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2年3月3日 星期四

Yuki Mamiya

 







要麼立刻拿下基輔要麼戴反人類帽子

 


普京也算是流年不利聽信讒言,保證3天打下基輔5天全面控制烏克蘭,斬首澤連斯基建立親俄政府,個把星期解決問題就可以撤兵,然後再跟歐美扯皮談判,反正烏克蘭不加入歐盟是最低消費,其他就看普總的心情好壞了。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俄羅斯的戰術是“斬首行動”加“閃電戰”,將二戰德國和海灣戰爭美國的路數結合起來,爭取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結果打成僵持。烏克蘭居然頂住了俄羅斯的首輪進攻,並且在國際上引發越戰後最激烈反戰情緒,整個歐盟北約國家都行動起來,群起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進行,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科技,能源,金融,貿易等多方面的強力制裁。

歐美軍事上雖然沒有直接出兵,但是資金裝備源源不絕,標槍導彈打坦克,針刺導彈打飛機,北約各國從機槍到飛機甚至志願軍不斷出動,還迅速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申請。聯合國譴責俄羅斯侵略的協議得到多數成員國支持,俄羅斯經濟已經面臨崩潰的境地,能源出口已經被打壓,盧布貶值受到衝擊,銀行金融系統被破壞,排除出SWIFT美元系統,海外資產被凍結,甚至還有金融寡頭,國營企業,政府高管,科技軍工等等遭到針對性打壓,而且來自全世界的各種制裁不斷,現在聲稱要比對付朝鮮金正恩更嚴厲,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徹底孤立俄羅斯。況且俄羅斯國內反普京勢力抬頭,反戰示威波及全國數千人被拘捕,世界各國都有針對俄國的示威。

雖然眾所周知雙方現在的所謂談判各自要價過高,不可能達成任何協議,無非是為下一階段攻防做準備。客觀上說如果俄羅斯採用大殺傷性進攻武器,不擇手段集中優勢兵力打下基輔還是有把握的,實際上俄烏戰爭就是圍繞首都基輔來打,佔領基輔普京無論是談是和是撤兵才有了基本條件。外界計算俄羅斯50萬軍隊每天在烏克蘭花費200億美元,普京之前通過能源收入和多年儲備,為此次戰爭準備了近6千億美元,也就是說戰爭最多維持一個月。原本估計最多打3天,部隊準備的彈藥和補給只帶了4天的份額,現在已經耗盡得不到補充。要準備下一輪大規模進攻需要調動部隊,調整部署補充彈藥增加兵力。

所謂從遠東和白俄羅斯調兵說明前線兵力不足,最重要的還是後勤補給跟不上,這也造成了裝甲部隊擁堵的情況,並且烏克蘭天氣很快會到所謂“翻漿”的季節,對裝甲部隊行進非常不利。問題是打下基輔按照現在情況下,接下來怎麼辦反而充滿不確定性。烏克蘭政府在歐美支持下不可能被瓦解,所謂親俄政府建立起來也不具備合法性,即便是退兵對俄羅斯的制裁也不會解除只會更加嚴厲。現在冷戰後功能喪失的北約被徹底啟動,過去那套老程式執行起來仍然有效。

美英主導下各國將所有力量調整起來針對俄羅斯,以前的東歐華沙集團現在也是北約成員,力量比過去更加強大。普京一打烏克蘭申請加入歐盟變得順理成章,而且格魯吉亞等國也會跟進,如此俄羅斯對其的侵略被視為對歐洲的對抗,也就是挑戰冷戰後的歐洲和平秩序。接下來無非就是走當年打敗蘇聯的程式而已,最後的結果以前已經有答案了,長期各方位消耗下普京必輸無疑。
在軍事上普京所幸是歐美不會直接出兵干涉,否則就那些老舊坦克裝甲車重炮根本不是歐美優勢空中火力的對手,基本上被稱為活靶子也不為過,看以色列F-35配合F-16在中東打得裝備俄式裝備的國家抱頭鼠竄就知道。

現在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不到前蘇聯的1/20,除了核導彈和核潛艇多少有些威脅外,其他常規武器多數都是上世紀90年代40年前的水準,真要打全面長期中等規模的戰爭已經不具備實力。最重要的是打仗的錢從何而來。反觀烏克蘭與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接壤,其中數國邊境線漫長而且都是北約勢力範圍,烏克蘭反抗勢力隨時可以越過邊境得到補充,單靠軍事行動手術式外科切除不可能。

