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顯示具有 歷史往事舊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歷史往事舊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毛澤東和漢奸汪精衛老師互通款曲“小開”潘漢年倒了霉

 


毛澤東1925年在廣州期間加入國民黨,並任汪精衛的秘書,汪對毛多有關愛、提拔,直至推薦毛接替自己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部長。毛那時奉汪為「恩師」。193910月這次,毛囑潘漢年到上海、南京後,可設法去和汪取得聯繫套舊時交情,以換取對革命有益的新情報。由於種種原因,潘直到19429月才在李士群的安排下,赴南京見到汪精衛,談了兩次,自然轉達毛對汪的致意。



中共建政後,因中央剛處理過高崗、饒漱石問題,潘漢年很緊張。因為他1942年赴南京見汪精衛一事,只有「偉大領袖」一人知道。最終,潘漢年遭到「秘密逮捕」。還是毛親自下的命令。周恩來雖然對潘漢年案很關心,讓李克農寫報告,但最後在給潘漢年定罪的判決書上,他還是簽了字。潘可以不殺,但要判無期徒刑,關押到死。封口,為的是讓潘永不談及舊事。潘漢年穿針引線毛澤東暗通汪偽政權中共地下工作歷來搞單線聯繫。在延安,毛澤東直接把任務分配給潘漢年,別的高官不得參與。1939年,毛囑咐潘到上海、南京後和汪精衛取得聯繫……中共建政後,毛號召中共高官主動交代自己的問題,有人在此時揭發潘漢年去見汪精衛一事,毛親自下命「秘密逮捕」。潘漢年左右申辯,等到的只是「不殺,但要判無期徒刑」。



毛囑潘漢年到上海、南京後,可設法去和汪取得聯繫,套套舊時交情,以換取對革命有益的新情報。1939年,史達林為把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戰火引向西歐,引向英國,而與希特勒簽訂了《友好互助條約》。莫斯科的共產國際執行局即把史達林的此一重要動向通知了延安的中共高官,授意中共可與侵華日軍卵翼下的南京汪偽政權打交道,從中套取情報,必要時聯汪反蔣,實際上是聯日反蔣。這是「馬列主義」的靈活應用,毛心領神會,於當年10月派最出色、最能幹的情報大將潘漢年潛赴上海,建立新的情報據點。 潘漢年通過特殊關係,命年輕漂亮、精通日語的女作家關露打入日本駐滬特務機關「岩井公館」,陪岩井等日本特工頭目睡覺,以竊取絕密情報。關露獲得的情報,使得江蘇、安徽境內的新四軍一次次地躲過了日軍的掃蕩。在這同時,潘漢年又派遣人員到南京,打入汪偽政權特工總部頭子李士群的家中。李士群曾是中共地下黨員,後被捕「叛變」。不久,潘本人也和李士群見了面,建立了秘密聯繫。



中共地下工作為了保密、安全,歷來搞單線聯繫。在延安,毛直接把任務分配給潘漢年,別的高官不得參與。潘到上海後,再把任務傳給下一個人。1925年在廣州期間(國共第一次合作)加入了國民黨,並任汪精衛的秘書,汪對毛多有關愛、提拔,直至推薦毛接替自己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部長。毛那時奉汪為「恩師」。193910月這次,毛囑潘漢年到上海、南京後,可設法去和汪取得聯繫,並轉達他的口頭致意。由於種種原因,潘直到19429月才在李士群的安排下,赴南京見到汪精衛,談了兩次,自然轉達了毛對汪的致意。李士群於1943年在汪偽政權的內部傾輒中被殺。19458月日本宣佈投降,毛的恩師汪精衛已於上一年去世。潘率領關露等一組有功之臣回到新四軍總部,回到革命隊伍。



