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瓦爾特到底怎麼炸火車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是一部經典老戰爭電影,講述前南斯拉夫遊擊隊,在領袖瓦爾特領導下,與德國法西斯展開英勇鬥爭。智鬥假瓦爾特,破壞德軍勞費爾行動,成功炸毀運往裝甲部隊的燃料火車,使得德軍不能順利撤退。電影情節驚險曲折,戰鬥場面引人入勝,人物性格刻畫生動,甚至電影的音樂和配音都很出色,實在是一部經典難得的外國戰爭影片。當年,據說在中國大陸風行一時,90年代美英聯軍轟炸科索沃,此片再度掀起熱潮廣受觀眾喜愛。


近日廣電局下令規管抗日雷劇製作,此類電視劇內容過於荒誕離奇,缺乏起碼的真實,過度強調娛樂性。其實,只要抗日電視劇內容精彩,基本符合邏輯,人物塑造成功,服裝道具到位,演員表演合格就可以了。至於內容荒誕與否,戰爭影視劇,稍有誇張失實很常見,並非中國獨有。美國越戰受重挫,傷亡幾十萬。肌肉男史泰隆手持一挺重機槍,斜挎兩排子彈,《第一滴血》續集硬把面子找回來。一個人打得越共毫無還手之力,美軍當年要有一個連的藍博,按其戰鬥力越戰早結束了。


即便《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經典中的經典,要是稍加分析,其中不合理情節也實在不少。電影中出現的德軍裝甲軍團,除少量自走炮是德軍裝備,所有坦克居然都是蘇軍的T-34,好歹也開幾輛虎式豹式出來。從巴爾幹半島撤出來的20個師,從德軍控制的多瑙河以南地區撤退,就算是繳獲總不見得都是蘇聯貨。問題最多的還是電影高潮部份,瓦爾特,吉斯和蘇裡假扮火車司機,奪得手槍13發子彈。按吉斯的說法3發子彈,要對付上百德國鬼子,說明押送火車的德國士兵有一個連。三人開動火車後不久,被打暈的司機打開水龍頭報警,哈根中校打電話給畢斯特裡車站,命令一定要把火車攔截住。


當火車通過山路進站時,德軍已經設了路障攔截,而且鐵路側還有士兵用MG42機槍射擊,火車居然很順利地沖過路障直駛而去。路障是用粗木樹幹,在經過的狹窄山路兩側交叉疊放,根據常識要讓火車停下,路障只需在鐵軌上放障礙物即可。例如大石頭沙包樹木等,直接放在鐵軌上就行了,樹幹最好縱向放置兩軌之間,火車無法運行自然停下來,而且路障可以多地段大量放置。電影裡卻吃力不討好,懸空架在兩側山壁上,等著火車加速將其撞飛。難道德國士兵連將障礙物放在地上,這麼簡單的方法都不會。


上尉比紹夫對火車被劫持後的反應更讓人奇怪,他不設法將火車停下來,而是下令從車頂強攻車頭。他當時完全可以象後來那樣,下令所有車廂關閘,就是將每節車廂上的旋轉刹車關閉,這樣後面近二十節車廂拉閘後,即便火車頭力量再大,火車最少也會大大減速,甚至會自動停下來。德軍哈根中校有一個整摩步團,嚴密佈防鐵路兩側,對付火車頭上的三個人,根本不成問題。火車沖到山口時,一個德軍士兵用MG42機槍,掃射幾下就停了,拼命拉槍栓根本沒開槍。停止行進中的火車一個人怎麼夠,怎麼也拉個散兵線保持持續射擊。非要士兵扒上車去問,結果自然是被打下來。其實根本就多餘一問,直接打死司機車自然停了。


比紹夫下上車頂攻擊火車頭的命令更莫名其妙,衝鋒槍對射很容易打中油箱,電影裡雙方也反復喊要注意油箱,然而卻選擇最容易打中油箱的方式。從行進中的火車車頂往車頭沖,每次只能縱向走一人,明顯就是活靶子給人打。而且,士兵沒經過訓練,誰有膽量和能力,在行進的火車頂上健步如飛。能在車頂上站住就不錯了,而且還是有坡度的山路,車身其實在上山爬坡的狀態,那就連站穩都很難了。況且,車速快的情況下風阻大,甚至連眼睛都不易睜開。蘇裡跑過第一節車廂,搶走爬車頂德軍的兩枝MP40衝鋒槍,他和吉斯輪流射擊,攻上來的德軍士兵。這MP40衝鋒槍雖然火力強,一個彈匣最多32發子彈,兩人掃射早就子彈打光了。誰知瓦爾特上來又猛掃一通,衝鋒槍哪有那麼多子彈。


從電影裡可以很清楚看到,瓦爾特開的火車是窄軌火車,而且戲裡多次顯示,無論車站還是鐵路都很小型化,就是所謂小火車頭。這種火車蒸汽發動推力有限,拉動20節木質裝滿傷員的車廂,已經非常吃力了。根本不可能拉動20多節,裝滿油料的全負荷車廂。辛德勒要20輛卡車裝傷員,也證實火車最少20節車廂,況且跑的還是有陡坡的山路。蒸汽火車爬山要換車頭,電力火車沒有沿路電線,要加裝一節充電車廂。既要拉20節車廂數百噸燃料,又加速沖路障爬陡坡,瓦爾特路上煤都沒加,車頭裡連個司爐工都沒有,蒸汽不足就不說了,這麼個窄軌鐵路,小火車頭怎麼可能呢。


瓦爾特將火車頭與車體分離,進入山洞陡坡前三人棄車,火車頭向下滑行撞到車體,引發連環爆炸。陡坡最少也要30度,否則坡度平緩,車頭倒退一段距離,會自動停下來。電影裡車頭脫離車體,比紹夫才意識到要捏閘,車頭回撞他再下令松閘,已經來不及了。之前那麼多時間他不捏閘,沖了車站爬上陡坡,卻想起刹車來,簡直是等著被人撞。如果,山體真有那麼陡峭,車頭下滑這麼快,想必坡度很大。剛才車頭脫離車體,車體失去動力後,很快也會向下滑行,多節車廂重量遠比車頭重,滑行速度應該比車頭更快。電影裡看這段山路其實很平緩,火車頭失去操作人員,蒸汽不足只要有一定距離,就算有滑坡車頭也會慢慢停下來。另外,即便有陡坡如果下滑距離過短,車頭即便撞上車身,也只會輕微損傷,因為速度距離都不夠。況且,車體第一節是空的,比紹夫曾在裡面,向車頂的蘇裡掃射,車廂可以起緩衝作用。


電影裡小火車頭撞火車的情節,實施起來實在難度過高,按電影畫面分析根本就不可能。即便是經典的戰爭電影,細加分析下也能找到很多破綻,何況是製作遠比不上電影的電視劇。抗戰電視劇情節有偏差,只要整體與內容吻合,不必吹毛求疵,最起碼主旋律是好的。中國軍隊30多年沒打仗,更何況那些8090後編劇了,出點紕漏很正常。至於,廣電局行政幹預沒必要,畢竟觀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