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制造過渡到創造做夢都別想



日本人又獲諾貝爾獎2001年來一年一個累計25個。日本在2001年提出“5030個諾貝爾獎計畫時,當時強國媒體舉國嘲笑日本狂妄,現已實現一大半。反觀強國還在山寨,偷竊,模仿技術現在被世界圍堵

作為華為手機無非是世界2百多個品牌零件和技術的拼裝機。最強優勢並非技術而是利用政府補貼,在海外低價拿項目而已現在已經被美國打壓,很快就會受到世界多數國家抵制,最後成為國內鄉鎮企業。強國的身份就是歐美日韓港臺的打工者身份,訂單技術專案品牌都在對方手上,並且隨時可以取消其打工者的身份。現在不是從製造過渡到創造的問題,而是是否能夠保得住打工者身份的問題

20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日本旭化成公司的吉野彰(71歲)等3人獲得,他們在手機和電動汽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的開發上起到了主導作用。日本基礎科學大步前進,工業技術秒殺韓國實力超強。強國雖然前幾年提出從製造到創造的過渡,但是這無非是和強國夢一樣的口號而已。屠呦呦治療瘧疾的青蒿素在古籍藥典上就有記載,當年名醫葉天士多次運用並有配方,她本人都承認是從古藥書上找來的方子,只能算是藥物的應用談不上創造,拿獎主要是表彰她對非洲的社會貢獻

客觀上說從製造大國過渡到創造的確有必要性,制定帶有國際性的工業製造標準也無可厚非。問題是在一個思想禁錮打壓言論,為了所謂維穩即執政黨統治嚴控內部,連最基本的自由上網都做不到。從俄羅斯引進網路禁錮系統命名長城,把所有外部資訊都封死成了國際最大局域,科學家都不能上網查最新國外資料進行交流,在通信軟體上發表自由言論都會被抓捕,網路留言被作為證據坐牢以言治罪

德先生”“賽先生”-“科學民主都認識超過一百年了,就是拒絕請進來主導思想,沒有民主意識的國家是不能有創造和創意的,因為連思想都有禁區,意識都為政府所控制。即便小範圍有部份突破也無非是技術層面。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國際接軌的目地,就是成為其一份子而不是所謂強國特色,也就是說成為西方先進國家一樣的自由民主國家

學習西方先從技術層面,然後發展到制度層面,最後到達思想層面。沒有這個過程過份強調技術層面的領先不可能發生,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解除思想禁錮只是第一步,只有有了自由思想才能有創意創造的基本條件,否則一切都是妄談。這不是頭頭的一句話,一個行政指令,一個口號就能決定的

當然對於沒有經歷過啟蒙運動的國家,民眾的意識還停留在封建社會,農耕民族的糊口,小康,發財上。拿諾貝爾獎項必須在基礎科學和人材方面,不計成本的大量投入幾十年,強國在教育上投入的經費不到國收的5%,在維穩上的投入超過軍費。貪污腐敗,公款公車,對外撒錢,公款吃喝,樓堂館所,房地產開發,低效益基建等等,哪一方面的投入都超過教育。即便在數量上堆積出來的大學生,精英還是跑到國外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