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導,自從英國在1997年回歸以來,香港一直是「亞洲的國際城市」,認為承襲英式法治制度的香港,將讓外國專業人士賓至如歸。然而,如今香港的開放程度降低,且益發向強國經濟靠攏。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等一些企業,仍認為香港是這些機構發展強國市場的重要根據地,其他企業則考慮撤出香港,認定香港的前景已大不如前。
香港美國商會上月的調查顯示,在325名受訪成員中,42%表示正在考慮或計劃離開香港,原因是國安法令人不安,這群受訪者也對香港前景感到悲觀。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數十家跨國企業已將區域總部或辦事處撤離香港。根據戴德梁行匯整的數據,這導致香港商辦空置率攀抵15年來最高,超過八成的閒置空間是來自於跨國企業撤出後釋出。整體來看,去年搬離香港的外籍人士與本地人數量為金融海嘯以來最高。
Timberland、North Face及其他品牌的母公司威富集團(VF Corp)今年1月表示,將關閉在香港成立25年、且有900名員工的辦公室;Sony交互娛樂公司(SIE)已將區域高層團隊調派至新加坡;路易威登集團(LVMH)正將酒品集團酩悅軒尼詩的部分駐香港員工,調往其他區域;法國巴黎萊雅(L'Oréal)也調離香港總部的部分員工。
實際上國際公司撤離香港不過是剛開始,因為在港經營多年全部撤離需要時間。現在國際上對強國整體搞切割脫鉤的前提下,上面又對香港進行全方位的結構性破壞,本地從此優勢不在將成為大灣區小城,外資企業根本沒有留駐的必要。況且近年香港經歷的風雨一言難盡,美國已經宣布取消香港最優惠待遇,甚至連本地品牌都不能打。
某國竟然單方面破壞國際公法取消與英國所簽契約,不遵守國際承諾將香港國際城市大灣化。民主自由法治教育經濟全遭毀壞,連美國領事館都出售資產人員撤離,其他國家的企業機構商社也沒有留下的必要。加之上面所謂要在香港爭取話語權,控制取代香港本土企業在當地插旗,現在香港已經成為某國在政經各方面,被滲透取代替換下的傀儡城市。
最多也就是在大灣區下一個旅游城市,依附在深圳之下,通過利益輸送發揮部份金融功能而已。香港本地商業樓宇的價格還會進一步下跌,而且香港的國際地位會在數年后一落千丈,即便在疫情之后也不會恢復。至于住宅樓宇價格到達臨界點之后也會下跌,而且上面將香港的動亂定義為樓價太高,年輕人沒有前途下的經濟問題,因此大量提供公共房屋及打壓樓價,就成為本地維穩的重要手段。
在疫情平息后就會實行,主要政策是填海造地和打壓本地地產霸權。香港近年經歷的災亂并非這座小城市可以承受。所謂西方的救助完全停留在口頭上,香港想回復往日繁榮無非鏡花水月。大約十年后就會在國際上被徹底忘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