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
台向美購AGM-158隱形巡航導彈對岸專家慌了
臺灣國防部19日透露正在向美國求購先進的AGM-158隱形巡航導彈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美國媒體19日稱,這種武器將極大改變台軍的攻擊能力,提升對大陸的威懾。AGM-158被認為是目前最先進的巡航導彈之一,射程遠達370公里。該導彈生產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它的設計目的是摧毀高價值、防禦嚴密的固定或移動目標。
台軍現役F-16戰鬥機可以掛載這種導彈,在敵方防空系統的射程外發動進攻。 AGM-158還具有隱形能力,可以晝夜全天候作戰。AGM-158屬於美國新一代防區外發射空對地導彈,分為A、B兩個型號。此外美國還在AGM-158B的基礎上研製遠程反艦導彈,已經實現家族化發展。相對於台軍現役以及已經獲准採購的美制導彈,AGM-158的性能可以說有了代的跨越。 AGM-158屬於全新型號,它的最大特徵是採用非圓截面彈體,具有較好的雷達隱形特性,而且射程也增加一大截。
對此,強國軍事專家指出,台灣謀求更新一代攻擊型導彈,發出一個危險的信號。之前美國對台軍售一直不出售攻擊性武器,1992年美國向台灣提供的F-16A/B戰鬥機就故意拿掉了對地攻擊能力,直到多年後才分批出售配套的對地攻擊導彈。但近年來美國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已經越來越不受此限制。
強國專家說,2020年時任川普政府批准對台出售的SLAM-ER就已具備非常強的攻擊色彩。如今台灣向美國求購的AGM-158射程遠達370公里,看企圖就知不是用於「防衛台灣」,而是瞄準了大陸。其實,這就是所謂對岸“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只要你發動攻擊臺灣也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反制。兩岸問題從來就是中美關系問題,現在等于是整個北約協防臺灣,而且還有南海的因素在里面。
如果兩國關系穩定多年所謂的戰略平衡對岸占據軍事優勢,平衡打破相對的軍事優勢喪失,那么發動對臺攻擊就值得商榷,作為敵對國家美國不可能容許臺灣被統,如此整個西太平洋就無險可守。所謂臺灣是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的定義沒錯,控制臺灣海峽不僅是防御對岸攻臺,而是對其直接進行威懾歐美武力隔岸對峙。
所謂防護臺灣其實也根本不是問題,所謂大陸絕對軍事優勢下,如果美國在臺灣部署戰術核武器,或者戰略導彈防御系統那又將如何。況且從臺灣發動對東南沿海城市的攻擊,對手幾乎防無可防。“戰狼”只是一部水準很一般的電影,真打起來結果只會是一邊倒。
2021年4月21日 星期三
香港全球這個排名才80位應該再往下靠一靠
無國界記者組織公佈2021年度全球新聞自由指數,香港在全球180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80位,與去年一樣是有紀錄以來最低。香港的新聞自由指數排名自 2013 年的 59 位開始下跌,今年與去年一樣排在80位。
某國在新聞自由排名方面,與去年一樣列第177位,全球倒數第四。報告形容是「審查制度專家」,持續將網路審查、監控和政宣工作發展至前所未見的規模。而排名更低的是土庫曼(178 名)和北韓(179 名), 最後一名是非洲的厄立特里亞。 香港“大灣化”是大勢所趨最終排名自然是與強國相同,現在無非是本地還有不少外資企業,另外香港問題在國際上引發關注,因此采取的還是逐步打壓的方式,目前的重點任務是清楚“肥佬黎”的媒體集團,實際上除此之外主流媒體幾乎都被控制,或者內部有嚴格的審查制度。本地媒體自由度還會進一步下跌。
