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失街亭是諸葛亮一手造成的

馬謖對街亭失敗一點責任都沒有,他實際上是代諸葛亮受過。他忠實執行了諸葛亮的戰略思想,最後落得個兵敗身亡的下場。街亭之戰發生在魏太和二年(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攻打曹魏,戰略上是聲東擊西,派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佔據箕谷明取郿縣為疑兵,諸葛亮則率領主力進攻祁山。為何選取此時北伐,根據《隆中對》描述,劉備奪取荊州和益州後,“天下有變”才能發動進攻。西元226年,魏黃初七年,蜀建興四年,魏文帝曹丕駕崩太子叡即位,任命夏侯楙駐守長安關中空虛。諸葛亮首先看到曹魏國勢不穩有機可趁。其次,魏將孟達和太守申儀有矛盾,與諸葛亮暗通書信打算投降,申儀秘密告發了孟達,孟達得知後打算馬上舉兵反叛。司馬懿寫信勸慰孟達,暗中則率軍進討攻打新城。諸葛亮見時機成熟,因此決定大舉北伐。




諸葛亮此次北伐事出突然,曹魏認為經夷陵之戰後蜀漢國勢已弱,劉備都已經白帝城托孤去世了,都認為蜀漢不足為懼放鬆了警惕。如今諸葛亮書生帶兵居然敢攻打曹魏,加之曹丕駕崩曹叡剛即位,所以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本來就準備不足,再加上民眾懼怕戰爭,因此反叛曹魏降了蜀漢,如此之下關中危險了。魏明帝非常震驚親到長安督戰,並派張郃抗擊進攻祁山的諸葛亮。諸葛亮攻祁山時,眾人都認為應該用魏延或吳懿為先鋒,因為兩人隨先主打仗多年有經驗,但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自己心腹參軍馬謖任前鋒,讓他帶兵在街亭抵禦曹魏名將張郃進攻。馬謖在街亭登南山據守,放棄佔據山下城鎮,禆將軍王平雖多次勸阻,但馬謖一意孤行。張郃趕到後圍困山上蜀軍,斷絕水源後放火燒山,將馬謖打得潰不成軍。王平則率本部千餘人馬鳴鼓防守,張郃疑有伏兵不敢進逼,王平遂利用爭取到的時間,收拾殘軍趁機撤回。馬謖失守街亭後諸葛亮進退失據,於是撤回漢中首次北伐失敗。最後,追究責任馬謖,李盛,張休等人被處死。




多數人認為“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主要是他用人不當。“越嶲太守馬謖,才氣和抱負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況且,劉備臨終時早就對諸葛亮囑咐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是諸葛亮不以為然,任命馬謖為參謀長總長,兩人經常整天商討軍事。等到街亭失利馬謖大敗,追究責任之下把馬謖殺了。諸葛亮親自弔喪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視如己出們。諸葛亮賞罰分明,上書請求自降三級,劉禪任命他為右將軍,兼理丞相的職務。王平由於表現突出提拔他為參軍,升遷為討寇將軍封為亭侯。趙雲和鄧芝部隊也在箕谷戰敗,但趙部堅守損失不大,因此被貶為鎮軍將軍。諸葛亮問鄧芝:“街亭失利大軍敗退,兵將不再可收拾,箕谷戰敗部隊撤退,兵將依然齊整如初,是什麼原因呢?”鄧芝說:“趙雲親自在部隊後面拒敵,軍需物資一點都沒有拋棄,兵將沒有什麼緣由可以散亂”。





選擇街亭作為前進據點,實際上是經過諸葛亮精心挑選的,所以才臨陣換將讓馬謖領兵,指定要在街亭以攻勢阻止曹魏進攻,沒有主帥明令參謀長不敢擅自定決戰地點。兵伐祁山的戰略目的是進攻不是防禦,如果蜀漢軍隊選擇防守,就應該選在略陽和隴坻兩處,因為三個前進點中,惟有此兩處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街亭雖然兩側有山,但山底地勢空曠,易攻難守。馬謖所以選擇此地,目的是以攻代守速戰速決,此與諸葛亮的戰略吻合。北出祁山本就是戰略進攻,如果打成防守雙方僵持,則北伐根本沒有意義。對於蜀漢來講只有儘快消滅曹魏軍隊,然後直取關中則大業可成。馬謖率領两萬人馬先到街亭,就是吸引張頜部隊進攻,雙方互攻之下消耗對方實力,待諸葛亮主力趕到一舉殲滅之。反之如果蜀軍選擇防守,即便諸葛亮主力趕到防守態勢下,再想展開全面進攻則不可能。如果魏軍援兵趕到,進攻祁山就更不可能了。




