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顯示具有 原来如此雜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原来如此雜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清朝分清女人是滿是漢看這兩個私密部位就知道

 


古代封建社會,非常講究階級之分;清朝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祚276年,在這二百多年裡,漢人的社會地位和滿人就有明顯的差別,就拿後宮選妃來說,只有滿族貴族女子才會成為後宮嬪妃,漢族女子多數只能去當宮女去伺候別人;但問題來了,在清朝如何分辨一個女子是漢人還是滿人的呢?其實只需要看2部位就可以知道。



自滿清入關以來,積極同化各地漢人,推行「剃髮易服」政策,漢人一律改變髮式、更換服裝,到了康熙年間時,單從外貌上已分不出滿族和漢族男性;不過,要區分女人是漢族還是滿族?還是有辦法的,可從有兩個部位看出端倪,一個明顯一個隱私。第一就是耳朵,滿族起源於女真部落,因此繼承了古時女真人紮耳洞、戴耳飾的傳統習俗。滿族有個舊俗,女孩兒出生後,一耳穿三孔,戴三鉗,稱為「一耳三鉗」。耳鉗亦稱「耳環」,富者用金、銀、翠、玉為質,貧者以銅圈充之,這種習俗在滿族婦女中,延續了很久,清末宮廷社會中的女性一直遵守這一風習俗;漢族人則沒有這個習慣,就算有戴耳環,多數也都是一隻耳朵一個孔,漢族婦女仍是習慣一耳一墜;不過這個地方比較隱私,要仔細看才能看清楚。


 

此外,要區分女人是漢族還是滿族,還可從另一部位得知,那就是腳;我們都知道,古人有裹小腳的習俗,就是纏足。其實這個習俗不是滿族人創造的,而是漢族人創造;相傳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然而清朝卻是禁此滿族婦女效仿漢族婦女纏足,皇太極、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等人都曾下詔嚴令禁止婦女「束髮裹足」,擅自纏足者流三千里,所以滿族女子是不裹小腳的。雖然滿清的統治者們多次明確禁止纏足,也沒有完全禁止掉。

 

2024年10月7日 星期一

岳飛墓前原本跪著5個人怎麼跑了1個

岳飛盡忠報國之心,帶著岳家軍奮勇抗金收復失地,最終卻被十二道金牌強行召回,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死於風波亭。陷害忠良嶽飛的那些小人,雖然享盡榮華,卻也落下了千古罵名,被後世唾棄。


明朝浙江指揮使李隆來到嶽飛墓前祭拜,想起一代忠臣良將,竟然慘死於幾個奸佞小人之手,義憤填膺,特地命人在嶽飛墓前做了秦檜夫婦、萬俟卨三人雕像,讓他們永遠跪在嶽飛墓前懺悔反省。 來拜祭岳飛的百姓們,對秦檜三人恨之入骨,常常拿來發泄,導致雕像破損嚴重,在嘉靖年間,浙江按察副使範淶負責重鑄三人跪像,他覺得張俊和羅汝緝也參與了謀害嶽飛,所以又增加了這兩人的跪像。但如今嶽飛墓前跪著的只剩下了四個。



當然不會是秦檜夫婦,因為秦檜是陷害嶽飛的主謀,在對金國的政治立場上他屬於投降派,嶽飛堅持抗金,才會被秦檜陷害。秦檜的妻子王氏,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陷害嶽飛,但在很多人為嶽飛求情,秦檜猶豫不決時,她勸說丈夫該殺的人就要殺,錯過這次,以後可能沒機會了,所以心腸毒辣的王氏,成為第二個跪著的人。至於時任監察禦史的萬俟卨,他與秦檜串通一氣,誣陷嶽飛,致其含冤入獄,他還極力打壓那些為嶽飛說情的朝廷官員。岳飛入獄後,萬俟卨多次對岳飛嚴刑拷打,始終沒有得到想要的供詞,最後只能偽造證詞,讓嶽飛冤死於獄中,因此他成了第三個跪著懺悔的人。



第四個跪著的人是與嶽飛,韓世忠合稱南宋三大將的張俊,岳飛曾是張俊的部將,同仇敵愾一起上陣殺敵,後來嶽飛憑藉著赫赫戰功,與張俊平起平坐,這讓善妒的張俊覺得接受不了,後來與秦檜狼狽為奸,在岳家軍中物色作偽證的人,促成了嶽飛的冤案。至於羅汝輯是依附秦檜的一名官員,在秦檜意圖誣陷嶽飛謀反時,羅汝輯為秦檜出謀劃策、推波助瀾,所以成了第五個跪著的人。



