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官方媒體“衛星通訊社”在5月28日發表文章,引述俄羅斯軍事專家的分析說,現在開始對基輔施加壓力,以阻撓中烏軍工資產和技術的收購為時已晚。
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裡•卡申介紹說,烏克蘭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作為軍事技術的來源,烏克蘭在過去三十年中僅次於俄羅斯,成為北京獲取軍事技術的第二大來源國。
與俄羅斯不同,由於烏克蘭的所有國家機構極其脆弱,不可能在與中方開展軍事技術合作時推行一致的政策,結果導致北京可以在烏克蘭獲得許多在俄羅斯買不到的東西,而且價格非常低廉。
俄專家舉例說:烏克蘭在中國海軍艦隊升級換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烏克蘭不僅把蘇聯航空母艦“瓦良格號”以2000萬美元的超低價格賣給了中方。更重要的還有,北京還收購了烏克蘭的軍艦用現代燃氣輪機生產技術。沒有這些技術,中共就難以建成052C/D和055新型驅逐艦。
此外,中國還從烏克蘭那裡獲得了蘇聯1991年解體後留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以及當時屬於烏克蘭的克裡米亞境內軍事設施內的大量各式武器和裝備。北京還在烏克蘭的幫助下,研製出了航空武器、反導系統等等許多種先進的軍事裝備。
卡申還對美國《華盛頓郵報》不久前以馬達西奇工廠為例發表了的一篇關於中烏軍事技術合作的長文評論說,文中含有大家熟知的有關中烏兩國軍事合作的事實,尤其是在航空發動機製造領域。這篇文章的標題為《在烏克蘭飛機發動機廠,中國軍方找到了缺錢的合作夥伴》。
不過,俄專家評論說,美國方面現在試圖阻止北京從烏克蘭獲得軍事科技技術已經為時已晚,因為在美國兩年前決定干預的時候,中國基本上已經掏空了烏克蘭的武器庫,只剩最後一點麵包屑。這是美方的戰略誤判。
中國近年武器裝備特別是海軍的發展,與烏克蘭的合作有比不可分的關係,很多關鍵技術和設備都是從烏克蘭引進,因此才有了所謂海軍“下餃子”的情況。客觀說前蘇聯解體後大量軍事科技人才流失海外,全世界各強國都引進了一大批專家中國也是如此。蘇聯時代軍事實力能夠與俄羅斯並駕齊驅的也就是烏克蘭,相當部分最重要海空軍軍工廠都在烏克蘭,雖然烏克蘭和俄羅斯都屬於東斯拉夫人種,但是兩國之間的歷史種族政經矛盾很深。
意識形態上烏克蘭也更願意與中方合作,當然其中也不缺乏經濟方面的因素。現在的烏克蘭已經是准北約國家,但是由於政經方面還不達標,因此北約東擴後大約需要30年時間對其進行消化改進。烏克蘭與俄羅斯經過東部衝突後矛盾加深,雖然前者國內俄羅斯族裔人數很多,但是兩國之間誤解很深幾乎難以調和,特別是克裡米亞被俄羅斯奪回之後。俄羅斯為了保持軍事工業的優勢地位,並且也由於中國自身的軍事科技發展,雖然雙方多年來軍事合作不斷,但近年總體的軍事合作趨冷。
基本情況是中國想買的俄羅斯不賣,俄羅斯想賣的中國已經有不想買。歐美對中國武器裝備自30年前開始禁運,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沒有全面解禁跡象。後者的軍事發展進步之快令人驚訝,但是始終不能達到世界尖端水準,當然也有部分自身體制方面的限制。烏克蘭特殊的意識形態下對中國武器出口沒有戒心,而且烏克蘭政在雙方軍事合作上獲利不少。客觀說近年中方軍事科技進步,相當部分原因歸於烏克蘭,雙方的軍事合作還會繼續進行下去,所謂“麵包渣”之類談不上是俄羅斯的妒忌罷了,當然俄羅斯本身的老本就快吃完,說幾句風涼話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