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別說購買使用軟體設計晶片都不可能就是科技冷戰



美國商務部在上週五(15)收緊華為出口禁令,要求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的外國企業供貨前,必須先取得出口許可。全球金融服務機構瑞信表示,全球約40%晶片製造商都使用到美國應用材料和Lam Research等公司提供的設備,而使用Cadence(中文名叫鏗騰電子益華電腦)、新思科技,以及明導國際公司(Mentor Graphics)等公司軟體的企業則高達85%。因此,要找到仍可以與華為合作的製造廠或晶圓廠幾乎是不可能的

瑞信亞洲半導體研究負責人Randy Abrams認為,由於中國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大部分交由台積電和中芯代工,除非在120天的寬限期過了之前找到解決方案,否則兩家公司預期都將停止生產供應給華為的晶片。最大合同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是華為近期轉單的方向,但其替代台積電的能力有限

金融時報》稱,海思半導體的麒麟晶片採用台積電16納米、12納米、7納米及5納米制程,占台積電約20%的產能,然而集邦諮詢(Trendforce)分析師Chris Hsu提醒,理論上中芯國際頂多取代16納米及12納米的部分,提供不了台積電能提供的更先進製造能力。華為手機更可能轉向聯發科的智慧手機晶片組。業內分析表示,由於聯發科的晶片不是訂制的,因此針對華為的美國新制裁措施並不適用。上個月,華為曾提到聯發科與展訊通信和南韓的三星,都是潛在的晶片替代來源

報導指,對華為而言最大的問題可能在電信網路業務,該業務占華為收入的35%。目前沒有替代廠商能為華為生產電信基地台用的ASIC(特殊應用晶片)。一名臺灣晶片業高層指出,華為和海思半導體從去年就開始積極囤貨,因此有可能完成現有的中國5G訂單,但除此之外,它們的網路業務看起來前景黯淡

除了禁止使用美國的半導體設備生產晶片的代工廠給華為生產晶片外,新規還禁止華為使用美系的軟體來設計晶片。芯智訊研究院首席分析師楊健指出,華為的基站及終端產品,儘管利用自研晶片及非美系晶片基本實現了對於美系晶片的替代,但是最為關鍵的晶片設計,特別是高端晶片的設計,仍然離不開到美系的EDA軟體。目前全球EDA軟體供應上主要是國際三巨頭新思科技(Synopsys)、Cadence(中文名叫鏗騰電子益華電腦)和明導國際公司(Mentor Graphic),這三大EDA企業占全球市場的份額超過60%

其中,市場份額最大的新思科技和鏗騰電子都是美國廠商。國產EDA廠商近幾年雖然發展很快,但是與美系廠商仍然有巨大差距。路透社報導,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Guo Ping)週一在華為的年度全球分析師峰會上說:求生存是華為現在的主題詞。科技研究公司CCS Insights副總裁Geoff Blaber表示,人們非常擔憂正演變成科技冷戰。

世衛4億美金老美不給了最後還是要靠韭菜炒蛋



世界衛生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里安星期三向媒體表示,美方每年超過4億美元的資助中,約有一億美元進入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專案,並為全球各種艱苦困境下的人們提供人道健康救助。美國一旦停止資助,將對全世界最為弱勢群體的基本醫療服務造成重大衝擊。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公開致信世衛總幹事譚德賽,批評世衛組織及譚德賽本人「在應對病毒大流行中多次犯了錯誤,為世界造成了極為重大的損失。」其中包括讚揚某方限制國內旅行,卻批評國際針對其的旅行限制;認同有關病毒不會傳人的說辭,推遲發佈大流行警告等等。

就此,強國與世衛組織星期三聯合啟動公益籌款行動。據新花社報導該專案由口福利基金會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起,通過近20互聯網平臺向公眾籌款。報導說資金將及時、分期匯入世衛組織帳戶。人口福利基金會還承諾,將通過官網和報告等形式披露相關資訊。

美國反正這4億美金是肯定不給了,某國先補貼了20億美金總算把世衛和譚書記的嘴給堵上,有些不應該說的細節還是別說為好,況且還是在世界1百多個國家聯合要求調查源頭的情況下,怎麼說也是對世界共同抗疫情有利,賠償也好援助也罷反正個首期的意思。之前到處惹火鬥爭不讓調查,現在又180度反轉再反轉同意了。