不過清雍正年間,李衛時任浙江總督來到嶽飛廟前祭拜,覺得羅汝輯只是個小人物,根本不配跪在嶽飛的墓前,於是命人將他的雕像砸毀,這樣五個跪著的人,又變回了四個,一直保留至今。

 

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西漢妻管嚴教育丈夫成功自己還成了名人

 


西漢時出了一個不知名的名女人,因為她出名的時候已經香消玉殞,所以人們就叫她樂羊子妻。既然是樂羊子妻,她的丈夫是樂羊子,姓樂名羊。他被稱作「子」,表明是個受人尊重的人「先生」。有一天,樂羊在行走的途中,看到有一塊金子落在地上,將它撿了起來,當作發了一點小財。回到家,交給他的妻子。



妻子卻不願收下,說:「為妻聽說,有節氣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方節正的人不吃『嗟來之食』,更別說將他人遺失的物品撿回家,用以謀求一點利益,而玷污自己的品格呢!」有志向的人為什麼不喝盜泉的水?因為有一次孔子和學生口渴,路過名為「盜泉」的井,因為井的名字令人生厭,寧願忍渴也不喝這井中的水。這是古代君子恪守的節操。



嗟來之食又是另一件事情了。春秋時期,有一年齊國大災,有一個叫做黔敖的富戶在路邊準備了食物給災民吃。黔敖看到一位穿破衣爛草鞋,步伐蹣跚的人走來,就左手端著食物,右手拿著湯飲,態度傲慢地招呼:「喂!來吃吧!」那人說:「我就是因為不接受無禮的施捨,才餓成現在這樣。」那人說完,掉頭就走。樂羊聽後非常慚愧,他把撿回的金子又扔回野外,然後收拾行裝,遠出遊學去了。



遊學一年之後,樂羊就回家了。樂妻對丈夫的中途廢學,鄭重地用了跪的禮節詢問丈夫:一年就回家,有什麼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嗎?樂羊說:「在外面出行時間久了,心中就想念起家來,並沒有特別的緣由。」樂妻聽後,就起身去拿了一把刀,快步走到她日日勞作的織布機前,說:「這些絲織出來的帛品,都是從蠶繭中抽出絲,再在織布機上一根絲一根絲地織成的。一點點地積累起來,才慢慢達到一寸;再一寸寸地積累,最終達到丈的長度成為匹。如果現在把機上正織著的絲帛割斷,就無法織出布匹了,白白荒廢了時間。夫君您積學在外,也應當如此『每日學習一些不懂的』,以成就美好的德行;如果半途而廢,那和切斷這些絲帛有何不同呢?」



樂羊又一次慚愧了,重新離家去繼續他的學業,一去七年,中途再沒有回家。在這期間,樂妻就在家和婆母一起生活。有一次,家中的餐桌上多了一道菜是一隻雞。原來是鄰居沒有管好他家的雞,雞進了樂家的園中,被樂家婆婆抓起來了。婆婆偷偷地將不速之客殺了,做成佳餚和兒媳一塊分享。到吃飯的時候,樂妻卻不吃飯,只對著那盤美味的雞流淚。婆婆問她原因,她說:「我是傷心家裡太過貧窮,以至於只好吃別人家的肉。」婆婆一聽大感慚愧,立即把雞丟了,不吃了。



樂羊學成回家的時候,已經見不到他的妻子。有一個盜賊想侵犯樂羊的妻子,侵入戶宅時先劫持了她的婆婆,脅迫樂妻順從,妻子不從,刎頸自殺了。盜賊一看,出了人命,就放了她婆婆,自己落荒而逃。此案告破,盜賊歸案,官府為樂妻舉行了喪禮,賜予「貞義」的稱號。樂羊子妻是一位民女,因著她的賢德大義而成為一代「名妻」。

2024年8月26日 星期一

腐乳到底是超級“飯搭子”還是一級致癌物

 


