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美軍增調F-22到中東明言專打伊朗這種武器
針對伊朗危機升級,美國近日宣佈,已向波斯灣增派多架F-22隱形戰機,捍衛美國及盟國的利益。首批增派的F-22“猛禽”戰機,已於上週四抵達與伊朗隔海相望的卡達烏代德空軍基地。
美國中央司令部在聲明中稱,這是首次在卡達部署F-22戰機,旨在“捍衛美國的軍隊及利益”。F-22“猛禽”戰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隱形戰機。軍事專家表示,若美國與伊朗爆發戰爭,F-22戰機可用於攻擊伊朗部署的S-300俄制地對空導彈基地。
這是繼今年五月,美軍向波斯灣地區出動“林肯”號航母戰鬥群、B-52轟炸機,並增兵1500人之後的新一輪部署行動,以此警告伊朗政權,“任何對美國或盟國利益的攻擊,都會遭到堅決反擊。”,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官員也表示,美軍派出最先進的F-22戰機,是為了震攝伊朗當局,令其知難而退。
專家表示,美軍的F-22戰機重新部署中東可能執行攻擊伊朗S-300防空系統的任務。為了因應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緊張關係,美軍近日派遣F-22戰機前往中東,這是這種世界上最先進的隱形戰機在去年秋天結束在中東的部署之後,再度部署在該地區。有專家分析了該型戰機在美伊爆發戰爭時可以如何發揮其隱形的功能,對伊朗的目標進行攻擊。
美國中央司令部(U.S. Central Command)在6月28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指出,多架F-22戰機已經抵達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 Air Base),以“捍衛美國的部隊和利益”。這是該型戰機首次部署在該國。
卡達隔著波斯灣與伊朗相望,該國的烏代德空軍基地駐紮了超過11,000名美軍人員,是美軍在中東最大的軍事基地。而F-22戰機先前在中東執行了多年對抗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任務,一直都是部署在阿聯酋的達夫拉空軍基地(Al Dhafra Air
Base),直到去年秋天才結束任務,返回美國。
至於F-22戰機本次重新部署在中東,可能執行何種任務?前澳洲空軍軍官、現任澳洲格里菲斯亞洲研究所(Griffith Asia Institute)研究員雷頓(Peter Layton)告訴CNN說,美國若與伊朗爆發全面戰爭,該型戰機的任務可能是攻撃伊朗地對空導彈陣地,尤其是該國性能最佳的S-300防空系統。
S-300是俄制地對空導彈系統,自80年代服役迄今,可用於攻擊從超低空到高空、短程到長程的全空域多重目標。
雷頓認為,伊朗的S-300導彈陣地將是F-22戰機第一波攻擊的首要目標,如此可打開空域,供其它比較不具隱形功能的美國戰機進行後續攻擊。美國太平洋司令部(US Pacific Command)聯合情報中心前作戰處處長舒斯特(Carl
Schuster)表示,就此而言,F-22戰機的現身可有力嚇阻伊朗使緊張局勢升級。他說:“這代表(美國)希望阻止事端,而非挑起事端。”