某國的問題就是紅小兵,想搞文革挑戰世界終身上位。所有內外行動談不上對策戰略,無非都是圍繞個人集體兜圈。改開以來40多年的家底基本上已經消耗殆盡,不但是在經濟上而且在歐美數十年打下的政經,情治,文化,宣傳,意識形態,科技滲透等方面的基礎都被消磨掉。現在世界搞對抗下成为敵人已經成為共識。所謂博鰲不稱霸之類,還是學《毛主席語錄》那套說辭罷了,除此之外也拿不出任何新鮮蘿卜皮。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既然不稱霸南海島礁,臺海沖突,東海釣魚島,路帶海綢,強國工業標準,世界自由貿易的領軍人物,國際貿易的捍衛者等等,都是近年提出來的理據又是如何。戰狼亂咬的目的究竟為何,疫情散布國際的真實源頭何處。香港現行政治制度為何要推翻,挑戰西方主流意識形態原因何在。聯合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朝鮮,白俄羅斯等,還有幾十個發展中國家,與歐美西方直接沖突的最終目何在。
新冷戰已經全面開打,目前新疆和香港問題成為重點,這些沖突源頭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香港問題是挑戰西方主流民主制度,新疆問題是人權種族滅絕都是底線。由于多年的經濟勾兌利益輸送,對于某國問題歐美也不能統一思想,而以上兩個問題在民主世界中不存在爭議。強國對外進口的大宗就是石油,芯片,高科技產品,糧食等,現在都開始進行針對性的打壓。芯片半導體高科技產品打壓已有效后,現在實行的就是對糧食農產品棉花的打壓,所以新疆又成為進一步矛盾沖突點,人權無非就是一個老掉牙的借口。
臺海南海已經導致北約海空艦隊長期進駐,這在冷戰后絕對是罕見現象,以前美國的所謂重返亞太完全是停留在口頭上,而現在針對某國的印太戰略區已經形成運作。因此西方對于強國的策略不是長期消耗,而且強力度下的全面削弱,各種打壓措施無日無之層出不窮。兩國3月會談的強國所謂底線,港臺藏疆問題不得觸碰現在全部被針對。從克林頓,特朗普到拜登,都指名道姓指出破壞當年各種承諾。至于違反聯合聲明違背承諾,無疑于挑戰二戰后的美英全球秩序。因此歐美已經打算徹底解決問題。
客觀上說即便是現在某國還是有與西方緩沖的余地,畢竟目前疫情中各國內部壓力增大,經濟凋敝自顧不暇對外干預能力有限。如果能夠爭取時間緩解沖突,加大利益輸送各方面收斂斗爭意識盡量妥協,還是能有相當進退回旋余地。特別是對于香港問題完全沒有進一步激化矛盾的必要,問題是現在的畢竟不是主席他老人家,后者打了美國后還是找回乒乓球的。
斯坦福大學這種無聊研究結果驚掉人下巴
《網關專家》周一4月19日報道,史丹福大學所做的研究,已經通過同行評議,該研究毫無疑義的證明,口罩在防止病毒傳播方面絕對是零機會,完全不能防止新冠病毒的傳播;相反研究顯示戴口罩甚至有害。這項研究成果,被悄悄發表在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官網上。
鴨子搜尋引擎(DuckDuckGo)的結果顯示,沒有一家主流媒體報道了史丹福大學的這項研究,而且,社交媒體上如果有誰發佈了這項研究,可能就會被暫停賬戶。全球許多國家利用佩戴醫用和非醫用口罩作為非藥物干預,期望減少病毒的傳播。但數據表明醫用和非醫用口罩都不能有效阻止薩斯病毒和病毒的人際傳播,相反,佩戴口罩已被證明對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不利影響。
這些影響包括缺氧、高碳酸血症、呼吸急促、酸度和毒性增加、恐懼和應激反應的激活、應激激素上升、免疫抑制、疲勞、頭痛、認知能力下降、容易染上病毒性和傳染性疾病、慢性壓力、焦慮和抑鬱。戴口罩的長期後果可能導致健康惡化,形成慢性疾病和過早死亡。
