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日本的“婦女能頂半邊天”政策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近在聯合國承諾,他將盡力開發尚未被沖分利用的女性資源,鼓勵更多日本女性投入勞動就業大軍。早在15年前,高盛日本經濟師就提出“女性經濟學”,最簡易提升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方法,就是使更多日本女性參予工作。日本女性就業率現在維持在平均60%的水準,如能達到日本男性的80%左右,日本的就業人數將增加820萬,而日本GDP的增幅將高達15%



在今年1月初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安倍承諾改變日本男性主導的傳統企業文化,希望能夠在2020年實現,女性佔據3成領導職位的目標。安倍上臺後身體力行,任命兩位女性大臣,首次啟用女性首相秘書官,專責女性政策事務。安倍提高日本女性就業的具體措施,主要是增加幼稚園數量和延長產假。安倍認為幼稚園數量不足,不能讓職業婦女安心工作,導致全職家庭主婦的增加。他提出5年內增加40萬幼稚園名額,2017年實現全員入園目標。有關支持女性就業方面,安倍建議企業將產假延長到3年。如此女性生育後仍能保住工作,子女成長到3歲,可以送入幼稚園,女性則可以重新投入工作,日本目前產假是1年半。



據調查顯示現在25歲至39歲,日本女性參加工作比率近7成,已是歷史最高水準。很多女性為了增加家庭收入,選擇結婚生育後繼續工作。工資結構方面,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查顯示,2012年全職工作女性,平均工資較上年增長0.5%,每月為23.3萬日元,約合1.8萬港幣。日本男女之間的工資差距,也縮小至歷史最低水準。但是,世界經合組織分析指出,日本女性職場地位低下,日本女性結婚生子後,多數都從事低薪資的兼職工作。安倍呼籲日本三大商業協會,企業中至少選拔一名女性高管,但對於日本傳統保守,多數由年長男性主導的日本商界,並沒有得到多少回應。根據調查顯示,即便是世界500強企業,女性高級管理人員,所占比例也只有13.5%。日本上市公司遠低於此水準,只有區區1%



絕大多數日本企業承認,重用女性職員得重要性,但真正實施起來卻正好相反,能夠得到提拔的女性鳳毛麟角。即便是中層管理職位,日本公司所謂“課長”級別,女性人數也僅有5%左右。2012年世界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佈《性別論壇報告》顯示,在34個發達國家中,日本40歲以上男女的薪資差距高達4成,排名位居倒數第二。上市公司女性董事比例為5%,排名位居倒數第一。2012年達沃斯論壇發佈的《男女地位差異報告》指出,日本的男女平等程度,在全部135個受訪國中,僅排在第101位。世界主要工業國家中排名墊底,企業管理層男性占絕大多數。日本女性參政率工業化國家中最低的,在全球190個國家中,日本排名第109位。



日本是傳統男權社會,女性想在事業上做出成績,要付出比男性更大的犧牲,甚至是婚姻和家庭,可以說代價相當大。因此,日本女性選擇結婚後,放棄工作成為主婦,在日本稱之為“專職家庭主婦”,仍然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日本社會無論男女,只要參加工作必須繳納,政府規定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退休金,健康保險等各種費用。但是,這些費用並不適用於家庭主婦,因為沒有正式工作,妻子不需要交稅。而且作為丈夫的撫養 象,可以不用付保險金,但享受同等保險待遇。65歲以後還可以拿國民年金,也就是日本政府發的養老金。職業婦女必須向國家交納各種稅項,不工作的家庭主婦,反而既不用向國家交錢,又可以享受各種待遇。如此使得部份日本女性,寧願選擇婚後放棄工作。



日本《經濟網》對不同就職年齡段1千人,為主要 象進行調查,日本7成的受訪者認為,如果有更多女性走進社會,那麼日本“少子化”現象,將進一步加劇。日本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已婚夫妻平均生育率只有1.37,維持正常社會發展,比率最少要達到2.48。因此,日本年輕人口數量不足,“少子化”現象十分嚴重。從而導致日本社會勞動人口嚴重缺乏,影響日本未來的發展。安倍政府對於開發女性群體,使她們重投勞動大軍,可謂想方設法絞盡腦汁。但是,受到日本男權社會體制,女性企業發展前途,社會福利體制等因素影響,日本女性婚後重新工作談何容易。英國《金融時報》更一針見血地批評,對於男尊女卑程度極深的日本,安倍想讓日本女性,兼顧家庭和事業是不可能的。 

普京的中國粉絲腦子壞掉了

俄羅斯男人酗酒懶惰打老婆,由於二戰消耗俄國一直以來女多男少,俄羅斯美女單身未婚率49%,怪不得俄國男人那麼橫。俄羅斯美女天下馳名,當年查韋斯訪俄,看到周圍美女如雲,生理反應強烈之下感慨,原來以為委內瑞拉美女多,到了俄羅斯才知道天外有天。俄羅斯美女由於生活中缺少完美男性,喜歡在心目中打造強悍男子形象。普京雖然身高不足,但善於利用媒體塑造硬漢形象,目的是爭取婦女選票。他喜歡穿黑色西裝戴黑墨鏡,自以為是英國特務007派頭,誰知道弄得跟香港蠱惑仔似的。他本就是特務出身,不但是柔道高手還會開飛機,精通槍械德語流利,雖然年齡關係,全身肌肉已鬆弛,但硬漢形象深入民心。很多俄羅斯婦女視普京為偶像,俄某調顯示自俄烏衝突普京3月吞併克裡米亞後,普京總統的支持率上升至85%,不知道這個民調是否是婦女雜誌搞的。




普京雖然在國際上忽悠歐美國家不行,但是“賣拐”給中國一賣一個准,明年弄輛自行車還賣它。中國媒體不斷吹捧普京之下,普京在中國也有大量粉絲,而且男女老少通殺。近年來中國剩女數量增加,現在居然有人開始唱,“嫁人要嫁普京這樣的男人”。是否富商挑老婆海選沒人要,心理開始產生變態,希望身體有外國勢力 入,佔領中間一環。人家普京家庭關係並不好,反正他老婆對他不怎麼滿意,據說特別是在晚上。克裡米亞是俄羅斯通向歐洲唯一通道,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沒錯,問題是這是人家烏克蘭的領土,你突然出兵強佔等同侵略。說什麼蘇聯時代俄羅斯送的,你怎麼不說是沙皇時代,從土耳其那裡搶的!




普京又在俄東部支援搞獨力運動,目的無非是要分裂烏克蘭。本來烏克蘭就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緩衝區,烏克蘭沒發生全國性騷亂前,俄羅斯對於烏的管控簡單有效,就是利用政經油氣血緣等關係,間接影響控制烏政府,採取親俄國的政治立場,通過這種間接控制的方式,不但沒有走向前臺,而且有效控制了烏克蘭,推翻了季莫申科親西方政府。由於烏克蘭本身的經濟狀況極差,加入歐盟事件挑起了全國性衝突,普京自認為手上掌握著烏克蘭,還有歐盟油氣供應這張王牌,歐美就不敢拿俄羅斯怎麼樣,趁亂混水摸魚結果適得其反。




普京形容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但中國是最大的受益者,北方邊境從晚清以來,持續百年的軍事壓力,終於可以徹底解除了。中蘇邊境上蘇聯 兵百萬軍隊,數萬輛坦克數千架戰機報廢了,中國不用在西北,華北,東北三個方向,耗費大量精力防守了。中國歷史上吃誰的虧多,不是日本是俄國才對,俄遠東百萬平方公里土地,原為我天朝所有。69年珍寶島中蘇衝突,此島原本就是中國的。1689年尼布楚條約的25萬平方公里算起,至1945年鼓動外蒙獨立止,總共奪走中國588.388萬平方公里土地,占大清朝國土面積1/3,中國國土約60%