客觀說美國打壓伊朗的石油出口,等於斷絕伊朗的經濟命脈,對此後者破壞石油措施擊毀油輪等行為,可以說也是正常反應意料之中,美國應該說對其早有考量和反制措施。近日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完全可以被認為是針對美國的軍事行動,當時由於G20召開前夕特朗普並未動手,而是事後發動網路攻擊報復。事實上中美貿易戰暫時平息,也與伊朗局勢有關美國需要有個國際緩衝。
現在美國不斷調動軍隊到伊朗,F-22部署卡達而且明言打擊S-300,應該說一下步採取一定規模的空襲可能性很大。至於S-300之類的蘇式武器是否能夠應付,其實早已經有了答案以色列已經多次襲擊埃及和敘利亞,S-300,400所謂防空武器完全沒有反應,隨便轟炸根本沒有防空功能,事後稱沒有開機以作搪塞。所以美國出動F-22隨時可以出動報復。
雖然以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來看,美軍最少需要調動20萬地面部隊,還有2-3個航母戰鬥群即可開展,現在美軍在中東只有1個師左右的兵力,表面看起來軍事力量不夠只是威懾。但考慮到以色列和美國的密切關係,以色列隨時可以出動地面部隊攻擊伊朗,鑒於其在中東不可思議的強悍戰鬥力,阿拉伯國家組成聯軍抗衡美以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伊朗作為波斯人在中東勢單力孤。
因此不能排除美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有限度在中東增加兵力的同時,突然利用以色列的軍事實力突然打擊伊朗,並且採取斬首行動打擊伊朗所有重要軍事設施,然後進行有限規模的軍事打擊使得伊朗內部發生混亂。雖然在特朗普競選期間全面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伊朗過度刺激後果就不堪設想了,美國不動手即便以色列進攻伊朗未必頂受得主。而且隨時可以攻擊特朗普一句話的事情。
2019年7月4日 星期四
以色列稱俄羅斯失火潛艇其實是被美國打沉的
俄羅斯海軍一艘從事研究任務的潛艇1日在西北部的母港基地北莫爾斯克周邊海域發生水下失火意外,14名官兵因「吸入致命毒氣」當場死亡。俄羅斯國防部近日證實,本月1日一艘潛艇發生嚴重的水下失火意外,爆發的濃煙與毒氣造成14名官兵死亡,但官方除了延遲通報,也拒絕透露相關資訊,這項消息引發國際關注之餘,也傳出一些揣測說法,像是美俄潛艇在水下交火,不過這項說法遭到俄國官方駁斥。
俄羅斯國防部近日證實,本月1日一艘潛艇發生嚴重的水下失火意外,爆發的濃煙與毒氣造成14名官兵死亡。圖中為俄羅斯國防部長。外媒報導指出,俄羅斯海軍一艘從事研究任務的潛艇1日在西北部的母港基地北莫爾斯克(Severomorsk)周邊海域發生水下失火意外,14名官兵因「吸入致命毒氣」當場死亡,不過這項消息遭到官方嚴格管控,早在2日清晨就有特種潛艇失火的報導發出,但隨後卻因「技術原因」不明下線,軍方對相關訊息也三緘其口,拒絕透露潛艇型號、罹難的官兵身份等,更加引發外界好奇。
媒紛紛引述消息人士指出,雖然官方稱該艘潛艇為「科研潛水器」,但該艘潛艇應該是AS-12級的核動力潛艇,由於牽涉到軍方機密,以及敏感的核能問題,官方才會模糊其詞。此事發生後俄羅斯總統普廷立刻取消所有原定行程活動,並透露14名遇難者有7人是海軍上校,其中兩人更曾獲得「俄羅斯英雄」的稱號,國防部也派出海軍司令前往北莫爾斯克港善後。這些官方反應都引發外界更多揣測。由於美國副總統彭斯也突然取消既定行程,空軍二號臨時返航白宮,讓外界也猜測這兩件事是否有關聯。
以色列的一家軍事情報網站「Debka」更提出,有美國潛艇攔截俄國的核潛艇,雙方發生交火,白宮與克里姆林宮緊急磋商的傳言,但這項說法遭到美俄兩國官方否認,俄羅斯官方更指該項消息就像精神病患在自說自話。另外,包含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等美媒也都引述俄國媒體報導稱,該艘潛艇是一艘間諜潛艇,與俄國國防部負責海底情報搜集的單位有關,並負責繪製海圖和監視深海活動等敏感任務。