《網關專家》表示這絕對是個笑話。戴口罩不僅不能防止病毒的傳播,反而會造成難以想像的健康風險。客觀上說不用口罩又有何好方法,況且實際情況是很多使用口罩徹底的國家,的確比歐美感染率低很多。況且歷史經驗證明口罩大面積使用還是有效果的,即便是心理上的也足夠了。現實問題的就是有些人戴,另一些選擇不戴。
2021年4月20日 星期二
世界最差航母怎么也輪不到“遼寧號”
「遼寧艦」是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其前身是前蘇聯在烏克蘭建造中的瓦良格號航母,始建於1985年底,1988年底下水。1992年蘇聯解體時,瓦良格號當時只完成了總工程量的68%被迫停工。1999年,香港一名商人和軍隊前籃球明星徐增平購買了瓦良格號。他們當時宣稱,計劃把它建成澳門的海上賭場,但後來卻送給了強國。2002年中其拖至大連造船廠進行改造,最終在2012年投入使用。2016年聖誕節前夕,包括「遼寧艦」在內的第一支航母編隊赴西太平洋進行了首次遠海訓練。
有外媒分析說航母編隊首次遠航曝光了諸多短板。首先是守衛有餘、進攻不足,其次為海空聯合作戰體制上不成熟,第三是「遼寧艦」與護航艦艇尚處於磨合期。資深軍事研究員也表示,「遼寧艦」至少存在三大致命缺陷:艦體自身壽命已過半;艦體存在極高的崩裂風險;艦載機遲遲不能形成戰鬥力。2017年,「遼寧艦」繞行台灣東部海域炫耀武力時,讓台軍掌握了它不具備夜間作戰能力、行動能力有限、載油載彈有限、鋼板易崩裂、結構不合理、補給的時間短等6大弱點。外界評估由於遼寧號航母自身存在多處致命缺陷,離真正形成戰鬥力還很遙遠。美國商業內幕網站2018年9月評選出全球最差的現役航母,「遼寧艦」居首。
客觀上說遼寧號就是一個海上垃圾,根本就沒有戰鬥能力是個形象工程,至於說世界最差航母有些過份。因為該艦本來就是用來供研究和訓練之用並非作戰,實際上強國已經在批量建造新一代航母,遼寧號當時是解決“有和無”的問題,談不上作戰能力用於台海完全是政治姿態而已。當時臺灣軍機夜間多次逼近航母對方完全沒有反應。就算是白天主動進攻該艦也沒有防御能力,如果飽和攻擊那簡直就是個活靶子。
直到現在連艦載機的問題都沒解決,況且還有一大堆的訓練科目都沒有完成,艦載機載彈飛行,編隊載彈飛行,惡劣海況起降,夜間起降,夜間掛彈起降,夜間編隊飛行,夜間惡劣海況起降等等,無數科目十數年內都完成不了。況且J-15重量達31噸太大太重油量不足,滯空時間短難於作戰,起飛時間一架次最少15分鐘以上,滑躍起飛效能低等等。而且該艦本身航行時間也過短,只能在近海巡弋長期遠洋作戰之類也是勉為其難,偶爾出訪個一兩次還可以。
本身艦體在出廠時已遭到過破壞,主要鋼結構部分都被爆破過,遼寧號本身艦體結構就有問題,使用十年後不大規模檢修只能退役。該艦本來就是個海上公園,實際作用也是如此基本是大外宣的項目。至於全世界最差俄羅斯斯又如何,好不容去一次敘利亞一路黑煙滾滾,鍋爐房不停爆炸,前面7艘拖船跟進,甲板上還停著消防車,甚至連航母維修平臺船塢都砸壞了,要說世界最差航母估計也輪不到遼寧號。況且玩航母必須有相應的航母戰略,就算是全世界提起航母誰又能玩得過美國和日本。
2021年4月19日 星期一
伊朗想用石油換J-10C強國不太敢賣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5日報導,自從去年10月聯合國對伊朗13年的傳統武器禁運結束後,就有報導傳出,德黑蘭對殲-10C戰機感興趣。不過軍事科學「遠望智庫」研究員周晨明指出,關鍵問題在於,伊朗沒辦法支付中方美元或歐元等現金。
