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顯示具有 歷史往事舊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歷史往事舊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劉海粟到底還是借畫畫把江美人的衣服給脱了

 


據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8月出版的簡繁著《滄海》記載,劉海粟在1983年曾經回憶過這件事。劉海粟說:「1935年的夏天,我剛從歐洲回來。那個時候藍苹同趙丹合演話劇《娜拉》,有一些影響。趙丹原來不叫趙丹,叫趙鳳翱。這個人聰明極了,就是比較愛衝動。當初他剛到美專,就同成家和一道鬥爭傅雷,還打了他。趙丹本來準備去法國留學,繼續深造畫畫。這個人如果堅持畫畫,一定會有大成就的。不過他後來搞戲劇電影,成就更大些。



很多人說,趙丹改做演戲是因為偶然,其實不是的。他在美專三年始終是學校劇團的骨幹,一直很活躍,也非常愛出風頭。畢業的時候他們搞了一個畢業公演,演出話劇,他演男主角。我當時在歐洲還沒有回來,聽說演得非常成功,這樣才被一個叫張石川的電影公司老闆看中。很多事情表面看看好像很偶然,其實都不是的。你如果不是那塊料,平時沒有做很多的積累,給你再多的機會也不行。


 

 「他們在上海金城大戲院公演,一個很大的海報,上面寫著趙丹和藍苹兩個人的名字。那個時候趙丹在上海已經很有名了,藍苹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一天,趙丹請我到一品香吃飯,我就問起這個藍苹。趙丹很聰明,他說校長如果有時間,吃完飯我陪你去見藍苹。我也是一時高興,就答應了。他領我到他們的排練場,牆邊有一個穿旗袍的女孩子,踱來踱去,在那裡背台詞。趙丹告訴我那就是藍苹,就招呼她過來,告訴她,這是上海美專的校長劉海粟。藍苹一聽我的名字,很恭敬地向我鞠躬,崇拜得很啊!……



「我的侄兒劉獅當年同趙丹他們時常有來往,後來由他出面把藍苹約來給我畫過兩張油畫。前面一張是清晨欲醒還睡的姿態,後來一張是像安格爾那種樣子的躺姿。藍苹這個人單說外表並不出眾,但是她身上的……都非常好。還有一點,這個人倒是有一些藝術天分的,你同她說什麼,她都能理解。有一種女人面相一般,但是身軀非常優秀。藍苹就是這種女人。



簡繁,就是劉海粟所帶的唯一的碩士研究生。話題挑起來之後,很多人不相信,認為劉海粟吹牛,說劉不是什麼好鳥,一生結過四次婚:1911年,16歲的劉海粟在父母包辦下娶了林姓富商的女兒林佳,但他不肯同房,在蜜月時就離家去了上海。到上海後,劉海粟結實了畫模張韻士,兩人結婚,後共赴法國。回國後,他又結實了善於交際辦事果斷的成家和,在與張韻士離婚後,二人結合,並育有一女;抗戰爆發後,劉海粟在南洋舉辦畫展,疏於對妻子的關懷和看顧,夫妻關係產生裂痕,兩人離婚。一年後,劉海粟和在南洋時收的女弟子夏伊喬結婚,兩人相伴終老一生。



對於簡繁在《滄海》書中關於劉海粟畫過江青人體的說法,劉海粟女兒劉蟾則給以斷然否定:怎麼可能呢?「文革」紅衛兵來抄家,僅僅因為家裡舊報紙上有「藍苹」的名字,父親說了一句江青就是藍苹,這句話傳出去了,「四人幫」就把父親打成「現行反革命」。真要畫了江青的人體,那還不把我父親整死!現在,無從追究劉海粟到底有沒有給江青畫過裸體畫。但劉海粟在文革時給被打成「現行反革命」是千真萬確的。在這場浩劫中,劉海粟損失慘重。



劉海粟曾在目錄單附圖《梅園新村》旁邊,簡單地寫下三次抄家情況:「1966824日新興中學來抄家,傍晚,董某某四五十人(將我的書畫作品及收藏品等)燒了五小時;第二天,董又來車取書。92日,畫院拿了木殼槍來,王某某、徐某某、楊某某、嚴某某、戚某某,裝12隻箱子。922日,復旦來抄家,住半個月,住50天,(抄去)照片,(抄去)日記簿。」寥寥數語,卻讓人看到了劉海粟在那個年代所遭受的災難,令人震驚。「文化大革命」中,老上海影視圈曾與江青往來甚密的趙丹、鄭君里、顧而已、陳鯉庭、童芷芩等,均遭受衝擊。



