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歐洲紀念一次大戰中國勞工當年貢獻也不小


看英超經常發現英國人經常佩戴紅色罌粟花,有多少人知道這朵罌粟花上也有中國人血染的風采?

包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等等英聯邦國家一年一度紀念"終戰紀念日"。人們別上象徵著和平、安眠和哀悼的罌粟花標誌,紀念逝者,警示後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近14萬名中國勞工遠赴重洋來到歐洲,為參加一次大戰的英法美聯軍的勝利以及戰後和平重建做出的巨大犧牲和重要貢獻。

一張張老照片展示了主要來自山東和河北等地的中國勞工在法國各地包括前線地區的工作情景,有的在工廠做工,有的搬運炮彈、麻袋,有的挖掘戰壕、有的在修理鐵路、坦克。100年前,數百萬20來歲的年輕人分屬兩大敵對陣營,在法國前線的戰壕裡刺刀上槍,準備以血肉之軀以命相搏。一方是大英帝國(包括英國及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等英屬殖民地國家)、法國等協約國軍隊,一方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等同盟國軍隊。

191671日至1118日,英法聯軍對入侵法國和比利時的德軍發動索姆河戰役。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雙方首次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坦克、火焰噴射器、新式重機槍、手雷、毒氣等大量新式武器。
這次戰役發動的第一天,僅英軍第四軍就有20000官兵在前線陣亡,30000多人受傷。這還不包括其他英軍部隊、法軍和德軍的官兵死傷數字。在後來短短4個半月裡的拉鋸戰中,戰爭雙方超過100多萬軍人傷亡,其中大多是血氣方剛的年青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近14萬名中國勞工遠赴重洋來到歐洲,為參加一次大戰的英法美聯軍的勝利以及戰後和平重建做出的巨大犧牲和重要貢獻。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在19181111日停戰時,弗蘭德斯戰場上,湧現出漫山遍野、火紅的罌粟花。在罌粟花從中,是來自世界各地、特別是英聯邦國家的數十萬年青官兵的長眠之地。這些鮮艷的罌粟花不折不扣是"青春鮮血澆灌的"此後,包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等等英聯邦國家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終戰紀念日",人們別上象徵著和平、安眠和哀悼的罌粟花標誌,紀念逝者警示後人。

當年的一次大戰,實質上也是一次國際化的努力。與今不同的是,一戰的國際化以暴力形式進行,不論是當時國際秩序挑戰者還是維護者,經過暴力血腥較量,雖然戰場上分出勝負,但所有各方、所有人都付出巨大代價,背負上影響數代人的歷史創傷。一次大戰之所以是世界大戰,剛剛推翻帝制的中國人也無法獨善其身,受到國際流行的民族、國家等種種新概念的衝擊。

英軍招募的約9.5萬人編入英軍勞工軍團所屬中國勞工軍團,戰爭期間他們為英法美協議國軍隊從事搬運後勤物資軍火、修理道路、挖築戰壕、清掃戰場、掩埋遺體等後勤、工兵和人道主義工作。

索姆河戰役爆發一個多月後,第一批中國勞工抵達法國。隨後,大約13.5萬中國勞工分批前往法國、比利時,其中英軍招募的約9.5萬人編入英軍勞工軍團所屬中國勞工軍團,戰爭期間他們為英法美協議國軍隊從事搬運後勤物資軍火、修理道路、挖築戰壕、清掃戰場、掩埋遺體等後勤、工兵和人道主義工作。

即使是一戰停戰後的大約兩年裡,大批中國勞工仍然在歐洲各個前戰場上清掃戰場、修橋築路、掩埋屍體,為缺乏勞力的歐洲的戰後重建做出重要貢獻。一些華工死於遺留軍火爆炸、工傷事故和西班牙流感等種種原因。死亡人數各國的統計差距很大,從兩三千人到上萬人。

中國勞工軍團的犧牲和貢獻,不僅成為戰爭結束後中國外交代表在凡爾賽和會上理直氣壯、駁斥日本侵佔青島、維護中國作為戰勝國權益的鐵證,也是中國人和歐洲人一次大規模的民間交融。

雖然不幸的是《凡爾賽和約》沒有為中國主持公道,但這一事件激發中國人民族意識,對後來中國的風起雲湧的政治走向產生深遠影響。大多數中國勞工也沒有留在歐洲,但他們開啟了中國和歐洲近代最早的大規模民間文化交融。數千名中國勞工戰後留在法國,成為法國最早的華人社群。當年接觸到中國人的英國年青人也因此開始瞭解中國。


當年,身處法國隸屬英國勞工軍團的中國勞工們勤懇工作,不怕犧牲,他們的樂觀精神和重大貢獻也贏得了英國軍方和高層的肯定和讚許,並獲得英國政府嘉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