伊朗通貨裡亞爾(Rial)大幅緊縮,近年來迫使德黑蘭政府儘量持有外國通貨。先前新浪網的報導說,伊朗可能在卡達提供的30億美元中,利用一半採購36架中方戰機。而這筆資金是去年1月,卡達國王泰咪姆(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訪德黑蘭時,提供給伊朗總統羅哈尼(Hassan Rouhani)的。由於美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衝擊當地經濟,德黑蘭3月27日和北京正式簽署了為期2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以加強雙方在經貿,能源和安全領域的全面合作。雖然協議的具體細節並未公開,但據媒央視報導,其中涵蓋了石油,開礦到促進伊朗工業活動等經濟合作,還有在交通與農業上的合作。
而殲-10C是殲-10升級版單引擎戰機,由針對提升隱形和推力轉向性能改良的引擎所推動,專為空戰而設計。按照配置不同,殲-10的價位約在4000萬—6500萬美元之間。至於較先進的俄制蘇-35戰機1架超過1億美元、蘇-30SM單價為5000萬美元,而較不先進的米格-35「支點」(Fulcrum)戰機則為5500萬美元。相對的美國的F-35戰機單價更高達1.1億美元。實際上這種所謂軍售根本就是一個幌子,與卡塔爾之類的援助無關,根本就是中伊全方位合作下的軍事援助。錢本來就是中方的,伊朗自然被指定要購買強國的軍事產品。這與巴基斯坦的軍事合作相同,表面看是巴鐵向中方采購軍備,實際上本來就是軍事援助的一部分。強國提供資金類似梟龍之類巴方沒有選擇權,實際上巴基斯坦空軍一直對F-16青睞有加,對梟龍改進型之采購相當消極。
伊朗軍備也是如此本就是中方出資,如果軍備采購限制真正被取消,伊朗考慮首先自然是歐美產品,無非現在被制裁下根本不可能得到。至于殲10C性能如何應該說還是可以的,但是從來沒有經歷過實戰,客觀上說無法判斷其真正實力。按照其價位5千萬美元左右,其實在國際上選擇相當多。況且最重要的是伊朗面對的最大威脅來自以色列,殲十本來就發展自以色列的“幼獅”戰機,其實就是F-16的以色列版本,所以其性能不可能超越后者。而且還是使用俄制發動機,中方航電系統的古怪組合。按照以色列在中東的空中優勢,幾乎是想打誰打誰,想打哪打哪。所有俄制防空導彈,飛機,雷達等都不堪一擊,甚至連開機都不敢。米格-29更是被打得抱頭鼠竄。
以色列的F-16改進型加之F-35隱形飛機,在中東地區完全是碾壓式的優勢,而且還有美國的幫助,本身飛機員的戰斗素質和經驗等等,空中優勢是多方位的。就算伊朗多幾架J-10也無非是以色列的靶子而已,弄不好還會砸強國空軍的牌子,自己發展的最強機種,在伊朗人手里也會被以色列弄成廢銅爛鐵,以后想出口就更難了。況且還有美國看著你敢隨便賣。
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英國專家稱科興疫苗未能針對病毒但比沒有好
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指出,變種新冠病毒令疫苗保護率下降,被外媒解讀為「高福認為國產疫苗保護率不高」,他其後反斥外媒斷章取義。英媒引述專家指,強國生產的疫苗所含的部分病毒蛋白與保護作用無關,產生的抗體實際上未能抵抗真正的新冠病毒。
報道引述雷丁大學病毒學家瓊斯(Ian Jones)指,國產的科興及國藥疫苗均屬滅活疫苗,即以基因改造新冠病毒的滅活版本,再將病毒細胞注入人體,令免疫細胞產生抗體,這方法的好處是生產速度很快和便宜,但疫苗所包含的病毒蛋白與保護作用無關,注射入人體後很大部分都浪費掉。此外,這類疫苗並非針對性,令免疫系統釋放出大量抗體,但這些抗體並未能抵抗真正的新冠病毒,以致保護率不高。
