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李運昌怎麼連少將都沒混上

照理說李運昌的身份地位資格,冀熱遼抗日根據地代表人物,黃埔四期畢業,海陸豐農民講習所學習,冀東抗日根據地負責人,李大釗的親侄子,陳延年親密戰友,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副總司令員,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委員,冀察熱遼軍區副司令員,怎麼說最少也是中將,甚至授個上將也不過份。冀中呂正操都是上將,他原本是共產黨收編的原東北軍團長,資歷和李運昌比都沒法比。李運昌解放後馬上脫離軍界,而且一直沒受到重用。“文革”後黃永勝給時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的李運昌貼大字報,搶先派人到東北接管日偽城市是“搶地盤”;猛烈擴軍“招降納叛”;把武器都發給新部隊不發給老部隊,所謂“新兵新槍,老兵老槍,新兵不能打,老兵打不上”,最大的“山頭主義、本位主義、分散主義”。’ 1966年林彪授意加戴,“反革命修正主義,劉少奇彭真黑幹將,反革命重大嫌疑犯,黑幫份子”,四頂大帽子。李運昌帽子多得眼花繚亂,文革被捕入獄7年多,直到1979年才平反。




導致李運昌解放後“運不昌”的原因,就是著名的“新兵新槍,老兵老槍”事件,其實當時是“新兵好槍,老兵沒槍”。“新兵”指李運昌從冀東帶出來的老十八團,從冀熱遼進入東北後收編的大量當地武裝,“老兵”多數是從關內來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主力部隊。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19459月初,冀熱遼軍區第16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受命開赴東北接收勝利果實。到瀋陽後經交涉蘇聯紅軍同意,將瀋陽一個大型日軍軍火庫,暗地交給曾部隊看管。據說倉庫儲藏武器之豐,足可裝備幾十萬軍隊。問題是蘇聯與國民黨簽定《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所以不能以公開名義給共產黨部隊。曾克林心領神會借看倉庫之機,暗中偷運了三晝夜的武器,蘇軍對此採取默認態度。三天拉出2萬多支步槍,1千多挺機槍和1百多門火炮。曾將大部份武器裝備了自己進入東北拉起來的新部隊。李運昌是45914日下午到瀋陽接受東北局命令,10月中旬去錦州時瀋陽已經沒留下什麼武器了。他到錦州後帶著自己的冀東八路軍老十八團,輕易收繳兩支偽滿洲國的部隊和武器,當地蘇軍又給一批日軍武器,李很快裝拉起幾萬人的新部隊。




曾克林將瀋陽從蘇軍處拿武器的情況,彙報給了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李運昌,914日李派曾克林去延安向黨中央彙報工作。中央根據曾的報告馬上給各解放區發出《東北情況通報》,“在瀋陽各地,堆積之種種輕重武器及資財甚多,隨便可以拿到。曾克林已看守瀋陽各重要工廠及倉庫,據說有槍十萬支大炮數千門及彈藥、布、糧食無數。武器資財落在民間者甚多。”再經東北局電報證實,中共中央立刻抽調各解放區近十萬部隊開進東北,規定出發部隊將現有武器留交地方,到東北後由東北局分發新武器。很多部隊來東北除少量防身武器,多數沒帶槍徒手到了東北。但是,很快蘇軍暗中偷送武器消息傳開,經西方媒體報導蔣介石指責蘇聯破壞協定,美國政府向蘇聯提出正式交涉。蘇軍有鑑於此收回倉庫,不再讓中共部隊看管。但暗中和剛到瀋陽的中央東北局書記彭真表示,有個可以裝備十幾萬部隊的武器庫,裡面都是日式裝備可以給中共部队。




黃克誠和梁興初帶部隊到達東北,都是從蘇中山東抽調,八路軍新四軍的主力,從紅軍到抗戰打過仗的老兵。關內部隊到了東北後發現上了當根本沒武器,就看到李運昌的部隊發了洋財,“鳥槍都換了大炮”,從蘇軍那裡得來的武器早沒了,自己的武器留在根據地。看到東北的新部隊清一色皇軍裝備,他們千里行軍衣衫破爛,什麼好裝備都沒撈上反差太強烈,結果“新兵新槍,老兵沒槍”說法就產生了,關內部隊對東北局和李運昌意見極大,特別是最後到的部隊。李運昌推說錦州的武器分完了,他致電中央黃梁部隊想要武器就去山海關,參加保衛山海關的戰鬥,到那裡將山海關武器分給他們,但中央收到電文後沒有回復。從山東蘇北來的是正宗八路和新四軍,並且都是林彪原115師的老底子,就看黃克誠,梁興初,連後來熱遼的黃永勝等,那都是中央紅軍出身,怎麼說這些人都聽林彪的。李運昌不過是冀熱遼軍區司令,冀東抗日根據地負責人,沒參加過紅軍當過正規軍,無非是早到東北發了洋財。




