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王銘章滕縣保衛戰真相


李宗仁在回憶錄中稱,“如無滕縣之固守,焉有台兒莊之大捷!川軍以寡敵眾,寫成川軍史上最光輝的一頁”。“122師師長王銘章,奉命駐守滕縣,日軍主力板垣師團猛攻滕縣不下,以重炮飛機猛轟,炸毀城牆,王師長親自指揮巷戰,不幸遭機槍掃射壯烈犧牲。王師長殉國後,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戰至最後一人,城內傷兵不願做俘虜,以手榴彈與沖進來的敵人同歸於盡……騰縣一役,1225千餘人幾乎全部傷亡,但也斃日軍4千餘人。騰縣以北的界河、龍山帶佈防之131師陳離部也傷亡45千人。川軍的巨大犧牲換得台兒莊戰役的勝利。“川軍在滕縣還有3百多傷兵不願當俘虜,全部拉響手榴彈自盡”。




然而此與122師戰報記載,內容實在大相徑庭。122師報告參加戰鬥軍官265人,陣亡6人傷10人。士兵3449人,陣亡105人傷156人。另有軍官6人,士兵470人失蹤。122師傷亡總共也就7百多人,況且全師參戰部隊根本不足5千。因為王銘章師長本人戰死,所以也就理所當然說成全師陣亡了,其實這都出於當時著名戰地記者范長江,於19385月還曾出版了《悲壯的滕縣之役》一文。客觀說這最多算是報告文學,藝術感染力很強,鼓動了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奮勇殺敵抵禦日寇的精神,但是在軍事上實在沒有什麼參考價值,而且與事實相差甚遠。




李宗仁稱“進攻滕縣的板垣,磯穀兩師團是日軍中最頑強的部隊,發動‘二二六’政變的日本少壯派,幾乎全在這兩個師團之內”。川軍第22集團軍之前剛被二戰區閻錫山趕出來,據李解釋“川軍方抵山西而太原已告失守,川軍立足未穩便被沖散,隨大軍狼狽後退,沿途遇有晉軍的軍械庫,便破門而入擅自補給。敗兵之際,士兵強買強賣,皆所難免。閻錫山大為震怒,認為川軍是‘抗日不足,擾民有餘’的‘土匪軍’,乃電請統帥部將川軍他調”。李遂將川軍調來五戰區,並給予一定軍械糧草補給。




川軍整體來說裝備差戰鬥力更弱,在戰略戰術上素養缺乏,軍官士兵素質都比較低。川軍號稱“雙槍兵”,所謂“一杆步槍,一杆煙槍”,其實的煙槍也不就是指鴉片槍,四川人抽葉子煙也用煙槍。王銘章那個師士兵裝備低劣,大部份連步槍也沒有,即便有也是川造土槍,多數士兵扛大刀,這種槍比鳥銃強不了多少。部隊到武漢才補充了部分裝備,實際上李宗仁根本沒給多少。上萬人的部隊才給500枝漢陽造,最後王的部隊每個班分到5枝槍5個手榴彈,川軍每個師補了十幾門迫擊炮,以及數量很少的炮彈。




騰縣保衛戰開打在即,五戰區臨時再補充了部份武器,主要是手榴彈。據張宣武回憶說:“這天夜裡從臨城開來一列軍車,裝有糧彈。特別是手榴彈很充足,它成為守城戰鬥中最得力的武器,東關和城牆上的守兵每人屁股底下都有一箱,每箱50顆。”二戰區收留川軍22軍時,李宗仁其實對川軍的戰鬥力也沒把握,22集團軍出川時有3萬多人,在山西與日軍激戰,已經傷亡過半剩1萬多,士氣方面也很低落。川軍部隊的戰鬥力,戰略戰術和戰鬥意志,並不是補充一些裝備,就可以得到迅速提高的。




