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身份即將迎來爛尾潮,原因是2年前香港開放門戶,取消配額限制,大批量搞人才引進,僅2023年一年就通過了12萬人,現在基本結束總共20萬人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優才。因為門檻不高,花費不多申請方便。優才中的大部是通過「綜合計分制」,也就是按打分表遞交的申請,拿到的「臨時身份」。
拿到「臨時身份」要轉成「永久居民身份」是有條件的,需要在香港居住工作滿7年,並且在第3年、第6年和最後一年完成續簽,也就是3+3+2。從申請時間上來看,第一批通過優才拿到身份的人馬上要到期了,但續簽審核恐怕都難以達標,未來臨時身份將面臨取消。優才拿到續簽的幾個途徑:一是在香港定居,無論是創業、工作、讀書和生活都可以。算經濟帳租房加生活費一年少說30萬, 7年成本至少200來萬起。出入境對在港居留時間沒要求,但中間離港最好不超過183天。這個最容易拿到審批,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因為申請優才的多是內地中產,根本不肯可能拋棄飯碗奔赴香港。
二是在香港工作,地點無所謂內地也可以,但一定要在香港交稅。道理也很簡單,如果你不創造價值,不可能享受香港的福利。這個成本就比較難估計,7年大幾十萬的成本總歸是有的。如果2023年引進的十來萬人才大部份都留下,一年能為港府創造價值上百億,還不含各種消費。所以,前兩年港府無門檻地吸納內地人,還一度被看成迫於人口減少壓力的大放水,眞實原因是政治運動後香港本土移民走了50萬,絕大多數是年輕人和專業人士,政府庫房收入大減發出的稅表都收不回來。土地發展商聯合不投地,政府最大收入來源斷絕,只能靠大量短期引進大陸人填補,簡而言之港府要大陸人過來交錢。
問題是香港早已徹底大陸化,有錢的可以隨意去海外,花幾百萬赴港是否值得。引進所謂專才的計劃已經基本停止,既然是專才就應該不分國籍,不可能無限制輸入大陸人,香港地少人多消化能力有限,況且還有對本地人士的保護,短期内吸收幾十萬人需要花費大量精力,無論是語言文化,生活習慣,工作環境等等,大陸專才適應香港生活談何容易。港府當時面對突然的人口壓力迫不得已,引入人才融入大灣區中港一體是大勢所趨。問題是既然香港已成爲大陸,那大陸的就沒有來香港的必要了。
再看港府大陸化后連年巨額赤字靠發債度日,經濟凋敝民生困苦福利不保,再撐幾年進入經濟惡性循環,早已經是臭港,世界金融中心廢址,華南地區旅游小城市。花費幾百萬體驗香港高物價,高樓價,高生活壓力,還有本地人的嚴重歧視是否值得。新移民歷來在香港就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如此高額移民成本還不如直接去歐美發展。何況即便在香港就業,與本地人才相比也談不上任何優勢。香港以前是一國兩制的獨立地區,為全世界所接受屬於西方文化圈,現在《中英聯合聲明》都已經成了歷史文件,香港成了早年的上海,是否有必要長期居留見仁見智。
2022年的《優才申請》16396份,當年這批人是做了全面的準備問題不大。但後續港府突擊引入的大批所謂專才,完全是爲了填補本地人外逃留下的人口空缺,條件寬鬆之下,抱著只想沾光不想付出任何成本的心態,不居住、不消費、不就業,花個三五萬就想拿個離岸身份,簡直就是異想天開。優才本身不收任何費用,官網在線提交打分表還是全中文,填表就發身份証簡直就是做慈善。可是港府的3千萬投資移民項目現成的,而且不斷在推廣豈不矛盾。所以,續簽最穩妥就是定居成為新港人,甚至內地是重心也沒關係,只要證明你在香港生活工作交稅消費。簡爾言之就是港府需要你的錢,否則就取消資格再引進其他人。
當然還有個方法,就是小孩在香港讀書配偶陪讀,主申請人可以漂在兩地,但每年仍要在香港住一段時間。如果全家都不在香港,就只能提交續簽材料,在香港公司要麼有實際營運的公司,要麼有租房合同,消費流水和保險,甚至小孩參加輔導班的材料都可以。審核時稍有疑問需要補充資料,不合格就是自找麻煩。說香港身份因續簽難,批量爛尾的是危言聳聽,但相當部份會被取消身份是肯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