林彪剛到東北手上沒部隊,他也不同意兩支部隊去山海關。等部隊1125日趕到江家屯,山海關早丟了,李運昌正在向錦州撤退。李撤到義縣時黃克誠找到他要武器,說是東北局批轉他來領武器。李說“你們來晚了,山海關錦州失守後,我這裡的武器都發完了,只剩下一些彈藥。”黃克誠最後僅得到幾車彈藥和十幾門炮,華中山東的八路新四軍,都對李運昌不滿,指責李將武器留在自己部隊,最後鬧到林彪那裡。林彪此時已到一個多月,他讓洪學智組織了一個清查小組,清查李運昌部北票倉庫,結果只查到1500支,換下來不能用的舊槍。林彪心知肚明有槍還能讓你查到,就算有裝備也早拉走了,李運昌這麼短時間,十幾萬部隊怎麼拉起來的。一個完整的軍火倉庫,居然連一支好步槍都沒有。林彪和李運昌是正宗黃埔四期同學,這一期出了很多國共能人,雖然當年兩人沒什麼關係,但同在廣州上的軍校。不象肖克武漢上的軍警學校,後來併入黃埔按四期算。




林彪將此事告到中央,彭真和李運昌受到嚴厲批評,“本位主義”這頂帽子,林彪算是給李學兄做實了。據李運昌解釋冀熱遼部隊先進東北收繳的武器,估計約在十萬支左右,多數給了先到東北後拉起來的新部隊。其實就是他自己發展的部隊;部份給了進入東北的各解放區的老部隊,如三五九旅、第二旅、警一旅、山東第二師、第七師、冀中部隊及新四軍第三師等。實際上數量不多,早來的多少還有些,晚來的就差遠了;曾克林按東北局指示,給山東陳毅運去一批武器彈藥;少量直接給了熱河和冀東。主因是大部隊早拉到東北去了。武器分發過程中沒有統籌,產生混亂分配不均,如此情況李也承認客觀存在。多數好裝備都發展,李運昌和曾克林帶的冀熱遼部隊。




現在媒體主流說法,“李運昌和曾克林及冀熱遼部隊的做法著眼大局問心無愧。此後不久就實現了新老部隊的合編,李運昌把冀熱遼的十多萬部隊,全部移交給了東北局和林彪指揮,所謂“新兵新槍,老兵老槍”問題不復存在”。實際情況是194510月,李運昌與林彪在阜新會議上發生激烈衝突,林根據中央指示“不打大仗,分兵建設根據地”的方針,要求李除熱遼縱隊和炮旅可以帶走外,其餘李所屬熱遼部隊與關內老部隊整編。會後國民黨軍進攻承德,李運昌遂以此為由,要求他所部主力,不接受整編由他帶回熱河作戰。林仍堅持先建設根據地,不打大仗搞整編,兩人為此爭論很久。李運昌對林彪說,“眼下保衛熱河已十萬火急,不用主力去保衛,熱河丟了怎麼辦,那樣你就是千古罪人”。最後還是將他的主力部隊拉走回了熱河,林彪雖氣憤至極也無可奈何。




林彪提出把李運昌收編的部隊與山東蘇北來的老部隊混編防止叛變,但彭真和李運昌本就堅決反對,當時林還不是東北的實際第一把手。結果李運昌收編的新部隊,一打仗大部嘩變帶走新武器,彭真和李運昌為此受到許多指責,林彪拿此事告到中央,彭李二人受到嚴肅批評,林彪遂成為東北軍政最高領導人。當然,因此說林彪故意整李運昌也不見得,畢竟李的新部隊帶槍投敵事實在前,事後李運昌仍任東北自治軍副總司令員。林李分裂是李運昌硬要拉他所餘部隊回華北,為此他和林彪發生激烈爭吵,最後還是把部隊拉走了。李雲昌帶的5萬新部隊回到熱河,這些部隊本來成份複雜素質不佳,軍警憲特皇協軍土匪國軍自衛團等,基本上是什麼部隊都有,最後大多投敵少數被裁沒留下來。李運昌留在東北的5萬新部隊,在國軍來時也大都投了國軍,當時老百姓都“想中央,盼中央”,新部隊投靠正規軍也不奇怪。