從日军《支那事變陸軍作戰》所載,攻擊騰縣的不是板垣師團,而是磯谷廉介第10師團,下屬第33旅團之瀨穀支隊,還有加強的少量特種兵分隊,而且此聯隊尚缺一個半步兵大隊,最多也就3千人左右。擁有重機槍32挺,輕機槍72挺,火炮754門,無戰車,飛機用於偵查。整個國民革命軍戰史,對騰縣保衛戰寥寥數句。“瀨穀支隊13日自鄒縣出發,逐次突破27日抵達”。“瀨穀支隊長以步兵10聯隊為基幹部隊,攻擊滕縣附近之敵。316日早晨開始攻擊,遭到意外抵抗,18日午後完全佔領滕縣。”如果3天亡傷近7千餘,日军戰史必有詳載。滕縣保衛戰是普通戰鬥,談不上打得多激烈。戰鬥打了3天半,以日軍順利打下騰縣而結束。




真正傷亡大的部隊是川軍在城外的124師,124師的傷亡報告如下:124師下轄370372旅,370旅參戰軍官133人,準尉及士兵5219人。陣亡軍官17人,準尉士兵640人,傷軍官16人,準尉士兵331,生死不明準尉士兵37人。372旅參戰人員軍官99人,準尉士兵2117人。陣亡軍官4人,士兵173人,傷軍官10,準尉士兵282人,準尉士兵生死不明32人。整師傷亡1500人左右,但也沒有達到都打光的程度。日軍第10師團第33旅團,瀨谷支隊下屬步兵第10聯隊戰報稱,“38-15日,陣亡4

人傷10人。315-18日,陣亡16人傷129人失蹤3人。該聯隊整個滕縣作戰中,共計傷亡162人。




當然抗戰期間中日雙方,出於各自需要所报伤亡,自然都有很大水份,兩者資料都不能盡信,必須具體戰例具體分析。事後中方報導殺傷日軍7千多,實在是過於誇張了,日方稱自己只傷亡1個半中隊,當然也有故意掩蓋之意。中方戰報斃傷日軍資料,已超出了日軍此役參戰兵力總數。孫震所謂斃傷日軍7500餘人,實在是近乎杜撰。他戰報所謂,“與我交戰之敵為第十師團全部,及第一八等師團一部,共約29000餘,騎兵1500餘名,戰車40餘輛,飛機經常以幾架或十幾架之編隊,輪番向我投彈”等,簡直就是謊報軍情。斯大林格勒蘇德數百軍隊大戰,兩面加起來每天傷亡不過1個團。八路軍115師主力平型關,打日軍谷廉介輜重隊,才消滅了千把人,实际数字只有几百。國軍衡陽保衛戰打了近50天,斃傷日軍約15千人,每天平均傷亡也就3百多。腾縣3天消滅7千多日軍,川軍沒這個能力。




滕縣守軍分城外週邊阻擊部隊和腾县內城防守部隊。週邊314日拂曉開打,次日下午防線即告突破。日軍16日黎明攻擊內城。滕縣城內防守根本沒多少部隊,僅有3個師的師部保衛,1個旅的旅部守衛部隊,臨時抽調才於315日夜,湊足2500多人。加上滕縣縣長周同的保安團和縣警察,總數大約是5百人,城內共有部隊3千多,但有戰鬥力的部隊不到2千。18日午後滕縣失守,根本談不上什麼全體戰死。另據守城122師代師長王志遠給孫震的彙報,該師參戰官兵3714人,戰死111人,負傷166人,失蹤476人。據週邊部隊124370旅給孫震的彙報,該旅參戰官兵5352人,陣亡657人,負傷347人,失蹤37人。該師372旅給孫震的彙報,參戰官兵2216人,陣亡177人,負傷292人,失蹤32人。按此可知孫震所謂“我陣亡官兵3千余人,負傷官兵4千余人”不實。




再看參戰部隊實際報上來的殲敵數字,第370旅旅長呂康向孫震彙報,“斃敵約七八百人”;第372旅旅長曾蘇元,“斃敵寇約六七百人”;第122師代師長王志遠,“擊斃敵共約千餘名”。這些殲敵數字也是虛構成份居多,那個守城主力122師,報上來的自身傷亡,不計失蹤總共不到3百人,處於劣勢下“擊斃敵共約千餘名”。照此邏輯滕縣最少可以守半个月。實際情況上是川軍戰略佈置不當,戰鬥力薄弱一觸即潰,城外防線才守不到2天,城內駐軍不足1天被破,守軍殘兵扒開城防逃跑,唯師長王銘章戰死殉國。日軍戰史稱,在滕縣“遭到意外的頑強抵抗,敵人是四川軍第122師、第124師,約7千人。其此役整體傷亡,當亦不止百餘人。”也就是說日軍只承認傷亡百人以上,大約1個多步兵中隊。




