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說搞成個殲-20就算是不錯了,而且是當年亞洲還沒有全面部署隱形飛機的情況下,當然遲遲沒有量產沒有戰鬥力可言。按照隱形飛機的標準要求,超音速巡航,全隱身,超機動,超視距攻擊等要求,殲-20自然是全面達不到要求,根本算不上所謂歐美的“4代機”。
發動機不行沒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加裝前翼是為了提高近戰能力,代價自然是大幅降低隱形功能,至於超視距攻擊中方航電歷來落後,雖然機載導彈有進步,但是不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從飛機外形來看正面隱形,塗裝隱形塗料側面部份隱形而已。機體面積遠超歐美同型號,飛機本身就不利隱形,主要是發動機不給力,必須多加燃料。還有就是中方複合材料開發落後甚多,因此機體使用大量金屬材料體重過大。
隱形飛機氣動外形的設計可以參考美國,然後是將機載導彈全部內置,然後再用隱形塗料而已。現在亞太國家部署隱形飛機的國家非常多,日韓新加坡都有F-35已經部份形成戰鬥力。臺灣按照現在的中美關係,弄不好過兩年也能夠搞幾架試用。隱形飛機的作用並非是其攻擊能力,而是各國目前沒有反制隱形飛機的手段,就是沒有全面部署反隱形飛機的防空雷達系統,就算是全面裝備也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
現代隱形飛機的戰術是先敵發現,然後視距外展開攻擊後迅速撤離,超音速巡航其實是撤退用的,打完導彈超音速撤離,對方還手沒有機會。因此不強調近距離格鬥根本用不上,如此殲-20的前翼就顯得沒有必要了,何況還嚴重影響隱形功能,容易被對方先敵發現遭到攻擊。飛機體量太大機動能力差,載燃料多也就成了靶子。何況中國在航電和機載武器方面本來就落後,航電落後大約有20年左右的距離。
再說即便發生近距離空戰,以F-35對F-16的模擬戰記錄,基本是1:120的空戰結果,殲-20中型飛機未見得有F-16的機動性。“狗咬”式的空戰是上世紀模式,現在的隱形飛機設計上就是避免近距離空戰。就算發生近距離空戰殲-20也沒有任何優勢,因為近距隱身功能沒有作用,本身機動能力又差體積龐大。況且殲-20使用俄羅斯的發動機,其實就是引進的俄式飛機的備用發動機,本身發動機開發多年都不過關,可靠的發動機不能生產也談不上量產。
殲-20最多算是半隱形3代半的改型機,甚至直觀地說是殲-10的隱形改良版。現在將這種飛機量產莫名其妙,因為可靠的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發動機沒有開發出來,而且不知道要等到何時,即便開發完成新發動機,飛機的氣動外型需要重新修改。中方使用空軍武力最主要的方向是臺灣,臺灣海峽狹窄是世界上防空導彈和雷達部署最密集的地區,隱形飛機在如此空域發揮能力有限,何況還不是全隱形的飛機。
類似中方開發的航空母艦一樣,沒有開發部署完成已經落後,說到底就是美國50年代的技術設備,而且形成戰鬥力最起碼要25年以上。就算中方隱形飛機量產形成戰鬥力,距離現在美國的F-22和F-35至少落後一代左右,等裝備完成已經落後人家下一代飛機都完成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