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發言人高峰週四在發佈會上聲稱,外商投資法面世半年多來實施良好,營商環境改善,投資自由便利度提高,外商獲得感增高,投資預期和信心「趨穩向好」。根據商務部近期的一項問卷調查,99.1%的外資企業表示將繼續在中國投資經營。
7月29日,李克強召開穩外貿穩外資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外資產業近幾年來遭到外需疲軟,迭加產業鏈外遷趨勢影響,整體承壓,要探討完善吸引外資的政策與環境。商務部宣稱外資繼續投資度高達99.1%的消息引發嘲諷。今年4月,由於醫療防護產品供應鏈遭中方政府壟斷,日本政府宣佈為供應鏈搬離中國的日企提供政府補貼,以鼓勵企業轉移生產。截至7月17日,包括愛麗思歐雅瑪、夏普在內的87家日企宣佈離開中國,遷至本國或第三國生產,搬離的日企獲得了共計6.53億美元(700億日圓)的政府補貼。
雖然多家陸媒闢謠日本企業批量搬離對外貿市場影響甚微,但仍然打擊了業界的信心。受近年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諸多海外企業將供應鏈轉移到越南、印度及其他東南亞國家,隨著帶走的也有巨額的資金與就業機會。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與國際社會的關係逐日下滑,6月18日,總理劉鶴在陸家嘴論壇上首度提出經濟「內迴圈」的說法,側面彰顯了經濟目前的處境。
官方提供的所有公開資料都有水分,基本上和擦屁股紙一樣沒有參考價值。現在外資整體撤離製造業衰退供應鏈斷絕是大趨勢,中美新冷戰開打外資企業撤離當地,或者減少投資避免風險也是必然。況且香港國安法已經把最大的吸引外資中心打掉,強國將近7成的外資資金都是由香港引入,現在歐美聯合取消香港最惠待遇,外資進入中國跳板切斷自然影響極大。疫情下外貿活動減少海外訂單撤走,工廠開工不足已經形成常態化,大面積的失業已經惡化地攤經濟都提出來了。
不穩定的中美局勢導致各國投資方追加投資審慎,加之不斷惡化的外交關係,中方與歐美日韓港澳印澳等都有直接衝突,也不知道這超過99%的投資信心是怎麼從屁股裡鑽出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