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日本餃子一張皮


在日本超級市場裡有賣一種很便宜的中式餃子,一盒子10幾個才100日元,另有一款燒賣也是同一價錢,兩者同一家公司出品,而且包裝也都是暗紅色。說實在的,雖然放在冷凍櫃裡賣,但實在不起眼,除價格可以外,好象沒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

 

室友老買這兩款食品,三天兩頭吃一次,這才引起本人注意,畢竟100日元可以吃飽,無論如何在日本來講都算便宜的。日本人喜歡吃的是煎餃,中國人平時吃的湯餃,反倒不太受歡迎。100日元那款也是日本煎餃,鍋裡放點油,生餃子直接放進去,蓋上鍋蓋燜一會兒,然後加入適量的水,蒸汽出來後自然燜熟,然後開鍋放掉蒸汽,再煎一陣等餃子底部焦黄发硬,就可以出鍋了,這大概是日本餃子的正宗煮法。與中式完全不一樣,中式的是煮好的餃子再煎,兩者看似相同,其實完全不一樣。日式餃子其實是上海鍋貼的作法再簡化一下。

 

本人現在煮餃子多數也是日本式,主要是貪快貪方便。由於那款日本餃子實在太便宜,有一段時間本人也經常買回來吃。說實在的這種餃子的味道實在不怎麼樣,煎好後外表看看滿好,金黃焦脆,吃起來一股麵粉味道,也不知道是什麼餡料。有一次,本人特意看了一下成份,蔬菜,肉類,調料,居然寫了幾十種,老實說根本吃不出來。估計機器攪拌的餡料,混合太充份,反而吃不出味道。由於口味實在一般,很快就很少買了。

 

学习日語有一篇課文內容就是說包餃子,而且還是中式餃子,學校裡居然還找了一段電視片放給學生參考,包的是新鮮豬肉白菜餃子,突然覺得要是能吃到真正中國餃子就好了。其實,以前本人談不上喜歡吃餃子,再說我們上海人家裡都是吃雲吞,不吃餃子的。不過,課文內容很快就記住了。自己包餃子本人也算會一點,到外面專門去吃中國餃子,好象又沒什麼意思。雖說在日本餃子店很多,但大多是日式餃子。後來,東找西找在日本的中國食品店,找到味道正宗的韭菜豬肉,白菜芹菜等口味的饺子,冷凍袋装幾十個才1000日元,所以經常買來吃。甚至,每週固定的室友“飲み会”,本人也經常貢獻餃子。

  

要說這日本人吃中國麵食也是源遠流長,餃子在日本十分受歡迎,已經算是日本食物的一種非常普及,可以說到處有得吃,日本料理店裡都有,而且款式五花八門。不過,你想要吃到正宗中國口味反而不易,要麼是哪裡的中華街,要麼直接到橫濱去吧。再說日本餃子以日本人口味為主,中國味道人家未必接受。日式餃子本人覺得就是吃一張皮,日本人喜歡吃煎餃,就是“焼き餃子”,講究外皮薄脆焦黃,咬起來口感爽脆,對裡面的餡料不太講究。所以日本餃子只要外表看起來金黃焦脆,吃起來口感好就算好吃。日本人吃餃子除醋和醬油外,還會放點辣油,香港人是不放的。

 

中國北方人自然對餃子講究得很,那是人家的主食啊,皮都是手擀餡料也好,多數北方人都會自己做餃子。相比來講南方人對包餃子就沒那麼在行了,在日本的中國北方人對日式餃子,很多人都不屑一顧,那也叫餃子啊!本人開始的時候也吃不太慣日式餃子,味道一般外皮太薄沒有嚼勁,日本餃子的皮都是機器做的,象意大利餃子似的都是切出來的,不是手擀的當然味道一般。再說中國餃子餡要麼是肉要麼是菜,要就兩者都有,而且都吃得清楚。日本人有時將很多種餡料混在一起,反倒是味道吃不出來了。而且,平时包的时候用模具压不是用手包,自然味道差很多。

 

時間可以改變很多東西的包括口味,本人住了一段時間後,自己的口味也開始日本化,對於日本餃子也就接受了。在日本吃拉麵很普遍,到哪裡都有一款拉麵套餐,就是日本醬油拉麵加一份餃子,日本拉麵本來就是湯多面少,但是加上份餃子正好夠吃了,本人那時經常就叫這種套餐,不到1000日元的價錢,實在又經濟合算,就是這樣慢慢開始接受日本餃子。

 

其實,吃日式餃子喝日本啤酒也是絕配,要是吃日式餃子喝中國啤酒,或者反之口味就覺得有點不順了。在香港也可以買到日本餃子,其他各式冷凍餃子百佳裡面多得是,但真要說哪種特別好卻也說不上來,吃得入口的也就那幾種。日本餃子香港超市裡面有不少,水准都差不多。本人偶爾也會買來品嘗,當然就未必一定配日本啤酒了,香港雖說是多元文化的地景,其實很多方面還是很傳統,但就是飲食上例外,很能體現出多元化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