如果直接出境作戰等同正式通北約開戰,如此等於熱戰重新開打局面不可收拾,當年蘇聯打的都是冷戰沒有直接參與軍事衝突。普京近年受到西方打壓國內經濟凋敝民生困苦,疫情嚴重接近失控,所以此時再次祭起民族主義大旗轉移國內壓力,他以往能夠獨裁控制國內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出口所得利潤尚能維持國民生活,提供全免費的醫療和教育,日用民生品,糧食,肉類,能源等進行各種形式的政府補貼等。還有通過金融寡頭的利益輸送幫助其維持統治,然而現在這一切都化為烏有。最重要的是維持全面戰爭所需要的資金消失,如此就沒有了維持長期戰爭的最基本條件。

況且從部隊的實戰看也是士氣缺乏戰鬥力低下,居然對於裝備訓練不足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烏克蘭軍隊束手無策。不但沒有達到事前預訂的戰略目的,甚至連戰術手段都缺乏打成僵持。斬首行動打擊對方所有重要軍事設施,空降部隊控制對方交通樞紐,然後配合裝甲部隊包圍重心城市,然後收縮包圍迅速攻入城內再清理。但現在進展緩慢行動遲鈍,不得不將閃電戰改為攻堅戰,先包圍城市然後圍困縮小包圍圈,利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逐步清除後,再逐漸推進市區展開清繳。況且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剿滅烏克蘭反抗力量,戰爭長期化是必然的而且在歐美的支持下。現在連制空權都不能取得,歐美居然要派志願飛機參戰,烏克蘭甚至連像樣的空軍都沒有。從各方面看本次軍事入侵是普京受了誤導,情急之下的衝動之舉現在反而進退兩難。

現在戰爭拖下去對普京不利對烏克蘭有利,雖然從整體上講即便烏克蘭抵抗再強烈,也不能抵擋俄羅斯的優勢兵力和進攻,畢竟兩者的全面軍事實力相差太遠,只要普京不擇手段不計成本,最後還是會取得軍事優勢,但戰爭不可能短期內結束是必然的,如果長期化則對烏克蘭有利俄羅斯不利。普京現在如能迅速拿下烏克蘭,並且立刻撤軍可能尚存一絲希望,畢竟戰爭展開的時間不久,多少還有些迴旋餘地。一旦長期化哪怕打上一個月,對俄羅斯都是難以收拾的局面。至於普京的核武威脅無非是自保而已,主動發動核戰爭北約根本就沒出兵,何況他國也不是沒有核武選項。

烏克蘭作為主權國家被俄羅斯公然侵略並且造成重大傷亡,普京“反人類”的帽子是摘不掉的,現在他所謂的戰爭威脅迫使烏克蘭放棄加入歐盟,讓歐美真正覺醒到不置此人於死地,消滅俄羅斯獨裁者歐洲不會安寧,以往對其的綏靖政策徹底結束,接下來就是最終解決普京的問題。這裡面的選項很多北約當年就是這方面的專家,簡單將就內外勢力結合針對個人徹底剷除。

2022年2月25日 星期五

神前つかさ

 







拜登稱美國歐盟不出兵將俄直逼到懸崖死角

 


普京冒天下之大不韙進攻烏克蘭,拜登以靜制動公開宣佈北約不出兵,居然大破普京於無形之中。美國宣佈不會出兵也就意味北約不會出兵,如此等同於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單方面衝突,其他國家並不會參與,因為烏克蘭根本就不是歐盟國家和北約成員國。普京出兵頓涅斯克和盧根斯克又如何,2014年俄烏衝突下兩國已經通過公投宣佈獨立回歸俄羅斯,但當時俄國沒有表態才拖到現在,並且持續保持戰爭狀態。即便現在兩國獨立也所謂,無非是烏克蘭一直不承認而已。俄羅斯打下基輔易如反掌,以烏克蘭25萬左右兵力,缺乏武器裝備訓練,即便是佔領整個烏克蘭在軍事上也沒有難度。問題是打下烏克蘭建立親俄政府後如何,最後還是要撤兵否則就是長期駐守,更要負擔經濟崩潰下的烏克蘭談何容易。

 

俄羅斯雖然在近期的能源價格上漲和與鄰國簽署能源合同獲益近5千億美元,但疫情最嚴重時國際油價是負數,對俄羅斯能源出口打擊很大,現在無非就是平均價格而已。俄羅斯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已經失控,加之經濟衰退在國際上長期被打壓,反對派的勢力不斷增強,普京所謂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的承諾早已破產,雖然終身執政沒有問題,但是對於國內外的局面難於應付。只要疫情持續俄羅斯的經濟就會持續每況愈下,俄國民眾早就普京執政不滿,經濟下行民生難以為繼必然成為,推翻普京統治的最後導火索,因此挑動民族情緒發動戰爭刺激能源價格就成了唯一選擇。不但有經濟利益而且還能在外交上取得突破,並且可以轉移國內對疫情和經濟不滿的壓力。