當然現在到處都缺錢資金到位恐怕還需要時間,眼前的1億美金缺口還是要靠韭菜炒蛋。現在疫情惡化下各國政府都在給人民發錢,但沒有窮人的地方所做的正相反。​​​​

疫情下亞非窮國理直氣壯提出所欠債務就不還了


紐約時報519日報導,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斯裡蘭卡,以及衣索比亞等許多非洲國家紛紛提出重組、推遲還款或免除今年到期的數百億美元貸款的請求。通過帶路資助全球基礎設施專案中結盟。自2013年該計畫啟動以來,強國已向多國提供了高達3,500億美元的貸款,其中大約一半國家被視為高風險債務國。

吉布地欠的債務躍升至其年度經濟產出的80%以上;衣索比亞所欠的債務占其年度產出的20%;而這個數字在吉爾吉斯斯坦則是40%。現在,隨著世界經濟的衰退,多個國家紛紛向表示他們無力還債。今年4月,巴基斯坦總理呼籲富裕國家和機構減免所有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兩周後,包括強國在內的20國集團宣佈凍結全球最貧窮國家的所有債務直至今年底。某方金融體系已經承受著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積累的沉重債務負擔。帶路專案無利可圖納稅人負擔沉重。

對於這些債務國的要求,如果堅持討價還價他們可能會聯合起來,披露接受貸款規模以及條款和條件。一些債務國稱依賴於秘密的雙邊談判網路,當地官員中飽私囊或讓他們同意不合理的條款。非洲增長最快的經濟體衣索比亞已要求免除部分債務,並代表非洲國家在談判中發揮主導作用。報導還認為,拒絕債務國的要求,可能會影響的聲譽。


官員在1月先是對此次疫情的嚴重性和傳染性輕描淡寫,最終瘟疫大流行隨後各國公開質疑其扮演的角色。學者丁學良在518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非洲總共持有3,650億美元的債務,其中強國擁有將近40%,非洲最主要的債權國之一。夏天時會有國家正式提出債務減免的要求,反正就是欠債又可以不還了。

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日本機構拆解華為P30手機發現國產零件少於5%



日本研究機構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拍攝的,一個華為手機P30 Pro的拆機視頻。華為手機總共由1631個零件組裝而成的

其中日本零件是869個,占到了手機所有零件的53.3%
其次是韓國的,是562個,占到了全體零件的34.4%
然後是臺灣的,83個,占到了總體的5.1%
然後是中國的,是80個,占到了4.9%
再就是美國的,是15個,占到了0.92%.

這個華為手機說起來,就是品牌是中國的,其它的都是外國的。日本研究機構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也對華為手機P30 Pro的零件做了一個價值的分類

美國企業提供了15個元器件,占比0.9%,成本為59.36美元,占比16.3%
日本企業的元器件數量最多,達到了869個,占比53.3%,價值23%
中國大陸的企業提供了80個元器件,占比4.9%,價值38.1%,因為螢幕的價格較高
韓國企業提供了562個元器件,占比34.4%,價值7.7%
臺灣企業提供了83個元器件,占比5%,價值7.9%

攻破7納米芯片就算是有錢也沒有那個時間



CounterpointResearch研究總監NeilShah指出,臺灣台積電在尖端技術實力、產能和規模上都領先中芯,例如,台積電已生產7奈米晶片約兩年了,中芯何時能量產7奈米晶片還是個未知數。由於台積電和中芯間的技術差距,美國的新出口限制,仍對華為造成巨大打擊。

知乎網題為美國封殺華為中芯國際能夠替代台積電的角色嗎的文章指出,華為極有可能在被逼迫的情況下進行重組,並利用代工累計的經驗和國家投入大筆研發經費,先花幾年進行和鞏固14納米的量產,然後國家投放資金集中精力攻破7納米,這一過程中還得花好幾年甚至十幾年來研發光刻機技術,使之能為7納米晶片提供服務,整個產業鏈在被美打壓後要恢復到目前水準,要十幾年和無數的資金

文章還認為,從悲觀角度來看,以後高端產品除了買辦的,很難再出口,企業要活下去只能靠國內市場支持和國家資金不斷砸。此外,中芯國際與台積電一樣,都大量使用了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商的設備,因此也在川普新規的限制之內,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如果繼續用美國設備為華為代工晶片,也會受到美國方面的制裁。況且晶片生產研發技術一旦被拉開別說是幾年,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正如現在的情況,想找替代品估計也是很難了。

