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再度於北京爆發之際,官方宣佈在對新發地517名從業人員檢測後發現,45人「咽拭子陽性」。這是「咽拭子陽性」這一名詞首次面世,而專家學者從未對該說法進行定義。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6月13日通報稱,在新發地採集的517件樣品中,有45人「咽拭子陽性」。此前官方有關疫情的通報均用核酸檢測結果來衡量被檢測者是否感染病毒,這次卻換了說法。同時龐星火並未以專家身份對咽拭子和核酸檢測有何不同,咽拭子陽性是否算確診病例等問題做出解答。
千龍網援引《荊楚網》的一篇報導,指咽拭子和核酸檢測兩者的區別在於「核酸陽性說明標本中存在病毒核酸,意味著感染者可能具有傳染性」,但卻未解釋咽拭子陽性究竟意味著什麼,咽拭子陽性不具備傳染性嗎?報導並未給出明確答案。咽拭子陽性即代表核酸檢測陽性。但同時報導又強調,「咽拭子陽性」不代表是確診病例。
《新京報》在相關報導中亦特別提到,「咽拭子陽性」不等同于確診患者。那麼為何核酸檢測陽性卻不是確診病例?官媒相關報導都未給出答案。其實發明這個詞彙的意思就是不算確診,也不算無症狀感染,這叫文字學病理性“維溫”。「咽拭子陽性」一詞出現的原因是『新發地』距離領導上班的地方太近,僅15.3公里不到20分鐘車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