這裡要對中國的軍事評論家掃一下盲,省得在媒體上老鼓吹中俄聯盟對抗美國,混淆視聽誤國害民。強大的俄羅斯不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弱小的俄羅斯對中國和平發展有利。蘇聯解體俄國喪失一半土地和人口,中國百年來承受北方威脅解除了,中俄聯手無異於養虎為患,使中國成為俄羅斯戰略大後方,承擔歐美制裁俄國的後果。中俄結盟的想法非常危險,絕對不能有此幼稚思維。現在油價大幅下跌,盧布受到巨大衝擊,外資內資流失嚴重,外債年底到期,受到西方制裁,俄羅斯的噩夢已經開始,中國只能置身事外,不能攪局其中!普京剛上臺時也是親西方冷淡中國的,當年還有俄羅斯想加入歐盟這一出,只是西方對俄不信任,最後普京也只得反過來忽悠中國。2008年,俄經濟狀況最好時民調顯示,對中國有好感的俄 人只有32%,不到人口的1/3




毛主席說得好,首先要分清“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美國重返亞太又能如何,當年中美建交美國是毛主席周總理請回來的,改革開放後小平同志訪問的就是美國,希望與美國共同合作對抗蘇聯,為表明心意還發動了對越南的戰爭,警告越南的幕後勢力蘇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不怕美國,視美國為戰略上的合作者,現在的中國何懼之有?美國重返亞太是好事不是壞事,美國沒有侵佔中國領土的願望,即便發動戰爭也必須國會通過,為他國領土開戰必須修改美國憲法。中美本為戰略夥伴關係,互為貿易最大夥伴,中美經濟密不可分,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前兩位。中國害怕美國重返亞太圍堵中國理據不足,中國周邊日韓印臺東南亞本都是親美勢力,包圍數十年了並未影響中國發展。中國改革開方發展經濟,走的就是與歐美日本亞洲四小龍,展開全方位經貿合作的道路。中國的市場經濟也是西方模式的,改革開放的最終目的是和國際接軌,那是與西方發達國家接軌,並非何與俄羅斯接軌。




中國持續發展需要能源,開發能源遍及南美,中東,非洲,太平洋小國,但是中俄能源合作最落後,主因是俄羅斯根本不願意與中國進行能源合作。中俄所以17年油氣合作單子簽不下來,就是俄羅斯用遠高於輸出歐盟的價格故意刁難中國,現在由於受到西方打壓,普京終於簽訂了中俄油氣大單,但是隨著國際油氣資源價格下滑,中國已經吃虧不少。俄羅斯連中國在俄羅斯的小商品市場,苦苦經營的中國商販都要反復打壓,驅趕毆打放火燒倉庫,怎麼會有誠意與中方開展長期合作。現在,無非是地緣政治利益逼迫下,不得以與中國短期合作罷了。再說以俄羅斯的一貫立場,今後必然橫生枝節,北極熊從來就以,不守信用著稱。不能因為高層的個人好惡,影響國家戰略的部署發展。




普京入侵烏克蘭對歐美強硬就是英雄了,直接出兵克裡米亞的後果,不但早就倒向北約的前東歐國家,徹底看清了俄羅斯的嘴臉,俄羅斯周邊的十幾個前加盟共和國,鑒於俄出兵占烏領土都覺得自身難保,遲早都會倒向歐美。烏克蘭如果加入北約,TMD馬上就會部署,只要歐盟在俄周邊建立軍事保護傘,其他原獨聯體國家就會投入其懷抱,否則保不齊就會成為第二個克裡米亞,反正以前都屬於蘇聯版圖,格魯吉亞就是最好榜樣。蘇聯軍隊當年入侵東德,捷克,波蘭,匈牙利,阿富汗,蒙古和周邊加盟共和國,都駐紮著蘇聯軍隊。你敢保證中蘇結盟後,俄羅斯緩過勁來西進不得,回首東方不再入侵中國。中國軍事戰略家還要提出,中俄結盟對抗歐美,恐怕是腦子壞掉了,或者根本就沒長腦子。




“嫁人要嫁普京這樣的男人”,人家俄羅美女有這種想法可以,畢竟生活中滿足不了,有些性幻想很正常。如果中國女人有這種想反,絕對就是個腦 辛耍 哪怕找個“屌絲”,也好過找個侵略者。


日本人為何非得對中國有親近感

最近有媒體稱“中國打破了日本的優越感”,原因是日本內閣府公佈了最新外交民意測驗結果,日本人回答對中國“沒有親近感”的占83.1%,創了1978年以來的新低,“有親近感”的只有14.8%,認為中日關係不好的日本人達到84.5%。其實,如果中國也做相同民調,估計對日本“無親近感”的比例更高,照此邏輯是否“日本也打破了中國人的優越感”?




日本內閣已經連續33年做此調查,調查結果隨著國際政治大環境的轉變,比例高低都是很正常的。在日本全國3000人中抽樣調查,收到回復還不到一半,總共才有1801人,這種調查資料缺乏科學性,根本不能代表日本民意。相互“沒有親近感”沒什麼問題,俄羅斯現在受到歐美打壓,調查顯示俄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占47%,但是2008年俄羅斯經濟最好的時候,對中國有親近感的只有18%,這又能說明什麼問題。事實上中國民眾2014年出境遊,首選國家就是日本,不但人數創紀錄,消費金額也 新高。中日關係不是幾個無聊輿論調查 據,就可以說明全部問題的。




為什麼日本人對中國沒有親近感?日本媒體分析是近來中國漁船,經常在日本海域捕撈紅珊瑚,日本人對中國漁民破壞自然環境資源反感。中國部份人則是上綱上線,什麼中日國力逆轉差距拉大,兩國發生領土糾紛,給日本國民帶來刺激;日本在亞洲率先實現工業化,並發展成為經濟強國,日本人心中“日本是亞洲大國”,但在遭遇“失去的20年”後,日本經濟陷於停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打破了日本人的優越感;日本有“集體主義”文化,日本人對華認識存在偏頗,現代日本人並不像他們的祖先那樣敬重中國。這些是日本人對中國“不抱親近感”,占到83.1%的重要原因。




近代日本明治維新“脫亞入歐”,國家經過改革迅速富強,大批中國學子負笈日本,學習日本先進經驗和文化,照此說法為何現在中國人不再敬重日本?所謂從地緣政治角度,中國崛起讓日本人感到競爭威脅。現今全球化的國際經濟政治大環境,競爭帶來的是創新進步和發展,其效果於威脅。中國崛起就會威脅日本,那麼加拿大崛起,是否等於威脅美國。法國學者克勞德·邁耶出版,《誰是亞洲領袖,中國還是日本》一書,說中日在亞洲“一山不容二虎”,這種三流學者的觀點簡直莫名其妙。亞洲事務的主導權在美國,沒有美國幫助日本作為戰敗國,在國際外交上本就作用有限。




日本人為何一定要對中國人產生親近感?照此邏輯為何不說中國人,對日本是否也必須有親近感?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使得日本人自負的優越感不再,這種說法相當愚蠢!中國在清朝就是世界第一經濟體,照樣抵擋不了西方的船堅炮利。日本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幾十年了,中國才剛超過日本幾年而已。中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30倍,人口是日本的14倍,疆域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超過日本再正常不過。2014年世界人均GDP,日本是32295美元,中國7476美元,日本世界排名23中國排名94,不知道誰打破了中國的優越感。