2007年出版的《特別辯護-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辯護紀實》一書中,記錄了當時審判江青迫害上海文藝界人士的經過。據記錄:19667月,江青指使組織40多人抄上海文藝界人士的家,並親自監視將搜得的關於江青的大量書信、照片燒毀。原上海市副市長梁國斌的證詞提到:「19666月,張春橋對鄭君里說,現在江青的地位不同了,她過去還有一些信件等東西在你家裡,存在你家不是很妥當,還是交給她處理吧。鄭君里完全答應。事隔一星期,張春橋對我說,鄭君里那裡的信件、照片等交來了,已轉交給江青,她當場燒了。但是,江青仍不放心,於196610月勾結葉群,指使江騰蛟,組織指揮劉世英、襲著顯等5人對鄭君里、趙丹、童芷芩、陳鯉庭、顧而已5家進行抄家。」



《滄海》對此也有記載,劉海粟說:「我還算幸運,『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就來了一群紅小兵,把我的素描、油畫統統拿到院子裡燒,其中就有藍苹的那兩張人體油畫。再後來,來了一批『四人幫』的特務,住在我家裡搜,不停地審問,我猜想他們是衝著那兩張畫來的。這個時候幸虧已經燒掉了,要不然就不得了啦!

 


老明星趙丹放出來遍體鱗傷沒塊好肉只是想演戲

 


陳錦華是上海市委副書記,文革後分管文教系統的平反工作。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5點來鐘的樣子,陳錦華下班回家。他當時住在康平路大院,那是一處有兩個門的房子,大門連著客廳,另有一個廚房門。陳錦華到家的時候,看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楊延晉,帶了個人站在他家廚房門口。陳錦華從大門走進客廳,楊延晉從廚房門外把那個人領進來。陳錦華一看那個人,覺得很面熟,但就是想不起來他的名字。小女兒陳悅剛上中學,在旁邊推了他一下說:「爸爸,這是趙丹。」



陳錦華這才想起來,請兩人在客廳坐下,問道:「找我有事嗎?」趙丹說:「對不起,星期天還來打攪你。」陳錦華說:「沒關係,有什麼事情啊?」趙丹說:「是我自己的事,落實政策的事,想跟你談談。」陳錦華說:「行啊,不過今天恐怕不行了,我已經另外約了人要談事情,我們另外約時間好不好?」趙丹說:「可以啊,我等你通知。」陳錦華根據排程,和趙丹約好下星期天再談。



到了星期天下午,黃宗英陪趙丹來到市委會客室。一開始,趙丹便談起自己演過的電影,情緒還比較冷靜,待講到文革中被批判,關在「牛棚」中遭受種種折磨、批鬥,人就非常傷心,講著講著就站了起來,越說越激動,講到傷心處時更是聲淚俱下,大聲嚎啕。黃宗英在一旁拽他說:「你這個人怎麼這個樣子,不是跟你說好的嘛,你好好講嘛,你這樣講陳市長怎麼聽呀。」陳錦華當時一面聽,一面也深受感染。他對黃宗英說:「沒關係,沒關係,這麼多年他受了很多委屈,我能理解。現在不到市委來講,他能到哪裡去講呀!」



聽到陳市長這樣說話,趙丹更激動了,哭得像個孩子一樣。他說:「這樣的話我已經多少年沒聽到了。」陳錦華說:「你今天說的事情我都清楚了,我會抓緊落實這件事,有什麼問題的話我找你。你還有什麼事情沒講完的,也可以再找我。」趙丹聽後,感動地說:「好的,謝謝你陳市長。」黃宗英也對陳錦華表示感謝,兩人高高興興地走了。第二天,陳錦華把市電影局黨委書記戴星明找來,跟他談了趙丹的情況。陳錦華說:「趙丹來找我了,他曾經在新疆被盛世才逮捕關押過,後來都搞清楚了,那些什麼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罪名也應該搞清楚了。趙丹這個人在全國影響很大,你們抓緊一點早點落實政策,影響也好。」戴星明表態說:「我們抓緊做。」



