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假如大陸對香港“斷水斷電”


近來由於中港矛盾不斷激化,國內網络上陸續出現針對香港,各類誇張失實的說法,最具代表性的莫如大陸對香港斷水斷電,香港馬上就不可能生存下去。這種講法對於一般香港人來說,自然是覺得很荒唐可笑,但在大陸確有很多人信以為真。香港是中國最早有發電廠的地方,自開埠以來一直由兩家電力公司經營,其中香港島、鴨脷洲、南丫島的電力供應,全由“香港電燈”負責。九龍新界則由“中華電力”供應。香港自己有本地的發電廠,而且已經營近百年了。本港電力百年來都可以自給自足,根本不存在大陸電力供港,滿足香港電力需求的問題,相反香港電力有能力向外輸出。




香港電力市場由於發電廠和輸電網是同一家公司,而且還具有經營的專利權,開發電力對公司資本要求高,香港土地面積有限,導致電力市場競爭空間狭窄。香港政府對電廠關乎民生的企業,利潤有所管制就是受政府“利潤管制協議”限制,兩家電力公司的准許回報率,限定在固定資產總值的13.5%。如果多賺了則需撥入“發展基金”內,以備將來有需要電價高昂時補貼電費。兩家電力公司為增加利潤,不斷擴大其固定資產總值,以圖使回報率降低,再向政府申請加收電費增加收入。中電有數十億元的“發展基金”,故此不須每年加收電費,但港燈“發展基金”較少,堅持每年加收電費,令維港兩岸電費差距很大。




2005年,大陸中國電力與本港慧峰集團合組公司,成立“中港電力公司”,提出以國內電力跨境輸港,與本港中華電力和香港電燈競爭,挑戰兩電的壟斷地位,這就是大陸電力輸港說法的由來。但後來由於技術問題,核算下建設輸電設施成本過高,本港電力已經足夠運用,廣東省本有嚴重電力短缺問題,所以在港府用電政策調節下,此事最終沒能夠成功。所以,根本不存在大陸向香港輸送電力的問題,因此也沒有香港沒有大陸電力,就不能生存這此種講法,這是部份國內人士,對香港情况無知下的想像而已。




香港供水由政府水務署負責,大致分成兩部份,香港本身的儲水庫,還有就是向大陸廣東省購買東江水。目前香港食水70%供水來來自東江,30%來自本土集水。在19世紀至20世紀,香港因缺乏天然湖泊淡水不足,當時香港政府在不同地區興建多個“水塘”--儲水庫,現在香港水庫總儲水量約5.86億立方米。所謂香港所用大陸廣東省東江水,並非大陸向香港免費供應,而是香港市民高價從大陸購買,每年所需費用,高達40億港元左右。香港購水費用2012年是354千萬港元,2013374千萬港元,2014395千萬港元。香港每年購水上限為,82千萬立方米東江水,實際用量雖遠少於上限,但不會退回多收水費。2012年,香港實際用水量為71千萬立方米,為此香港多付億15百萬港元。




新加坡政府同樣也向馬來西亞購買用水,價格大約是每45400.8美分,香港從中國購東江水,價格是每45402.1美元,比較馬來西亞向新加坡供水貴260倍。根據大陸《瞭望東方週刊》,於2011年底的報道,香港2012年購買東江水,約每立方米4.32元,但同樣東莞所用東江水,價格則是0.5元,深圳是0.96元,而且香港買的是原水未經處理,所以相同的東江水,香港價格貴得離譜,大致是深圳的5倍,东莞的8倍,還不包括香港自己水處理的费用。




香港供水系統有鹹淡之分,後者淡水用於食用及灌溉等,前者海水主要是用作沖廁,分別由獨立系統操作。為了香港未來的持續發展,香港政府加強公眾教育,鼓勵香港市民節約用水,同時亦探索開發新水源應對,以免過份依賴東江水供應。況且因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東江流域降雨減少,珠江流域城市用水增加,所以受短期災害和長期氣候變化,供水所受影響越來越大。




香港90年代開始工業北移,人口增長保持穩定,使得用水量顯著下降。20081028日,香港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關於東江水的供應的文件顯示,香港用水量沒有顯著的增加,水塘儲水充足出現滿溢,在1998年至2003年期間,已將30億港元的多餘東江水排入大海,媒體稱此舉為“倒錢下海”。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研究員王家英認為,東江水供應是在英國殖民地時代達成,當時港府高估香港人口增長和工業用水,形成當前東江水供多於求。2009年廣東省出現嚴重旱災時,港方曾提出減少輸港供水以緩旱情,但廣東省要钱不頋旱,以確保水費為由拒絕了。




香港早在1975年就已建立本港,第一個海水化淡廠,“樂安排海水化淡廠”,採用高溫蒸餾技術。主要是受中國當年文革影響中英關係緊張,為免過於依賴東江水,港府用海水化淡方法取得淡水。後因大陸確保東江供應,最主要是文革結束,成本效益下,香港海水化淡廠在1982關閉。但香港政府一直沒有放棄,海水淡化的討論研究,直至2003年在屯門和鴨脷洲,試用“反滲透技術”進行海水化淡。並在2007年確定採用此技術,生產符合世界衞生組織所定標準食水,況且海水化淡因科技進步成本大減。





香港財政司曾俊華表示,國家的淡水資源有限度,廣東省對東江水需求亦有所增加。香港政府加強公眾教育,鼓勵市民節約用水,同時亦需探索開發新水源。港府已在將軍澳預留土地,於2012年興建中型海水化淡廠。該廠預期最初產水量,最高占全港10%左右,然後視具體情況調整。海水化淡長遠可以成為香港的另一水源,減低對東江水倚賴,並能應對極端氣候變化的影響。




香港水務署自1950年,開始引入海水作沖廁用途,自1972年起海水改為免費提供。至2014年,海水沖廁比率達80%。淡水沖廁水費每4個月結算一次,首30立方米用水免費。另外,香港水務署,渠務署與環境保護署,合作發展《再造水使用試驗計劃》,於昂坪污水處理廠及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按計劃經二級淨化處理的污水,進一步淨化消毒成“再造水”,代替食水用於灌溉和稀釋化學品,並可用於沖廁救火清洗等,其他非飲用之用途。每立方米再生水成本遠比東江水便宜。再造水經嚴格處理,使其回復清徹無味,可供安全循环再用。香港除大嶼山昂坪,沙田污水處理廠外,還有13間污水處理廠,設有再造水設施。




香港政府經過多年努力早已解決供水問題,實際上本地即便沒有東江水的供應,也不會出現生存問題。相反由於大陸廣東省水資源緊張,香港海水化淡成本下降,再造水利用率增加,本地用水量的減少,東江水成本不合效益,所以將來香港將減少使用,甚至停止高價購買東江水。實際上香港早在多年前,有意重新審核本港供水政策,但由於受中港各方壓力不能成事。




香港現在根本不存在供水問題,也不存在大陸不向香港供水,香港就不能生存下去的问题,东江水也是可有可無,至於缺乏電力就更談不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