所謂最不願意相信中國崛起的國家就是日本,這種說法更是不值一哂,中國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從80年代以來直到現在,日本政府提供給中國的低息貸款,無論數量和金額都是最多的。況且,日本企業在中國有大量投資,全國有日本獨資或合資企業超過1萬家,雇傭12百萬中國產業工人,日本有近3成的出口產品,在中國生產製造銷售。中日兩國的年貿易額超過3千億美元,這對比日本人有“好感”的印度,金額方面超過10倍不止,中國崛起對日本來講是雙方都有益的好事情。




日本媒體傳統以來封閉保守,對於日本不利的新聞不會報導,而且對國際新聞,也有內部審查制度監控。多數日本煤體政治立場,還是從日本本國角度出發。現在,日本媒體中播出有關中國的新聞,不但數量少且負面內容較多,鑒於近年中日間緊張關係,很多內容都是對中國,有關釣魚島爭端的指責,還有就是中國環境污染,抄襲仿造他國技術等內容。事實上日本媒體報導的這些問題的確客觀存在,不排除一些負面內容對部份日本國民產生誤導,這才是日本人對中國,沒有親近感的真正原因。



不得不出的下策


在日本的很多趣事現在看起來是匪夷所思,當時卻是每天都在發生的正常事情。日本交通費十分昂貴的,學校出證明,學生可以買打7折的通勤券,但還是很貴。日本的車票比較小,票面印站名及目的地,票底是記錄數據的磁 .日本也有類似香港的八達通,在東京叫隨意卡,也叫西瓜卡。因其 音與西瓜日 一 ,但運用沒有香港普遍。


當年,JR是每天都要乘搭的,從戶田公園到新宿,來回是580日元,大約是45港幣。這還是每天的基本交通費,只能在指定的車站線路內使用,要是到其他地方那就得重新買票或者補票。每天上學,教書,打工交通費都要用掉不少。留學生沒有錢,少不了要偶而逃逃票。大體說來大站人多出口多,比較容易走脫,小站人少出口小,就很容易被抓住。


雖然,因逃票抓人的情況並不常見,但有的逃票者也太倡狂,直出直入,任誰也不能不聞不問,被抓的多數都是外國人。逃票怎麼說都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硬闖太沒有意思了!介紹幾種很多留學生人都會用的基本功法。


買一張便宜票照常出站,要注意的是放入車票的一刻,要同時間出閘。車票經輸送帶讀取資料,此時有個時間差,票放進去的時後,閘口其實開著的,讀到金額不對才會自動關閉,這其間有1秒多鐘的間隙。日本的閘門設計多是兩扇小門,抓住時間差趕快出去,門不能完全關死,等門關上了人已經在外面了。此招有個名堂叫“單刀直入”,關鍵是不要猶豫。

  
還有一招是“合二為一”,兩個人用一張票,互相配合。兩人同坐火車,其中一個按正常價格買票,另一個買最便宜的票先進去。出來的時候後面一個緊貼著前面那個,兩人同時走出去。日本閘門的設計比較寬鬆,兩人貼住往前走完全沒有問題。重要的是注意節奏,動作一致,如果配合不好那就一個在裡,一個在外了。


再有就是“偷樑換柱”,到站後一個人可以先出去,在月臺上再買幾張便宜票,到閘口將票遞進去,裡面的人拿到票後從其他出口出來。雖然閘門警報會響幾下,但這屬於本站票進,又以本站票出,閘門不會關閉。就算是有問題,已經買了票,不想坐車總不能不許吧!


還有一種比較高難度,叫“遮天蔽日”。日本的車站出口,總有幾部出閘機是紅外線控制,閘門兩邊有紅外線燈,只要同時發亮就可以控制進出。前面的人出去的時候,後面的人跟進用包擋一下紅外線燈,兩面的光線不能接觸,閘門就不會閉鎖,趁勢走出去。此招要跟進,擋燈,出閘一氣呵成,稍有停頓即前功盡棄,非高手不能練成此招。一旦成功,即可通行JR無阻。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招數,現在回想起來很有意思。逃票固然不好,但是日本生活費很貴,留學生又沒錢,生活所迫很多 生也只好偶而出此下策了!

筱聲咪孫明


滑稽大師筱聲咪於2012年底因腦梗塞去世,看來人間又少了一份笑聲。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已經不太知道,80年代風靡上海滑稽界的黃金組合---筱聲咪和孫明。當年這對獨角戲搭檔紅遍江浙兩省,在上海可說家喻戶曉。兩人文革後整整紅了10多年,當之無愧的滬上滑稽金牌搭檔。

筱聲咪原名闕榮生,1950年進入滑稽界,先師從筱咪咪,後成為滑稽名家楊華生的徒弟,先後參加過新新,飛峰,聯藝等滑稽劇團。因在電影《如此爹娘》中擔任主角小寶而成名,雖是飾演小孩子,其實他當年已近30歲了。曾聽他偶然說起,筱非常崇拜滑稽名家姚慕雙和周柏春,此二人是解放前滑稽界的大響檔,以“斯文滑稽”享譽上海灘。筱一直想拜他們為師,甚至有一天晚上,特意到姚周住處等候。結果,雖然遇到周柏春,但周並未太過在意當時這位年輕人,連人都未讓進,只隨意問了句“小阿弟,儂夜點心吃過伐”,即匆匆走人。筱聲咪後來名聲鵲起,曾提及此事。周表示未收他為徒,為其終身憾事。

筱孫二人大紅大紫是在文革結束後,79年筱聲咪加入上海廣播電視藝術團,並且找到對他演藝事業至關重要的搭檔孫明。文革時,筱聲咪據說在襄陽南路某土特產商店站了10多年櫃檯,這個商店本人還有印象,附近就是42路公交車站頭,本人童年時經常路過,應該見過他不少次吧。文革中禁止民眾娛樂,改革開放後,人們被壓抑追求快樂的欲望,一下子都迸發出來。當時,滑稽戲一票難求,獨角戲演出場場爆滿。筱文革後重新回到專業劇團,他那時人到中年,年富力強,有多年舞臺經驗,一定創作能力,加之找了個好搭檔,如此大背景下,實在想不紅都難。

筱聲咪和孫明的表演貼近生活,善於表現周圍家長裡短的小市民生活,而且接近時事,緊貼潮流,針貶時弊。演出節奏明快,輕鬆自如,笑料頻出,很快就在滑稽界大放異彩。本人少時看過二人的很多節目,其名作《現身說法》裡的那句“美麗啊美麗,儂真正美麗,儂比阿拉媽媽都要美麗”,當時周圍的小朋友也都掛在嘴邊,經常用來互相開玩笑。筱聲咪雖然名氣很大,但當年本人和朋友比較起來,都更喜歡孫明。筱孫組合真正的笑點其實都在孫明身上,表面上筱聲咪是上首,相聲中所謂的主力逗哏,實際上反而起的是陪襯作用。實在是孫明的表演太過出色,經常搶了上首逗哏的風頭。

滑稽脫胎於文明戲,並借鑒話劇和相聲的表演形式,講究“說,學,做,唱”。早期滑稽以唱和說為主,所以叫“唱滑稽”。獨角戲意思是一人飾演多人的腳色,說,唱,學,演四位一體,放噱早期是為說唱服務的。筱聲咪擅唱,滬劇,越劇,流行歌曲皆能,說表功夫也好,語調舒緩,節奏明快。但放噱並非他強項,他的噱頭往往是以挖苦,嘲笑,諷刺孫明為主,即相聲所謂“砸掛”。單獨抖包袱逗哏,即所謂“一頭沉”,非其所長。孫明的舞臺表演風格獨特,即便到現在也是無出其右。他59歲就因腦溢血而英年早逝,實在可惜!他的去世很大程度影響了筱聲咪的演出,他再難找到這樣一個說噱俱佳的下首搭檔,人們習慣了兩人的聯合表演。沒了孫明筱聲咪的表演黯然失色,說實在的他本來就沒那麼噱。