既然立足于打自然在地形上,必須選擇有利進攻的一方。街亭兩側有山居高臨下,馬謖熟讀兵書倒背如流。《孫子兵法》有雲,“背丘勿逆,高陵勿向”,就是佔據制高點,對進攻方不利,對被攻方有利,打起仗來由高向下,攻擊勢如破竹。即便被包圍置死地而後生,兵士破釜沉舟義無反顧,只要敵人敢來就決意死戰,從山上殺向山谷,“其勢強其節短”敵軍必破。這些戰术安排也是孔明定好的,马谡只不过照本子辦事,作为書生也最擅长這點,所以才譲他去。王平的想法是根據他多年的戰鬥經驗,張頜五萬蜀軍兩萬,兵力不足之下應該以守代攻,如此比較穩妥。所以,應該佔據山下城鎮防守,然後靜待主力來援。街亭所以為馬謖和孔明戰前精心挑選,主要就是因為地勢有利進攻。為何諸葛亮不用劉備愛將魏延做先鋒,而執意讓馬謖參謀長帶兵,執行如此重要的戰略任務。孔明想新人事新作風任用親信,更主要是馬謖瞭解諸葛的戰略意圖,犧牲己方兵力一部與張頜拼消耗,然後等待主力趕到殲滅。




相反如果魏延當先鋒,他根据军事常识很有可能選擇駐守山下,如此雖然穩妥能夠守住街亭,但是雙方形成僵持,即便是諸葛主力趕到,想要打下祁山談何容易。況且,魏延本就不同意諸葛亮的戰略,他想從子午谷出奇兵直插長安,對於進攻祁山方略有意見,諸葛亮怕他出工不出力,自然不會安排他出任前鋒。既然是想打進攻先發制人,那麼地形上選擇高地,將敵誘至谷底來攻,己方則可利用地形之利。所以沒有考慮到水源問題,因為本來就想速戰速決,部隊帶上幾天的乾糧和水即可。馬謖和孔明設想的方案沒有錯,問題是兩人都是學者型軍人,屬於文人從軍沒帶過部隊,沒有經歷過實戰的考驗。軍事理論固然高超,但屬於紙上談兵。諸葛亮事後問鄧芝趙雲兵敗後為何能夠不吃虧,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具體軍事指揮缺乏瞭解。趙雲有軍資和剩餘的絹帛,諸葛亮讓用來分給將士,趙雲說:“軍事上沒有勝利,為什麼要有賞賜,這些物資請全部存入赤岸庫,等到十月用作冬季犒勞品。”說明諸葛亮沒有帶兵經驗。




馬謖不象王平這種職業軍人,不精通軍事理論,但實戰經驗豐富。指揮部隊的才能是從戰鬥,廝殺流血中學習而來。馬謖只考慮放敵人到開闊地,然後己方居高臨下有利進攻,但是沒有考慮到對手是名將張頜,他豈能看不出馬謖的打算。張頜到達街亭後觀察馬謖的排兵佈陣,並沒有按照馬謖的想法佔據城鎮,然後發動魏軍進攻。而是,圍而不打將山上蜀軍先反包圍,困守住一段時間後,切斷水源放火燒山,如此蜀軍受火攻之下四下逃散,不到十天兩萬人馬潰敗。所謂王平千餘人堅守不出,張頜疑有伏兵不敢進攻,最後讓王平趁機收拾殘兵逃跑,這都是無稽之談。兩萬主力都打敗了,放走千把殘兵又如何。張頜五萬得勝之師,吃掉這股殘敵易如反掌。《孫子兵法》有雲,“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千把殘兵根本不在張頜眼裡,故意放走讓他回去警告諸葛亮。





後世《資治通鑒》司馬光將失街亭的責任,全都推給馬謖很不公平,他也是文人不懂軍事。實際上是諸葛亮戰略思想不當,導致了他第一次指揮軍事行動,大好形勢之下失敗告終。諸葛亮戰後總結街亭之敗原因在於:“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主要是為推卸責任,祁山箕谷优势兵力下大败,仗没打好拿馬謖一人做替罪羊,他內心受到譴責下痛哭流涕。分析第一次北伐戰爭,時機選擇正確,做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聲東擊西戰略沒有奏效,誰都知道主力肯定諸葛亮率領,他領導的才是主攻方向。所以,曹魏豪不猶豫將主力佈置在祁山,對於佯攻的趙雲只用曹真牽制。





諸葛亮任命馬謖無可厚非,但他選擇街亭作為主攻戰場策略錯誤。諸葛亮和馬謖缺乏真正軍事指揮經驗,戰略策劃得當戰術指揮水準低劣。在快打速勝的戰略指導思想下,只重進攻忽略防守導致失街亭大敗。並且,由於本次北伐失敗在諸葛亮心中造成陰影,以後的數次北伐都謹慎有餘魄力不足,曹魏吸取經驗後加強了對蜀漢西線的防守,司馬懿利用諸葛亮用兵保守戰術死板的缺點,在以後歷次蜀漢的北伐中,每次皆劣勢兵力輕易阻退蜀軍進攻。事實上孔明採取戰略進攻手段,所謂“七出祁山”攻打曹魏,能夠取得優勢也就是這次。後續的所謂六伐祁山,歷史上是五伐都是以攻代守,時機已失走個形勢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