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18歲回美國讀書因有兩個,第一是美國公民在海外,18歲前必須回美國,否則得不到公民身份。第二,他在香港屢屢參加街頭打鬥,還有黑社會鬥毆屬不良青年,父親李海泉希望他回美國讀書,脫離香港的朋友圈子。
李小龍在大學期間開設武館,教授美國人功夫和擊技,遭到當地華人武術社團抵制,警告多次未果後派出黃姓武師與他比武。從當年比武的錄影帶中看出,他最初用的仍是傳統中國武術套路,打鬥用繞圈式推搡技巧,近身擒拿搏擊受詠春的影響。但李小龍很快覺得這種傳統打法,不能一擊即中迅速制敵,反而消耗自己給對手以可趁之機。
“中國傳統武術”套路練習複雜,掌握技巧緩慢個人發揮受約束,不重視實戰環境下的技術發揮。自此他對中國武術門派之見,招式路數,擊技方法,實戰效能等產生很大疑問。重新開始研究西洋拳術,擊劍術,日本柔道,空手道等各派武術,看了大量拳王阿裡和路易士的拳擊錄影帶。
他對阿裡迅猛靈活的刺拳,推崇備至不斷學習。還有阿裡的步法,李小龍是1957年香港恰恰舞冠軍。李小龍將舞蹈步法結合到功夫步法上,形成他獨特跳躍式的靈活步法。通過不斷的位置移動,找到最佳攻擊點,令對手反擊困難處於被動。
李小龍著名的“李三腳”借鑒日本武術的側踢,而且結合中國傳統連環腿。李小龍的站姿不是中國傳統的平面站樁,而是側身減少對方的攻擊面,隔擋對方的進攻後,迅速制敵打法簡單至極,沒有中國傳統武術固定套路招數,只有置敵死地的技巧手段。打法只求進攻,不講究防守,按對手具體情況,採取不同戰術。
這種因應對手的戰術手段,不是通過練習招數套路得來,而是通過專心一致的身體訓練,大量實戰練習,身體遭擊打後的自然反應,得到擊倒對方的靈感。由於沒有固定套路,可以自由發揮,讓對手難以捉摩,使對方防不勝防,處於完全被動之中。進而發展到預測對方攻擊,中途將對方攻擊阻截破壞,就是後來的“截拳道”。
截拳道沒有固定打法和招數,只有阻截對方攻擊,置之於死地的手段。例如,對方欲起腳飛踢,可先踩對方腳趾,或踢對方小腿脛骨,使之起腳不成等等。李小龍的著作仲介紹了截拳道的理論和一些攔截對手攻擊的方法沒有固定套路。
截拳道對武術的貢獻主要是在武術發展的理念上,講究阻截對方進攻使對方處於被動,創造利自身的進攻條件後一招制敵。現在UFC格鬥的理念也是出自李小龍的理論,而且公認李小龍是“格鬥師祖”。參賽者無論門派功夫種類,可以運用任何武術技巧,打鬥格殺技術,沒有太多規則限制,就是李小龍說的“以無法為有法”。
武術強身健體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在實戰環境下,以擊倒打敗對方為目標。現在的中國武術過於強調前者,將武術的實戰格鬥功能極度弱化。武術去掉了格鬥因素,所謂比賽成了“舞蹈表演”,打鬥只在影視劇中體現。
現在的太極拳師20秒敗於格鬥之下,其實並不奇怪很正常,李小龍幾十年前就已經證明過了。吸收各家武術之長重視實戰格鬥,簡化招數套路強化身體自然反應,打敗對手從速從快一招制敵。
以無法為有法
回覆刪除全攻不能養生
不壽
他是被暗殺而死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