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南京保衛戰”開打因有個軍閥跳出來(下)


11月初蔣介石召開“第一次軍事會議”,討論南京防守問題。白崇禧,何應欽,徐永昌,劉斐,德國顧問團團長法爾肯豪森將軍等人,全部都求放棄南京國民政府軍令部作戰廳廳長劉斐提出,既然“吳福和錫澄”線馬上就要失守,死守南京軍事上說沒有意義況且日軍不但要攻佔南京,而且想合圍上海撤下來的40萬國軍現在有部隊都不能放南京更別說沒部隊。

“淞滬會戰”國軍損失慘重,參戰部隊元氣大傷,放在南京死守也守不住,部隊被消耗掉對持久抗戰不利守南京就是中了日軍的計劉斐的觀點代表了眾多將領的看法白崇禧,何應欽,陳誠,顧祝同,法爾肯豪森等將軍都贊同,陳誠提議:“出於政治上的影響,放棄南京可能不可取,可以在南京象徵性的守一下”

其實蔣介石軍事上也贊同,但如不戰而棄首都,政治影響就大到沒邊了,中華民國首都被日軍攻佔,巨大歷史責任肯定需要有人承擔。放棄南京民心士氣大挫,國際上影響太過惡劣,如此跟滿清“兩失首都”有何分別。蔣介石的“苦撐待變”戰略,就是依靠意志民心士氣支撐。現在雖然敵強我弱,但正因為如此才堅守,否則政治代價太大

最後還是劉斐建議留下約23萬人,十幾個團頂一下就撤算了。如此國軍不會在軍事上損失太大,但蔣介石考慮政治上損失就太大了。要讓國內外知道中國抗戰決心,那麼必須防守南京拖一段時間。目前日軍圍攻南京有8個師團24萬多人, 23萬部隊最多打個一天半天,如此跟放棄沒分別影響更壞。

幾天後“二次會議”,突然有位大軍閥跳出來,最終解了蔣介石的圍。當時唐生智說:“南京是我國首都,為國際觀瞻所系,又是孫總理陵墓所在,如果放棄南京,將如何對總理在天之靈?因此,非死守不可要與南京同存亡”唐生智不從軍事角度出發,而是打“政府首都”和“國父陵寢”牌,如此無人敢正面說放棄南京了

如此蔣介石態度改變想守了,如果唐不跳出來無人支持,蔣介石恐怕也不會死守南京。日軍順利拿下南京城無傷亡,部隊本來就需要休息整補,說不定也不會屠城洩憤。在蔣介石當時看來10萬部隊,守個把星期左右控制好再突圍撤出來,各方面也就有所交待了於是,“第三次會議”蔣介石下決心,基本表態要守一下南京。

唐說:“現在敵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國父陵寢所在地,值此大敵當前,南京如不犧牲一二員大將,我們不特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更對不起我們的最高統帥。本人主張死守南京,和敵人拼到底”。當時也只有唐生智自告奮勇守南京。於是,蔣介石順水推舟還將自己所有精銳,四個德械師368788師,中央教導總隊以及74軍,配合憲兵部隊兩個團,以及新調來的北方和廣東部隊都交給唐生智

守軍總共13個師滿員應有10萬多人。但由於這些部隊都遭受了淞滬會戰的巨大消耗,實際兵力只有8萬多,近一半是新兵戰鬥力有限唐生智為何要當這個“出頭鳥”,他歷史上“三次反蔣”徹底失敗。蔣介石最后沒有計較,給他一個“訓練總監部”總監的位置,雖有上將軍銜但沒有軍事實權

唐生智抗戰爆發無事可做,此次主動守南京就是要兵權10萬大軍總比總監強,以後還會有其他機會,打得好重返軍界沒問題。當然也不能否認唐本人也傾向抗日,但最終他沒和南京共存亡而是逃跑了。唐生智看出蔣介石的心思投機一把,打壞了最多失守南京他沒責任,打好了則一切都有可能

1124日,國民政府特派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負責指揮防禦南京的部隊蔣介石並沒有把從上海撤退幾十萬國軍都退守南京一線,而是絕大部份撤退安徽浙江擺脫日軍合圍南京不是死守,情況危急立即突圍,保證部隊大部撤出。蔣介石把最精銳部隊拿出來,就看唐生智怎麼指揮了,“南京保衛戰”就在如此狀況下開打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