筱孫的節目時間都比較長,筱聲咪雖善說唱,但真正好笑的噱頭,基本都來自孫明。往往在筱聲咪大段說表後,孫明按照情節,配合獨特的形體動作,突然發一陣噱頭,引起哄堂大笑。孫明的表演總是恰到好處,既能很好地烘托筱聲咪的表演,又能將人物性格很好地表現出來。他們兩人的表演與傳統滑稽有所不同,節奏慢而輕鬆,從不放所謂“硬噱頭”。往往在不經意中,突然集中放噱。兩人的表演上下首分工並不明確,經常兩人同時出噱,有點接近相聲“子母哏”的形式。筱聲咪的成名,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孫明的才華。

孫明雖是業餘演員出身,但他表演獨樹一格,有人形容他類似解放前的“呆派滑稽”,這樣解說並不全面。孫明雖然體形肥胖,但動作靈活,反應很快。經常根據人物情節,配合形體動作,誇張表情,刻畫人物性格,形成戲劇衝突。他的動作,不似李青般扭捏作態,裝怪賣傻,完全是按照人物設計,恰到好處,收放自如。他的語言也非常生動,經常使用崇明,寧波等方言。雖是下首捧哏的腳色,但能做到“捧中逗,逗中捧”,主次轉換快,富於變化,非常協調。既不主動搶上首風頭,又不使自己處於下風。很多節目在說表放噱上,基本與上首持平,不是傳統意義上,單純烘托性質的表演。

筱聲咪如今駕鶴西去,老一輩滑稽凋零殆盡。說什麼天堂裡多了一份笑聲,這種說法著實可惡,天堂是個嚴肅的地方,豈能大聲喧嘩說笑。只無奈人間又少了一份歡樂,再看現在滑稽界人才衰敗,當年的“小滑稽”都屆退休之齡,新人水準之差,已經到了令人唏噓的地步。經典遠去,大師不在,過不多久滑稽這朵百年藝術奇葩,也會消失無蹤。只在網上流傳的少量視頻中,供人咀嚼回味。

當馬英九從“馬大帥”變成“不太帥”


臺灣“九合一”選舉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大敗,選舉前輿論就認為國民黨會失敗,但是估計不到連臺北市,國民黨傳統票倉都輸給柯文哲,除朱立倫僅以2萬票險勝外,國民黨幾乎全軍覆沒。“小馬哥”不得已辭去黨主席職位,面對後續的臺灣大選,民進黨捲土重來已成定局,國民黨形勢岌岌可危。本次國民黨敗選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原因是輸在年輕人,即所謂5百萬“首投族”身上。國民黨歷來的選舉策略是“保持傳統選票,爭取中間選票”。但是,對於以前沒有投票經驗的年輕人,國民黨在爭取選票上辦法不多。




今年4月份在反服貿的“太陽花”運動中,臺灣學生衝擊立法院就可以看出苗頭,大陸臺灣簽訂服貿協定,主要目的是大陸將與南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而臺灣與南韓產品相互競爭,如果中台不簽服貿協定,未來對臺灣產品不利。況且,服貿協議對臺灣讓利甚多,簽署談不上對臺灣不利。但是,協議簽署臺灣市場必將對大陸進一步開放,因此民進黨指責國民黨“親中賣台”,立刻引起臺灣年輕民眾的廣泛回應。馬英九面對學生運動衝擊,先硬後軟進退失據備受指責,最後雖然以和平收場,但是影響極其負面。




國民黨宣傳片中針對年輕人的片段,居然稱現在經濟不景生活困難,年輕人應該聽父母的話,去投國民黨的票。國民黨近年策略親中,通過加強中台經貿合作改善經濟民生,從實際效果上看也算頗有成效,臺灣經濟和大陸關係遠好過陳水扁執政時期。問題是現在港臺年輕人接受的是普世價值,人民利益高於國家利益,國家利益高於政黨利益,人權高於主權。大陸所謂“政治問題就是經濟問題,經濟問題就是利益問題,經濟搞好了什麼問題都解決”。這種想法出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仲時代的封建思想。只要國民有飯吃有衣穿,就不會挑戰當權者成為順民。




大陸方針其他地方不適用。經濟不好年輕人看不到前途只是表像,改變這種狀況的手段,對於年輕人來講反而是通過行動爭取,目的是修正現行政治體制弊端,否則僅改善經濟起不到根本性作用。臺灣年輕人本次走出來積極投票,徹底改變了選舉形勢。民進黨在本次選舉中打出的選舉口號很務實,對香港問題最關注的有兩個地方-日本和臺灣,前者是因為中日關係緊張,後者是擔心臺灣將來命運。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香港回歸大陸的前提是50年不變,現在英國議會代表團訪問香港瞭解情況都被拒絕。




民進黨打出“票投國民黨,臺灣變香港”,加上電視直播的香江警察對待學生的鏡頭,誰還會投票給親中國民黨。本來臺灣民眾對藍綠選票之爭本來就很厭倦,現在有學者提出建立第三政治勢力。但在此之前對國民黨執政的不滿,通過4月份的“太陽花”運動達到頂點,香江傘花開就看得更清楚了。所謂兩害取其輕,與其投票給“賣台親中”,不如投給本土政黨勢力。況且,馬英九打壓王金平爭權,在國民黨內部造成極大矛盾。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和郝龍斌,本就是沒有民意基礎的“官富二代”,全世界盛產“官二富三”是對岸。國民黨已經是百年老店,藍色江山難道還要,“父又有子無窮匱也”,如此自然引起民眾的反感。




本次民進黨競選並未投入巨大力量,國民黨卻兵敗如山倒。當年,國民黨馬英九擊敗“空心菜英文”,主要是陳水扁貪污腐敗,民進黨從內部崩潰。現在當馬英九64歲,“馬大帥”已經“不太帥”的時候,國民黨想要繼續執政,看來不進行深層次改革是不行了。

日本“花和尚”的幸福生活

日本和尚稱之為“坊主”,非但沒酒肉之戒,還可以結婚生子,即便包養小三,也是被允許的。日本和尚可以結婚,從明治維新後就開始了。按中國和尚標準,日本絕對都是“花和尚”。著名的 “一休哥”,卡通片裡手指腦袋上轉圈,就能計上心來,口頭禪“到這裡,就到這裡吧!”的那位元,就是日本歷史有記載的好色風流“花和尚”。雖然,日本寺廟門口樹立,禁葷戒酒的石碑,但那都是給香客看的,其實在廟裡盡可以“酒池肉林”。甚至,和尚可以和老婆或情人,在廟裡同吃同睡,真是“有辱”佛門清靜之地。


如果認為日本和尚吃肉喝酒娶妻生子,受到東南亞小乘佛教影響,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正好相反,日本佛教傳統也是從中國引進的,聖德太子西元600年,遣使來中國求得佛法。原本按照大乘佛教,在色戒方面是很嚴格的。即便到現在,規矩嚴的寺廟也有,唐招提寺和尚,繼承當年鑒真大師衣缽,戒律極嚴和中國差不多。日本大和民族雖然吸收外來文化很徹底,但經過一段時間洗禮,日本會將外來文化進行改造,形成本民族文化特色。佛教的控制性欲思想,與大和民族傳統不符,經歷一段時間後很自然被去掉了。