日本人用了1百年才使美女把大腿根裸露出來
本文摘自浪潮工作室作者於方,原題為《為了讓妹子在冬天穿迷你裙露大腿,日本人足足用了100多年。明治維新時,日本改革學生校服,脫掉和服,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從精神好體力上得到改善。從全身包裹、密不透風的傳統和服,到膝蓋以上五釐米的迷你短裙,日本女學生的衣著變化是整個社會變遷和經濟形勢的縮影,從和服到洋裝,從軍隊水手服到迷你百褶裙,見證了日本文明開化的歷史。
明治維新後,當時的國師福澤諭吉一派,深受科學技術和民主制度等現代文明影響,對傳統文明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這位強硬的改革者,曾在他創辦的《時事新報》中撰文《脫亞論》:“中國朝鮮深受儒家思想毒害,因循守舊、不知進取,長期以往必將亡國。”而日本要與歐美國家平等溝通,進行廢約交涉,外交官和政府官員們得先在著裝打扮、生活習慣上先學習起來。“合洋折中”的思潮最先影響了當時的日本上層社會,他們先脫下了和服,穿上了洋裝。明治16年(1883年)鹿鳴館落成,日本高官貴族們常常穿著西洋式的錦衣華服出入,舉辦舞會,邀請各國駐日外交官和家眷們參加,名噪一時,掀起了日本從上到下的服飾變更風潮,從軍服到禮服各行各業的制服都變換了樣式,包括學校裡的學生校服。
除了1873年開始實行義務兵役制,明治政府的另一個改革覆蓋範圍最廣的就是學校,在小小的校園裡囊括了明治政府現代化最主要的政策:公民化、普及初級教育和軍事訓練。一開始明治政府政策裡校園體育課程並不能算是嚴格的“軍事訓練”,當時日本官方唯一指定的體育項目是一種起源於瑞典的人形金字塔體操運動。這項運動的發明者是一位元叫做Per Henrik Ling的瑞典物理治療師。他曾擔任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擊劍教練,常年飽受關節勞損和風濕病的痛苦,後來他發現每天靠輕度的體操訓練可以改善他的痛症。後來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建成了皇家體操研究所,而他的學生將這種體操推廣至英國、美國和日本。
傳播到日本學校的課堂上的“團體操”(gakko taiso),被日本教育部在1872年納入正式課程,並在1879年成立國家體操研究所,培養專業的體操老師以及研究體操的動作設置。除了體操,日本中小學的體育課上還開始流行擊劍、騎馬、滑雪等現代運動,無論是穿日本武士寬鬆的“袴”,還是女士們的重達十幾公斤的和服,都是不適合的。19世紀晚期,為了學生訓練方便,日本學校首先借鑒了陸軍的軍隊制服製作了男生校服。而前者服又主要模仿自1860年代的法國軍隊和1870年代的普魯士軍隊。1879年,日本男學生穿上了第一款帶著普魯士長披肩風格的校服。而日本女生的校服在四十年後才真正普及開來。20世紀20年代,作為互補,女生的校服參考自日本海軍制服,又叫做“水手服”,這種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英國海軍的水手服,彼時正是歐洲少男少女們的流行爆款。