實際上腾縣城防堅固規模很大,城牆高10米,厚5米,外壕深5米,寬12米,北面最完備,東面次之,南面雖然比較薄弱,卻是川軍的防禦重點。城東北角約150米,有一高30米的喇嘛塔,便利炮兵觀察。如果川軍佈防得當,將主力收縮城內固守,不至於被日軍一日內攻佔。日军突破124师防线后迅速攻击腾县县城,其先头部队打到城下最多,不过1个多大队而已。集中炮火炸开城墙缺口后,川军堵漏了几次就被突破了,最后导致腾县失落。至于什么飞机大炮坦克,都是无中生有的杜撰,轻重火炮还是有几门的。王师长其实是撤退途中,被日军拦截扫射,身中数弹而亡。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人死了宣传上就好办了。





从孫震的軍事佈防分析,22集團軍41124師駐守縣城週邊,沿津浦線左翼建立防線,45127師駐守右翼及界河正面陣地,368旅防守右翼公路,41122師守腾縣縣城。日軍的策略是迂回包抄45125師側翼,逼迫125師退進山區。對防守界河正面的45127師採取佯攻。實際日軍對津浦線右翼正面攻擊都是佯攻,目的是牽制45軍使其無法回防滕縣。日軍真正主攻方向是41124師,即騰縣城外防守部隊,從左翼兩下店到大小塢村。简单讲突破腾县外围,直插县城突击。




川軍整個防線縱深受到致命攻擊,13日開打後日軍對124師防線,採取正面強攻側翼迂回,突入縱深的打法,很快突破至大小塢村。川軍不料外線防禦輕易為日軍突破,內城防守兵力嚴重不足,部队主力都放在城外。日军迅速突破防线,122师部队回调不及,导致滕縣很快失守,师长王銘章殉國。真要死守腾县所谓“守城必先守险”,就应该紧守腾县险要处。腾县周边无险可守,就应该依据坚固城防死守,最后将敌放入城内打巷战,如此可以抵消对方炮火兵力优势。




哪有死守不在县城放部队的道理,所以王铭章根本就不想守,他原本想124师外围能顶住最好,否则他122师主力先拉到城外,稍顶一下后带部队撤出县城。谁知道日军动作太快,他反应不及下被困城内。里面的部队冲不出去,外面的部队也进不来,客观上促成了困守危城,此时他想走也不可能了。再看张自忠解救临沂,抚敌侧后以攻代守。无论从战略战术及战斗力,从川军整个腾县战役看,相差何止千里,基本算不堪一击。




事實也证明战前滕縣王銘章和陳離部,都鑒於“川軍兵力少,武器裝備太差,只能協同湯恩伯兵團作戰,不能硬擋一面”,再三請求所部助攻湯恩伯兵團,竭力反對固守滕縣。王銘章給孫震電話中一再稱,“滕縣兵力只有一個團又無重武器,沒有勝算不能死守。”孫震的回答是:“我的命令是這樣,守不住在你。”战前王铭章接到的命令是他122师主力防守腾县县城,结果他只在城内放了师旅部和少量部队,根本没有打算死守的意思,其实他早就有撤退的打算了。




最後打3天多就失守,17日夜守城部隊突圍,“官兵爭相奪路,秩序很亂”。至於說現在比較流行的湯恩伯軍見死不救的說法,湯此時军團主力還在徐州周圍,連台兒莊都沒到,怎麼趕到騰縣,况且川军才守了1天。當時淞滬南京連敗,為振奮軍心之下,有了滕縣死戰,消滅大量日軍,王師長英勇殉國的故事。其中也有李宗仁邀功,川軍孫震指揮作戰不力,謊報軍功逃避責任等,諸多因素在裡面。當然王銘章師長英勇戰死,盡顯中國軍人英雄本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