由於,日本和尚可以結婚甚至同居,坊主們自然是多子多福,而且子孫都可以繼承家業,頂替當職業和尚,形成家族傳統。按規矩以前家裡如果小孩比較多,傳統上是老大頂替當坊主。其他兒子如有興趣當然也可以,但坊主是長子優先。現在,和尚子女除繼承祖業外,選擇其他工作也可以。如果沒有兒子可以招女婿,但入贅女婿多數也需要是和尚家庭出身。有趣的是日本尼姑反而不可以結婚,因此沒有繼承家族產業的傳統。


日本與中國一樣也有佛教學院,不過學生都是清一色和尚家庭出身。男學生都是和尚的兒子,將來多數會做坊主,女學生全部將來當尼姑,而且男女同校僧尼同學,與一般普通大學無異。教學內容方面既有與佛教有關的課目,也有其他文哲史外語等多項選擇。一般佛教學院出來的學生,都有學士以上學歷。如果,不想上佛學院,希望在普通高校學習也可以。因此,日本和尚要說人人精通佛學,都上過專業學院,那也未必盡然。主要看他修讀什麼科目,即便沒有專門進修佛學,但有家族傳承當個和尚尼姑也沒問題。


日本和尚收入方面實在不錯,因為日本寺廟大多數是私人產業,或者為家族社團擁有,不似中國是國家財產。以前,中國寺廟尚有田產,現在收入都是從香客而來,不再靠種地為生了。日本寺廟提供服務,並且收取費用,這是主要收入來源。在寺廟中經營墓地,此項收費動輒數百萬日元,每年還會收取保養管理費。再有自然是做法事了,日本人死後法事,分佛教和神道教兩種,和尚收做法事的費用。有趣的是日本結婚也進行佛教儀式,生死兩面都能賺錢,可想而知日本和尚收入不菲,日子絕對好過得很。


日本“花和尚”工作輕鬆,時間自由,收入穩定,沒有打工壓力,優點很多,近來已經成為日本女大學生,最青睞的理想結婚對象之一。看來在日本當花和尚,的確是豔福不淺,風流快活的一流職業。 


日本人為何不愿要孩子


日本在目前發達國家中“少子化”問題比較嚴重。“少子化”指出生率低下,人口老化嚴重。2012年,日本厚生 投 省公佈,日本人口較上年減少22萬人。如果“少子化”問題持續,2060年日本將由現在的1.277億人,下降到8670萬。2110年減少到4290萬左右。雖然,少子化現象非日本獨有,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亦有此問題,但只有日本將其作為嚴峻社會問題對待,並且在政府裡設置相關機構,專門針對少子化制定相關措施。


  
日本經歷了七八十年的飛速經濟增長,進入9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的爆破,經濟長年不景,公司破產,失業率上升,收入下降,新一代城市出生的年輕人,由於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個人價值觀的變化,加之社會經濟的動盪,房價高收入少,年輕人為了尋求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遲婚不婚不要孩子。日本企業戰後建立的終身雇用制度破壞。20多年前,日本經濟繁榮的年代,男性大部分是正式公司員工,終身雇傭制度使得男性收入穩定,女性對結婚對象還不算太過挑揀。現在日本的非正式員工,男性達到4成,女性超過5成,加之對日本未來經濟復蘇預期較低,所以日本女性擇偶時,非常看重男方的經濟條件。另外,日本8成未婚女性和父母住在一起,她們找不到心儀的對象,也不會急於結婚。



日本當今社會女性接受教育的比率與男性相同,參予工作比率增加,日本女性的平均收入已超過男性,在職場上的地位,女性也有上升之勢,使得日本傳統家庭,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大受衝擊。日本傳統上女性婚後,生育子女後就要退出職場,在家相夫教子的觀念改變,女性為了追求事業,放棄結婚生子的比率增加。日本傳統上沒有中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隨著社會保障體制的建立,日本人也沒有“養兒防老”的需要。醫學發達也使人們,不再有早生孩子的緊迫性,因此導致了日本少子化的發生。



日本政府調查顯示要維持正常社會結構,每對夫婦需要生2.48名孩子,但在2008年,每對夫婦的生育率平均只有1.37的低水平。未婚化社會加劇日本的少子化現象,日本政府認為如果任由如此低的生育率持續下去,將會危及日本國家的興衰。日本政黨對少子化問題非常重視,自民黨執政時,內閣增加解決“少子化”問題的部長級職位。雖然,“少子大臣”小淵優子不斷“超生”,但社會上似乎並無響應。民主黨政權採用金錢刺激法,生一個孩子每月政府給26千日元津貼,相當於2千港幣,目前也看不出有多大效果。



長期來講,解決少子化最關鍵是刺激日本經濟,增強國民信心和收入。否則,會陷入惡性循環,經濟的迷失使得生育率不斷下降,人口持續減少又阻礙經濟的復蘇。短期來講,日本為刺激人口,需要增加外國移民的數量。香港的出生率很低,但是通過吸引專才,新移民等手段,使得香港人口的結構,趨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但是,以日本島國的國民心態,政黨不斷交替產生的政策真空,擴大移民的手段很難真正執行。自民黨和民主黨都討論過,大量接受外國移民的問題,最後都語焉不詳,拿不出個正式結論來。










日本丈夫偷情原来是被逼出来的

日本是男權社會,對於男性偶爾的婚外行為,社會上普遍採取寬容的態度,因此日本夫妻婚後,丈夫“不倫”和“浮気”,也就是偷情的比率很高。日本固然是色情事業非常發達的國家,但一般家庭過的也是普通人日子。日本丈夫除工作應酬,偶爾所謂逢場作戲外,無論“浮気”還是“不倫”,主要還是夫妻關係產生了問題。根據日本媒體調查顯示,日本丈夫偷情多數出於對妻子的不滿。從原因上分析,如此種種,也非日本社會所獨有。

日本丈夫最不滿妻子廚藝太差,有的甚至全天在家也不做飯。丈夫在外打拼,筋疲力盡回到家中,連口熱飯都吃不上。現在,日本女性婚後工作的比例不斷提高,夫妻同時工作的“雙職工”不在少數,很多妻子覺得做飯麻煩,結果夫妻都在外面各自吃飯,甚至逛完街才回家。時間長了老不在一起,雙方關係也會產生疏離。日本畢竟是男權社會,傳統上妻子做飯,丈夫工作賺錢,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有不少日本主婦即使不出去工作,整天有很多時間也懶得做飯,總是忙於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甚至經常不著家。丈夫只得在回家路上,隨便買點吃的填飽肚子。丈夫覺得妻子根本不關心自己,經常外面吃飯孤單,回到家也見不到人,自然希望找個女性陪伴,最後發展出了感情。

日本妻子對丈夫工作多數不聞不問,在傳統上妻子不能干預丈夫的工作,實際上也沒有多少興趣。但是,日本妻子對於丈夫的財政管理很嚴,理由是為了維持家庭生活,工資獎金必須全部上交,每月從妻子處領取一定金額的零用錢。只要丈夫財政上交,日本妻子認為男人沒錢,幹不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即便有也不會長久,因此婚後對丈夫管束不嚴,很多根本就是不加理會,只要收入上交,隨他外面幹什麼。不少日本丈夫隱上瞞下,有時撈點外快,多少都有個小金庫。妻子不聞不問之下,丈夫有錢難免管不住自己。