中共建政後,潘漢年依資歷、貢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書記、上海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做了陳毅的主要副手。潘漢年向陳毅匯報內情卻被秘密逮捕。19553月,年僅49歲的革命元老潘漢年率中共上海代表團,赴北京參加中共全國代表大會,住在北京飯店。會上,毛號召中共的高級官員主動交代自己的問題,無論什麼問題,只要講清楚了,黨組織都可以寬容等等。因中共中央剛處理過高崗、饒漱石問題,潘很緊張。因為他1942年赴南京見汪精衛一事,只有「偉大領袖」一人知道。而在上海提籃橋監獄關押的敵偽人員中,已有人揭發了潘當年曾去見汪的事,潘漢年自己卻從未向組織講過!潘漢年考慮良久,還是決定向老上級陳毅講清楚。陳毅聽了潘漢年的匯報後,請他放心,誰也不會懷疑你潘漢年對革命的忠誠,並答應立即去中南海菊香書屋找毛,當面講清楚。只要毛說句話,公安部門就不會追查此事了。



潘做夢也想不到,等待他的,是當天晚上的「秘密逮捕」。這是毛親自下的命令。潘可以不殺,但要判無期徒刑,關押到死。封口,為的是讓潘永不談及舊事。潘一直被關押到1977年,死於湖南茶陵縣的勞改茶場。這時,毛已死去大半年了。中共最高法院刑事庭長回憶審訊內幕,86歲的彭樹華曾擔任最高法院刑事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參與審理了包括「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在內的許多大案要案。對他而言,他的職業生涯裡最特殊的一次經歷,是參與審判潘漢年案。潘漢年是中共情報戰線的一位傳奇人物,其後半生遭遇也令人扼腕嘆息。潘漢年案究竟是怎麼釀成的,其背後有什麼複雜的政治背景與動機,囿於仍未解禁的一些檔案,我們至今無法梳理出一個明晰的脈絡,但是下文彭樹華的回憶則可以幫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這個非同尋常的事件。



潘漢年是1955年被捕的,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會拖到1962年才審。他先是被關在公安部直屬的功德林監獄,19603月,秦城監獄建好後,潘漢年又被移送到那裡。高法最終決定將開庭時間定在1963年的19日,並上報中央批准。周周恩來對潘漢年案的審判很關心,並做了很多具體指示,比如旁聽人數要有多少、什麼人可以旁聽,除此之外,還特別指示:開庭審判要錄音。除了1956年特別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時使用現場錄音之外,當時在全國法院的審判中都沒有這個先例。那時候,國內還沒有錄音設備,只能到香港購買,而且價格昂貴,加上關稅,要花1萬多元人民幣。機關財務之前沒有這筆預算,為了落實周恩來的指示,後來還是臨時報批中央財政部才拿到了這筆錢,從香港購買了一套錄音設備。當時大家還都不會用,又專門請專家來操作示範,幾經反覆試錄,電話員才學會。



周恩來要求為庭審錄音,其背後是否有一番深意,我們也不得而知。這套錄音作為絕密資料長期保存,現在還存在高法的檔案室裡。為了防潮,防止錄音帶被損壞,管理人員每年還要拿出來檢查試放一下。按周恩來要求,旁聽人數限定在200人以內。旁聽人員的組織安排,由中組部負責。因為潘漢年案涉及國家重要機密,採取不公開審判,不許記者旁聽、不公開報導。參加旁聽的人都是經過嚴格審查的,全是中央直屬機關和國家機關司局級以上的幹部,一般幹部是不能參加的,即使是高法的幹部也不例外。由中組部出面組織人員旁聽,這在法院的審判活動上是絕無僅有的;而旁聽人員的職務之高,恐怕也是史無前例的。



可能大家現在難以想像的是,那時候高法還沒有一個專用的法庭。我們機關三樓有一個200平方米的大廳,平時大家稱「大禮堂」,我們決定大禮堂當成臨時法庭。大禮堂裡面既沒有主席臺,也沒有固定座位。我們在禮堂前面放了兩張條桌,上面鋪著白布,設三個座位,每個桌子上放一個話筒,這便是審判長、審判員席。兩旁分別是書記員席和公訴人席,中間是被告人席。為了錄音,每個席位前都放置了擴音話筒。旁聽席上整齊地放著200多個摺疊椅。為了保密,窗戶都被封得死死的。這便是審判潘漢年案的特殊法庭。



