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水連珠”步槍以前多數聽過其名,前幾年美國電影《拯救大兵萊恩》中,有非常經典的狙擊戰鬥場面,如此中國影視劇開始跟風狙擊,如此“莫辛納甘”開始再現頻幕。
“水連珠”的意思是此槍,擊發時響聲清脆如水珠滴在水面上。法國1886年發明“M1886勒貝爾”無煙彈藥後膛槍,當時世界其他國家還在用黑火藥步槍。如此各國紛紛研製新槍,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德國毛瑟步槍,美國春田M1903步槍,日本三八式步槍等出現。
沙俄自然也不甘後人,搞了個新型步槍評審委員會,評估毛瑟、勒貝爾、李-梅特福、曼利夏、施密特魯賓和克拉格約根森等各國設計,然後選擇一種修改後大量生產。其中還有個民族產品“莫辛上尉設計”。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是圖拉兵工廠普通槍械設計師。
最終經過嚴格測試莫辛上尉,5發單排彈倉7.62mm口徑步槍,比利時納甘兄弟8.89mm口徑步槍入選。沙俄軍方都偏向比利時設計的納甘步槍,因為性能可靠優於莫辛步槍,但沙皇發話“用國產的”,最後採用莫辛步槍的基本結構,但將其不可靠的供彈系統,換成納甘步槍的成熟設計,如此“兩者合一”成了莫辛納幹步槍。
沙俄陸軍在1891年開始正式裝備該步槍,莫辛納幹主要性能並不亞於歐美,但當時沙俄軍事工業基礎太差,根本不可能大量生產。1904年“日俄戰爭”辛納幹步槍也參戰,雖然表現不錯但數量嚴重不足,大部分沙俄士兵仍然拿著老式的單發步槍。
日軍早就裝備“三零式步槍”就是“三八大蓋”的前身,“伯丹”單發步槍當然不是對手。戰後俄軍戰敗軍方認為步槍不行是主因,不是槍不行而是根本沒有幾枝。但日俄戰爭後內部混亂中,莫辛納幹步槍的產量也難改善。
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意志帝國向沙俄宣戰,“沙皇尼古拉二世”打仗前才發現,部隊槍支不足“人手一槍”都差得遠。實戰中莫辛納幹和毛瑟步槍對抗不相上下,甚至更適應俄國寒冷氣候,但數量嚴重不足下俄軍仍然傷亡慘重。
1915年德奧軍隊全面攻勢下,俄軍傷亡250萬人全線潰敗,沙俄倉促編組送上前線補充,每個師不到一半人有步槍,其他人還是“老單發”,剩下的空手上前前線,最多是拿根木棍綁把刺刀。前線巨大傷亡後方經濟崩潰,工業生產跟不上軍工更受影響。
最後沙俄把圖紙給了美國槍械公司,訂購生產155萬支莫辛納幹步槍。美方剛交付5萬支後,“十月革命”爆發沙皇倒了。蘇聯建國以後生產方面的問題解決。1930年推出了莫辛納幹M1891/30式新型號,就是加裝較先進的瞄準裝置,射程7百米左右有效殺傷。
二戰爆發俄國開始打起來還不如沙俄,德軍閃電戰半年不到幾乎全殲蘇聯國防軍。蘇聯將全國男性差不多能徵召的都找來,居然很快編入了數百萬新部隊。比起沙俄來怎麼說還是進步了,至少步槍莫辛納幹有保證,因加工簡單幾年生產1700萬支,每個紅軍士兵都有了武器。戰鬥中“莫辛納幹步槍”和老對手“毛瑟步”打成平手。
隨著戰爭後期自動步槍大顯身手,莫辛納幹步槍開始退出正面戰場,但在狙擊戰中發揮巨大作用。蘇聯二戰有20多名優秀狙擊手,擊斃敵軍人數超過3百人,人手一支莫辛納幹步槍,可證明此槍的性能優秀。直到抗美援朝志願軍24軍張桃芳還拿它,要了214名美軍士兵的性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