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日本為何“剩男”泛濫成災

日本“少子化”現象不斷惡化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晚婚,不婚,非婚”時代的來臨。日本男性的平均結婚年齡是30.7歲,在大城市則更晚至31.4歲,晚婚已經成為日本社會的常態;很多日本適齡男女情願同居,也不願意正式結婚;還有相當部份的日本男性,選擇過單身生活根本不想結婚。日本社會對於不願結婚的適齡未婚男性,年齡段再35-49歲以內的稱之為“剩男”,至於35歲以下則不在此列。根據日本《國民生活白皮書》統計,上世記80年代日本“剩男”,只占男性未婚人口的2%左右,而現在已經占到20%。日本媒體曾經對剩男進行調查,採訪對象中近95%表示,今後如有機會還是會考慮結婚,其餘則是堅定的獨身主義者,以後也決不會考慮婚姻。





剩男產生的原因在日本社會也是多種多樣。日本社會福利保障條件優越,醫療條件世界一流,在日本人的觀念裡沒有,中國所謂“養兒防老”的概念;日本社會服務業非常發達,各項生活服務設施優越,無論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很方便,沒有女性婚後洗衣做飯操持家務,單身男性在生活方面,並無任何不便之處;相當部份剩男在學生時代,有過不愉快的戀愛經歷,曾經遭受過女生的拒絕,嘲笑和捉弄等,使得他們在長大成年後,對於女性交往有恐懼心理;還有的男性主要是因為自身條件,各方面來說都很一般,既沒有高學歷也沒有好工作,至於高收入就更談不上了,身高相貌平凡缺乏個人魅力,所以對追求女性抱有自卑心理。





還有不少日本男性從小由母親帶大,成年後仍然嚴重依賴母親照顧,認為什麼都是自己母親最好,除了她以外根本不需要其它女人,包括自己娶妻生子,過屬於自己的正常家庭生活;不少剩男自己家裡的經濟條件非常好,家庭生活品質也很高,沒有太大的工作和收入壓力,所以不願成家立業獨立生活,主要怕婚後供養家庭,生活負擔變大影響生活品質;其中還有相當部份的優秀男性,自身各方面條件都很優越,收入高工作體面相貌英俊,受女性歡迎之下選擇很多,如此就更不願意輕易結婚,實行只戀愛不結婚,單身貴族式的獨立生活等等,總之造成剩男現象的原因實在是不少。





日本大學對“剩男”研究發現,如果男性在求學期間,能夠有固定戀愛對象,那麼成為剩男可能性比較低,但一旦進入職場後仍沒有女朋友,那麼由於工作後各方面壓力增大,可支配的自由時間和金 減少,生活社交圈子變窄範圍有限,即便是想找女朋友都困難,更何況是心儀的結婚對象,時間長了習慣了單身生活,剩男對於結婚,就會抱無所謂的態度。雖然日本社會為瞭解決“剩男”問題,也是想方設法不遺餘力,不少報章雜誌都開辦有徵婚特輯和相親欄目。還有專門針對剩男的網站,舉辦各種剩男參加的相親活動,如自助餐,遠足,宴會,聯宜等等。





不過此類活動成功率不高,主要是相當部份的剩男,在習慣了自由自在的單身生活後,根本就不想受到婚姻的約束,情願成為“快樂的單身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