 審判在196319日如期進行。審判前,我們擬了一份審訊提綱,由曾漢周交給上面審查,至於他交給了誰、由誰怎麼處理的,我就不知道了。我們3個人也就潘漢年被指控的罪行進行了具體分工。所以審判的時候,我們就按照這份審訊提綱,根據各自分工負責的部分開始訊問,審訊提綱上面怎麼寫,我們就怎麼問。那一天潘漢年穿著一身銀灰色的中山裝,頭髮理得很整齊,雖然已經被關了7年多,但從外表上看,仍不失高級領導幹部的風度。他回答問題態度從容,聲音清晰,敘述清楚,有條不紊,而且記憶力極強,對涉及的人、事和時間都記得清清楚楚。



審訊進行得很快,沒有遇到任何困難。因為當時還沒有律師辯護制度,潘漢年案涉及國家重大機密,除他本人外,別人無法代為辯護。對於起訴書指控的罪行,潘漢年都認了下來,沒有進行辯護的程式。最後陳述的程式時,他也沒過多講什麼。旁聽的那些人都表情平靜,沒人交頭接耳。審訊很快就結束了。雖然庭審當天曾漢周宣佈閉庭,另行宣判,但判決書其實早就寫好了,刑期也是中央早就定下來的——正如謝老之前所言,庭審和判決只是履行法律而已。雖然早在秦城監獄閱卷時我們就對「犯罪事實」有所質疑,但是又知道對潘案中央高層早有定論,無法改變這一結果,所以最終我們只能違心地羅列了潘漢年的三條罪狀,寫了判決書。



判決書定稿後上報中央審批,是周周恩來親自審核批准的,中央主要領導人也都畫了圈。看得出,周恩來對這份判決書看得非常仔細,判決書上,從頭到尾,每一句話後面都用筆加了一個「、」號,那些醒目的頓號似乎代表著他在看判決書時沉重的心情。周恩來在判決書上還改了一個字,可惜我現在忘了是哪一個。當年,被潘漢年一案牽扯到的一共有46人,我也參與了其中幾位的審判,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蔡秉賢。參與審判蔡秉賢的,還有一位公安部調來的同志,他看了案卷,很是不平,他找到十三局領導說:「蔡秉賢怎麼能判呢?他十幾歲就參加黨,奉命打入國民黨特務機構,給組織提供了那麼多情報。上海"解放"後,上海市警局根據他提供的線索,破獲過幾起潛伏敵特的重要案件。



是不是把這個案子改一改?」他希望十三局的領導能向中央反映一下。公安部的領導回答他:「不行,這是中央定了的。」他回來後又找王德茂說,王德茂批評他:「你真糊塗,這個案子,你改得了嗎?」……

 

2024年12月2日 星期一

岳飛工資年終獎金加班費和職務津貼每年收入到底有多少

 


岳飛戎馬一生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從一介小兵一直幹到正二品的樞密副使。公元
1134年嶽飛北伐收復了襄陽六郡。之後岳飛在鄂州常駐,並將此地作為岳家軍大本營。立下汗馬功勞的嶽飛,被朝廷嘉獎任命為清遠軍節度使。岳飛還曾擔任著樞密副使、武昌郡開國公的高等職務,以及少保的虛銜,飛三十五歲官拜太尉,為宋代武職官階之首。這樣算下來,嶽飛已經可以領好多份俸祿了。而且,宋代官員的俸祿,本來相比其他朝代來說就更豐厚。