不久,給趙丹落實政策的事情,市委很快就討論通過了。那段時間,憋了十多年的趙丹,特別想拍電影。他天生就是個演員,一旦進入拍攝狀態,立刻全身心投入,百分之二百地忘我,什麼也顧不上,頭腦中只有電影。他太想上銀幕了,十多年沒拍電影,太難受了!大概是1977年吧,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汪洋請他飾演《大河奔流》裡的周恩來,趙丹很是興奮。他試裝後在廠區裡行走,見到的人都震住了。他自己看到試片,也驚訝竟然這麼像。可晴天一聲霹靂,突然活生生把他撤了下來。那四個人都已經粉碎了啊,怎麼還這樣啊!黃宗英陪趙丹去文化部找部長黃鎮講理,好歹總得給個理由呀。黃鎮答覆說,撤趙丹這件事,不是他個人可以做主的。



趙丹被撤後,黃宗英趕緊為他寫《聞一多》的本子。非但如此,趙丹碰上誰,都要人給他寫劇本,像蘇叔陽、白樺、李准,他都說過。他真是想演得不得了,還想當導演,常在各種紙上畫鏡頭。當時美國方面曾發函邀請趙丹去美國訪問,可有關方面卻一拖再拖,等到復函時配上的一份名單,卻列出了包括各級領導在內的八個人。對方表示不願接受,說他們請的只是藝術家趙丹。從表面看,趙丹似乎落實了政策,但實際上,他的所謂叛徒問題,一直沒有結論。



文革中,趙丹是因為30年代與藍蘋有過交往,抗戰期間在新疆被捕兩個原因遭到逮捕關押的。黃宗英還記得,196712月趙丹被捕的前幾天,曾受到上海青年話劇院造反派的毒打,這些人在皮手套裡放上硬物,一邊打他的臉一邊說:你不是還想上臺嗎?這些人目的就是要破他的相。一個星期後來了一輛吉普車,把趙丹從家裡抓走。黃宗英當天正在電影廠的牛棚裡,白穆來告訴她說:趙丹被帶走了。隨後,造反派通知黃宗英回家給趙丹收拾東西。



趙丹後來回憶,那天,他被蒙上眼睛,夾在兩個公安之間,坐在小汽車裡,不准抬頭。但趙丹從蒙眼布的底縫中,發現經過提籃橋監獄時,汽車並未停下,而是去了另一個地方。等到他被推進單間牢房跌到地上時,眼罩解開,才通過高牆上的一線光,看見自己跌倒在一塊染血的草墊子上。趙丹後來一直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在這兒關押了一段時間後,趙丹被轉到位於虹橋的一座少管所,這裡關押著三百多名高幹和高級知識分子。



1948年,拍攝電影《麗人行》時,趙丹在片中扮演革命者章玉良,章玉良被捕入獄的監獄,就是趙丹現在被關押的地方。這真是太巧合了,巧合得令人匪夷所思!趙丹從車上被推下來時,一眼就看到了這個熟悉的地方。他被關進囚室後,聽到隔壁有人大叫:「我要去見毛主席!」他聽出來這是賀綠汀的聲音。獄卒告訴他:「不許再說自己的名字,你是139號,139號就是你的名字。」從此趙丹就只有代號而無名字了。隨後的幾年時間裡,趙丹一直是單人關押,這使他後來出獄時,曾一度語言遲鈍。



關押期間,趙丹被要求沒完沒了地寫交代,寫檢討。交代的範圍涉及面很廣,從三十年代拍攝電影的經歷,到抗戰期間他在新疆被盛世才當局關押前後的情況,釋放後返回重慶的演出活動,以及文革前十七年的文藝經歷。關於後者的內容,趙丹除了交代已經演出的《武訓傳》《李時珍》等影片,就連沒有拍攝過僅有想法的事情,也逼他交代,如「為什麼想要演劉賊少奇」?



雖然交代的內容包羅萬象,但抓捕趙丹的直接原因,是按所謂叛徒問題立案的。

抗戰初期,新疆王盛世才奉行親蘇政策,與中共結成統一戰線,在迪化設立八路軍辦事處。受中共派遣,毛澤民、林基路出任新疆省財政廳、民政廳廳長。新疆因此被認為是進步之區,吸引了不少左翼人士前往。1938年新疆成立文化協會,茅盾任董事長。從上海流亡到重慶的趙丹、王為一、朱今明、徐韜等人,經鄒韜奮介紹,與茅盾取得聯繫後,也前往新疆,組織成立了實驗劇團。1940年,新疆發生「杜重遠案」,盛世才將杜重遠和與之有關的人士逮捕入獄,趙丹也被捲入其中。