到處鬥爭的結果是就算想買晶片估計也很難買到



外國傳媒報導,美國商務部在上週五(15)收緊華為出口禁令,要求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的外國企業供貨前,必須先取得出口許可。有分析認為,這可能將重塑整個科技業的供應鏈。瑞信表示,全球約40%晶片製造商都使用到美國應用材料和LamResearch等公司提供的設備。

而使用Cadence、新思科技,以及Mentor等公司軟體的企業則高達85%。因此,要找到仍可以與華為合作的製造廠或晶圓廠幾乎是不可能的。瑞信亞洲半導體研究負責人Randy Abrams認為,由於中國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大部分交由台積電和中芯代工,除非在120天的寬限期過了之前找到解決方案,否則兩家公司預期都將停止生產供應給華為的晶片。

科技研究公司CCS Insights副總裁Geoff Blaber表示,人們非常擔憂將可能不僅是中美針鋒相對,而且正演變成科技冷戰。報導指出,華為更可能的選擇是轉向聯發科的智慧手機晶片組。業內分析表示,由於聯發科的晶片不是訂制的,因此針對華為的美國新制裁措施並不適用。上個月,華為曾提到聯發科與中國的展訊通信和南韓的三星,都是潛在的晶片替代來源。

不過,對華為來說,電訊網路業務可能是更大的問題,該業務部門使華為成為全球科技巨頭,占總收入35%。對於為華為生產的基地台供電的專用晶片或ASIC,目前沒有其他可替代供應商。有臺灣半導體高管表示,海思和華為在過去一年都積極建立庫存,因此他們很可能在中國完成目前的5G訂單,惟除此之外,前景看起來非常差。

按照官媒的說法是否能夠滿足胡錫進的導彈要求


環時胡錫進稱需要千枚核彈頭和至少100枚東風-41戰略導彈,外交部稱這是呼吸機自己的想法,外媒最好直接找當事人查詢,他自認為比火箭軍還懂行。東風-41型洲際戰略導彈,2012年第一次試射,去年十一閱兵期間,官媒稱東風-41稱「火箭軍至少將配備3個旅36枚」,這說明當時還不到36枚。新華社報導還提供了更多細節,稱「十一閱兵的東風-41核導彈方隊,由火箭軍兩個戰略導彈勁旅抽組」。也就是說實際東風-41導彈只裝備了2個旅,最多24枚導彈

2010年,東風-41導彈就稱交付了部隊,但直到2016年正式列裝。20174月,火箭軍組建了第一個東風-41導彈旅,配備12枚導彈,部署在東北,準備使用北極彈道,瞄準美國,並號稱東風-41可攜帶10個分彈頭。2012-2017年,東風-41導彈共進行了8次試射,說明一直還在不斷改進,差不多每年要試射2次,所以只生產了12

20185月和201911月,東風-41導彈又進行了2次試射,說明仍然沒有通過最終測試,沒有解決大量生產的技術難題,無法大批進口關鍵的精密零部件。官媒稱「此前戰略反擊的主力是20枚東風5、十幾枚東風31和東風31A,由於它們存在射程、安全性等問題,所以美國早些時候的評價也不無道理」。沒有東風-41之前,官媒也大力宣傳的東風-31導彈,原來存在「射程、安全性等問題」,並承認了之前美國的負面評價。東風-31導彈也是2012年第1次試射,到2014年第4次試射後再沒有試射。目前東風-31導彈的數量,只有十幾枚,說明東風-31導彈的開發沒有達到要求,不得不轉向開發東風-41,東風-31有「安全」問題

官媒承認「東風31A系列導彈是首款固體燃料洲際導彈,但該導彈如果攜帶三個分彈頭時,最大射程只有8,000公里,無法滿足覆蓋假想敵全境的要求,如果要想達到11,000公里的極限射程,就只能攜帶單個彈頭……所以依舊保留了東風5系列液體燃料洲際導彈……但由於液體燃料的限制,該導彈只能在發射前,臨時加注燃料,耗時很長,考慮到美國強大的衛星偵查能力,該導彈發射前,只能固定於基地發射井內,才能避免被對方導彈摧毀。」


真正開始研發固體燃料的洲際導彈不超過10年,技術上還沒有完全成熟數量也非常有限。按照胡總的要求馬上搞個百八枚上千彈頭,估計不但需要大量時間和資金,短期內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況且對方這種東西的數量和品質都無法比擬,人家還有個戰略導彈防禦系統可以攔截,本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