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林彪說“手榴彈可是個寶啊!”


抗戰時期製造最粗糙,但爆炸起來最嚇人的,當屬冀東八路製造的“罐頭手榴彈”。鐵罐頭加黑火藥裝上鐵砂就成了,點燃藥撚子扔出去響不響不保證。爆炸了也炸不死人,但黑煙密佈電光雷鳴,基本上就是個大炮仗,嚇人一大跳是肯定的。殺傷力也還是有的,起碼鐵砂崩到人身上也是重傷,主要是鐵砂在皮膚上極難清理。相比較之下日軍的無柄手榴彈,也就是常說的“手雷”先進多了,當年八路稱之“香瓜手雷”,主要是手榴彈無柄的關係。殺傷效果自然比鐵罐頭好很多,而且彈體上有刻槽破片更多。當然,李雲龍說邊區造手榴彈“一炸兩半”,那也太誇張了,無非是破片少而已。“香瓜手雷”一炸一大片也不見得,日本貨比歐美破片數量差遠了。




共產黨部隊從來缺槍少炮沒子彈,武器裝備低劣是一貫的,抗戰時八路是有名的“三槍八路”,打完三槍就得沖出去拼刺刀,因為子彈金貴打完幾顆沒了。當時手榴彈可真是個寶啊!八路什麼都缺就手榴彈有富裕,各根據地再艱苦,只要有條件就造手榴彈。當年根據地很多兵工廠就造兩樣東西,將回收來的子彈殼再裝藥,然後裝鉛制子彈頭使用,但打不遠且頭重腳輕。日本步槍子彈鋼芯彈頭,中國煉不出鋼只能用鉛的。還有就是土造手榴彈,主要是結構簡單製造方便。主部件是木柄、彈殼、保護蓋、拉火繩、拉環、拉火管、導火索,雷管、炸藥等。按當時條件大部份零部件,生產成本和工藝要求低,可以鑄造成型不用車床,普通作坊都能大量生產。無柄手榴彈彈殼和有柄相同,但引信結構太複雜,而且需要衝壓成型,況且有品質要求,成本高不易量產。




抗戰劇裡手榴彈的傳說可多了,包括手榴彈拋入空中炸飛機,集束手榴彈炸坦克,手榴彈捆裝遠距離拋射,手榴彈扔炮樓射孔裡爆炸,手榴彈扔得遠等於小鋼炮,手榴彈當地雷用等等。這裡面也不都是假的,集束手榴彈炸坦克是真的,但幾枚手榴彈只能炸履帶,炸坦克底部最少十枚。單顆手榴彈要麼掀蓋子扔駕駛艙,要麼直接扔射擊孔裡也行;集束手榴彈炸簡易工事沒問題,但對付堅固工事沒有用,主要是手榴彈裝藥有限;集束手榴彈根本扔不遠,有個15米左右不得了;拋上空中炸飛機,考慮到飛機低空飛行,速度軌道,角度風速,投彈時間,破片殺傷力,爆炸所及範圍等因素,估計也就金正恩能行;小鋼炮是炮彈落地的破片殺傷,手榴彈扔太遠沒落地早爆炸了,威力怎麼能和迫擊炮比;手榴彈改壓發雷自然可以,老電影《地雷戰》就有教,當年那個可是軍教片;打仗時手榴彈直接扔炮樓槍眼裡,估計扔個百八十顆有可能。




至於中國軍隊有柄手榴彈,與日軍無柄手雷,哪個更好用更先進,這就很難講了,因為更有所長。安全性自然是手雷強多了,握緊保險片拔出插銷扔出去,就可以不管了,打起仗來既安全又方便。木柄手榴彈麻煩,擰開保護蓋拉弦再投,沒投之前手榴彈已經著了,也就是處於發火狀態。投擲時間太遲,手柄握不住滑落,引信提前引發爆炸,用力不均彈體著地,基本上等於自殺。有柄無柄誰扔得更遠更准,前者看彈體重量,後者看訓練好壞。山地戰有柄手榴彈更實用,手雷遇斜面會滑下來炸傷投彈者。叢林戰最好少用手榴彈,因為樹枝雜草罐木容易掛彈,扔出去反彈回來炸傷自己。平原上自然是兩者都不錯。至於哪個更好用,那要看士兵喜歡了,日軍手雷是制式裝備,自然喜歡用手雷,況且人家還有獨家發明,二戰利器擲彈筒。中國軍隊自然習慣木柄手榴彈,方便大量生產還非常實用,所以沒什麼優劣之分。



  
1945年梁興初帶部隊出關,他並不知道林彪也到了東北。兩人山海關保衛戰撤退後才見面,梁興初按老習慣叫了聲“林師長”,林彪倒了些炒黃豆讓他吃。林不善言談,梁不知從何說起,兩人僵了15分鐘沒話可說。最後還是林彪先開口,“你帶了多少部隊?”,“一個師”。“有什麼武器啊?”“步槍和手榴彈”。梁興初說的是實話,當時規定重武器都留地方了,整個師也沒幾挺機槍。林彪說“手榴彈可是寶啊!”,兩人會談就此結束。




中國多年前就停產木柄手榴彈了,但現在部隊裡77-1式木柄手榴彈還在用,主要是用於訓練方面。當年軍民備戰生產太多,少說幾百萬枚庫存,總不見得都銷毀那多浪費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