瓊斯又指其他國家生產的疫苗與科興及國藥的不同,例如美國輝瑞和莫德納疫苗使用製造病毒棘突蛋白的mRNA技術,利用合成遺傳物質將重新識別和防禦新冠病毒的指令直接傳遞給細胞,令兩者保護率分別高逾九成。英國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藥廠研發的疫苗,則是對弱化版本的病毒遺傳編碼,再將它送到細胞對抗新冠病毒,保護率亦近八成。不過瓊斯強調,科興及國藥保護率超過五成,總好過完全無效。
2021年4月14日 星期三
美國多所大學學生強制打疫苗后復課家長不干了
對於暑假過後的新學年規劃,越來越多大學強制規定學生必須完成新冠疫苗接種,今秋才能返回校園;不過,CNBC新聞報導,家長之間普遍仍對疫苗存疑。過去幾天裏,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與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等校,陸續宣佈今秋開學時,學生必須在第一天上學之前完成疫苗接種。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之前已宣佈,2021年秋季班開學時,將全面要求學生施打疫苗;美國大學院所協會(AACU)主席派斯奎瑞拉(Lynn Pasquerella)表示,越來越多大學可望加入全面要求學生打疫苗的。美聯社報導,今秋新學期開始時是否應該要求學生接種疫苗,從法律角度來看學校是否有權強制要求學生打疫苗?大學之間看法不一。康乃爾大學、布朗大學等希望通過疫苗施打讓校園達到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目標,好讓教室、宿舍的防疫規定得以鬆綁。
康乃爾大學校長波拉克(Martha Pollack)及教務長考裡科夫(Michael Kotlikoff)在聲明中表示,學生若因健康因素或宗教信仰而無法施打疫苗,校方願意通融,但目前規劃是今秋的校園與教室裡,將有著絕大多數已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如此可以大幅減低病毒傳染。報導指出,某些學校則把是否打疫苗的決定權留給學生,部分人士則認為,學校沒有法律權限能強迫學生接種新冠疫苗;維吉尼亞理工學院(Virginia Tech)校方主管便指出,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只核准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尚未全面授權,因此學校無權強迫學生打疫苗。
學校是人流密集場所對疫病傳染危險性很大,注射疫苗只能在3-6個月內免疫,而且還要承擔嚴重副作用。打完疫苗只能減少感染的比率和可能性,并不能完全防止病毒的傳播。所以強行注射疫苗后全面復課,如果再次引發全面感染后果不堪設想,況且還有疫苗變異的影響。最好還是等大面積接種后觀察一段時間再說,本次疫情嚴重不是1-2年能夠解決問題的。歐洲之前在疫情有所緩和的情況下,放松限制最后的結果還是要封城。
白宮醫療顧問稱好不容易打完2針疫苗還得再打加強版
白宮首席醫療顧問福西博士,周日來到了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的《梅赫迪·哈桑秀》(The Mehdi Hasan Show),福西博士在採訪重表示,美國人很可能需要打加強針,來維持疫苗的保護水平。
以下是採訪福西博士的一段文字記錄。主持人問:我們是否應該,就像注射流感疫苗一樣,每6個月或12個月注射一次冠狀病毒疫苗加強針? 這是我們應該計劃的事情嗎?福西博士回答說:「我們需要謹慎對待6個月這個數字。這項研究只進行了6個月,我們能肯定疫苗在6個月內有效,但也極有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有效。得到答案的方法是密切跟蹤人群,確定什麼時候疫苗的保護水平會降低。《布萊巴特新聞》總結說,好消息是疫苗至少能提供保護6個月,希望是能更長時間。但直接回答主持人的問題,那就是,如果疫苗能提供1年或1年半的保護,那就很可能需要打加強針,來維持疫苗的保護水平。