日本丈夫多是在公司打工的職員,雖然各方面福利還算不錯,但畢竟是靠工資吃飯,全部收入也就是基本工資,還有按季發放的獎金。而且,長期經濟不景,公司盈利減少物價上漲,實際收入萎縮。據調查日本夫妻關係惡化,最主要原因就是經濟問題,而且爭吵最多的是妻子對丈夫收入不滿。丈夫已經將全部收入上交,每月只領到很少的零用錢,還經常受妻子扣減,雙方為此經常吵架。

妻子埋怨丈夫收入少,難於安排生活,丈夫認為已盡力,基本生活可以維持,賺不到更多的錢。大部分日本已婚女性,成了專業家庭主婦後,以前的同學同事,周圍的鄰居好友,免不了一番攀比,除了孩子教育外,就是丈夫收入。衣食住行個方面,有意無意地相互攀比下,得了面子那還好說,受了別人氣自然對丈夫抱怨,甚至還會給臉色看。丈夫拼命工作,得不到理解還受埋怨,甚至被罵無能,只得到其他地方尋找感情慰籍。

日本女性本就“母姓”很強,結婚生子後不少妻子,全心全意將心思都放到了小孩身上,對於孩子生活的各方面,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對丈夫自然冷落下來,有時簡直是當丈夫透明。丈夫如果想與妻子親密,哪怕就是想做些親熱動作,妻子也會一本正經大呼小叫,開口閉口就是不要當著孩子亂來,憤怒之下還要教訓丈夫幾句。結果,由於母親將平時全部時間精力都給了孩子,丈夫在家裡變得孤立,感覺除了賺錢在家沒地位。母子組合之下,妻子對丈夫漠不關心,反而成了多餘的人。小孩對母親一刻都離不開,丈夫只能躲在一邊,孩子長大夫妻感情轉淡,丈夫也只好在外面找女人滿足需要了。

日本女性未婚前個個都打扮得性感美豔動人,一旦結婚後長期飯票拿到,日本企業的說法是終身雇用,就是俗語說的“有人養了”,就開始原形畢露。衣著隨便妝也不化了,體態不保持開始邋遢,身材走樣出門會客,都不收拾打扮。婚前帶出去很有面子,非常令人羡慕的美女,婚後迅即變成了“大媽”。未婚前順從聽話的小女人,結婚後變成聲色俱厲的“河東獅”。前後反差太大,丈夫開始還努力調整心態,但很快發現適應不了,最後選擇逃避自找慰籍。

日本各種男性消費場所林立,豐儉由人花樣又多。日本社會對於丈夫婚後偶爾犯錯,通常都比較寬容。丈夫在家裡面對的是不肯做飯,只對錢感興趣,對自己漠不關心,心思全在孩子上,不打扮身材走樣,不停抱怨的“黃面婆”。丈夫為了維持家庭,在家裡儘量忍耐,但在外面就放任自由了。況且,面對的還是各種場所,性感美豔服務好的年輕美女,或者是風韻猶存,善解人意的少婦,日本丈夫們就更難管住自己了。

揭秘:日本男士下班后如何喝花酒

在日本所謂“喝花酒”,就是到“斯納庫”喝酒唱歌,這是日本男士最常見的娛樂消費形式。日本男士下班後先去居酒屋,喝點小酒吃完晚飯,如果是上司招呼下屬,公司招待客戶的話,接下去肯定是去斯納庫喝酒唱歌。日語“スナック”是由英語“Snack”而來,本意指零食和小食品。在日本引申為提供女性,陪酒服務的小型酒吧,中文發音為“斯納庫”。普通斯納庫就是一般酒吧陳設,用沙發茶几劃分成不同區域,投影和吊頂電視播放歌曲音樂,可以供客戶唱卡拉OK,當然水吧是必備的,也提供一些下酒的小食品。




客人由小姐陪著喝酒聊天唱歌,店裡的主持人就是所謂“ママさん”,中文音譯“媽媽桑”,其實是年紀稍較長的“女主管”,日語有時也稱為“女將”,店裡大小事務由她管理,不少就是店鋪的老闆。正規斯納庫都是正規生意,絕對不牽涉情色方面,消費的主要客戶,很多是日本公司高級職員,大公司主管高層。斯納庫提供的酒類,雖有日本清酒和燒酒,但由於是酒吧的關係,客人多數選擇喝威士卡,喝法是加水或者加冰,(日語叫水割り、ロック)。如果喝不完的話,店裡會幫客戶保存,客戶在酒樽的名牌上簽字即可,下次再來時可以接著喝,佐酒的有水果盤和各色小吃。



小姐多數年紀比較輕,濃妝豔抹打扮入時,招待客戶喝酒聊天唱歌,氣氛相當輕鬆。小姐其實並非都很漂亮,年紀較大的也有不少,最主要是會招呼客人,善解人意樂於聆聽。通常小姐30分鐘轉檯一次,輪流與不同客人應酬,只有熟客才會多坐一會兒。如果特別喜歡某位元小姐,需要與主管打招呼,可能要另外收費。通常小姐們需要輪流轉檯,不能只陪同相同客戶。客人和小姐在店裡不允許有身體接觸,但有時熟客或者雙方投契,多少可以放鬆一些,視乎雙方的接受程度。



日本人大都斯文有禮,不會有任何出格行為。陪酒小姐只在店裡招呼客人,禁止與客人單獨外出。店裡通常不能有任何過份行為,如果客人喝醉鬧事,也會制止儘量不惹麻煩。日本人在斯納庫喝醉鬧事,算是比較失禮的行為。最早的斯納庫就是小酒館,後來卡拉OK盛行,80年代後期開始,就成了基本裝備,裝修也是西式酒吧風格為主。在日本經濟最興盛的890年代,日本各公司都有專門的招待費用,相當部份都用在喝花酒上,斯納庫更是生意興隆。現在,日本經濟常年不景,但斯納庫仍能大量生存,但在收費上便宜了很多,而且競爭非常激烈。



日本男士生活壓力大工作緊張,下班後因公因私,喝酒放鬆很正常。斯納庫女主人都有固定客戶群,而且善於處理各種關係,小姐也樂於聽取,客人的各種牢騷不滿,下班後去斯納庫喝酒聊天消解壓力,已經成為日本男士的一種生活方式。至於,小姐方面本土和海外都有,不少客戶正是在斯納庫,認識了心儀的女士,最後情投意合而結婚。日本多年經濟不景,越來越多的日本女子,投入到斯納庫行業中來,陪酒屬於收入待遇好,非常熱門的行業。正規的斯納庫還會給小姐們,購賣各種社會和工作保險,完全就是一份正式工作。外國小姐中不少是外國留學生,晚上在斯納庫兼職打工,不屬於正式員工。



斯納庫的收費方面,主要看店鋪規模和地段。銀座的高級斯納庫收費昂貴,小姐非常漂亮素質也高,大學畢業生十分常見。銀座最一般的斯納庫,無非是喝酒聊天唱歌,不但沒有任何身體接觸,酒水小吃也不算精緻,短短幾個小時,動輒數十,上百萬日元,這還算是正常價格。當年,311東京大地震後,日本電力公司最高負責人,出了重大事故當晚,被人發現喝花酒,其實就是在銀座的斯納庫。雖然,他經常去的可能是收費更加昂貴的店鋪,價格對比上述更是貴得驚人。



普通斯納庫則是價廉物美,就算是喝上整晚酒,不過幾萬日元而已。以前,這對於一般日本公司職員,實在也算不得什麼高消費,幾個人一起去根本沒問題。但是,隨著日本常年的經濟不景,普通職員收入下降,現在即便幾萬日元的消費,現在對於一般公司職員,多數也輕易消費不起。,最多只能偶一為之,而且通常是上司請客居多。此類小店多數開在大樓裡,不是熟客根本不知道,大廈裡面有酒吧。如果,店裡生意清淡,女老闆會不停打電話約熟客,讓客人過來捧場消費,日本稱此類酒吧做“賣水的行業--みず商売”。