除了基本工資之外,還有還有「添支錢」(朝廷津貼)、「公使錢」(特別津貼)、「薪炭錢」(冬天取暖費)、「餐錢」(餐補)、「月糧」(糧食補貼)、「職田」(朝廷額外給的耕地,可以從中收租和變現)等。同時,岳飛還有很多田產和房產,可以通過營利性活動增加收入,比如經營酒坊、典庫、出租房屋、田地等。據記載,在江西九江擁有旱田「十一頃九十六畝三角」,水田「七頃八十八畝一角」。換算成現代單位,一頃等於100畝,一角是2.5分,因此嶽飛的旱田和水田加起來大約是1985畝,此外,還有房產498間。



岳飛還有一部分收入,就是因為經常在戰場上打勝仗,高宗會賞賜嶽飛不少現金以及其他貴重物品。那麼岳飛每年俸祿7.2萬貫銅錢,換算成現代的價格大概是多少呢?按照古代糧食的價格計算,7.2萬貫銅錢可以等價為大約300萬人民幣的購買力。當然不盡準確,但大幾百萬肯定是有的,這在咱們現代也是相當高薪的。嶽飛家財萬貫、高官厚祿,但你知道嗎,他的生活卻過得十分「寒酸」——



岳飛不允許家人穿著高檔的絲綢衣物,妻子李娃有一次穿了絲綢衣裳,岳飛不高興地責備她,讓她趕緊換成了低檔麻衣;他的日常食物簡單,如果用葷食,也只是一味,並經常與最下等的軍士共餐;而且,在宋代上層社會納妾是很平常的事,但嶽飛與後妻李娃廝守一生,拒絕納妾……在他死後被抄家時,家中根本沒有金玉珠寶,貴重物只有三千餘匹麻布和絲絹,五千餘斛米麥,顯然是準備貼補軍用的,現金也僅有一百餘貫。



那麼,嶽飛的錢都去了哪兒?答案就是,嶽飛的財富主要用於支持軍隊北伐,而非個人享樂。我們都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岳家軍鼎盛時有大約十萬人,非常耗錢。當然部分軍餉朝廷也會供給,但南宋初期本來就經濟困難,何況宋高宗一向對北伐持消極態度,就想龜縮在南邊,而嶽飛卻非常渴望「直搗黃龍」。想要執行北伐的行動,就得有強大的糧餉做支持。嶽飛不僅治軍嚴明,也體恤部屬,絕不虧待自己的將士們,他更是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收入都拿來維持岳家軍的軍餉需求和撫慰傷殘。



正是因為嶽飛的以身作則、清廉持正,讓岳家軍有了很高的戰鬥力。不過,這樣一心為國的英雄,最後卻被奸臣和昏君所忌憚殺害,也是讓人一聲嘆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在嶽飛看來,一生功名利祿都如塵土般微不足道,只願披星戴月、征戰沙場、收復中原!

 

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

美國庚子賠款到手后怎麼處理最后為何帶頭都還了

 


辛醜和約,美國以海陸軍費及商人損失不貲,遂索賠款約數二十五兆美金,合中國銀三十四兆兩有奇。是年四月,各國攤派賠款總數四百五十兆兩,美國分得三十二兆九十三萬兩有奇,合美金二十四兆四十四萬元有奇,議定分四十年付清,年息四厘。



190197日,清廷全權代表慶親王奕劻、李鴻章與英、美、俄、德、日、奧、法、意、西、荷、比等11國代表在北京簽訂《辛醜條約》 事定,美國政府下令,凡美國教會教士商人等,於庚子拳匪之亂,受有損失者,或死者之家屬,皆得於此項賠款內,領取賠償撫恤之費。令下,計來領償金者,共得二百三十餘人,共發給美金一兆九十九元有奇。加入陸軍用費七兆十八萬零,及海軍用費二兆四十八萬零,共計美國於庚子一役,所受損失之確數,為美金十一兆六十五萬有奇。而於所得賠款二十四兆四十四萬之內,減去此數,蓋尚餘十二兆七十餘萬金為浮數雲。



