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俱樂部》是香港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曾志偉首次擔任監製,改編自韓國電影《陽光姐妹淘》。雖然,在此劇在收視率上不過不失,但劇中女演員個個來頭不小,由李若彤、李麗珍、袁潔瑩、陳慧珊、張慧儀、葉蘊儀,江欣燕領銜主演。大多是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有相當知名度的影視女演員。雖不算一線大明星,但也曾獨領一時風騷,不少在香港還曾是女神級明星。看著劇中這些曾經的大美女,現在即便是化極厚濃妝,有的打了多次美容除皺針,仍遮掩不住容顏老去,感慨時光飛逝青春不再。當年的美少女變成中女成為熟女後,突然再現電視鏡頭,對比以往的美好形象實在反差強烈,甚至使人有些不能接受,情願頭腦裡保持的還是過往,女神們美麗青春的倩影。
香港最近不知怎麼了,中年男影視明星不管當紅不紅,個個接拍健身服務產品廣告,拼命在健身房練八塊腹肌,身材好得讓女粉絲尖叫不已。張家輝,杜汶澤,方力申,張繼聰,連周潤發都減肥只剩65公斤。同樣是人到中年卻狀態奇佳,看來男女衰老速度不同,時間對於男人似乎更加有利。女到中年青春不再,男到中年更有味道,真應了那句俗話,“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女神們芳華不再容顏變老,從中也看到香港影視業的衰敗。当年美容科技未如现今发达,不可能象目下这般韩国回来,女星个个变成“刀削面”,当年多少还是有些自然美。无论如何這些當年的女明星,畢竟有著自己的時代,經歷過香港電影的輝煌,可現在又有多少觀眾叫得出,香港年輕影視女星的名字,看過她們拍過的電影,記得她們塑造的形象。香港最有知名度的還是那批,成長於八九十年代的女明星。走在紅地毯上能夠吸引鏡頭的,仍是李嘉欣,關之琳,張曼玉,劉嘉玲等,都快年過半百的老面孔。
八九十年代香港影視的黃金時代,也正是香港經濟最繁榮的光景。當年,香港影視演員多數是電視臺出身,簽完正式演員合同後,數年時間被電視臺殘酷剝削,幾乎是沒日沒夜地趕戲。直到真正擁有知名度,完成合同才能跳出電視臺,然後簽約獨立經理人,自己接拍影視劇廣告,出席各類商業活動賺錢。在此之前演員收入有限,近日前港姐譚小環,無線電視女演員,她透露在無線十幾年沒加過工資,基本收入只有1萬8千港幣,還不到她現在與家人自食其力,賣魚蛋賺取收入的一半。香港電視演員只有接拍電視劇,在其中擔任主要角色才會有較高收入,否則連工資都不能保證,更談不上有拍電影的機會。由於演員是公眾人物對外的形象非常重要,在簽演員正式合約時有很多規定,甚至連公共交通工具都不能隨意乘搭,進出只能以的士代步。對於普通演員低微的收入,計程車代步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知名演員才會有服裝贊助,因此對普通演員服裝費,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無論演出還是出席公眾活動,服裝稍差都會被娛樂媒體,拿來品評一番。日常生活開支就更不用提了,電視臺工資收入根本不夠開銷。女演員想在影視圈生存,沒有人贊助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香港以往經濟繁榮時,造就大批事業成功男士,很多是超級富豪,對於他們來講包養女明星,就是最好的炫耀成功的標誌。因此女明星和男富翁之間,本是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況且,很多富豪本就是影視投資人,甚至可以通過捧紅女明星拍戲賺錢,當年香港女明星如果沒人包養贊助,就不能算事業成功,在影視圈大紅大紫。只要有富豪肯投資力捧,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幾乎沒有捧不紅的女明星,哪怕是毫無演技可言。現在香港耳熟能詳的那幾位女明星,當年都是如此發跡,成為影視界一流人物。
隨著九七回歸後香港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本地經濟長期不景氣,影響了影視業的發展,香港電影業迅速衰敗,觀眾減少收入下降投資消減。電影業長期處於低潮,除少數大明星級演員,即便有一定知名度的著名演員,都很難得到演出機會。香港電影業者回歸後,急於開拓大陸電影市場,將合作拍片作為發展重點,为了迎合所谓大陆观众口味,符合国内点检制度要求,放棄本土化製作,因此即便開拍新片,多數選擇大陸女演員演出,本地女演員機會更少。中港合作拍片中的香港女演員,仍然是之前已經成名的那幾位,新晉女演員更是少人問津,想成為有知名度的女星,更是連機會都沒有。中港融合後那些男富豪也將眼光放到國內,中國大陸美女演員實在多如江鯽,不似香港般需要巨額贊助費,且質素奇佳投懷送抱,相比之下香港選擇少多了。當年,香港包養贊助女明星著名的大富豪,劉鑾雄,趙世曾等,莫不轉變口味另投所好。他們捧紅的那幾位女明星,仍可以靠以往知名度吃老本。沒有大富豪一擲千金,不可能有女明星大紅大紫。
香港影視人才的培養機制也出現問題,電視臺藝員訓練班不再舉辦,影視劇製作品質下降,使得電影業可選人才減少。現在的影視演員沒有以往般,數年密集電視劇拍攝的經驗,沒有積累演技不可能提高。相反,中國大陸各專業業餘影視學校藝術中心,每年培養了大量優秀演員人才,才藝具佳的女演員不知繁幾。隨著大陸經濟發展生活水準提高,對影視劇的市場需求巨大,大量影視劇的開拍,提供演員磨練演技,積累經驗的各種機會,因此無論在電影的製作,還是演員的成長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步。對比於香港的影視衰退,更加是天壤之別,女演員就更是如此了。隨著中國不斷對外開放,觀眾有了更多影視娛樂的選擇,歐美大片日韓影視劇等等,相比于當年中國社會的相對封閉,港臺影視劇特別是香港電影,當年一統天下的局面不再。香港電影雖然偶有佳作經典,但多數是低成本的粗製濫造,與歐美大片不能相提並論,現在香港影視劇在創意方面,甚至不能和日韓劇相比。
影視劇品質下降市場需求減少,演員人數下降選擇有限,影視人才出現斷層,女演員更無出頭之日,想成為大明星幾無可能。香港只有熟女明星,中新生代女星斷層,此現象與香港整體影視業衰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再不從困境中尋求生路,儘快完成轉型重新走上軌道,恐怕等如今的熟女明星退休之後,今後再難有後繼者接班。曾經獨領風騷二十多年的香港電影將會徹底消失,香港“東方好萊塢”之稱成為歷史。現在《女人俱樂部》翻炒過氣女明星,就是對香港影視的最後敬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