除正規陪酒酒吧斯納庫外,還有不少所謂約會店(出會い)。最大的分別是酒吧不干涉,客人與小姐的單獨相處,甚至以此賺取介紹費。當然,此類店鋪名義上叫斯納庫,其實是另類消費場所。經營此類服務的店鋪,在招牌上會寫明“約會”作為招攬。 
我的更多文章:

印象派大師齊白石

中國近代傳統繪畫上有“北齊南吳”之說,南指吳昌碩,北就是齊白石。尤以齊白石名頭最大,美術界以外的人皆知其名,這點就比吳昌碩強太多了。齊有“畫,印,書,詩”四絕之美譽,乃20世紀世界十大畫家,世界文化名人,其個人經歷本文不多贅言。20115月,他的最大幅作品《松柏高立圖》拍出4.2億人民幣之天價,以此一例即可見其作品的影響力。



客觀上說,本人感覺齊白石詩書印畫皆精,似有過譽之嫌。他雖存詩3千餘首,師從胡沁園、陳少蕃學詩文,還是以帝王之學聞名的碩儒王闓運的弟子,曾任龍山詩社社長,但他並未有什麼傳世佳作,當不得一個“絕”字。“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不過是後人溢美之詞。前面幾句,直接翻譯出來就是說他的詩欠工整,不合唐宋古法。他以畫名享譽於世,客觀從藝術的角度講,本人認為他的刻印水準最高,其次書法,然後才是繪畫。他的篆刻從趙之謙處變化,仿漢印風格,自成一家,已經到了卓而不群,自成一家的境界。但凡篆刻名家書法必定不差,因為這兩者本就密不可分,篆刻就是在石頭上寫字。齊書法從何紹基,結合魏碑,幾經變化,尤擅行篆,字體雄厚,蒼勁有力,蔚為大家。這兩方面的藝術成就最高,繪畫反在其後。事實上,他的畫也是長期不為主流所接受,而且早年畫風極不成熟,缺乏藝術特色,實在談不上出色。



要說吳齊兩人,單從傳統技巧和功力言之,齊與海派的吳昌碩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吳昌碩才是傳統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的天才,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中西,繼往開來的大家。中國近代繪畫史上“海派”的代表人物,真正的“畫書印”三絕。如果單以技巧和表現來講,即便是齊成名以後,綜合來講他與吳也是不能相比的,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基本就是大學教授和中學生之間的差別。齊到了50歲以後,繪畫才開始成熟,而且風格大變,領風氣之先,獨創一派。他提出了“似與不似之間”的理論觀點,開創紅花墨 懂 風,開宗立派。簡而言之,他是引導中國傳統繪畫從古代走向現代,古典走向通俗,文人雅士走向人民大眾,文人畫走向人文畫,傳統風格走向通俗風尚,中國繪畫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齊白石的成功之處在於,他能夠獨闢新徑,順應時代潮流,大膽創新。既然在繼承繪畫傳統上實力有限,他就索性拋棄傳統,結合西方現代藝術發展,自創一派。擺脫中國傳統繪畫在技法,內容和表現手法上的限制,突破束縛,標新立異,自成一家。他走的創新藝術道路與本人前文---《淺析抽象藝術作品》,提及的西方近代繪畫藝術中印象派發展歷史極為相似。早期印象派仍繼承古典主義的繪畫技巧和風格,突破的是繪畫內容的限制,倡導繪畫內容不受局限。齊白石亦是如此,主要體現在寫意畫鳥方面。他大大拓展了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內容,題材幾乎無所不包。瓜,果,菜,蔬,花,鳥,蟲,魚,天上地上水中,生活中的一切皆可入畫,以中國傳統繪畫來講,這是史無前例的創舉。對於自古以松梅蘭竹等取材的畫家而言,齊白石的繪畫內容,充滿生活氣息和情趣,畫風通俗易懂,簡潔明快,給人以積極樂觀的感覺。可以說完全是通俗的普羅藝術,有別於傳統的達官貴人,文人雅士藝術。這種表現內容上的變化和突破,已經是前無古人的成就。





中期印象派強調突破傳統技巧,齊在中國傳統繪畫領域,顏色運用方面中添加了紅色,這已經是石破驚天之舉。因為中國傳統繪畫歷來強調墨的作用,即所謂墨分五色。傳統中國畫墨色的變化,濃淡薄厚,疏密深淺,就代表顏色的變化。所謂傳統繪畫就是水墨畫,簡言之就是技法上強調的就是水與墨的變化關係。傳統文人畫顏色來講主要就是黑白灰,此三色被認為是高雅的顏色。紅色基本上是不用的,因為紅色太豔,太喜慶,太俗氣。齊白石在傳統文人畫中添加紅色,說到底就是將傳統國畫中,對於顏色運用的禁忌打破。加入紅色成畫後,等於沒了色彩方面的顧忌,其它顏色也可以入畫了,這種對傳統的突破是創舉!幾例來說,傳統所謂墨分五色,黑色即便一分為五,那還是黑色。紅色是新的真色彩,太陽的紅難道可以用墨來取代!



後期印象派其實是“反印象派”,強調表達自我,破除內容技巧上的所有限制,這就是抽象主義的發端。齊白石也是遵循這一原則,提出了“藝術貴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理論,直接一點來講,就是在傳統國畫中加入一定的抽象因素。只不過這次他選擇了走中間路線,也就是說他走半抽象,非全抽象的路子,這也與當時時代的發展相符。這種抽象路子主要體現在技法上,提倡“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貴在似與不似之間”,並以此開創了花鳥畫大寫意的畫風。寫意花鳥並非由他所創,其實前人已有發展,但那都是在表現手法上。系統提出理論又發展成體系的唯有齊白石。所以,他的寫意花鳥繪畫成就最高,並以此達到了他藝術的頂峰。所謂神似,就是在表現技巧上破除純寫實的傳統技巧,概念上拋棄傳統的全象形理念,加入現代的半抽象元素。不強調形狀上的象與不象,追求的是意境上的真。



齊白石寫意花鳥的抽象變化過程也是漸進的,早年他在寫意畫鳥的創新上小心翼翼。觀察齊很多早期寫意花鳥畫作品,都是很隨意畫上花菜蔬果,配上一隻畫得非常寫實的鳥蟲。畫的內容分別以寫實和寫意兩種手法表達,半實半需,以虛托實,以實寫虛。直到其晚年才完全突破各種限制,以極誇張的手法來表現,作品運用看似毫無技巧的線條,不經意的色塊,無章法的結構進行表達,然而又能夠保持內容的平衡,作品遊離在似與不似的範圍之間。形狀不到神到,技巧不到意到,簡直可以說進入化境。名畫家張大千晚年周遊世界,屢次欲見西方抽象主義繪畫大師畢加索而不得,最終得見相約討論現代藝術風格。相見之時,畢加索持大量齊白石作品示之,曰,中國早有現代藝術大師,何必特意來此討教。



豪不誇張地說齊白石就是中國國畫的印象派大師,抽象主義花鳥畫家。他敢於在60年前就突破中國傳統國畫數千年留下的傳統,打破中國傳統國畫在技巧,表現,內容等多方面的限制, 是今人都未必做得到的。開風氣之先,使得中國國畫走向現代,走向世界,為中國繪畫的發展和進步做出傑出貢獻。不愧為一代世界藝術大師,繪畫藝術巨匠!