西曆千九百零七年十二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君諮文議院,中有一節論賠款善後事宜,其言曰:當日政府之初意,本欲俟各種損失清償之後,即以盈餘之數交還中國,以為友誼之證,云云。是為美國退還賠款之議之肇端。羅氏又雲:此邦(美國)宜竭力助中國之教育發達,使此地大人眾之帝國,能振拔以適於今日之競爭世界,即如招致中國學生來此邦留學高等教育,亦達此目的之一法也。據此則賠款遣學生,其議實創自羅氏也。



明年正月,議會通過議案如下:大總統得有全權,斟酌減損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與中國所訂拳亂賠款二十四兆四十四萬七百七十八元九角一分之債券,須使此項賠款之總數,不得過一十一兆六十五萬五千四百九十二元六角九分(此即美國損失實數),期所餘之數,大總統斟酌行之。是時十二月二十八日,以國務卿魯特(ElihuRoot)之進言,總統羅期福下令曰:(上略)准此則美國政府除確實費用及一切損失賠償一十一兆六十五萬元零之外,所餘十二兆餘美金,實為浮數,受之有慚德,應以之退還中國,以全友誼。惟中國自一九零一年七月一日至一九零九年正月一日,共已付若千金,於此一十一兆六十五萬元之數,尚不足九兆六十四萬元有奇,其自一九零九年正月一日以後,於中國每年分付之賠款內,留其若干份以湊足此九兆餘元之數,而分其若干份,以歸還中國。



其每年退還之數,須照下列之表施行:一九零八年七月十一日,美國駐北京公使照會中國政府,告以退還賠款之議。九月十四日,吾國政府答書曰:「本國政府久感貴國邦交之篤,而無由申達謝悃,今大國如是盛舉,何可不謝。蔽國聞貴國大伯裡璽天德曾有願中國學子留學貴邦之言,且蔽國亦仰貴國教育之發達,是以蔽國政府現已決意用此退還之賠款,每年派遣學生若干人至貴國留學,已另諮貴國外務部與貴國使臣會商一切辦理之法,敬布腹心,伏惟照察。」



另附一書致美公使,宣告遣送學生辦法大概,謂第一年至第四年,歲派學生百人,至第五年以後則每年派五十人。一九零八年作月三日,美國務卿魯特郵致美國駐京公使,所議辦法大略如下:一、學生全數十之八須習實業工程諸科,其十之二可習政治法律。一、學生程度,(甲)中文能作數百字論說以上;(乙)能通曉本國經史文學;(丙)英文能直入美國大學;(丁)能略曉普通科學。(餘略)是年之冬,清廷派唐紹儀為專使,赴美國答謝退還賠款之盛意。



一九零九年,在北京舉行第一次考試,派出學生四十七人,明年又派出七十人,同時取入清華學堂肄業百四十人。千九百十一年,由清華學堂考送七十人。現留美之賠款學生共百八十餘人,後來者尚不可勝數,十年之後,賠款學生當遍於新大陸矣。

 

英國人被虐待手腕長蛆屍身餵狗后燒掉圓明園也是活該

 


186010月中旬,9名被扣押在圓明園的洋人「囚犯」獲釋,個個雙眼空洞半死不活。一起被送回聯軍營地的還有15具損毀嚴重的遺體,只能靠屍身上的衣物辨識身份。其中最慘的當屬倫敦《泰晤士報》的主戰記者鮑威爾比,已經沒了人形。據一名和他關在同處的錫克人稱:鮑威爾比在被關押的隔天,即920日就死於手腕處長出的蛆,三日後被丟出餵狗和豬。

 

鮑威爾比(?—1860年),倫敦《泰晤士報》記者,他隨特使巴夏禮在通州談判時,遭清軍劫持虐待,慘死於圓明園。鮑威爾比是世界上最早的隨軍記者之一,曾因對克裡米亞戰爭的前線報導而顯露名聲。1860年,他成為英國對華全權專使額爾金第二次遠征中國的隨員,欲為英國民眾詳盡報導華北前線形勢。鮑威爾比原計劃事成之後,轉道去蘇州採訪忠王李秀成,報導太平軍的動態,卻沒料到把命丟在了北京西郊。 

