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美國專家稱中國以為實力與美國相當絕對錯誤



紐約長島大學Post分校經濟教授莫道寇塔斯(Panos Mourdoukoutas)在「富比世」網站撰文指出,中方政治菁英菁英在與美國打貿易戰時犯了嚴重錯誤,以為中國已與美國達到「實力平等」(power parity)。

美國9月號《當代歷史》(Current History)刊出的一篇文章「雙輸的貿易戰」指出,世界兩大經濟體的經濟日益互相依存,給予中方錯誤的印象,以為中國已與美國達到實力平等,更給中方官員信心,他們能與美國達到雙贏的協議。

楊向峰教授在該文指出:「根據中方一種典型的分析,定錨美中這種關係的是雙方強勁的經濟連結,並體現在每年高達數千億美元的雙向貿易和投資,它將這兩個不同文化和政治體系的國家連結起來,『使得這對爭吵的夫妻,根本不可能離婚』,這是許多中方官員常會用的另一種比喻。」但這是個嚴重錯誤。

在仍依賴商品出口和技術進口來推動成長的新興經濟體與成熟的已開國家之間,要達到實力平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兩國如果離婚,將對美國產生一些後果,但對中國則是一大災難。

中國還有“政治菁英”倒是一個新的說法,就算有也是忽悠老百姓的精英而已。歐美日韓港臺掌握了世界商品大部分的品牌和訂單,中國無非是商品的加工者罷了,一旦被剝離將無以為繼被淘汰。美國是北約的領導者,在韓日有駐軍和港臺關係密切,這些經濟體實際是在美國經濟體系以內,在美國指揮下對中方搞針對輕而易舉。

美國冷戰後戰略重心從歐洲轉向中東,對付恐怖主義取得成果現在移轉亞太。中東作為世界能源供給中心,長期控制世界能源的供應,但是世界資源是以美元定價,而且美國是世界最大石油出產國。只要控制中東的能源出口就能控制他國經濟,現在對伊朗的打壓就是其中手段之一。中國能源依賴伊朗,委內瑞拉和俄羅斯等國,現在前者無一不被國際打壓,沒了石油經濟崩潰時間問題,根本不需要其他手段打壓,當年對付蘇聯用的也是這套,完全屬於冷戰模式,不過是美國還沒有佈局完成罷了。

中國沒了外來直接投資,出口商品訂單,石油能源供應,只能靠刺激內需和基建來保經濟。對於一個8成人口可動用資金,每年不到4千美元的國家刺激內需不可能。基建無非是能夠保住就業,但是同時導致地方銀行和政府過度發債,中國常年過度投入到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收回成本的基建之中,已經導致地方政府和銀行破產多年,現在不過是通過印錢發新債還舊債罷了。全國高鐵除京滬全部都虧錢,其餘則毋庸多言了。

過度印錢發鈔導致通貨膨脹,最後導致貨幣貶值而崩潰,最後的臨界點就是投資於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出,現在貿易戰下人民幣貶值導致的就是資本流出。貿易戰和金融戰最後令參與方成為敵對國家,中美真開打前者中國根本就不是對手,還沒打就被包圍而且連個幫手都沒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