腐乳是以大豆為原料加工而來的一種發酵豆製品,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根據製作輔料的不同,腐乳一般有三種顏色,包括紅腐乳、青腐乳和白腐乳。紅腐乳也叫紅方,「大塊」「紅辣」「玫瑰」等都屬於「紅方」,常見的紅方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紅曲發酵,所以表面呈紅色,內部為淡黃色或白色。青腐乳也就是青方,民間稱為臭豆腐。雖然聞著臭,但入口後香味濃郁、口感細膩、回味無窮。白腐乳也叫白方,「甜辣」「桂花」「五香」等都屬於「白方」。最出名的是桂林腐乳,被稱為「桂林三寶」之一。表面呈淡黃色,具有黃豆清香。


 

製作腐乳首先要選擇品質好的大豆,將其製作成豆腐後切塊擺盤,稱為白胚。白胚通過接種微生物長出毛霉,讓每個豆腐塊都長滿了「白毛毛」,稱為毛胚。接下來還要搓毛、加鹽醃製、加鹵湯密封發酵。製作腐乳時,在白胚變成毛胚的過程中,接種的微生物產生各種酶,對大豆蛋白進行分解,大豆蛋白不斷減少,游離胺基酸、脂肪酸含量不斷增加,賦予了腐乳獨特的狀態和風味。鹽的添加不僅賦予了腐乳咸香的口感,也能讓豆腐塊變硬,防止貯藏時間過久發生酥爛,也起到了防腐的作用。醇類、有機酸、酯類、醛類、酮類等成分的風味與人為添加的香辛料混合在一起,讓腐乳擁有了極為特殊的香氣。



之所以有人懷疑「吃腐乳會致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腐乳中「腐」字,讓人想到了「腐敗變質」,製作腐乳過程中的毛霉,又讓人想到了「發霉

」;第二,腐乳屬於醃製品,是否會「亞硝酸鹽超標」而存在致癌的風險。實際上,並不用擔心吃腐乳會致癌。首先,製作腐乳的黴菌主要為毛黴菌和根黴菌。雅致放射毛霉、五通橋毛霉、總狀毛霉、高大毛霉和腐乳毛霉等是我國腐乳生產用的主要毛霉;因米根霉、華根霉、無根霉等根霉與毛霉親緣性較高,也常被用於腐乳發酵。它們都屬於「好黴菌」,不同於臭名昭著的黃麴黴,不會產生致癌物。


 

其次,關於亞硝酸鹽的問題也不用擔心,腐乳的亞硝酸鹽含量很低。有研究人員對大理市售的三款腐乳進行了檢測,發現它們的亞硝酸鹽含量都遠低於國家標準限量值。也曾有人對哈爾濱市售的12個品牌的青腐乳進行過檢測,結果顯示其亞硝酸鹽含量均低於國家標準限量值,合格率達100%所以,只要是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腐乳,就不用擔心致癌問題。


 

從豆腐變成腐乳,營養上不僅沒有多大損失,反而還提高了營養價值呢。腐乳保留了豆腐中原有的脂肪、蛋白質、鈣等營養,同時維生素 B2、維生素 B6等含量有增加,比如紅腐乳的維生素 B2含量是豆腐的10.5倍。蛋白質分解為多肽和胺基酸,蛋白質消化率大大提高;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更好消化。經過發酵,大豆中的棉子糖、水蘇糖被毛霉、根霉等分解,不易引起脹氣。


 

在未發酵前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由於微生物的β-葡萄糖苷酶作用,使腐乳中的大豆異黃酮主要以苷元的形式存在,活性更高,能更好的起到抗氧化作用。同時,對維持體內激素的平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維生素 B12、γ-氨基丁酸、蛋白黑素等。大豆中幾乎不含有維生素 B12,但經過發酵卻能合成維生素 B12,這讓腐乳中維生素 B12的含量顯著增加。有數據顯示:



紅腐乳中維生素 B12的含量為0.54μg/100g~0.76μg/100g之間;

白腐乳中維生素 B12的含量為0.41μg/100g~0.58μg/100g之間;

青腐乳中維生素 B12的含量為5.12μg/100g~7.01μg/100g之間;

玫瑰腐乳中維生素 B12的含量為3.73μg/100g~4.08μg/100g之間。

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比如肉類、動物內臟、魚、禽、蛋類等食物。而發酵豆製品比如腐乳是補充維生素B12的良好來源。總體來說,豆腐變成腐乳後營養更好了。


 

