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馮小剛的春晚為何失敗


春節聯歡晚會從上世紀,1984年開始到今年,整整經歷30年,現在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非議。客觀上說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在同一時間看5個小時的節目,的確是眾口難調。想要滿足不同社會階層,各年齡段層次觀眾的口味,其實根本不可能做到。
 

 

 

現今,春節晚會最大的弱點,就是形式上沒有與時俱進,仍然模仿80年代的那套模式,無非現場舞臺道具服裝背景,打造得更奢華,场面更加土豪而已。內容形式上30年一貫制,但忽視了最簡單的現實,觀眾30年來口味已經改變。時代發展社會進步,觀眾欣賞水準提高,對節目要求發生徹底變化。大鑼大鼓,大紅大紫,大叫大鬧,大唱大跳,刻意營造的熱鬧氣氛,戲曲歌舞相聲小品大雜燴,不能滿足時下多元化的觀眾口味。春晚為人詬病是正常的,幾十年內容形式相同,觀眾已經看厭了看煩了。還不如取消央视春晚,放開讓各地方台自行其事,觀眾也可以各取所需。

 

 

 

80年代剛經歷十年文革浩劫,社會發展民眾生活開始走上正軌,當時政治氣氛開始寬鬆,老百姓需要歡樂需要欢笑,春晚在形式上滿足了社會需求。文革後的中國社會百廢待興,曾經被禁錮了十年之久的文藝,重新迎來春天,人民被壓抑許久的情緒得到釋放,整個社會需要笑聲和歡樂。以現在的角度看,當時的觀眾笑點低要求不高,當年娛樂形式有限,觀眾全情投入之下,滿意度高效果也好。當年是看一場中國足球隊國際比賽,幾十個單位幾千幾百湊錢買轉播權,球賽加時超過購買時間,比賽就沒得看的年代,實在沒有什麼商業元素干擾。央視當年雖是國營單位,但製作節目沒有多少預算,各部門竭其全力,再有地方台合作,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節目製作上。全國最好的演員,演出全國最好的節目,在年三十奉獻給全國觀眾。

 

 

 

今年,馮小剛作為商業電影導演,主動接受春晚邀請,本來觀眾期望很大,希望能夠有所突破帶來驚喜,最終落得個乏善足陳收場,甚至被人稱之為“華誼盛宴”。電視上全數是華誼影視,關係演員的獨家表演,如果說不是商業元素作祟,根本不能令人信服。否則,馮小剛大導演的名頭,何必冒此天下之大不諱。事實上他導演的春晚,可以說是近十年來最差,節目根本沒有亮點,還是春晚老一套。甚至將語言節目縮減到5個,他根本沒想過給全國人民帶來歡樂,無非是減下來的時間,讓他華誼關係戶多出些鏡頭罷了。

 

 

 

此類過氣商業導演主導的晚會,完全成了他愚弄大眾的“私人訂制”。所謂“馮氏幽默”無非源自90年代,市場經濟大潮帶動下體制轉變,人們在突變的社會環境下,因不適應而產生迷茫。通過調侃自己挖苦別人,釋放不滿情緒罷了。這種帶有痞子腔的促狹,現在已經完全過時,連網路段子都比不上,更何況讓9000後的年輕族群來理解了。

 

 

 

成功的春晚歷來是語言類節目相聲小品為主,其他歌舞雜技戲曲魔術等節目為輔,用語言類節目串聯起來,這是春晚成功的秘訣。如果,將此種形式變成其它節目為主,效果正好適得其反。早年春晚主持人,由數位著名相聲演員擔任,通過幽默語言將整個晚會有機結合,報幕經常是現場即興,直接抖包袱找笑點。並非現在節目主持人照稿子念,還要故作輕鬆幽默狀,生硬死板顯得虛假。所以語言節目為主,因為喜歡戲曲歌舞雜技等節目的觀眾,可以看其他專門節目,春晚節目種類多,時間限制嚴,現場效果要求高,只能萃取精華。多數藝術形式缺乏原汁原味,演出品質會大打折扣。整本的京劇只唱幾段,對於專業愛好者來說,自然是不輪不類不過癮,歌舞雜技等都是一樣。

