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0年11月2日 星期一

“大彎曲”貿易戰下內循環乏力企業成片倒閉

 


大領導日前到深圳,強調要把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引擎,但根據當地民眾反映,自從貿易戰開打以來,工廠外移、倒閉,工業區日漸蕭條。專家認為,這說明內循環不足以替代外銷訂單,七成企業選擇外移。

深圳寶安區實拍當地工業園區的景況,發現許多工廠捱過了疫情,苦撐到10月份,原本期待旺季訂單能夠逆轉虧損,11月馬上到了,訂單還沒來;有民眾前往深圳松崗街道、龍華區,過去人山人海的景象不復存在,多處廠房空無一人,招工、找工的人都少了,曾經是世界級代工廠的城市,現在幾乎每天都有工廠倒閉。廣東、深圳許多工業區普遍蕭條,從今年45月到現在,比較明顯的就是今年疫情以後,很多商戶、酒店、門店、工廠,大量倒閉。連汕頭那邊做玉器、做珠寶的工廠,也倒閉或搬遷。大量的企業搬走,主要原因是工資貴,房租方面也居高不下,二、三手轉租的廠房,房租不一定降得下來,企業很難維持。

美中貿易戰後,大量的企業移到了越南柬埔寨,不僅外資企業,很多中國廠家也搬過去了。招工也困難現在很多廠商都轉到越南和柬埔寨了,那邊整個勞動成本比較低,加上現在美國制裁,很多中國制的商品,就受到限制,因此,包括很多中國廠家也搬到越南。根據渣打集團1027日公佈2020年度大灣區調查結果,受到中美貿易關係緊張與疫情影響,43%企業更積極考慮轉移產能,另外有近25%受訪企業出於其理由也考慮遷廠,合計有近七成企業正考慮將產能移出中國。

針對大灣區企業的調查結果,說明國外訂單在流失,尤其是來自美國市場的訂單在流失,同時,國內需求又填補不上來,「這反映內循環有很大壓力,國內需求不足以填補國外訂單的流失,企業衡量整個經營環境惡化,只能選擇撤出,外貿企業不做內銷是因國內訂單質量很差,好一點的可以收回九成的賬款,差一點的就血本無歸,而且即使能收回九成款項,也要耗費極大精力,很沒有效率,其它外貿企業即使沒單,也不做內銷的主要原因。

上面特地來了一趟深圳,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集會,要建設深圳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將深圳定位為大灣區「引擎」,美國主導的關稅和貿易戰,使得中國製造成本墊高,當局提出以內循環來應對,但是民眾並不看好。內循環以後就變成第二個朝鮮,回到人民公社供銷社的時代,對形勢比較悲觀。 

簡而言之中美新冷戰的大環境下全面脫鉤正在逐步實行,而且還會越來越來深化在全球得到回應。所謂大灣區以深圳為龍頭不切實際,所謂高科技產業已經被美國全面封殺打壓,整體上在國際上舉步維艱。製造業內憂外患走向衰落,深圳比鄰香港地理位置優越,但現在已經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徹底銷毀,並且也遭到美國重點針對打壓。深港各種優勢在加速下迅速喪失,所謂大灣區發展完全就是一句空話。不過上面除了喊口號,開倒車,搞集權,學主席,加速度之外沒任何新東西。最後弄得如同朝鮮一樣,全國就剩一個2百多斤大胖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