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抗戰電視劇不為人留意的錯漏


即便是製作認真的抗日劇,仍有不少不為人留意的錯漏,而且情况非常普遍。稍有歷史知識的觀眾看來,即便電視劇如何精彩,仍然有些美中不足。


日本軍官都有文化,低級軍官上過士官學校,高級將領陸大出身,即便普通士兵,平均也有小學文化程度。當時,中國士兵無論國共多數是文盲,能背個乘法表寫個名字,那就算大知識份子。以此可以看出兩國軍人文化素質不同,體現在戰鬥力上自然有高下之分。日本軍官雖有文化,即便其中不少仰慕中國文化,多少懂點中文,但實在談不上精通,最多也就是會點口語罷了。不可能象現在的電視劇,只要是日本軍官都是中國通,開口閉口你們中國有句古話,不入虎血焉得虎子……”。普通日本軍官哪有這麼高中文水準,說話隨口引用中國古語。

偽軍偵緝隊小隊長標準打扮是長衫馬褲,頭戴日本軍帽斜挎南部七式手槍,俗稱王八盒子。南部七式是日本軍官配槍,通常中隊長以上級別的軍官,才能配備此槍。一般偽軍小隊長級別,特別是特務偵緝隊,根本就沒有資格,配發日本制式手槍。日本軍官的軍刀,主要是指揮作戰用,並非作為進攻武器,最多就是防身所用。軍官配刀主要为顯示武士身份,日軍將校級軍官軍刀是自己購買。下級軍官所用軍刀是制式軍刀,刀穗內側以金,紅,藍色區分將、校、尉軍階。日本軍官舞動軍刀,指揮部隊衝鋒是有的,拿軍刀與敵拚刺本不常見,日本軍官打仗也是用槍居多。

日本軍隊所用手雷主要靠破片殺傷,手雷裝藥不多,爆炸威力並不很大,手雷爆炸不會火光沖天,卷起黑色濃厚煙霧。而且,日本手雷在山地作戰時,不如中國木柄手榴彈,投掷手雷由於地形關係,山地戰經常扔上去後滑下來,反而傷了自己。中國木柄手榴彈,仿自德國威力比日軍手雷大。電視劇中經常看到女主角,打伏擊時拿小手槍拼命射擊。敵人其實離得很遠。除德國駁殼槍外,手槍有效射程最多30米,隔50米想精確射擊,可能性基本沒有。小手槍只能用來防身,打伏擊距離遠,有地形限制,手槍不夠射程,根本打不到敵人。

電視劇中日本軍官的扮演者通常分成三類:日籍演員,中國演員,會日語的中國演員。前者日本人自然問題不大,中國演員不會日語後期配音,問題也不算嚴重。最要命的是會簡單日語的中國演員,日語水準拙劣,在電視劇中語亂說一氣。不但,發音古怪語法混亂,不會日語的觀眾沒有察覺,懂日語的人簡直慘不忍聽。不懂這些略懂皮毛的演員,日語到底說的是什麼,錯漏何止是百出,簡直是瞎說。演員用日語念臺詞,最起碼也要預先校閱文法,糾正基本發音語氣,語句表達大致通暢才行。否則,與其說不輪不類的生硬日語,還不如後期配音或打字幕。

日本軍官怎麼會坐美軍的吉普車到處走,美軍沒在中國正式參戰,國民黨軍的美式裝備,只有美國顧問指揮訓練的軍隊,才全面配備使用而且數量不多,日軍哪那麼容易就繳獲到。發報機不是對講機,怎麼可能直接通話,又不是現代手提電話。步話機近距離通話,美軍才有如此裝備,日本根本就沒有。日軍二戰時沒有配備衝鋒槍,即便是精銳特戰隊,也不能英軍司登式,美国湯姆森,各種衝鋒槍亂用,因為彈藥無法補充。整個中日戰爭期間,日軍都用本國制式裝備,何況日軍裝備對付中國軍隊足夠,沒必要使用制式外武器。

日语里这个称谓不可随意乱用,只适用于长辈对小辈,上司对下属,军队里年长的上级,对关系比较好的年轻下级,用得也比较多,相反的情况不能用。平辈间关系好,年龄相仿的也可以用。日本军队里女军官的比例没有那么高,特别是战斗部队里根本没有,只有情报机关里有少数。较拍摄九二式重机枪射击,最少也要压上子弹;捷克式轻机枪弹匣,总共才20发子弹,不可能连续不断射击;迫击炮不能在森林里开炮,弹道走的是抛物线,炮弹会碰到树枝反弹等。

其他各種漏洞實在多不勝數,隨意可以舉出很多。看抗戰電視劇也就是圖個熱鬧,只要故事內容精彩,人物刻畫生動,劇情基本通暢,道具勉強合格也就算了。只要稍為認真一些,基本就沒法看下去了。说真的不是演员表演不好,实在是编剧和导演水平太差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