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大量港商從珠三角撤資走佬


中國經濟情況差,投資營商環境惡劣,掀起珠三角地區,前所未有的倒閉潮。隨著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在大陸投資設廠優勢減弱,加上全球經濟不經,訂單數量大幅減少。導致在大陸投資的大批外資企業從2014年開始,加大從大陆撤资步伐,全面轉向東南亞。

現在風潮開始波及港商,在大陸經營工廠的港商,面臨進退兩難局面。關閉工廠需要賠償巨額遣散費,繼續經營則面臨長期虧損,最後導致部分資金短缺的港商,只能選擇棄廠“走佬”。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榮譽主席劉達邦形容:「港商向前又唔係,向後又唔係。」
珠三角今年發生多宗港商失蹤潛逃案,最近一宗發生在本周15,東莞的钜鴻林實業電子廠傳倒閉,香港老闆失蹤工人遊行。珠三角高峯時有8萬家港資廠,目前只剩下2萬多,東莞目前尚有5千多家,但9成面臨經營問題。倒閉潮部分原因是全球經濟不景訂單減少,年訂單減少3成以上。近年在中國開設工廠從事製造業,成本過高競爭力減弱。

中國政府不顧國情,利用行政手段強行幹預企業經營,各種稅收和收費過高,令外商苦不堪言大量撤離。溫總2011年提出『五年翻一番』,最低工資每年加19%,工人薪金目前已上升1.3。雖然提供工人工資福利有其必要性,但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對待。經濟繁榮企業利潤增加之下自然沒有問題,經濟收縮企業面臨的是生存問題,對此政府不聞不問只管收稅。

人為提升生產成本,令從事製造業的港商,經營成本大幅提高,企業虧損無利潤可言。港商現在面臨經營困難的情況下,除了破產,虧本,跑路外別無選擇。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創會會長佘繼標指,在東莞一些較具規模的廠商,因資金不夠支付遣散費無法關閉。內地《勞動合同法》,工人工作滿一年可獲一個月遣散費,最多可獲賠12個月。一間廠有1千人工廠,補償需要6萬。本就資金短缺經營困難,如此後果可想而知。

中國政府收取龐大稅收的情況下,對於社會福利承擔比例過低,將社會福利成本轉嫁給企業負擔。在本就經營困難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銀行傾向放貸給國營企業,對中小企業製造業合資廠不肯放貸。最後維持不下去的情況下,港商只能走人了事,最後工廠倒閉,受損害的還是工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