這種流行風潮最初來自英國皇家。1846年9月,四歲的威爾士王子在跟隨母親維多利亞女王的遊艇出巡之前,收到了一份來自英國皇家遊艇船員服裝店的禮物:一套迷你版的水手服,短上衣、喇叭褲、領結、帽子一應具全。威爾士王子的可愛模樣,被肖像畫家溫特霍爾特記錄了下來,廣為流傳。此後至十九世紀初期時,從英國皇室到普通人家的年輕男女,短上衣加喇叭褲或短裙的水手服搭配風靡一時。與日本海軍學員自嘲的“John Bull”(英國佬)式的水手制服不同,引進入日本校園的校服更能展現女性之美:短及膝蓋的百褶裙搭配長襪,與傳統日本和服將女性的身體包裹得嚴嚴實實截然相反,水手服曾一度引起日本社會的抵抗:身體暴露太多了。直到20世紀30年代的十年裡,在日本教育和文化省的支持下,從中學學校到百貨公司,社會公眾逐漸接納女學生的水手服,才成為了一種“統一的制服標準”。
19世紀80年,日本教育走向民族主義運動,1885年教育廳改組為國家文省部,新上任的部長森有禮提出了在全國中小學實行“准軍事化訓練”,來自瑞典的輕型體操運動被改造為“既能維持健康又能訓練人格”的軍國主義體操,同時力推的還有試圖全民激發愛國熱情的傳統運動,武士道、柔道、相撲等等。提出“准軍事化訓練”與森有禮的個人經歷密不可分。森有禮曾經是薩摩武士的一員,一個從5歲訓練至26歲的青年武士團體,他們每天從淩晨4點開始長達14個小時的擊劍和體能訓練,時刻懷揣著對侵略者的復仇,爬山、游泳進行耐力測試。儘管“准軍事化訓練”主要實行對像是小學和中學裏的男生,但在東京、大阪等地高等中學的“體育俱樂部”熱情更盛。1921年,滋賀縣立男子高中劍道俱樂部的“冬季清晨日誌”中記錄了他們的耐寒訓練:“赤裸著上身,只圍著白色的頭巾,穿著黑色的袴,忘記刺骨的寒冷,汗水大肆橫流,才是真正的男子氣概”。
從1925年開始,軍事官員開始被分配到日本的每一所小學,尤其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學生們在訓練中被當作未來的士兵、水手和飛行員一樣培養。太平洋戰爭結束後,1945年7月26日日本簽署《波茨坦條約》,日本帝國海軍和陸軍被迅速解散。美國派遣教育使團協助日本教育改革,其《美國赴日教育使節團報告》援引了《波茨坦條約》,“把不負責任的軍國主義從全世界範圍內消滅”,要求日本教育部廢止了出農業教育外所有的“勞動服務課”,禁止學校進行軍事訓練以及傳統的柔道、武士道課程,日本學校裡的軍事官員們也被撤出,取而代之的是來自歐美的網球、橄欖球運動。1947年8月29至31日,大阪舉行了“麥克亞瑟”杯網球、橄欖球及乒乓球比賽,這場大型運動會實際上是對日本體育改革的一次檢驗。主辦者鼓勵公開競賽,打破了戰前日本一些體育協會只允許會員參賽的慣例。
雖然日本的軍國主義體操被取締了,但體操的形式仍保留下來,並傳入中國,發展至今成為了成千上萬中國中小學生每天操練的“時代在召喚”。戰前軍事教官們留下的空缺被政府派遣的新式運動教師和教育家接管,學校的改革象徵著日本從軍事帝國主義國家轉變為“教育家社會”,但學生們的校服多延續使用了下來。身著制服出沒在校園和街上的孩子們,成為了的一種文化符號,不斷提醒著日本人戰前曾經歷過的軍國主義、教育和社會制度。戰爭後日本校園依舊看重體育鍛煉,但並不是網絡上妖魔化的“軍國主義殘餘”。去年,一組日本幼兒園小朋友赤裸著上身、集體跑步的圖片火遍了網絡。但赤膊跑步活動並不是日本所有幼兒園都有,這是一家名為“走向明天保育園”推廣的一種獨特教學方式,稱為“裸保育”。這種教育方式主要是針對幼兒進行耐寒訓練,其中一項運動就是赤裸上身在校園裡跑步。根據年齡的不同,跑的長度也不同,如3歲孩子要跑400-800米,5歲就要跑1200-2000米。