最初,趙丹被當作要犯關在特別監獄,受到嚴刑拷打。後來移送到第二監獄。兩年後,盛世才放棄親蘇政策,轉而投奔重慶政府,其後被蔣介石調離新疆。盛世才走後,國民黨派審判團來烏魯木齊處理積案,除一部分中共人士外,其他囚禁者只要有人擔保,便可獲得釋放。趙丹、徐韜等人找到當時擔任新疆教育廳副廳長的劉永祥,由他出面擔保,這才在關押了將近5年之後,重新獲得自由。這段原本清清楚楚的歷史,文革時卻被專案組認為是叛變自首,勒令他翻來覆去地坦白交代。趙丹很清楚,專案組拿新疆坐牢的事情說事,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30年代他認識藍蘋的那段歷史。所以他無論怎麼交代,也絕口不提那個女人。



但即便如此,趙丹仍然沒能逃脫對他的迫害。這種迫害殘忍到什麼程度?趙丹後來告訴黃宗英說,提審時,打手從外邊來,站四角打,把他打過來,打過去;在牢房裡,打手也是從外邊來,站兩角打,或是把他綁在床上打。先是每次打過之後,次日或隔日就拉出去批鬥。某次打得鼻青臉腫,不能拉出去鬥,以後就不往臉上打了。如果說受審被打是肉體摧殘,那麼寫交代材料就是精神折磨。有時為了讓專政者獲得快感和滿足,少受毒打,甚至不得不用最惡毒的語言咒罵自己。那幾年,在專案組的逼迫下,到底寫了多少悔過材料,連趙丹自己都記不清了。



1980年冬,趙丹去世不久,上海電影局運動複查組交給黃宗英兩大捆材料,全是趙丹在獄中所寫的交代。過了一些日子,上影廠落實政策辦公室來找黃宗英,告訴她說:「複查組重新討論過了,結論也重新寫了。」黃宗英一看,大意是:「一切不實之詞予以推翻。」來人要黃宗英簽字。趙丹生前,曾因結論迴避實質問題,多次拒絕簽字。複查組這次的所謂新結論,仍然沒有說清問題,因為當初抓捕趙丹是根據叛徒立案的,但新結論對此還是隻字不提,所以黃宗英拒絕簽字。



這就是說,趙丹的問題至今也沒有家屬認可的最後結論。趙丹逝世後,做了屍體解剖,參加解剖的宋慕琳是黃宗英的朋友,她對黃宗英說:「趙丹身上,沒有一塊地方沒傷,包括兩隻耳朵,打人者太歹毒了!」

 


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

林伯渠少妻一招就差點把主席老婆弄瘋


 

林伯渠1886年出生於湖南安福縣,與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吳玉章,並稱「中共五老」,一生娶了四個妻子:第一任妻子叫伍復明,是他的家鄉人,生有41子;第二任妻子叫范樂春,生有1子,幾年後病逝;第三任妻子叫李俊,倆人1937年在延安結婚,育有1子,4年後因感情不和離婚。朱明是他的第四任妻子,跟她共同生活了15年。


 

朱明,原名王鈞璧,安徽省定遠縣人,1919年,出生於一個官宦家庭,3歲念唐詩,12歲看《紅樓夢》。1930年代,在上海光華大學讀書。抗日戰爭爆發後,隨家流亡到四川。在那裡,受到宣傳的影響,對擔任國民參議員的官員林伯渠很仰慕。1939年春,在林伯渠的幫助下,與一批熱血青年到達延安,就讀於專門培養女幹部的延安女子大學,改名朱明。之後,調入中央研究院,再後來,被送入中央黨校第三部學習。在「延安整風運動運動」中,經過反覆「洗腦」和「搶救」,朱明從一個有錢人家的「大家閨秀」,被「改造」成一個心甘情願「做無產階級的新人」。她因一篇題為《從原來的階級中解放出來》的反省材料被樹為典型。



當時,延安的許多高官,娶了從上海、北平等大城市來的漂亮女青年。比如,45歲的毛澤東,拋棄他的第三任妻子賀子珍,娶了來自上海的三流演員、24歲的江青。50歲的劉少奇娶了第五任妻子、來自北平的女研究生、27歲的王光美。39歲的林彪娶了22歲的葉群,40歲的陳毅娶了18歲的張茜。43歲的謝覺哉娶了22歲的王定國。43歲的朱德娶了17歲的康克清。那時,林伯渠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兼任陝甘寧邊區學習指導委員會主任,負責在政府系統中開展整風運動。朱明這個「整風積極分子」在「組織」的安排下,與林伯渠有較多接觸。1945328日(黃曆215日),是林伯渠60大壽,中央為他舉行了祝壽活動。19454-6月,七大在延安召開,林伯渠當選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就在七大召開期間,19455月,60歲的林伯渠迎娶了26歲的朱明。



