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追根溯源是80年代美國雷根和英國柴契爾政府提出的經濟政策,當年其實也是作為演變共產世界的一種經濟手段,無非是通過全球資本流動實現利益最大化。所謂全球化不可逆轉之類說法不切實際,現在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強大”就是反全球化的說法,右翼份子喊出的口號比左翼還要左。歐美可以推動經濟全球化實現也可以阻礙其發展。
全球資本追求利益最大化自然會不停流動,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增加關稅的目地,就是促動外資從指定國家流出導向其他。如果美國啟動冷戰模式應對估計是“不撤不行”的狀態。美國在歐洲有駐軍是北約的領導,如此歐盟不可能不隨其擺佈。美國在日韓也有駐軍,後者自然也是唯其馬首是瞻。臺灣是美國在西太平洋上的根本利益所在,美國在香港有根本經濟利益,兩地與其都簽署有安全法。
全球化提出並且實施的國家就是美國,強國吸引外資最大宗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也是美國。國際貿易捍衛者的條件不是經濟實力,而是政治軍事實力,說白了就是美國的11個十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艦隊,80多艘核動力攻擊潛艇,世界最先進數量最多的核武器,全球部署的戰略反導系統等。除此之外美元是世界最大流通貨幣,占全球貨幣流通的88%,美元是世界各國的儲備貨幣,美元可以在全球範圍自由流通兌換。美國已經是世界石油第一出口國,通過以色列和沙特的合作從各方面,又控制了整個中東地區的石油出口。國際貿易捍衛者的資格說到底兩個字“錢和槍”。
世界第二經濟體之類的稱號說了等於沒說,歷史上就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就是世界最大經濟體。80年代以前經濟總量只占世界不到3%,完全被排除出世界經濟之外,沒看到當時全世界沒了這個市場受到任何影響。相反,經濟發展到現在如果失去了歐美日韓港臺市場和投資,最後導致在全世界市場受到打壓,最後結局到底會如何不言而喻。實力不夠就不要“充大頭”,隨意拔劍弄不好最後會導致切腹。搞清楚誰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是基本常識,否則連玩家的資格都會被取消。
現在美國已經認識到自己作為“東郭先生”所犯的錯誤,真要啟動冷戰模式打壓結果可大可小。國際貿易有衝突很正常,與是否有自信之類的宣傳沒有任何關係,最後比的不是錢多而是槍多,剛開打時就把調子定太高,最後結局肯定是下不來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