雖然腐乳的營養看起來很好,但也存在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那就是鹽含量著實不低。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數據,紅腐乳、青腐乳、白腐乳的鈉含量分別高達3091mg/100g2012mg/100g2460mg/100g,是豆腐鈉含量的350~550倍。1塊腐乳一般為10g,吃1塊紅方、青方、白方攝入的鈉含量分別約為309mg201mg246mg,折合成鹽分別為0.7g0.5g0.6g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為不超過5g,吃鹽太多不僅不利於控制血壓,對胃部的健康也不友好。所以,吃了腐乳就要減少烹調鹽用量,做菜的時候可以少放1捏鹽或1指甲蓋鹽,也可以將腐乳的食用量控制在每天只吃半塊。有的人喜歡自製腐乳,覺得自己做得乾淨衛生。提醒大家:安全起見最好別自製。傳統的腐乳接種方式是將腐乳白胚放在發酵房中,環境中的微生物落在白胚上,逐漸生長後形成毛胚。


 

傳統的自然發酵環境中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很難控制,有毒有害微生物的生長得不到控制,就可能會含有對人體有害的致病菌,比如沙門氏菌、蠟樣芽抱桿菌、金黃色葡球菌等,如果毛胚被這些致病菌污染並進一步繁殖,食用後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相比之下,正規工廠中的腐乳都是人工接種發酵,能更好的控制菌種的種類和發酵環境,保證食品安全性。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成吉思汗的真正陵墓據說應該在這裡

 


世界上許多考古學家一直在苦苦尋找成吉思汗陵墓,遺憾的是始終未有確定結論。考古專家對成吉思汗墓地的圈定位置,比較認同四個地點: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蒙古國的杭愛山;三是位於中國寧夏的六盤山;四是位於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近年來,又有考古專家推測元代皇帝陵墓的可能分布地點在張家口、保定、承德、山海關以內圈中。日前,有關人士在張家口市宣化縣境內發現眾多痕跡,疑與成吉思汗陵墓有關,也許可以為這個千古之謎提供答案。



謎團一:神秘的羊房堡村喪葬習俗

羊房堡村位於張家口市宣化縣大倉蓋鄉,據史料記載,羊房堡村宋遼時期就已存在,明朝時該村構建了用石頭築成的堅固城堡,堡的北面還有面積很大的城郭。

幾百年來,羊房堡村流傳著「給主子修墳,一輩子零三天」的怪異俚語,而當地人也一直保持著死後三天下葬的喪葬風俗。馬兒山位於羊房堡村東。在從村子去往馬兒山的路上,記者隨處可見白骨,顏色略發黃,骨質酥脆。據村民介紹,此地被稱為「亂墳崗」,上世紀60年代,全國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村民將此處攤平種地時曾犁出幾百處大面積的白骨堆。據前來的有關專家估計,約有數十萬人曾埋葬於此。



金國時期最重要的通道——金大道從羊房堡村及位於該村附近的馬兒山東南穿過。這條大道北通內蒙古及東三省,向南分為兩條道路,一條過雁門關到大同,一條過居庸關到北京,同時,這條路還可西過張家口到包頭、鄂爾多斯。元朝時,金大道不知何故改道30餘公里,其餘路線不變,只是繞過羊房堡村及馬兒山,改道距羊房堡村20公里的宣化縣常峪口村。但從羊房堡村及馬兒山前經過的這條金大道仍被使用,其北達元中都、上都(現內蒙古多倫縣)、東三省,南、西仍達北京、大同、包頭、鄂爾多斯。



謎團二:生肖圖蒙古帝王生肖吻合

馬兒山距張家口市區11公里左右,山主體面南背北,兩側有大山相傍。從遠處看,羊房堡村四周的山體構成一個巨大的太師椅模樣,村莊被置於太師椅中,而馬兒山主體也像是被置於另一個小太師椅中。據當地村民介紹,馬兒山得名於其形狀。從遠處看,該山形狀酷似一匹正在低頭飲水的駿馬,駿馬東側還有一匹幼馬緊偎身後。站在距山體幾公里以外的地方看,主山坡上由西至東隱現出一個個巨大的生肖圖案,可以辨出來的有馬、兔、豬、蛇、雞、鼠、虎,還有幾處圖案已經不能被清晰辨認。這些生肖圖分布於山體上端,圖身由山黏土及均勻的石塊鋪滿,在滿是草木的山坡上被清楚地勾勒出來。有關專家取圖身的土樣進行化驗,證實該土曾經過火炒,為熟土質,故圖身多年以來從未生過草木。