1949101日建政後,林伯渠先後任中央政府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第二屆副委員長。朱明先後職於中央組織部,中央紡織工業部監察室。林伯渠因是「五老」之一,年紀大身體也不好,他在國內外的許多活動,朱明常伴左右,成為他的拐杖和影子。無論是上廬山,去杭州還是到莫斯科,這對老夫少妻形影不離。19531227日,毛澤東與江青到杭州,在西湖邊住了70多天。毛澤東1954314日離開後,江青繼續滯留杭州。318日,江青收到一封匿名信,信是從上海發出的,由浙江省交際處長唐為平轉交。江青看信後非常惱怒。信中寫道:七屆四中全會剛剛開過,高崗、饒漱石等已被揭露出來。你江青的歷史是墮落的,我已經寫了你的材料送中共中央組織部,信中列舉了20世紀30年代江青在上海的種種風流醜事和被捕變節的歷史問題,內容非常具體。寫信人深知江青的歷史,對高層的情況也很瞭解,特別是,居然知道她的行蹤。江青據此推斷,寫信人必是高幹,或文化界名人或他們的夫人。



第二天,江青找時任浙江省公安廳長王芳談話。據王芳回憶,江青「把匿名信遞給我看。我瞄了一眼,就不想再往下看了。江青一臉嚴肅地說:『你不看誰看?這是一封反革命匿名信,你公安廳長看清楚了,要給我破案。有人編造謊言誣陷我,醉翁之意不在酒,矛頭實際上是針對主席的。』江青給我看了匿名信後,突然問我:『你熟悉揚帆嗎?』我隨口就說:『他在上海當警局局長,我們來往比較多,關係較密切。』聽我這樣一說,江青有點不高興,半陰半陽的說:『你知道他過去叫什麼名字?他過去不叫揚帆,叫殷楊。在國民黨南京劇專工作過。』江青又問我,『你認識覃曉晴嗎?』覃曉晴當時是浙江省婦聯福利部副部長,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地下黨員。我說:『我知道她,但不是很熟悉。』後來我瞭解到,1934年江青在上海被捕時,覃和江同住一個牢房。覃回憶自己被捕的原因是因為江青首先被捕,在敵人面前供出了她。」



回到北京後,江青將收到匿名信的情況報告了毛澤東,說這是一起性質嚴重的反革命案件,要求公安機關立即組織偵破,得到毛澤東認可。因為收信日期是1953318日,這個案件被稱為「18號案件」。不久,中共中央華東局在上海召開專門會議,由華東局第三書記譚震林主持,華東局第二書記陳毅出席,浙江省公安廳長王芳、上海市警局長黃赤波參加,會議確定把這封匿名信事件作為一個「特大案件」來偵查。同時宣佈:「18號案件」由公安部長羅瑞卿負總責,上海市由黃赤波負責,浙江省由王芳負責。會議之後偵查工作在非常秘密的情況下進行。



由於匿名信封上寫有「華東文委」的字樣,信又是從上海發的,江青要求偵查部門將重點放在上海市黨、政部門和30年代曾在上海文藝界工作過的人身上。案件一時未能偵破。1954年,柯慶施調任上海市委書記後,親自負責案件偵破,抓得非常緊,專案組100多人,每隔幾天就開一次碰頭會。專案組先後收集了800多個嫌疑人的筆跡,凡是過去和江青關係不好或議論過她、說過對她不滿話的人,都作為嫌疑對象,其中,包括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的夫人朱嵐,30年代江青在上海住的房東家的女傭秦桂貞等。



受偵查時間最長、被懷疑最多的,是原上海市文化局長賴少其的妻子曾菲。當時,曾菲與住在上海的毛澤東前妻賀子珍是鄰居,對賀子珍的生活處境深表同情,常去看望她,並對毛澤東1952年到上海沒有去看望病中孤寂的賀子珍頗有微辭。賴少其在上海市第一屆黨代會上,專門提過一個議案,要求對賀子珍在生活上給予照顧。柯慶施在專案組會議上說:曾菲有重大作案嫌疑。專案組曾秘密提取曾菲的筆跡,經過鑑定,筆跡相似。但是,專案組經過大量的秘密調查,沒有掌握到可靠的直接證據,僅憑相似筆跡,還不能定案。江青多次過問案件偵破進展情況,懷疑專案組裡有人搗鬼,幾次對公安部長羅瑞卿、副部長徐子榮表示不滿。案子一時破不了,但專案組對此案一直沒有放棄偵破。公安部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直到1961年,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的「意外發現」,案件在峰迴路轉。