 

 

 

只有語言類節目,小聲小品等短小精悍,可以有完整情節,而且語言類節目最通俗,容易理解現場效果好,觀眾沒有南北之分。不但中國人懂,懂中文的外國人,也可以看得明白。幽默風趣搞笑滑稽,無論中外都受歡迎。春晚按中國傳統是送舊迎新,最重要的就是笑迎新年,開心過年的基本要求就是笑。為了出“笑果”要求語言節目,不但節目內容有品質,演員現場表演也有很高要求。對於相聲演員來講這是基本功,所以讓相聲演員主持,现在相声弃用,都用央视自己人。現在,春晚相聲已經被小品取代,主要是相聲失去其幽默諷刺搞笑功能,曾經長時間經歷不景。雖然,十年前郭德剛等一批非主流演員,通過回歸劇場等方式,使得相聲開始中興,但郭德剛本身就是非主流,而且還遭到主流媒體排斥。

 

 

 

春晚最受歡迎的80年代,正是相聲最火熱的年代,好演員多好作品不知凡幾。當年,語言類節目是重頭戲,每隔二十多分鐘相聲小品,陸續上場笑聲不斷,整台春晚都由相聲演員串聯。現在,即便想找幾個有實力的相聲小品演員都不容易,即便請人家也未必肯來演出,因此每年就是些老面孔,甚至連表演內容都不變,實在是興趣索然。作品就更不用提了,無非是誇張的形體動作,網路抄襲的流行語,惡搞庸俗的男女關係。反正每到春晚小品,必然是中國男人怕老婆,老婆懷疑丈夫有外遇,互相懷疑大吵大鬧,基本是年年如此。相聲就更慘淡了,一兩段不倫不類,相聲比賽的舊段子充數。演員不打字幕根本不知道是誰,如此相聲又豈能有品質。

 

 

 

春晚的現場氣氛也是假的,電視臺安排指定觀眾現場叫好,不似80年代演員現場發揮,觀眾的笑聲大多是真的。今年馮小剛導演將語言類節目壓縮到5個,甚至最初只有4個,最後勉強臨時加1個。馮小剛導演沒能弄懂,春晚語言節目為主,其他節目為輔的實質,節目編排本末倒置。語言類節目以他的標準,實在是寧缺勿濫為好,但是觀眾的最低要求,就算品質不高,多幾個也好過沒有。主體的語言節目壓縮,將現在氾濫的歌手比賽作為亮點,根本不可能成功。馮導演在年三十晚上,將觀眾笑的時間壓縮,笑的權利剝奪,正如網友所言,不如直接開會聽報告算了。

 

 

 

中央電視臺現在廣告動輒數秒過億,完全是國營體制下的商業運作,但仍有國家財政支持。春晚現在是中央電視臺,商業運作賺錢的重要手段,每年過年的黃金時間,頻道全國性直播,惟有中央台才有此實力。因此,春晚廣告費用高,植入廣告多,已經無可避免。有意思的是國營電視臺的錢也是納稅人支付,卻沒有向觀眾提供滿意節目的義務。無論春晚好看與否,全國播放權為央視獨有,即便有其他如江蘇台,有更成功的春晚創意,央視全國壟斷地位無可動搖。

 

 

 

 

春晚節目採用與否是內定的,主持人是誰也由領導意見主導,其中的黑箱猜作自然不少,最著名的莫過於最受歡迎小品演員,因與央視利益衝突被杯葛的情形。央視利益是主要的,觀眾喜好是次要的,如此運作之下的春晚,自然是問題不斷不受歡迎,今年的馮小剛又是一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