我的更多文章:

黃賓虹與梵高


黃賓虹的山水畫六十歲前的不用看,雖然已是名聲在外,但最多就是傳統山水畫名家。他當時的畫作受新安畫派影響太深,沒有自己獨特風格和個性。作品無論章法,疏密,虛實,點染等各方面皆依古法,構圖更是嚴格遵循傳統,基本是抄襲再現元明古畫而已。他在六十歲後至七十歲,開始嘗試改變繪畫方法,逐漸注重寫生,作品描繪真山真水,脫離單純模仿古人,走向自我創新之路。技法上有別新安派的清新雅致,學習吳鎮的濃密厚重,但即便如此,也稱不上大家。自創風格何其難也,無論清新雅致,還是濃密厚重,或者兩者結合,得其道者不知凡幾。寫生更不新鮮,西方開此風久矣。古稀之年寫生實在太晚,況且繪畫風格已經成熟定型,即便技巧上有所突破借鑒,仍不能完全脫離舊日之藩籬。 

他晚年自謂頓悟,即所謂“瞿塘夜遊”和“青城坐雨”,前者說他的一次月下作畫,後者指青城山雨中觀景,其實表明經此後,他不再畫“死人畫”,開始了“活山水”的探索之路。脫離幾十年來形成的山水畫,固定創作模式和技巧,開始創造自我風格。所幸他老來能得機緣,70歲後終成大師級人物,真正的大器晚成。山水作品風格大變,揮灑淋漓,厚重嚴密,氣勢磅 ,姿態雄奇。積墨,破墨,潑墨,宿墨交織運用,興致所至縱橫自由,自創“焦墨風格”。黃賓虹老來風格驟然變化,雖得益於他多年來的厚積薄發,但真正原因卻是出於偶然。 

據本人研究,主因是他年過七旬後眼睛退化,眼光不再敏銳,視力開始模糊,曾因眼疾而數度不能作畫。新安畫派清麗雅致,細膩點染,眼力差自然畫不好。改濃墨厚重實屬無奈,並非刻意為之。酣暢淋漓的構圖,自由發揮的畫法, 淠 事漸高,風格更趨老辣,更主要是身體原因,不可能似以前那般,鉤線點皴染,筆劃皆分明。由於視力模糊,繪畫以感覺和經驗為主,為了畫得舒服,不再拘泥於格式,不再注重成法。有心得後,索性放開,自由奔放,不受拘束。 

後期借鑒西方印象派畫法,不再追隨傳統,中國畫墨分五色的教條,將朱砂,石青,石綠等顏色融入畫中,形成“丹青隱墨,墨隱丹青”的獨特畫法,開古今之新風,終成一代名家,中國近代繪畫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客觀地說黃賓虹的成功,偶然因素更多一些,按他當年所說:“先摹元畫,以其用筆用墨佳;次摹明畫,以其結構平穩,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畫,使學能追古;最後臨摹宋畫,以其法備變化多。即便得古畫四家之精邃,畫出來至多也就是技巧高超,四不象的模仿合成作品,正如他早年的作品一樣。何況此描摹不知要花多少時日,非悟性極高者不能得其三昧。代表黃賓虹最高藝術成就的作品,都出自他晚年高齡之時,此時的作品以心成畫,神隨墨走,不拘成法,超越古今,真正是“神氣活現”。 

偶然因身體原因開創繪畫時代,不僅中國外國更多,眾所周知的梵古就是典型。他是晚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後來的抽象畫派莫不受其影響,可稱為現代繪畫藝術鼻祖。梵古早期繪畫完全是寫實主義風格,深受法國寫實主義,荷蘭傳統繪畫的影響,他是帶有古典寫實主義風格的後印象派畫家。直到他37歲開槍自殺前兩年,在法國小鎮阿爾勒居住時期,開始畫風大變。估計他至死都認為,他的畫純粹是寫實主義。他的死因據稱是因癲癇症而引起神經錯亂,最後開槍自殺而死。 

癲癇會引發肌肉陣攣,根本無法作畫。他真正的病因是得了梅毒,梅毒晚期毒素進入眼部,心臟,大腦,神經系統等器官,最終引發死亡。梅毒在當時是絕症無法治療,他在感染後期,視網膜受毒素刺激產生病變,看到的光線和景物異于常人,所以才創造出那種驚世駭俗,濃烈光亮的色彩對比,幾乎達到極限。他激情誇張地運用旋轉和跳動的筆觸,使景物如光焰般升騰顫動,震撼觀者的心靈。從他的畫上可以感受到強烈的情感,溶於色彩中的筆觸,使人沉浸在他創造的獨特精神世界中。這是古典主義繪畫難以企及的高度,人類藝術史上的突破。 

梵古早年經商,當過傳教士,生活窮困潦倒,最後自習繪畫,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畫派影響,代表作有《食土豆者》、《賽納河畔》等。後從巴黎遷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勒居住,一般認為這段時間的生活,使他的技巧開始改變。受到新文藝思潮,日本繪畫的影響,大膽探索,自由抒發,作品表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繪畫的線條和色彩,完全以自身的理解來表現,脫離寫實主義的束縛,漠視學院派的教條。特別是他最後階段的作品驚世駭俗,完全突破傳統繪畫的構圖和古典主義技法。強調自我表達,展現出獨創的非凡技巧。他眼中看到的只有純粹的充滿生機的自然景觀,繪畫沉醉於物我兩忘的境界之中。 

這些是後人對他的評價。事實是梵古所有的傑作,都畫於他去世前的2年內,他已經到了梅毒晚期。稱他漠視學院派教條,事實上他只受過很短時間的學院派繪畫教育,畫畫基本靠自學及向親友請教。他看過少量的日本版畫,模仿其風格,開始運用比較明亮的色彩。他的點彩畫法在當時的印象畫家中也普遍應用,並非是其獨創。在阿爾勒的生活並沒有改變他的繪畫風格,只是在技巧方面日益成熟。 

當人深度感染梅毒後神經受損,精神產生變異,凡高的眼睛裡展現的奇妙色彩,實質上是病毒引發的惡性角膜炎所致,毒素破壞了他的視網膜,使得他看到的光線色彩異易於常人。大腦受毒素影響神經錯亂,完全進入一個自己才能看到的世界。色彩線條構圖,不是用眼睛觀察,而用自己的感覺描繪。精神錯亂的世界裡,所有技巧和教條都是多餘的。他只是單純地表現,只有他自己能夠看到,感覺到的世界。等畫完了這一切,他便以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止梵古,還有大量西方文化名人,被證實患有梅毒引發的精神疾病。貝多芬,舒伯特,舒曼,高更,王爾德,尼采,莫泊桑等皆患此病。還有列寧,希特勒,林肯等亦患此症。中國梅毒明朝時從印度傳入,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已有記載。但在中國不至於致命,本草中有土茯苓治梅毒有效的記載,西方直到二戰後,發明盤尼西林才能進行治療,但仍不能完全治癒,只能控制病情。 

突破創新何其難,簡直難於上青天,非有大機緣者不能得之,而此種所謂機緣往往是極其痛苦的!梵古的審美遠超他的時代,但要以身體的創傷和生命作為代價。雖然他身前遭人忽視,作品無人問津,死後近50年時間,他的作品亦不為世人接受。直到19世紀末,新思潮和新思想的湧現,改變了傳統的思維方式,當人們竭力追求一種新藝術表現形式的時候,驀然回首,發現梵古早已超越印象,幾十年前就站在高處,遠望著目下的燈火闌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