 

1960529日,74歲的林伯渠在北京病逝。他的夫人朱明,一度非常悲傷情緒低落。19612月,朱明向中央辦公廳提出想去南方休假得到批准。期間,朱明給中央寫了一封信,反映林伯渠逝世後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主要是文稿處理問題)需要解決。信送到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手上。1953年,因工作關係,楊尚昆曾多次看過江青收到的那封匿名信,對匿名信的筆跡印象很深。當楊尚昆看到朱明寫給中央的報告後,發現上面的筆跡與那封匿名信的筆跡很相似。楊尚昆立即打電話告訴公安部副部長徐子榮。經過公安部專家鑑定,兩封信的筆跡為同一人所寫。隨後,楊尚昆、徐子榮找朱明談話。朱明很痛快地承認8年前給江青寫過匿名信。原來,在江青收到匿名信之前、毛澤東回北京之後的這段時間,林伯渠和朱明也到杭州小住了幾日,是時任浙江省公安廳長王芳負責接待的。



據王芳回憶,當時江青身邊缺少一個人陪伴,他讓陪林伯渠夫婦一起來杭州的林莉(林與前妻的女兒)去陪伴江青的。林莉從小生活在莫斯科國際兒童教養院,後在蘇聯讀大學。1949年江青到蘇聯治療期間,林莉擔任她的翻譯,倆人朝夕相處感情很融洽。當時江青對王芳這樣的安排並無不滿。那封匿名信很可能是朱明在杭州時寫成,到上海後發出的。朱明深知此事暴露後,江青百分之百要置他於死地。於是,在江青對她下毒手之前,就在家中服用過量安眠藥自殺了。朱明死時42歲。不久,朱明之死被定性為「反革命畏罪自殺」。文革時期,朱明被定性為「反革命分子」。


 

當年,投奔延安的女青年特別是跟高官結婚後,雖然,一段時間內,可能得到一些虛榮的滿足和特殊的待遇,但是,大多數都難逃厄運。林伯渠的妻子朱明自殺了。毛澤東的妻子江青最後也自殺了。劉少奇的妻子王光美,在秦城監獄關押11年。林彪的妻子葉群,最後跟林彪一起葬身蒙古溫都爾汗。

 


吳佩孚大帥按現在當官標準就算道德模范了

 


段祺瑞不愛財,生平不聚財,不置產業,到死無論在北京、天津還是上海連棟房子都沒有。大權在握,不受賄,不拿回扣,也不任人唯親,大公子段宏業,一直都沒有正經的工作,當年眾多的軍頭,動輒父子將軍,姑爺舅爺橫著走,跟他比起來,簡直像兩個世界的人。一個妻舅吳光新得到重用,也多半是因為此人資歷、學歷和學識,確實有過人之處。



段祺瑞在世的時候,其擁躉說他是三造共和的元勛。辛亥革命期間,袁世凱跟南方談判,逼清帝退位,北洋諸將像王士珍、馮國璋都不配合,只有段祺瑞參與其間,隨袁的意思起舞。袁世凱稱帝的時候,他不表贊成,辭官不做,袁世凱臨死,拉他出山,他做實權的總理,畢竟恢復了臨時約法和民元國會,這就是算是再造了。至於三造,則是討平了張勳復辟。段祺瑞在北洋軍人中,也的確是個講規矩的人,跟一個空頭總統黎元洪相處,與一個不聽話的國會相伴,大體上還能尊重約法,尊重國會,尊重總統,有事有商量。五四運動,學生鬧得那麼不像話,坊間都傳說他要鎮壓,但他就是沒鎮壓。不僅自己不鎮壓,而且要各地軍頭也不動橫,客客氣氣地把這些學生娃子弄煩了,弄疲了,自己收了兵。第二屆國會選舉,改革方案,是研究系提出來的,在段祺瑞自己,選舉也還是要按規矩來的。組織安福俱樂部,操縱選舉,是徐樹錚的事兒,段祺瑞未必事事都清楚。



但是,事情就怕細究,細細追究起來,很多事兒似乎就不大是那麼回事了。先講所謂的三造共和吧。所謂一造,打造共和倒未必,但推袁上臺,他的確是首功。二造,其實也袁世凱的意思,袁世凱臨死推舉段祺瑞主掌北洋系,讓黎元洪繼任總統,本身就有讓民國回到原地的意味。而只有三造,才名副其實。但是,作為北洋大佬,這一造,也忒容易了些。受到日本支持的六萬多討逆軍,打兩千辮子軍,這叫個什麼仗?



