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企業稅負究竟重不重的調查問卷,企業家認為稅收負擔很重和較重的比例很高達到87%,認為稅負可以接受的僅占8%,認為較輕和很輕的僅占1%。
企業的實際稅費負擔率接近40%的水準。40%或30%的稅負對企業意味著
“死亡稅率”。因為在中國除新興行業以及金融等領域外,大部分企業的利潤率都不到10%,30%-40%的稅費負擔足可以導致大多數東部沿海加工業企業處於困境之中虧損倒閉。
如果用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中的“總稅率”指標來衡量企業所承擔的稅負(總稅率是指企業的稅費和強制繳費占商業利潤的比例)。2013年,企業總稅率為68.7%,不僅明顯高於發達國家,也顯著高於發展中國家泰國和南非,僅略低於巴西。
這之後的2014年和2015年,繼續維持在68.5%和67.8%的高水準上:最新更新資料是68.2%(2016),67.3%(2017),64.5%(2018),略有下降,但還處於極高水準。相比之下美國的2018年“總稅率”為43.8%,歐盟40.3%,日本46.7%,印度52.1%。
在如此重的稅收下,製造業企業活著已經不容易,談何創新和轉型?當然,在如此沉重的稅負之下,很多企業還是頑強的活了下來,靠的就是偷稅漏稅。但任何一個不聽話企業家,就以稅務問題弄進監獄關起來。減稅讓利在巨大的官僚特權集團的體制慣性下,任何好的改革基本上都成為了不可能。
2016年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一開始拿出了一個非常令人期待的減稅計畫,甚至承諾在“營改增”的過程中“只減不增”。結果,兩會後,“營改增”匆忙出臺,就和當年的《勞動合同法》的出臺一樣,不僅對實體經濟的傷害巨大,人為地製造繁瑣,程式操作變得困難,收稅本身的成本也增加不少不說,最後一核算企業的稅費負擔一毛錢都沒降,還增加了3%-8%的綜合稅收成本。
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想方設法創收,還要大勢宣傳稅收如何如何增長,以便向上級表功。在大面積製造業破產的情況下,政府為了稅收總額年年增加,還沒有垮掉的企業只能承擔更加重的稅負。那沒有垮掉的基礎製造業,要麼跑掉,要麼垮掉。
現在,這些實體經濟的企業家見面的時候問候語一般都是:關了沒有?搬到哪個國家了?基礎製造業的倒閉和跑路,勢必造城大規模的失業人口,國家稅收那時候就算想盡辦法搜刮,怕是也找不到對象了。沒有了基礎製造業的稅收支持,國家繼續為龐氏騙局式的房地產行業托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