此與秦始皇陵墓上的封土做法如出一轍。循此,考古人士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山體上的生肖圖案與部分蒙古帝王生辰年生肖驚人吻合。從成吉思汗起計,成吉思汗與在其身後即位的窩闊台相同生肖為馬;元世祖忽必烈生肖為豬;武宗海山生肖為蛇;仁宗生肖為雞;英宗生肖為兔;泰定帝生肖為鼠。由於部分生肖圖案已模糊,不能完全一一對應。據了解,馬是蒙古民族最崇尚的動物,對蒙古人來說,葬在以馬命名的山上無疑是無比榮光的事情。



謎團三:山中採石場疑是為了修陵燒石灰

在馬兒山的東南側,有一座鄰山被削去了大半,從山腳下直至海拔百米處。據當地村民介紹,多年來,該村從未從此山上取石做料,而且,從如此高山上大面積取石,即使拿到機械發達的當下也是個難題。該山石質為白色石灰岩,村民曾在山底發現大量石灰窯,有可能是修陵燒石灰所用。在馬兒山前約一公里處,厚度均勻、面積大小不等的片狀石堆隨處可見。像一個巨大的人工石料場,石片、石條上人工斧鑿的痕跡很明顯。考古人士曾將山上石質與該石片做對比,馬兒山石俗稱「羊石」,質軟,色紅似羊肉;而石片質堅,色青,明顯不屬同一山體。 在馬兒山左下腳一處平坦地方,可以找出散落的石磨、石臼、缸、鍋、盆,像是一個巨大的就餐場地。有關專家推測這裡可能是修建陵墓的工匠或官兵用餐的露天餐廳。



謎團四:石壘墳與牧羊人的驚奇發現

在馬兒山下2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被石牆圍起來的圓形石堆有50多座,有的高達10多米,直徑達20米,外形類似於寧夏發現的匈奴貴族的「石壘墳」。在羊房堡村的其他地方,這樣的「石壘墳」還有12處。一年夏天,一個牧羊人在馬兒山下的石堆上發現一個孔,裡面往外吹冷氣,站在孔口,深感舒暢。在石堆周圍,這樣的孔有8個,形狀規則,大小相似,都由長方形與圓形組成。此後,當地村民漸漸發現,這樣的孔不僅夏天有涼氣散出,冬天還有熱氣散出。



謎團五:烽火台與公主墓

在馬兒山的對面山頂上,有一個「烽火台」遙遙對望。但這個「烽火台」與古代用來傳遞軍事信息的烽火台不同。這個用磚砌成、用土夯實的「烽火台」上建有堅固而華麗的樓閣,而且所用木料講究。所以,這個「烽火台」不能升騰煙火。當地村民稱其為「瞭望台」。蒙古貴族土葬時取出的土要移到別處,用樹樁做棺木,內挖與人體相當的凹槽,死者便置其中。然後用鐵條箍緊,埋葬後用馬將墳頭踏平。1930年前後,在馬兒山的西南方曾掘出一座墳墓。專家推測,該墓為一蒙古將領墳墓。19999月,在張家口市沽源縣「梳妝樓」發現一處陵園。樓內是一座古墓,墓內並列三具棺木,中間棺木在三分之一處豎立鋸開,內挖凹槽放置死者,然後用鐵條箍緊,上覆大青石。三名死者為一男二女,男即為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婿闊里吉思,二女即闊里吉思的兩個妻子,身份均是公主。



謎團六:丘處機的石龍觀與棋盤石玄機

馬兒山後有一座石龍山,據史料記載,丘處機最早修行的石龍觀即在石龍山上。現今的石龍觀遺址周圍還有大量石器、骨器等物。丘處機所創造的全真教被元朝列為國教,丘處機也被尊為元朝教父。丘處機及其弟子在張家口境內有4處道觀,其中,使用最早、時間也最長的就是石龍觀。在馬兒山上,有一塊房間大小的巨石,當地人稱之為棋盤石。幾百年來,棋盤上的棋格沒有絲毫磨損,線條稜角分明。棋盤周圍曾發現散落的殘破棋子。學者推測,這塊棋盤可能是丘處機弟子及元代將領修陵監工時用來對弈的。