其次,段祺瑞的確不要錢,但是,段公館的一切花銷,都是公家包圓,連家裡的僕人,都在陸軍部領乾薪。他愛下圍棋,若干清客陪著他下,這些人,名義上都是陸軍部的顧問,每月百多大洋養著。他是不蓄財,但需要錢的時候,寫個兩寸寬的條子,到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甚至北四行,就可以取出幾百到幾千元來。他沒有房產,但到哪兒都有人給他的房子住,而且相當的奢華。他自己不弄錢,但卻從來不擋著部下弄錢的道兒,在皖系當家的那幾年,據八大胡同的人說,就數皖系的軍頭和政客花錢大方,千把萬地往窯子裡砸。他自己不好色,但手下的幹將,自徐樹錚王揖唐以下,幾乎個個都娶了八大胡同清吟小班裡的蘇妓做姨太太。段祺瑞跟袁世凱一樣,用人,捨得給錢,無形中,縱容了手下人的貪腐。



段祺瑞用人,有容人之量,信任哪個,一定大撒把,惹出簍子來,他卻能出面給你擔著。他手下的確有聰明人,比如徐樹錚,但這個小徐過於膽大妄為,每每獨斷專行。段祺瑞講規矩,奈何小徐不講,府院之爭之所以最後鬧得不可開交,馮國璋和段祺瑞差點決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拜小徐所賜。同時,段祺瑞也不大識人,吳佩孚也是他的學生,但他卻從來沒看上這個山東來的小個子。而對於酒色財氣俱佳的段芝貴,他卻青眼有加。在跟直系決戰的生死存亡之際,居然把兵都交給這個小段。



對於早就腐化的第七師師長張敬堯,他也是相當的偏愛,如果不是為了張敬堯,對吳佩孚有功不賞,他還不至於得罪吳佩孚,最終導致吳佩孚刀兵相向。當然,段祺瑞最大的失誤,還是發動南北戰爭。本來,聽從梁啟超的建議,站在協約國一邊,參加一次大戰,決策無疑是正確的。不僅得以暫緩支付庚子賠款,省掉了德奧部分的庚款,而且得到了日本大筆的貸款,為中國贏得了自庚子以來最好的國際環境。給在戰後爭取逐步廢除不平等條約,爭取關稅自主,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作為最有錢的北洋政府,卻把本應投到基礎建設上的錢,完善共和制度的錢,都投到了無謂的南北戰爭裡。原本,孫中山搞護法,另立政府,本是一場兒戲,沒有地盤,沒有軍隊,沒有人擁護,北京政府根本就可以無視之。然而,段祺瑞卻非要借這個機會,向南擴張,搞武力統一。擴張激起西南軍閥的恐懼心,反而使得孫中山的護法政府,有了後盾。段祺瑞自己沒有嫡系武力,要想開戰,只能花錢雇軍頭們打仗,代價之高,絕非當年的政府所能支持的。結果是把日本貸款,大把大把地丟在了水裡。何況在運行過程中,又用人不當,賞罰不明,得罪了能打仗的吳佩孚。最後鑄成大錯,導致北洋系大分裂,直皖開戰,活生生斷送了原本的大好局面。



至於第二次直奉大戰之後,段祺瑞短期出任執政,實際上已經成了傀儡。當然,當年三一八慘案為什麼執政府的衛隊會向請願群眾開槍,至今是個迷。可以肯定的是,開槍不是段祺瑞的命令,但事情發生之後,段祺瑞也沒有像很多人說的那樣,長跪不起,懺悔不已。至於吃素念佛,是他老早就做的,跟慘案無關。

 


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朱自清的情史病史曾因拒絕美國救濟糧而后悔

 


印象中朱自清是一個文筆優美的散文家,是一個「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的「民族英雄」。前者有他的《荷塘月色》和《漿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等199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朱自清全集》,其中的書信和日記,對於人們重新認識朱自清很有幫助。


 

