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塘沽協定》利大於弊談不上“賣國”(下)

日軍當時沒有攻佔平津的打算,況且華北涉及歐美列利益下強烈譴責,於是日本也就順勢收兵了。中國簽訂停戰協定必受社會輿論譴責,什麼“通敵賣國賊”之類帽子少不了。GCD又最擅長煽動學生示威遊行,佔據輿論制高點自己從中獲利,當時所有學生運動都不是自發的。

蔣介石讓他信任的同盟會早期會員,國民党元老重臣黃郛來主談黃剛坐上火車愛國組織宣佈,“誰和日軍談判就是賣國賊”,朝火車扔炸彈還炸死了人。他冒險趕到北平後,想盡切辦法與日本周旋,當時蔣介石中央政府底線,簡單講就是“絕不放棄長城以北,絕不承認偽滿洲國”。

日本負責談判的是後來的“收拾八路專家”崗村寧次他也清楚現在日軍無力清繳整個華北加上國際英美等列強的強力調停,日本最後同意條款《塘沽協定》簽訂,具體內容簡而言之就是“雙方維持現狀”。日本為確保領滿洲國的安全,中國軍隊不能靠近長城一線,幾十裡的所謂“軍事緩衝區”

日本的想法是畢竟軍事上處於優勢,中國軍隊不得在“華北非軍事區”駐軍,實際上就等於打開了華北的門戶。以後隨時可以利用機械化部隊,通過華北平原直取平津華北全部。況且簽署此協定,打擊了中國政府民眾的抗戰意志,當時日軍實際上已佔據了上述地區

另一方面,列強處於自身利益,加入了華北戰事的調停,為此英國甚至把香港的部隊,都抽調開赴秦皇島制約日軍日軍想短期擊敗長城一線國軍,根據當前情況也不現實。既然戰前戰略目的已經達到,控制住了實際占有地域,那么綜合各方情況,日本也就見好就收停戰為上了。


中國軍隊當時也無法擊敗對方,因此維持現狀也是實際選擇。《塘沽協定》中國表面受了損失,但實情是張學良丟失熱河省,已是既成事實無法挽回。現在沒了長城一線關隘和駐軍權,但畢竟華北還是保住了主權《塘沽協定》並非戰敗條約割地賠款,而是中日妥協下維護自身利益。國民政府日軍也打了,華北也暫時保住沒丟失。

最重要的是國府畢竟贏得了寶貴的和平時間,如此才能將“第五次圍剿”進行完成,避免內外勢力里應外合分裂國家。最后圍剿勝利下利用中共出逃,消滅西南軍閥勢力,為長期抗戰勝利做好準備國民政府從1933年到1937年,5年時間利用列強支持,在政經軍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全面發展,為將來的全面抗戰夯實基礎。要是當時全面抗戰爆發,以中國實力必敗無疑。

所以《塘沽協定》簽約對於當時中國來講,其實是現狀下的選擇利大於弊。至於現在官方電視劇指責“賣國”根本談不上。

1 則留言:

  1. GCD又最擅長煽動學生示威遊行,
    佔據輿論制高點自己從中獲利,
    當時所有學生運動都不是自發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