 

額爾金下達命令:再次溯白河而上進抵天津,逼清廷簽約賠款,並為反擊英國艦隊之舉道歉。聯軍繞道北塘,南下進攻大沽北岸炮臺,2個半小時的炮火對轟後,千餘清軍全部陣亡。這主要歸功於英軍的新式武器阿姆斯壯炮,鮑威爾比盛讚這是「服役中最好的火炮」。他又寫道:「炮臺內一片狼藉,腥臭難擋。只打了十天,就拿下白河要塞,報了前一年慘敗之仇,1860年對華戰爭已畫下句點。」

 

天津談判無果,額爾金決定進兵北京,記者鮑威爾比發表社論支持,強烈要求斥諸武力。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奉旨復談,與英方代表巴夏禮因跪拜禮儀談崩。鹹豐帝下密旨給僧格林沁,命其伏殺額爾金,但僧王部隊卻在918日下午錯俘了巴夏禮一行。人質共計26人,包括巴夏禮、額爾金秘書羅亨利、《泰晤士報》記者鮑威爾比、1名法國學者、3名英國軍官、19名錫克騎兵。鮑威爾比的噩夢即將到來。

 

919日眾人被運到北京,當年108日巴夏禮、羅亨利被釋放,之後幾天,倖存者陸續獲釋。不到一個月的關押期,26名人質中就有15人慘死獄中:記者鮑威爾比、法國學者、3名英國軍官、10名錫克人。他們受到嚴刑拷打與羞辱,不給食物與水,手腕被繩索束緊,導致雙手發黑腫脹。某個生還的錫克人稱:鮑威爾比死於手腕長出的蛆,有人替他穿上灰色格子布,三日後屍身被綁在一根橫樑上,丟到牆外餵豬狗。 

 

清代文學家方庖《獄中雜記》稱:囚犯若不上供銀錢,獄卒在捆縛時就會將其筋骨扭斷,即使活下來也要幾個月養好捆傷,有的人甚至落下終身殘疾。監獄潮濕缺氧,鮑威爾比應是手腕被勒傷潰爛,蒼蠅下卵後孵化成蛆。蛆蟲吃掉腐肉釋放毒素,加重感染程度,或者由血液循環進入其他身體部位,造成感染擴散。獄中環境惡劣,鮑威爾比極可能死於感染引發的敗血症、深層組織感染、骨髓炎等。

 

人質遭受折磨與喪命的噩耗傳遍聯軍,復仇的怒火迅速蔓延。有位將領提議洗劫京城,另一位將領要求吊死城裡的每個官員。考慮到早在106日,聯軍上下就已經開始劫掠圓明園,而人質又死在此園,額爾金計上心頭。他莊重宣佈:清廷要為劫持巴夏禮一行、殺害鮑威爾比等人受到懲罰,且完全由清帝本人承擔,不能波及無辜的京城百姓。18601018日,額爾金不顧法國全權專使葛羅的反對,下令火燒圓明園。 

 

1860年,面對額爾金的第二次率軍入侵,僧格林沁的炮隊沒能像擊敗英國首任駐華公使卜魯斯那樣,守住大沽要塞。正面戰場打不過,伏殺敵酋又搞成錯捕談判特使,清廷在道義層面落下口實。英軍指揮官額爾金得以藉此由頭下令焚燒圓明園。當然,只要侵略者想,他們就可以找到數不盡的正當藉口。站在大清的角度,似乎也挺委屈,監牢獄卒虐待囚犯,向來是公開的秘密,他們倒也並非針對洋人,而是對內對外一視同仁。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太平天國武狀元天王賜妻還成了清朝二品官活到民國

 


覃貴福廣西武宣東鄉福隆村人,太平天國後期著名將領,政治家,詩人。太平天國十年(1860)庚申科天試武狀元。太平天國後期,覃貴福積極參與政治改革運動,痛陳時弊,成為《資政新編》改革方案的主要擁護者和參與人。多次率軍出征,與清軍交戰,粉碎了清軍的入侵,屢建奇功。一次作戰中,由於叛徒出賣,被清軍將領蘇元春俘獲,覃貴福降清,成為太平天國的敵人。由於他為清軍效力有功,後來升為二品大員。