這種“裸保育”運動的開創者平井謙次,和瑞典物理治療師Per Henrik Ling有著相似的經歷,上中學時他患上心臟病,為了治療,他開始堅持少穿衣服、洗冷水澡,意外改善了他的身體狀況。後來平井謙次開設了推廣其理念的幼兒園,但入園條件規定,除了感冒、哮喘、38度高燒之外,即使身體不適也不能休息,堅持接受裸保育等。不同於“走向明天保育園”這類極端耐寒訓練,在冬季的日本校園裡,大多數學生不用脫了衣服再跑步,但穿著夏季的運動服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在冬季,孩子們在幼兒園裡跑步時都必須換上白短袖和藏藍短褲的“體操服”,有些不喜歡穿襪子的孩子,甚至還赤著腳。在經過差不多一個冬天的訓練之後,一般在元旦寒假結束之後,學校會組織一年一度的類似冬季馬拉松的“冬季馬拉松大會”,凡按要求跑完馬拉松全程的,都會獲得學校頒發的證書,證書上寫著馬拉松全程距離、所花時間等,作為一份成長記錄。
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儘管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日本女學生的裙邊從膝蓋處開始以每年一公分的速度上移。這似乎與沃頓商學院教授喬治·W·泰勒著名的“裙擺理論”似乎並不一致:泰勒認為,經濟越不景氣,女人們的裙擺越低。裙擺理論在日本似乎失靈了。在東京澀穀,作為日本堪比英國倫敦的卡納比大街和法國聖米歇爾大道一樣的時尚聖地,最著名的風景之一就是穿梭在人群中的、身著迷你裙的日本高中女生,她們口袋裡的零花錢是所有商家的夢想。90年代末期,儘管日本經濟出現低迷,但她們是富裕的。根據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項調查,日本68%的青少年有固定的零花錢,平均每月零花錢為20000日元,近100磅。而隨著日本出生率的下降,越來越少的孩子可以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父母和家長的關愛。在澀谷商人的眼中,她們簡直有“六個零錢袋”,分別來自父母和兩家的祖父母。
因此,澀谷女生並沒有因為經濟短暫的下滑,而改變她們追求時尚的速度,並迅速淘汰了7、80年代流行的熱褲,轉向長靴配短裙。此外,裙擺理論面對走在時尚最前端的日本女生,真的不一定準確。在紐約FIT時裝營銷系的教授看來,“上世紀60年代,每個人都穿短裙,是因為工廠只為女性生產短裙”,而在今天真正影響女生裙擺長度的並不是經濟形式,而是服裝品牌的設計,以及製造工廠的用料和成本多種因素的影響。除了服飾流行的因素,日本女生能夠在大雪天露大腿,更重要的是靠完善的供暖設備,足以讓她們在冬季不用套上厚重的保暖棉褲。在1960年之前,“空間加熱”型的取暖設備對於大部分人日本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彼時日本人家中都靠傳統的“暖桌”過冬,泡個熱水澡,再鑽進冰冷的被窩。根據1993年日本經濟計劃署的報告,短短三十年間,家庭空調的安裝率從1967年的3%猛增至1988年的100%,到1993年就已經突破150%,取暖能源總消耗也增長了一倍。
儘管日本很多建築沒有集中供暖的設備,主要靠地暖、空調或電熱爐取暖,但是地鐵車廂裡都配備有供暖設備,保持26℃左右的恆定溫度,甚至連最老式的兩節式電車都裝有的空調。例如日本銀座線運行的里程為14.3KM,每小時每千米平均耗電量在745kw左右,而其中用於空調設備的耗電量就達到了298kw。最近幾年,日本地鐵也在逐漸嘗試更換新能源。2014年11月,東京地鐵公司開始在江東區研修所和中野車輛基地調試利用淺層地熱能的空調設備。淺層地熱能主要來源於太陽輻射與地球梯度增溫,儲量大,能夠迅速再生。通過熱泵技術採集後,可為建築或公共交通工具供暖製冷。根據日本環境技術研發機構的研究報告,利用淺層地熱能製冷比普通空調節能35%-40%,採暖節能20%。
