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2月14日,駐紮江西中央蘇區瑞金北面寧都,國民黨第26路軍除城北40公里的1個團外,全軍6個旅11個團1萬7千餘人暴動,帶2萬多件武器投共史稱“寧都暴動”。
第26路軍是馮玉祥西北軍,大革命時期中共派劉伯堅、陳延年(陳獨秀之子)、劉志丹、宣俠父、鄧小平、魏野賢等入該軍從事政治工作,劉伯堅曾任該軍總政治部部長。寧漢分裂後少數中共黨員潛伏下來,接受河南省委軍委領導為暴動打下伏筆。
1931年2月蔣介石命26路軍從魯赴贛剿匪。5月該部27師81旅在永豐縣被紅軍圍殲,損失3千餘支槍與無線電1部,被俘2千3百餘人。同時,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傳染病流行非戰鬥減員嚴重,導致部隊軍心動搖。此外,受到紅軍“窮人不打窮人”,“士兵不打士兵”、“紅軍歡迎白軍官兵拖槍加入紅軍”等宣傳,“九一八”後反內戰成為主流情緒,於是向總指揮孫連仲提出要求到北方抗日。
孫連仲向蔣介石請求北上抗日,未等蔣覆電便下令部隊離開寧都北開。蔣怒電孫連仲嚴令26路軍留在當地,並將嫡系許克祥和毛炳文中央軍,設置在廣昌一線阻擋第26路軍北返。如此該軍高級將領請假離隊,孫連仲本人脫離部隊到南昌“養病”。中共中央軍委委派從事王超任特派員,暴動前該部黨員已發展至十餘人,並發展“總指揮部參謀長”趙博生入黨。趙先找主力73旅旅長董振堂,74旅旅長季振同,兩人都同意參加暴動。
季振同出生於1901年,河北滄縣官屯狼兒口村人,1919年入北京馮玉祥當兵,逐漸遷升乃馮玉祥親信。1931年初,第26路軍南下剿赤匪,馮玉祥派人帶密信,囑他必要時可以抗日為名,假道將部隊拉回北方。此機密被地下黨員劉振亞得知,導致趙博生與季振同密商暴動。
最後“寧都暴動”獲得成功,1932年功臣季振同入黨,介紹人為朱德和周恩來。第26路軍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下轄第13軍、第14軍、第15軍;季振同為五軍團總指揮,董振堂為副總指揮兼第13軍軍長,趙博生為五軍團參謀長兼第14軍長,黃中嶽為第14軍長;蕭勁光為五軍團政委。
紅五軍團很快參加反“圍剿”作戰,參加“贛州戰役”成為紅軍主力。1932年3月“贛州戰役”失利後,中革軍委決定重新混編為一、三、五軍團,五軍團被分散拆開分給三個軍團。中嶽的紅15軍編入林彪的紅一軍團,趙博生的14軍編入彭德懷的紅三軍團,只有董振堂13軍留在五軍團。
混編消息發佈後原26路軍官兵群情激奮,當時已經入黨的季振同和黃中嶽等人,都有相同的相反:“共產黨終究信不過咱”。混編過程中季振同和另一些部隊幹部,對整編提出部份正當要求全部被否定。並且遭到紅軍部份領導的諷刺打擊,季振同深感憤怒心情鬱悶,稱自己是“空頭司令”。
1932年4月初馮玉祥派參謀長劉驥前往策反季振同,季沒有答應並將馮的信,交給信任的政委蕭勁光。同時,季振同向蕭表示自己想去蘇聯學習軍事,蕭電請中央中央同意。季還要求中央給他一點金子作路費也被同意。季振同離開軍團部,蕭勁光為他開了歡送會。
第十五軍長黃中嶽受到季振興同影響,在漳州期間表現多少有些思想消極,部隊已經被整編掉,也想離開部隊另謀去處。他做了一套便裝過“我這次到前方去,幹多少就多少,拖(拖槍)不動就算了。”如此被認為是有開“小差嫌疑”,但季黃兩人無非是有些怨言沒有行動。
4月12日“國家政治保衛局”接原26路軍潛伏黨員王超密報,稱季黃二人密謀反叛。4月19日“漳州戰役”前一天,一軍團偵察排在漳州荷花莊抓獲一名疑犯,搜出敵軍師長張貞簽發的秘密通報。經審訊此人叫劉佐華是馮玉祥,派來與季振同再次接洽之人。保衛局嚴刑逼供下,劉供認季黃有“叛亂計劃”和“同謀名單”。
“中央國家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長李克農報請周恩來批准,決定以“反革命罪”秘密逮捕季振同、黃中嶽等人。先批准季振同離開蘇區去廈門,半路上於汀州實施逮捕。此案一起被捕還有:紅五軍團參謀長、紅軍學校總教官朱冠甫;紅十五軍副軍長、紅軍學校總教官張少宜;紅五軍團經理處會計科長李聘卿;紅十五軍經理處副處長高達夫;紅軍學校俱樂部管理員蔡佩玉。
1932年8月3日,蘇維埃臨時最高法院在葉坪,臨時中央政府大廳對“季黃反革命案”進行審訊,最高法庭由何叔衡、梁柏台、劉伯承、陳壽昌、劉振山等五人組成。原告為代表國家政治保衛局的李克農,指控季振同和黃中嶽“參加寧暴根本就是投機”,“隨時隱藏著再做軍閥,毀滅紅五軍團的寧暴光榮歷史的反革命企圖”,並羅列大量“莫須有罪狀”。
最高法庭判決季黃等八人槍決無上訴權,但當時毛澤東與項英都沒同意。毛項認為:“季黃等均為參加寧都暴動者,對革命不無相當功績”;“季黃二人雖是此案主謀者,但曾為寧都暴動領導人之一,應減刑免死。”“朱冠甫、高達夫、張少宜等三人曾參加寧都兵暴,並且不是此案的主謀者可改為監禁。”
1932年8月10日,由毛澤東和項英簽署的中央委員會決議案如下:“季黃二人由死刑減為監禁10年”;“朱、高、張二人改死刑為監禁8年”;其餘劉佐華等4人“仍按原判執行”。此後,季黃等人一直被關押於瑞金縣九堡、麻田等地收容所。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在即,為甩掉包袱解除後患,中央政治保衛局經請示周恩來,將季黃等人處決於瑞金九堡大山之中,季振同年33歲。
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中央分局,十幾位原“寧都暴動”參與者,因項英認為他們“靠不住”,1935年2月下旬沒有任何證據下全部被殺。紅五軍團在長征中被當成炮灰,屢屢擔任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撤退任務,最後在長征途中消耗殆盡。董振堂最後隨西路軍在青海全軍覆沒,他頭顱被青馬騎兵砍下示眾。
1949年後毛澤東曾在中南海懷仁堂,某次高幹會議上提及季振同和黃中嶽,在“寧都暴動”中有功不該殺。1972年6月10日,在中央“批林整風”會上周恩來檢討:“五軍團兩個暴動過來的非黨人士季振同、黃中嶽,在寧都起義中起了關鍵作用,肅反時外面有謠傳,說這兩個人不安心想走。李克農向我報告,我也同意將他們逮捕,結果處死了。”
“寧暴將領”趙博生最後死於反圍剿,董振堂死於西路軍之戰。1979年6月,姬鵬飛、黃鎮、李達、王幼平、袁血卒、蘇進等,“寧都暴動”參與者上書中共中央,要求為“季黃平反”。不久,中央書記處批准恢復黨籍,在兩人被冤殺45年之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