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什么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更好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抗戰老歌就是氣勢非凡,有一種勇於犧牲的拼命氣概。哪像現在的抗戰劇,愛情戲占7成還多。雖然歌是這麼唱,但真要是用大刀,朝皇軍頭上猛砍,雙手高舉胸部大開,估計腹部早中刺刀了。


大刀長度大概最多1米,絕大多數70公分左右,日軍三八大蓋槍身128,刺刀長度40公分,加起來夠17,冷兵器講究“一寸長一寸強”。“槍紮一條線,棍掃一大片”,大刀還沒砍下來,肚子早就被紮透了,用大刀徒添傷亡。大刀沒經過長期訓練不能用,槍沒受冷兵器訓練也會紮幾下。


對付刺刀用大刀麻煩了,基礎訓練刀法訓練,再到實戰練習多少時間,普通士兵根本掌握不了。著名的“破鋒八刀”,大刀刀背向上刀刃向下,日軍刺刀過來刀背猛力上磕,蕩開步槍順勢揮刀下砍,就這刀法沒經驗根本使不了日軍刺殺借鑒的是槍矛的直刺動作,速度快訓練簡單致命,相對而言大刀差遠了,非專業人士不能運用


中國軍隊當年大刀對刺刀,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沒有刺刀”,要有誰吃飽飯用大刀刺刀製造不但對材料要求高,而且製造工藝非常複雜,光刺刀卡榫部件就難於生產,精度稍有偏差刺刀上不牢,或者根本裝不上去。中國當年還沒工業化,鋼材產量極低,品質不達要求,根本不能大規模生產刺刀。


當年漢陽兵工廠生產步槍,同時引進刺刀生產設備,由於受到材質限制,每天能生產幾十把不錯了當年中國軍隊步槍還能湊合,刺刀缺乏是普遍現象,中央軍都普遍裝備不足,其他地方軍閥八路,多數有槍根本沒刺刀。八路軍120師算主力師,剛開戰時槍能湊4支,刺刀才1百多把。只能用大刀替代,主要是沒有生產問題,找個鐵匠鋪就行了


當年所謂“大刀隊”是沒有的,都是戰時臨時組織的“敢死隊”。當年馮玉祥有旅級編制“手槍隊”,紅軍當年也有“手槍營”,最基本是一兩把駁殼槍,然後加配大刀一把。高級些騎兵用馬步槍,步兵用花機關衝鋒槍,還攜帶較多手榴彈日軍飛機坦克重炮,手雷擲彈筒重機槍,真到近距離拼刺機會很少


29喜峰口大刀重創日軍,主要是發動夜襲大刀手榴彈為主,長槍刺刀根本施展不開中國軍隊宣傳“大刀克刺刀”,主要是為提振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很多前線慰問團贈送物資,居然不送槍械光送大刀,而且還是特意重金打造。喜峰口西北軍冷兵器大刀破敵,打破日軍裝備精良不可戰勝的神話,但是真打仗最好用槍炮


客觀上分析真要萬不得已,中日軍隊均用冷兵器較量,中方大刀肯定不是最佳選擇,主要是刀身太短沒有優勢。最好的冷兵器按刀來說,應該算宋朝大量使用的“樸刀”。木柄上安有長寬鋼刀刃的兵器。朴刀全長約60-150cm刀刃長度45-70cm之間。從外形看和大刀相似,但刀身部分比例大,兩手握刀換手形使用


樸刀刀頭組合刀柄,“安把處”有螺口杆棒端有螺絲,安裝好後非常牢固。平時刀身刀柄分開戰時組合。朴刀出現于宋代,清末廣泛使用軍隊制式兵器,清軍和太平軍都有使用,後者更是人手一把朴刀全長1215,刀刃約占總長度近半,可劈刺砍剁招式繁多,對付刺刀長度重量都不吃虧。裝備方面也沒有問題,平時就是大刀,戰時裝上刀柄即可。


清末民初武術界廣泛應用,能夠熟練使用的人很多。此刀現在非常少見,但在本地老式刀剪鋪仍有售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