使用清潔能源,意味著未來日本的公共交通可以用更少的能耗保證車內溫度。為了能讓愛美的日本妹子們在寒冬裡繼續露大腿,日本人也是拼了。
中國人喝熱水外國人喝涼水哪種更加科學
中國人從小到大都被教育要喝熱水,起碼也要喝溫水冬天人手一個保溫杯。而外國人正好相反不會直接喝熱水,除非是用來泡茶、泡咖啡,否則餐廳賓館根本就沒有專門的熱水供應除非是洗澡。外國人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會喝熱水,更何況喝加熱的啤酒了。
中國人有喝茶的習慣用開水用來泡茶,因此喝熱水自然成了習慣。傳統中醫又將人的體質分成寒熱兩種,中醫認為水能滋陰溫熱可以提升陽氣,喝熱水就既能滋陰又能溫陽。而且喝熱水才可以祛濕去邪平衡寒濕。而涼水有損氣血,本身體質偏寒還喝涼水,那就等於雪上加霜。
中國人所謂養生之道涵蓋日常生活,而且近年發展到滲透一切國人行為的地步,當然背後有龐大的養生保健產品的經濟利益。養生學家一致認為喝熱水養腸胃喝涼水傷胃。涼水對胃的刺激比較大,會使胃部血管收縮,繼而引起腸胃不適甚至腹瀉。久而久之,可能引起各種胃部疾病。而熱水的溫度更接近體溫,能讓腸胃得到舒緩和放鬆。
從實際原因看很多人喝熱水是自來水不衛生不能直接喝,將水燒開高溫消毒殺死水中大部分的細菌和病毒,喝熱水更健康安全。歐美日本沒有水質污染問題,因為他們的水質標準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打開水龍頭就可以直接喝。這些國家從小所受的教育是水龍頭打開,放出來的熱水絕對不可以喝冷水可以。外國人愛喝涼水的原因是開水味道差,除非加點咖啡茶葉什麼的搭配著喝才行,人家的水是天然礦泉水,弄熱了就沒有天然水的味道了。
全世界就中國人偏愛喝熱的,大部分人都喝涼的,按照國際人均壽命看中國也就是中等水準,排在前列的都是不喝熱水的國家。其實,只要水質安全,喝熱的還是涼的,全看個人習慣無所謂,保證每天的喝水量在1500~1700 ml,也就是7-8杯就行了。愛喝熱水但不要常喝65℃以上的熱水,歐美醫學機構已經規定。最適合的進食溫度是10~40℃,能耐受的高溫也只在50~60℃,超過65℃就容易燙傷黏膜。偶爾的燙傷還可以自我修復,但若在燙傷與修復中循環往複,就容易導致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越來越多細胞發生癌變。長此以往,輕則引起口腔潰瘍、食管潰瘍,重則引發食管癌。
中國人喝熱水熱茶太多,飲用65~70℃的熱飲可誘發腫瘤。沒聽說外國人喝涼水發生癌變的,刺激腸胃導致肚瀉甚至傷元氣的說法,都是中醫針對病人斷癥後的說法。中國所謂傳統養生的說法包括喝涼水傷腸胃之類的說法,完全就是無稽之談對正常人毫無意義,沒聽說過喝涼水就會拉肚子的道理。小孩子雖然腸胃弱一些但更需要鍛煉,再說就沒看到過小孩子天生喜歡喝熱水的,玩累都是拿涼水猛灌一氣,這完全就是身體的自然反應,血液流動加快消耗能能,身體發熱自然需要補充水份喝冷飲去平衡,難道還要泡杯熱茶慢喝解渴,順其自然的那就是正確的。
人類歷史重大進步法國通過“禁止打小孩屁股法”
據《巴黎人報》7月2日報導,這項被俗稱為“禁止打屁股法”的法案在法國曾引起巨大爭議。此次表決通過的文本中明確寫道,“父母行使家長權力須無任何身心暴力行為”。該措辭被認為已超過了“禁止打孩子屁股”這一簡單設定。雖然文本中沒有對違規行為提出新的刑事制裁措施,但實際中已有條款及先例可循。
2018年11月30日,該法案在國民議會以51票對1票獲通過,而此次在參議院獲得一致通過。從此,法國成為世界上第56個完全禁止體罰兒童的國家。瑞典早在1979年已就此立法,當時法國人認為“很可笑”,此後眾多歐洲國家紛紛跟進立法,法國卻堅決抵制。
