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

俄烏戰爭走勢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普京他老人家的健康

 


俄羅斯的哈爾科夫攻勢已經挫敗,烏克蘭軍隊甚至展開了局部反擊,普京為了得到盟友的援助,不得已發動了哈爾科夫攻勢,這本身就是政治仗不是軍事仗,就憑5個師的兵力就想打下哈爾科夫,何況還是在戰爭開始時兵力占優的情況下都沒能打下來的城市,現在僅靠有限兵力就想取勝不現實。關鍵是打哈爾科夫的目的到底為何,如果佔領城市就需要將其包圍,但是目前的兵力根本不夠,甚至連基本的包圍都做不到,如果想要消滅或重創守軍,最好的辦法是避開城市巷戰,將對方引出來消滅而不是打陣地戰,而現在俄軍的戰法簡而言之就是邊打邊看,缺乏明確的戰略目的。

 

選擇哈爾科夫最大的原因是因其距離俄邊境很近,可以在本國境內發動火力攻勢。但最後的結果是導致西方同意烏克蘭利用其武器對俄本土發動攻擊,如此俄羅斯反而得不償失。既然俄羅斯可以隨意攻擊烏克蘭,相反烏克蘭也可以反擊,而且品質遠較對手為高。自此俄烏戰場的形勢將會發生根本改變,烏克蘭從戰略防守階段過渡到戰略進攻階段,而俄羅斯的處境將會變得比以往被動。俄軍的兵力和火力優勢將會受到遏制,而且俄羅斯本土的能源,交通,軍事,民用等各種設施如果遭到大面積攻擊,對現在尚未完全感受到戰爭威脅的民眾會產生打擊進而引發恐慌,從而提高普京對內執政的難度。對烏克蘭來講打擊俄羅斯本土不失為一個有效節制對方攻擊的手段,也就是所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只要俄羅斯攻擊烏克蘭軍民用設施,烏克蘭也會同樣應對,如此反而會降低俄羅斯的攻擊力度。

 

但總體來說即便烏克蘭今後佔據一定程度的軍事優勢,也不會縮短戰爭的進程,戰爭長期化已經是雙方都認可的發展方向。普京希望戰爭能夠儘量拖延下去,歐美希望對俄羅斯進行長期消耗,烏克蘭的要求是收回包括克裡米亞在內,被俄羅斯佔領的全部領土。戰爭短期內結束的唯一可能就是俄軍徹底戰敗,如此會導致普京執政的危機,失去軍隊意味著他政治生涯的結束,因此只要普京仍掌握權力,戰爭就必然進行下去。俄羅斯開戰之初的戰略目標是佔領烏克蘭全境,現在則是守住已經佔領的烏克蘭領土,而維繫此戰略的唯一手段就是不斷投入軍力。


基於俄羅斯的有限人口,豐富的能源和充裕的糧食,支援一場中等規模有限度的戰爭,對於本國來講不是不可維繫的,但長遠來說必定導致俄羅斯的崩潰。如同對付阿富汗小國十年的消耗下,最終成為導致前蘇聯崩潰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普京的終生執政已成定局的情況下,戰爭的進程完全取決於他的健康。這就是他宣稱戰爭最少再進行5年的原因,因為屆時他將年近八旬,他考慮的是在有生之年維持戰爭,確保個人生命財產的安全。普京自己稱有4個替身,其中最象普京的則是他的替身,而從最近頻繁出鏡的本人看,則是面目腫脹行走怪異。俄烏戰爭就是普京一個人的戰爭,就是他個人實現俄羅斯偉大復興夢的最后行動。

 

現在的問題是歐美在不斷加大對烏克蘭援助力度的前提下,俄羅斯軍隊到底能夠撐多久,這場戰爭從開戰之初的高科技戰爭,發展到一二戰水準的陣地戰,現在隨著歐美武器的逐步開放,以及北約軍隊的直接介入,今後將重新回到高科技戰爭的形態。而俄羅斯僅在軍備上就不具備打一場完全高科技戰爭所需要的基本條件。而戰前被宣傳得神乎其神的俄羅斯高科技武器,在戰爭中被證明不堪重用。現在俄羅斯所依賴的是冷戰年代留下來的地面武器,還有傳統上的人海戰術,這些所謂戰爭資源隨著不斷地消耗,終有耗費殆盡的一天,因為俄羅斯現有的軍事能力,完全不能靠生產彌補戰爭帶來的消耗。即便鄰國如何支持也只能延長被消耗殆盡的時間而已,如此發展到最後戰爭自然會結束。歐美並不希望戰爭儘快結束的原因就是希望儘量地消耗俄羅斯的戰爭資源,簡而言之就是對方的國力。現在經過3年的戰爭俄羅斯的戰爭能量已經大不如前,所謂世界第二軍事強國的地位已經消失。現在俄羅斯軍隊只能算是世界軍事強權之一,但已經不是世界軍事強國。

 

只要時間拖得夠久俄羅斯軍隊會被自然消滅,只要失去軍隊不可避免的就是普京政權的解體,最終導致俄羅斯的再次分裂。蘇聯解體導致當時22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直接喪失了5百萬,如果歷史再次重演恐怕俄羅斯作為國家的形態將不會再繼續存在。對於俄羅斯的最大盟友來講,一味支持直到解體並不明智,當俄羅斯垮臺後目前由美國領導的“超北約聯盟”,將會最終將矛頭直指其競爭對手。雖然所謂對手的整體實力遠較俄羅斯為高,但最終面對的將是與俄國同樣的命運,也是各層面長時間的逐步消耗。因此,選擇最佳時機拋棄俄羅斯是最明智的選擇,而就目前來講在冷戰後該國在具有智慧的幾代領導人主導下,在與西方合作的大前提下持續進行了數十年的有效發展後,現在該國最缺乏的就是過往應有有的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