謎團七:「帝陵」保衛戰與張家口覆滅

元末,明軍與元軍最激烈的兩場戰爭在宣化縣境內展開。這兩場戰爭的主戰場均在馬兒山南十幾公里處。其中一場發生在宣化縣常峪口村。該村原名常遇春口,因明朝大將常遇春得名。常遇春追擊元帝出居庸關,到此進行了一場激戰,死傷無數。另一場激戰發生在宣化縣北甘莊村,這裡有明朝大將徐達與元軍激戰留下的城堡。據史載,這兩場戰爭均很慘烈,死亡人數近百萬。明朝初年,山西向張家口大量移民,就是因為戰爭中,張家口居民幾乎全部死亡。據分析,元軍當時激烈抵抗的重要原因就是為了保護「帝陵」。



蒙古貴族實行秘密潛埋習俗。據史料記載,貴族死後不起墳,埋葬之後「以馬揉之使平」,然後在這片墓地上,當著母駱駝的面,把子駱駝殺死,淋血在地上,然後派千騎士兵守護。來年春天,草生長茂盛之後,士兵遷帳撤走。如果要祭祀,就拉著那隻母駱駝引路,但見母駱駝悲鳴之處,就算是墓地了。 


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

一般家里肯定有這種筷子趕快拿走扔掉

 


在開始用餐前總是被提醒要洗手,因為我們都知道「病從口入」的道理。但忽略了筷子是否乾淨。大多數人對筷子的清潔程度並不在意,認為只要能用就可以了。但那些看起來很乾淨的筷子,在細小的縫隙里可能早就發霉了。 許多家庭使用的筷子,短的用上一兩年,長的甚至達到四五年,而我國絕大多數家庭都是使用竹筷、木筷等材質的筷子,而這些材質在清洗過後,內部很容易受潮膨脹,從而形成黴菌與細菌的滋生地。它們在這些細小的縫隙里瘋狂繁殖,直到無法容納更多,才會變成我們看到的那些黑黑的污點。



研究發現,超期使用的家用筷子會滋生各種黴菌,這些黴菌可能會導致感染性腹瀉、嘔吐等消化系統疾病。而且嚴重發霉的筷子會滋生「黃曲霉素」,該物質已被廣泛認定可誘發肝癌。此外,超期使用的家用筷子含水量特別高,也就意味著它們很容易成為細菌生長的溫床,如黃色葡萄菌、大腸桿菌等。再加上筷子長期擺放在櫥櫃內,也會讓筷子變質的機率大大提高,可能高達5倍以上。很多人在洗完筷子後,會將其隨手放入筷子筒,沒有等筷子上的水分未徹底揮發。在這種潮濕的環境,筷子容易出現黑斑、霉變和長毛,這都是細菌大量繁殖的明顯跡象。



常常用抹布擦拭筷子,以為這樣就能將其清潔乾淨,但事實上,抹布本身可能已經沾染了細菌,這樣反而可能讓筷子遭受二次污染。建議每三個月更換一次筷子。因為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加,筷子的顏色會逐漸變深或變淺,與筷子表面殘留物及細菌的長時間附著密不可分。堅決拒絕「濕存」的做法。建議每天使用後對筷子進行晾曬或烘乾,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使用沸水進行煮沸消毒,以此來降低健康風險。對於筷子的日常檢查。竹木質筷子在潮濕環境中特別容易發霉,一般只需一天,濕度達標即可出現霉斑。所以建議大家經常查看筷子,通過聞其氣味、觀察其外觀,一旦發現有霉斑、非竹木本身顏色的斑點,或是霉變氣味,就應該立即停止使用,並更換新的筷子。



新筷子由於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可能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新筷子必須經過清洗和消毒才能使用。可以用沸水煮沸半小時,然後用流水適當沖洗。推薦使用帶有出水孔的鏤空筷子筒,這樣能有效避免水分與筷子及筷筒長期接觸。同時,將筷子頭朝上放置,這樣做可以降低微生物數量,降低危害可以定期清理「筷子盒(筒)」,避免黴菌滋生。因為筷子筒在存放的過程中總會沾有水漬,時間一長底部容易發霉,特別是竹木筷子,所以要定期清理,適當煮沸,減少危害。



總之,應該重視筷子的保存期限,定期更換,以確保飲食健康。同時,也要注意筷子的存放,避免潮濕和細菌滋生。讓我們從細節做起,為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