他是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欽點的武狀元,妻子更是天王洪秀全欽點的天王府女侍衛長。兩人的完美結合簡直是晚清歷史上的一段傳奇佳話。後來夫妻隱居家鄉,過上幸福生活,妻子甚至活到了九十多歲。這位傳奇的武狀元丈夫名叫覃貴福,妻子,後人都叫其歐氏。當天平軍在金田起義後,一路過關斬將,殺到了覃貴福的老家廣西東鄉。此時的覃貴福正好攤上事了。覃貴福的哥哥被當地的土豪劣紳誣衊偷盜別人家的紅薯藤。哥哥被這些人死死地綁在樹上吊打,直到打得皮開肉綻,死去活來。覃貴福看到哥哥的慘狀,難以抑制住心中憤怒,決定報仇雪恨。


雖然自己精通武術,力大無窮、十分勇猛,但憑藉自己一雙拳頭很難為哥哥報仇。而此時,洪秀全率領太平軍正好攻克了覃貴福的家鄉東鄉,並且在東鄉自稱天王。覃貴福知道只有加入太平軍才能為哥哥報仇,斬殺那些土豪劣紳。於是,他加入天平軍並通過天平軍的勢力幹掉了那些仇人。從此,覃貴福跟隨著太平軍南征北戰,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天平天國十年,洪秀全為選拔武功卓越的將領,決定讓身懷絕技的人比試技藝。此次,覃貴福就表現出了自己的天生神力,居然把天王宮外的兩個巨大的石獅子高高地舉過頭頂。這也難怪,當年覃貴福家鄉人見其氣壯如牛,就有鐵牛的綽號。當他舉起石獅子,著實讓天王洪秀全吃驚不已,驚嘆世上真有如此神力的勇士。自信天國統一全國將指日可待了。大喜之餘,洪秀全立刻欽定覃貴福為天國武狀元,並賞賜其金鐙、銀鞍,賜宴天朝,就這樣折騰了三天才結束。之後,洪秀全授覃貴福第六級高級官銜——職同指揮。從此,覃貴福成為了天朝的一員高級將領。


為了籠絡覃貴福的心,讓其誓死效忠自己。洪秀全不惜讓自己的女侍衛長與天朝狀元覃貴福結成一對。夫妻兩人,一位保護著天朝老大洪秀全,一位替天朝南征北戰。然而,在太平天國後期的一次戰鬥中,覃貴福率軍與清軍大戰,卻不幸中了埋伏,被清軍將領蘇元春俘虜。覃貴福誓死不降清軍,畢竟自己現在的一切都是洪秀全給予的,而且自己的妻子都是人家所賜的。自己有什麼理由,背信棄義,成為天朝的叛徒呢。然而,被俘之時,誰都有不做叛徒的誓死之心。怎奈在清軍的威逼利誘下,這位天朝的將領最終屈服,成了天朝的叛徒。之後,覃貴福為清軍效力,戰敗太平軍,甚至成為清朝的二品大員。誰能想到,太平天國的武狀元最終成為了清朝的二品大員。


太平天國徹底失敗後,覃貴福辭官和妻子歸隱故鄉。夫妻還經常在家鄉表演武術,因為自己力氣大如牛,覃貴福常用手指夾住一摞銅錢,再一用力,銅錢瞬間全被壓扁。有時他還會從口袋裡取出銀毫,同樣用手指夾住,如果有人能用手或繩子把銀幣拿出,那麼錢就歸誰;如果不能,就得請他吃茶一頓。這位太平天國的武狀元晚年過得如此的愜意,這可能是天平軍將領中結局最好的一位。1913年,覃貴福病逝於家中,而自己的妻子,當年天王的女侍衛長一直活了90多歲,直到1926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