 

應該說歐美忙於應付疫情,近年與“競爭對手”的消耗,挽救本國惡化的經濟,還有惡性通脹上升等因素下自顧不暇。美國又匆忙從中亞撤軍並且將軍力重心,從中東轉到壓太地區,歐洲的軍事力量有所削弱,如此給於普京可趁之機。普京遂發動軍事威脅逼迫歐美簽下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城下之盟,而且他也料定對方不會出兵直接預。只要軍事威脅持續油價就不可能降下來,不但對能源出口有利而且會使得歐美通脹惡化。如此他就有了與歐美討價還價的籌碼,至少多年的外交突破可以達成。問題是他現在採取軍事行動主動進攻烏克蘭下,北約現在表達不會出兵的情況下,普京成了破壞世界和平的戰爭發動者。他的敵人只有軟弱不堪的烏克蘭,歐美根本就沒有參與,如此就成了獨角戲,威脅烏克蘭可以得到政經利益,但真打了反而威脅解除,無非是斯拉夫人自己的事情。

 

接下來才是各種麻煩的開始,歐美必定對其採取經濟制裁,能源出口,盧布衝擊,國營企業,金融寡頭,政府高層,科技產品,海外資產等等,各種制裁陸續有來持續不斷,並且毫無疑問會長期化,在國際上更為孤立被邊緣化。況且還要負擔整個烏克蘭惡化的經濟為其買單,在能源出口必定受到限制的情況下難於維繫。俄羅斯對於歐洲無非就是能源出口一張牌而已,並且以遠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國可以供應葉岩油,歐洲無非是購買高價油而已,這也是美國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實際上並不存在能源問題,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消化罷了。歐洲國家中法國依賴核能,英國可以自給自足,最多就是德國的依賴程度較大,但已經宣佈只要不發生極端惡劣天氣的情況下,該國的儲備能源可以自給相當時間。其他國家的能源供應也可以靠美國解決,而且俄羅斯也不可能單方面中斷歐洲的供應。

 

接下來是烏克蘭打下來後怎麼辦,再找歐美談判對方未必理睬,戰爭發動者普京“反人類罪”是跑不掉的,此與實際的傷亡人數無關。即便再強調是民族矛盾但畢竟烏克蘭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侵略他國在對方並未主動威脅的情況下後果嚴重。即便打下該國也不要忘記阿富汗的教訓,消耗十年後在歐美支持下最後還是失敗收場。而且阿富汗遊擊隊當時還受到沙特,巴基斯坦和中國的援助,歐美就更不用說了從金錢到武器。普京依靠5千億美元發動中小規模的短期戰爭,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將冷戰後鬆散的北約重啟,現在新冷戰在普京出兵的一刻已經開打,無非是再全方位消耗俄羅斯幾十年。但要知道普京的軍事實力不到前蘇聯的1/20,經濟實力不到鄰國的一個省,甚至比不上小國韓國。除了能源和有限的武器出口一無是處。現在能源被斷掉武器出口受到經濟下滑大幅減少,試問普總如何維持國內的經濟民生。而且盧布被衝擊支持普京的金融寡頭和國營企業被打壓,雖然據稱普京其實是全世界最有錢的領導人,個人身價百千億美金計算但很快會被清算。雖然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有否決權,但歐美的制裁不受影響,即便有鄰國的支持但也受制於經濟衰退,全面為俄國經濟能源買單根本不可能。

 

侵略烏克蘭對於普京來講既是深思熟路也是一時衝動,歐美稱其16日進攻烏克蘭是欲加之罪,以俄國人的性格索性打了再說是過激行動。俄羅斯傳統上就無視長期戰略利益而自求短期效用,本次侵略烏克蘭亦是如此。打的目的最後還是為了談,現在真打了反而失去談的基礎。現在烏克蘭成了新冷戰的最前線,冷戰後的和平環境被打破,俄羅斯再次成為眾矢之的,不過前東歐盟友都成了其敵人。北約東擴到烏克蘭是到了家門口,但現在烏克蘭人作為敵人就在身邊。普京清除了烏克蘭的親歐盟勢力和軍事實力,很快就會收兵偃旗息鼓然後尋求和談。不過作為侵略者反人類罪犯,估計他今後在國際上日子不會好過,俄羅斯將被世界進一步孤立,內外針對普京的勢力將驟然加劇打壓。普京這次真是失算了,想不到拜登一句美國不出兵,歐盟置之不理俄羅斯失去了真正的敵人。至於烏克蘭即便重回俄羅斯的統治,對於全世界來講也談不上有多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