顯示現在25-39年齡段,日本女性參加工作比率近7成,已經創了歷史最高水準。日本總務省2012年勞動力調查顯示,高級職員除外的一般職員,女性數量同比增長9萬人,總數達到2288萬人,已經是日本歷史最高紀錄。特別在醫療福利教育等領域的女性,就業人數更是大幅增加。




大量日本女性參與工作,就業率上升刺激經濟的同時,由於在職場奮鬥打拚,工作繁忙沒有閒暇時間,在日本造就了大批剩女,結婚年齡也是一再推遲。很多日本女性好不容易在職場站穩腳跟事業有成,打算結婚生子時卻發現已錯過最佳生育年齡。況且,日本持續二十年的經濟不景,工作沒有保障收入不斷降低,即便可以早結婚也不敢早要孩子。等真正擁有了一定經濟基礎,打算要孩子但年齡大了。日本醫療學會的研究報告顯示,日本35歲女性懷孕率不到17%,再到40歲就只剩下8%了。 



日本專家研究分析,很多日本婦女實際上並沒有生育問題,如果能在早年生孩子完全可以,但是因為工作經濟方面的原因,一拖再拖之下過了年齡,成功受孕的機率大幅下降,想要孩子自然懷孕,希望雖然不是沒有,但成功率很難保證了,最後惟有借助體外授精和胚胎移植。日本男性工作壓力勞動強度大,工時過長經常大量加班,工餘時間為排解壓力抽煙喝酒,不注意身體健康和鍛煉。日本又是成人娛樂業非常發達的國家,對於男性來講到各種,男性娛樂場所消費很正常。長此以往自然造成身體狀況欠佳,日本男性精子品質比較差,損壞了生育能力。




日本聖瑪利亞醫學大學岩本晃明教授,與歐洲科學家協同研究,對於歐洲和日本男性精液進行分析。從日本神奈川縣醫院,提取324名年齡20-44歲健康男子精液。研究者為減少誤差,特意選取了同年齡水準參與者,排除各種幹擾因素後得出結論,如果以日本男性精子數100為准,芬蘭男性是147,蘇格蘭男性為128,法國男性110,日本男性精子數量最少。而且受到工作壓力等影響,日本男性的禁欲時間,遠比其他國家男性長。70年代日本男性的精子數每毫升6500萬,90年代驟減至5700萬,而且還在不斷下滑中。




最令人奇怪的是日本作為世界上醫學水準最高的先進國家,但對於治療不孕不育非常不重視,國內能夠進行體外授精和胚胎移植的醫院不到6家。日本國民醫療保險發達,如果日本人在本土得了絕症,或者其它疑難雜症,國家負擔所有醫療費用,國民基本上是治療免費,但不孕不育症不在此列,政府醫療保險不能覆蓋。日本國民必須自己負擔醫療費,而相關治療的費用非常昂貴,而且出了醫療事故,都得病人自己負責。最不可思議的是這6家醫院,可以進行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但是所用的精子和卵子,必須病人自己去聯繫尋找。即便找到也必須由病人,自己安排保存直到治療,因為醫院沒有精子和卵子庫。




日本法律不承認人工授精的子女關係,就算小孩通過人工授精出生,將來可能無權繼承遺產,並且還會產生一系列倫理問題,直到現在日本法律也沒能修正解決。日本高齡夫婦因為不孕不育症,每年只能花費昂貴費用,偷偷到國外“借種”,接受相關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