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海外,無論日本,英國,要說哪樣香港美食,令我非常想念的話,那麼鮮蝦雲吞面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項。以前,在城市大學念書的時候,本人經常和女友在紅磡觀音廟對面,一家毫不起眼的潮州粥面店吃晚飯,隔壁是滙豐銀行,旁邊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地產經紀公司,名字起得響亮“鷹君地產”,與本港某上市公司同名。
經常去那家店並非女友是潮州人,也不是它味道特別好,主要是裡人比較少。那段時間吃飯,要麼就是同一條街的“倫敦海鮮酒家”,要麼就是這家小店,總之就是不離這條街,而且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女友一般吃淨雲吞,也就是鮮蝦雲吞,本人多是薑蔥撈面,白粥油炸鬼,也就是油條。香港人吃油條不分早晚,吃法無外乎“炸兩”,就是腸粉包裹油條,要麼就是油條配白粥。香港的油條炸得又粗又硬,吃起來要用剪刀剪,遠沒有上海油條那麼鬆軟酥脆。上海人吃的油條剛炸出來時也有點硬,但溫度一下來,就會變得酥軟,並且有點柔韌性。其實,這裡的秘訣誰都知道,油裡加了明礬,如果嫌麻煩,直接兌點洗衣粉也可以,當然不能放太多。
還有就是上海的油條沒有香港的那麼粗,所以炸出來不會太硬。要說小時候在上海早餐吃油條也得一大早排長隊,雖然沒有食品衛生問題,那鍋油也實在談不上乾淨。那時候沒有冰箱,就算有小店也用不起,油無非是每天撈起油渣,蓋上鍋蓋就算完了,這油也不知道用了多少次。雖然每天也會加新油,要說怎麼乾淨衛生也未見得。當然,比起現在地溝油來安全係數高一些,地溝油其實過濾乾淨,再加點添加劑就是生物柴油。中國人無毒不丈夫,又嫌麻煩就直接給人食用了。古有哲言,“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香港人說得科學一點,“大菌食細菌”。
鮮蝦雲吞面也算本人很喜歡的美食之一,可那時候女友總是搞不懂,怎麼我老是吃薑蔥撈面。面裡無非就是切了絲的薑蔥,再說價格也未見得便宜,又有什麼好吃的!原因說起來很簡單,要吃油炸鬼白粥總得留點肚子,其他的吃得太多,粥就喝不下了。再說她本就胃口小,鮮蝦雲吞個大一點,總也吃不完,經常會分給我。鮮蝦雲吞必要去潮州人開的鋪頭,那才味道正宗,雖然一般的茶餐廳也有,但總要差一些。如果路上看到餐廳,寫著很大的“粥粉面”三字,招牌是“鳳城水餃”和“鮮蝦雲吞”,基本上進去就可以了。
鮮蝦雲吞面有三種平常吃法,一種是淨雲吞,還有就是雲吞麵,再有就是雲吞撈面。撈面就是將面與雲吞分開,去了水的乾麵鋪在生菜底上,面上再放雲吞,加點蠔油,然後再來一小碗加了芫荽和蔥,或者芹菜粒的湯。本人多是吃撈面,簡稱雲吞撈,因為不喜歡太多湯湯水水的東西,尤其是在夏天。“雲吞撈,走青,凍奶茶,少甜,快馬”,意思就是雲吞撈面,不要蔥,喝奶茶,少一點糖,儘快上。然後坐下來等,不一會兒就全上來了。10分鐘吃完,帳台付錢走人,速度快捷,這也是香港快餐的一種。
雲吞面的餡料基本是鮮蝦和瘦豬肉,也有加一些香菇竹筍絲之類的,本人覺得只要是蝦肉新鮮,並將腸衣挑乾淨了,味道就不會太差。香港的鮮蝦雲吞個頭不算大,裡面大約是一至兩個中蝦。當然,也有非常大個的,以前出名的“沾仔記”居然用大蝦三個做餡料。一個雲吞有小孩子拳頭那麼大,幾乎就是個乒乓球了,就是靠著大蝦球,居然也打響了名堂。“沾仔記”老店就與前文說的那家小店隔一條街,可就是人流太多,等位子也煩人。名氣大了吃的人多,但是雲吞從以前每碗6個,很快就只有4個了。這家店的其他東西味道一般,所以去得比較少。
蝦用新鮮的很多店都能做到,關鍵還在於面的處理。這裡的雲吞面比較細長,有一定嚼勁,為了保持硬度,發麵的時候堿用得比較多,因此面裡多少有點堿的味道。在煮面的時候面和湯分開,先在熱水裡將面煮開打散,然後清水過冷河,最後才放到湯裡,這樣才吃不到堿水味。如果貪方便,面直接放到湯裡煮,那麼堿水味道太重就走樣了。很多店為了貪快將面直接在湯裡煮開,雖說也能吃得下去,但畢竟味道差很遠。再有的就是湯的味道了,香港來講無非是豬骨加蔥薑等佐料長時間熬成,也有用牛肉制的上湯,每天都有新湯加入舊湯頭,這樣就保持了原味。
現在,到大陸出差的時候如果經羅湖,也會在天橋下面的一家餐館吃飯,還是鮮蝦雲吞撈面,再加一杯鹹檸七。就是將冰凍七喜或者雪碧,倒入一個玻璃杯,裡面有一顆用鹽醃漬的小青檸檬。汽水本身很甜,加入了檸檬的清香,鹽的鹹味,口味獨特,而且可以補充體力。那家店的雲吞雖是一般水平,但是口味與香港相差不大,老闆就是香港人,而且經營多年。出差途中饑腸轆轆,喝一杯冰凍檸檬七喜,來上一碗鮮蝦雲吞,在大陸能夠吃到港式快餐,也是當真不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