李運昌1949年底,中央調他由熱河省委書記和省政府主席任上,到中央任交通部黨組書記和常務副部長。當時,毛澤東還特意找他問話談及此事,實際上就調查情況。毛澤東問李運昌,“大黃(黃克誠)反映“新兵新槍,老兵老槍”,與你有直接責任對不對?李否認並彙報說,把所存棉衣被服彈藥都給了黃部,最後清查倉庫也沒有多餘的武器。毛再問,“小黃(黃永勝)也這麼反映對不對?”李說這批武器就是黃發現並運回的,“怎麼分的他也清楚,他反而這樣彙報,真是兩面三刀別有用心!”毛聽後表示不再追究,“這都是歷史了都已過去了,我這裡清楚了,你就在交通部好好幹吧!”。李運昌當時以為事情也就過去了,實際上就是他的回答,導致了他今後的命運。




老實說如果李運昌承認犯有一定錯誤,認真檢討他今後的際遇未必太差,毛還是會重用他,畢竟李還是有大功的,但談話中李根本不承認有問題,還將責任推個乾淨,毛是什麼人會看不出來。你也不想想大小黃和毛什麼關係,小黃原名“敘錢”,“永勝”的名字都是毛改的,秋收起義隨毛上的井岡山,屬於“三灣改編”嫡系。大黃隨朱德陳毅上山,當年毛受排擠時,他是少數替毛說過幾句公道的人,自己還因此受到牽連,所以毛對他很信任。黨內除林彪彭德懷敢頂撞毛外,能與毛爭上幾句的就屬大黃了。大小黃都指責李運昌,結果他還推卸責任,更何况後面可還有林總,你說毛會相信誰啊!自此李運昌也就和軍隊徹底沒了關係,打仗多年連軍銜都沒授上,而且解放後從未受過重用。




所謂“蘇軍不守信用,該給的武器沒給”是杜撰,蘇軍讓曾克林部隊偷運武器三天三夜,還給東北局保證提供十萬日軍武器的倉庫,而且蘇軍連原因都說了“不需要日本軍隊武器”。真實情況是李運昌和林彪爭奪東北指揮權,他原本以為中央會安排他接管東北,派曾克林去延安也是這個意思,在得知中央安排林彪及關內十萬部隊到東北發展接收武器,李運昌為搶先擴充自己實力,不管好壞拼命拉部隊,突擊招兵買馬招降納叛。進而將進軍東北的八路新四軍主力,以配發武器作為條件,拉到山海關去抵擋國民黨部隊。新武器和新部隊是李運昌的籌碼,結果林彪根本不賣賬,黃克誠和梁興初部隊也沒去山海關,這些八路和新四軍主力原本就是林的手下。李運昌沒武器十幾萬部隊怎麼拉起來的,最高峰期他名下部隊有三十多萬,而他手下曾克林出關時不到一個團。 



李運昌雖是黃埔四期,但其實他沒正經當過兵,軍事水準上自然和林彪,多年在正規軍一線,從事軍事工作難以相比。從李運昌在冀東軍事鬥爭成績看,他功勞很大問題也很多。他軍事水準無疑比較低下,而且私心重心胸狹窄,思想極左根本不聽意見,誰對他有意見,就殘酷鬥爭無情打擊,冀東活埋自己同志成風。冀東平原日偽地區形勢複雜,靠近京津唐大城市,開闢根據地環境惡劣殊為不易。但李運昌在冀東獨斷專行,冀東黨組織和軍隊,存在著嚴重的不團結和極左問題。1940410日,中共北方局書記彭真嚴厲指出,“冀東地方黨與正規軍不和,正規軍黨與地方軍黨不和,雙方在狹隘心胸指使下,整個冀東的抗日戰爭和冀中平原的抗日戰爭,戰果相差遠了,光黨政幹部在內耗中的損失就超乎尋常。”





李運昌最後搞得手下得力戰將,戰功赫赫的老紅軍單德貴,1944年遭整肅後投敵,在根據地造成極大混亂。號稱“中國夏伯陽”包森戰死。單德貴受排擠投敵的主因是他指責,李運昌在軍事指揮上存在嚴重失誤,“不懂軍事瞎指揮,打一仗敗一仗,把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部隊打沒了”。為此李運昌對單嚴厲報復,最後導致前者投敵。李運昌被1940年以來取得的一系列勝利,逐漸恢復的抗戰大好形勢所迷惑,對日寇的意圖和兵力調動毫無警惕。將軍區主力部隊和部分遊擊隊調出山區,全部集中在薊縣、豐潤、玉田平原地帶,並提出了不切實際的“大戰紅五月”的口號,造成冀東八路軍主力傷亡慘重。41年後冀東抗日形勢,弄得有點不可收拾。






抗戰勝利後李運昌冀東部隊挺進軍東北,參加東北解放戰爭中獨吞武器,“本位主義”老毛病發作,排擠其他部隊,也就不足為怪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