現在疫苗的防疫作用仍然不確定,況且還需要打2針才能起到效果,但疫苗的各種副作用明顯,因為本次疫苗的研發本就是倉促下完成,至于臨床觀察更是時間不足,病毒本身還在不斷變異中。當然,各國政府為了恢復經濟對于副作用之類是置若罔聞的。況且如強國疫苗等有多少防護性本身就值得懷疑,雖然在全球推廣但效用如何不得而知。最近甚至連官員都稱可靠性不確定。在如此情況下利用媒體稱注射疫苗安全,造成的后果難于預計。疫情從發生至今超過一年時間,按照歷史經驗疫情完全消失,至少還需要3-4年時間。
全球數十億人打2針疫苗本來操作難度很大,況且現在副作用暫且不提疫苗數量嚴重不足,相當多的人也不愿意接種疫苗,對于中老年及長期病患者危險性很大。即便打了也不過3-6個月安全期,之后仍然有感染的可能。本次病毒可怕的地方是很多情況下沒有明顯癥狀。打完疫苗自認安全下人口聚集,復工復學下等于認為制造再感染。況且全球整體上對于室內空氣殺毒消菌不重視,今后疫情的發展目前來講尚待觀察。
2021年4月13日 星期二
現在影視大佬“向左”還是“向右”轉都不容易
香港“新義安”龍頭向華強家族移民臺灣一事也算城中熱話,無論從哪一方面看大佬都符合入籍臺灣的資格。他的家族原本就是國民黨背景,父親向前是國民黨少將身份。他的妻子陳嵐是台灣人,兒子向佐的妻子是台灣名模郭碧婷。去年底,向華強、向佐父子曾在台灣申請依親居留但被駁回。台灣內政部移民署2月25日宣佈,向華強「依親居留」因「國安理由」被駁回,但沒有說明拒絕的具體理由。
根據媒體報導,向氏多年來在大陸發展與上面關系很深,向佐是強國共青團「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甚至多次在強國公開媒體亮相。去年6月,向氏以及他線下藝人成龍等眾多香港演藝界人士發表聯合聲明,支持港版國安法。那位大哥也是新義安成員。運動期間向妻陳嵐曾經在微博上發文,批評香港年輕人支持強推的禁蒙面法。向在台灣申請移民時,一度引起輿論譁然。台北非政府組織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向媒體表示,向在影視界有一定影響力,如果來到台灣發展,把上面的那一套也搬來,恐怕會造成台灣藝人「全盤變質,令人擔憂。」
客觀上說這種講法本身就有問題,各方面都符合居留條件的娛樂圈人士進入臺灣有何危險,況且還有臺灣政府的監管。真正原因還是美中切割下臺灣自然成了衝突的焦點,國民黨背景人士在臺灣現在已非主流,畢竟現在是綠營當道。紅色背景人士赴台令當局感到緊張,強國對臺灣近年的滲透已經涉及社會各階層。如果有影響力的人士赴台,有擴張紅色勢力的嫌疑。現在全面對抗新冷戰的大背景下,清洗強國過往滲透已經成了當務之急。況且香港的事情也是臺灣當局認識到,如果不矯枉過正必然會成為第二個香港。
其實,中美對抗下各階層名流人士也必須選邊站,大佬原本由蓝變紅,現在想要变回來谈何容易,況且以往要是不紅又怎么能賺錢,臺灣本土的紅色人士數量更多。要是那個不爭氣的國民黨還在臺上,憑藉家族的老本入籍臺灣根本就不算一回事情。現在全面對抗下甚至連“愛國商人”,名噪一時的澳門大佬“崩牙駒”,居然都上了美國的制裁名單。多年來與強國官商勾結賺足了錢的港臺影視明星,居然現在也要選邊站。問題是現在想“向左”還是“向右”轉都不太容易。
外資正在加快撤離強國港臺日美全面脫鉤