“體罰”一直是法國教育方式中的一個敏感問題。根據法國兒童基金會的資料,85%的法國父母會在教育孩子時使用“暴力”。2013年,法國利摩日一位父親因為在9歲兒子的屁股上打了一巴掌,被輕罪法庭判罰500歐元,判決結果導致全國民意分裂。法國暢銷親子雜誌《父母》的作家克裡斯汀·赫爾南德茲表示,很多讀者認為有時必須向孩子展示威信,“打屁股”是法國傳統育兒方式的一部分,許多父母認為這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做人”的好方法。
《法國媽媽育兒經》一書的作者潘蜜拉·德拉克曼表示,法國育兒方式比英國和美國更重視傳統和權威,在法國父母眼中,體罰是被允許的行為。她引用一項全法民意調查的數據稱,19%的法國父母承認“有時”打孩子屁股,46%承認“個別時候”打孩子屁股,2%則“經常”打孩子屁股。
“反日常教育暴力法案”在國民議會及參議院進行討論時,都有法國極右派人士提出質疑和反對,認為這是干涉家庭生活。但負責平權事務的法國國務秘書席亞帕力主推動該法案實施,她表示,禁止暴力教育在法國勢在必行,“沒有任何一種暴力教育是有意義的”。
客觀上說完全禁絕所謂對孩子的體罰,應該說還是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賢孫的傳統做法,不論在國家和子女教育層面,都是不科學不人道不允許要廢除的。
美國軍事法庭審判殺害IS俘虜的海豹突擊隊員
在聖地牙哥的軍事陪審團2日裁定,被控2017年在伊拉克預謀殺害伊斯蘭國(IS)戰俘的一名海豹突擊隊員罪名不成立。此案涉及到被告是名資深軍官,引起廣泛注意,連川普總統都親自幹預。
美聯社報導,40歲的特別行動主管加拉格(Edward Gallagher)除了與俘虜屍體合影一項外,其他所有罪名都被判無罪,重挫負責起訴的軍事檢察官。加拉格出入伊拉克戰八次,英勇過人。他因案在押後,共和黨眾議員都為他說話,川普總統今年3月也推文要求法官允許交保候審。
被告辯護律師說,加拉格被心懷不滿的下屬誣陷,他們捏造事實來扳倒他們的長官,而案中沒有物證來支持對他的指控。檢方說,加拉格被自己發出的短訊和照片指證,其中包括加拉格一手抓著戰俘屍體的頭髮提起來,另一隻手拿著一把刀的照片。加拉格在傳送照片時附帶一條短訊,“我用獵刀把他幹掉。”
檢方斷言加拉格自己的言語和照片就是其罪證,但辯護律師稱此案是“兵變”,資淺的海豹突擊隊員試圖趕走一位嚴格的主管;律師反復告訴陪審團,案中沒有人證,並且刀上也沒有血跡。由三名陸戰隊員、一名海軍、及一名海豹突擊隊員組成的五人軍事陪審團,必須考慮加拉格是否在2017年5月3日越過道德底線,刺死一名戰俘,抑或被下屬陷害,以阻止他回到聖地牙哥後,獲頒銀星勳章和升職。他被判無罪後,與妻子及支持者高興步出法庭。
根據軍事法庭制度,必須有三分之二陪審員同意才可定罪,否則無罪釋放,又或選擇裁定較輕罪名,例如意圖謀殺。加拉格同時被控意圖射殺兩名伊拉克平民及另外四項罪名,包括射殺非武裝人員、不當地與屍體合照、阻止下屬舉報及向舉報者報復。
把該受傷戰俘交給海豹突擊隊的伊拉克將軍作證說,加拉格沒有捅他;陸戰隊上士基瑞羅(Giorgio Kirylo)說,該戰俘死後,他搬動其屍當“戰利品”般拍照時,沒有發現他頸部有傷痕。但最關鍵的證辭來自現場醫護兵史考特(Corey Scott),他在獲得法官批准的特赦權後在法庭上作證時臨時翻供。他在震驚法庭內外的作證說,殺死IS戰俘的是他,而非加拉格。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