在朱自清書信中,保留最多的是他與陳竹隱的情書。陳是朱自清的第二任妻子,兩人是在朱自清喪偶以後,經溥侗和葉公超介紹認識的。陳女士1904年生於成都,比朱自清小6歲。她16歲父母雙亡,完全靠自己努力考入北平藝術學院,向齊白石學畫,向溥侗學崑曲。溥看到陳竹隱孤身一人,便與葉公超共同作媒,成全了這樁婚事。當時朱自清已經是5個孩子的父親,而陳竹隱卻是年輕漂亮、閱世未深的女生。儘管如此,當陳小姐看到朱是一位正派而又孤獨的學者時,便產生側隱之心、愛慕之意。於是二人很快墜入愛河,這一點從他們的書信可以看出。


 

在《朱自清全集》第11卷中,收有二人的書信75通。從稱謂和落款來看,他們從「先生/女士」開始,經過「自清兄/竹隱弟」、「佩哥/隱妹」、「清/隱」,直到「親愛的寶寶/你的清」,可謂與時俱「近」。這與魯迅和許廣平的《兩地書》有點類似。不過,他們的戀愛沒有任何障礙,而魯迅和許廣平之間,還有朱安夫人。從內容上看,他們那幽默風趣、浪漫無邪的表達,實在令人羨慕。值得注意的是,陳竹隱雖然在文壇默默無聞,但她的水準不在朱自清之下。



比如二人在1930年冬天約會之後,朱在信中對陳說:昨晚在亞北的談話,似乎有些意思。至少我這個笨人這樣想。我佩服你那若即若離的態度,你真是聰明人!原諒我,我用聰明兩個字太頻了,但我慚愧,實在找不出別的字來說明我的意思。自然,更有意思的是我們的散步-其實應該老老實實說是走路!可惜天太冷了,又太侷促,……希望下星期有一個甜的-當然還是散步!


 

收到這封信以後,陳竹隱開門見山說:十一日信悉。我的態度是「若即若離」嗎?我自己倒不覺得。我只發見自己太憨直了,太欠含蓄。從來信中,我發現了新的原則:以「聰明」代「笨人」,以「笨人」代「聰明」;這樣一來,似乎字典都非重行改編不可。而在新的字典未出版以前,這筆帳仍然算不清楚,只有「由他去吧!」原來散步還有「甜」與「不甜」之分?這也是第一次知道。很盼望能實際領教,一笑。



過去,我一直以為大學教授都是些正襟危坐的老夫子;讀了這些文字以後,讓我對朱自清的認識有了很大改變。除此之外,朱自清究竟是怎樣「餓死」的,也是我心中的一個未解之謎。翻閱朱氏日記,可以看出他很早就患有胃病,但是並不嚴重。不過他愛喝酒,這對胃病的康復非常不利。比如他在19241116日的日記中寫道:「十時徐,在家中飲酒,有丐尊、綬青、叔琴、敏行、天縻等人,菜難為繼。……晚吃酒,開席而坐。」年輕時嗜酒,也許尚無大礙,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就會留下很大隱患。


 

果然到了193732日,他在日記中說:「近來胃口很壞,且一周來睡眠不好,略感憂慮。」不幸的是,全面抗戰的突然爆發和隨之而來的流亡生活,讓他的病情不斷加劇。到了1938127日,他在日記中又有「一多邀至新雅晚餐,胃病發作很厲害」的記錄。到了抗戰後期,他又患上支氣管炎,並出現腸道出血、體重下降,經常嘔吐,以至夜不能寐等症狀。抗戰勝利後,他的病情更加嚴重。194812日,他在日記中寫道:「胃不適,似痛非痛,持續約十二小時,最後痙攣,整夜嘔水。」幾天後,連藕粉、牛奶也吃不進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所謂不吃美國救濟糧,是指朱自清在一份聲明上簽字的事。據清華校史研究室在研究孫敦恆說:「19486月間,當一份拒領美國救濟糧的聲明送到他手上時,……他毫不遲疑地第一個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接著簽名的有吳晗、朱自清等110人。」這裡的他,不是朱自清,而是張奚若。這讓我想起一位未曾謀面的朋友,昨天是他逝世的日子。本來想撰文紀念,卻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只好放棄。


 

朱自清在簽名以後有些後悔,經過反覆思考,還是說服了自己。所以他在日記中說:「我在《拒絕『美援』和『美援麵粉』》上簽了名,這意味著每月使家中損失六百萬法幣,對全家生活影響頗大;但下午認真思索的結果,堅信既然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的政策,就應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個人的責任。」1948810日,朱自清因病去世,享年50歲。


 

朱自清長子朱邁先在高中時代就秘密加入組織,戰爭時期奉命潛伏於國民黨軍隊,據說他在桂林戰役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在1950年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卻以「匪特」的罪名被判處死刑。那一年他才3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