《中國老闆新聞》(China Boss News)並擔任總編輯的國際財經律師布蘭道(Shannon Brandao)近日撰文說,來自台灣、韓國和日本等投資大國的製造商,正大批離開中國。台達電子3月份告訴《金融時報》,他們計劃減少90%的中國勞動力,即使沒有中美衝突,中國也不再是一個製造的好地方。主要原因是工資上漲和員工離職率高。《亞洲時報》2020年底報導說,在病毒大流行期間,由於封鎖和短缺造成生產中斷,人們對日本的供應鏈過度依賴產生了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去年5月,日本宣佈將斥資2,200億日圓(22億美元),協助日企回國,並提供235億日圓,協助日企將工廠轉移至其它國家,例如東南亞各國。第一波是針對日本需要的醫療設備產品,第二波是Uniqlo(優衣庫)、Nissan(日產汽車)、Toyota(豐田汽車)、Canon(佳能數位)。
專家指外資大逃離,令強國輸掉了「世界工廠」。布蘭道在文章中說,2020年有1,700多家日本投資公司和製造商撤資,使得負責官員感到擔憂。廣東、江蘇和浙江的官員紛紛爭取亞洲鄰國的業務。為了留住日本公司,當局已經出臺了強有力的激勵措施,例如減稅,授權當地官員購買日本汽車以及提供財政收入以幫助一家公司建立新的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工廠。韓國三星公司於2019年關閉其在廣東省惠州的智能手機工廠以來,至少60%的本地企業(包括規模較小的輔助工廠,商店和飯店)也被迫關閉。東莞長安鎮上的一家本地工廠依靠三星的大筆訂單,在停工之後面臨嚴重損失,導致成千上萬的工人和管理階層被迫休假或減少了工作時間,從而打擊了當地經濟。
去年5月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 Larry Kudlow)也表示,政府願意補貼美國企業將生產線移出中國的成本,願意承擔企業回國的轉移成本,包括工廠、設備、知識財產、裝修等等,政府將100%予以補助。布蘭道說,當局忙著拖緩製造商離開的步伐。儘管官媒否認或壓低外國公司要離開的報導,但官員的行動卻打臉了官媒這些說詞。而製造業撤離出現的漣漪效應,已經衝擊到「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所謂經濟「雙循環」構想。
曾號稱「世界工廠」,外貿行業數量、從業人數都非常龐大。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5月期間,對中國投資排名前十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香港、新加坡、台灣、韓國、日本、美國、英國、澳門、荷蘭和德國。這些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佔中國外資的95.2%。中國外貿行業涉及的方面非常廣泛。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就有很多外資從中國撤出搬到越南和其它東南亞國家。以傳統產業來看,撤資、轉單效應,在美中貿易戰時早已不斷發酵。直至肺炎才湧現撤離潮。
大多數傳統產業企業轉往印尼,至於越南會逐漸往中高階產品,例如半導體、科學儀器、機械等方面發展。多國聯合撤資潮將出現。若各國企業在的供應鏈、產業鏈,包含中高端製造、設計都移出後就變成空殼了。外資加速撤離不僅衝擊到「雙循環」構想,恐怕還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危機,包括房地產業、銀行業,還有社會治安危機,最終可能演變成執政危機。就從外資的主流看歐美港澳臺日韓,近年都與強國衝突不斷,最後導致大規模撤資是遲早的事情,而且現在情況正在惡化中。
就看港臺在強國極力打壓下資本撤離是大勢所趨,還有進一步衝突不斷的歐美。所谓内循环本来就是一相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