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中國是否算二戰主戰場究竟消滅多少日軍

看了據說是社科院張某的文章,還是一份“不公開報告”。指八年抗戰中國戰場斃日軍數,只占日軍二戰死亡總數不到22%,中國戰場也未牽制日本陸軍主力。中國甚至不能完整消滅日軍一個聯隊,不能重新奪取日軍所占中等城市。中國當年是依靠蘇美參戰,才最後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日軍在中國損失133萬是累計數,包含傷亡兩個資料。“絕對死亡”日本統計,二戰戰死185萬人10萬傷殘共195萬。其中在中國八年戰死40萬人,只占日軍死亡總數不到22%。其餘18萬多日軍被英聯邦軍隊擊斃在緬甸,含中國遠征軍擊斃的1萬多日軍,9萬日軍在中國東北被蘇軍擊斃,其中包括諾門檻戰役。約120萬日軍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擊斃占總數的64%


日本陸軍二戰有“四大戰略集團”,本土“國內軍”含臺灣和朝鮮;太平洋戰場“南方軍”;中國東北的“關東軍”;關內“中國派遣軍”,八年抗戰中國對付只是“中國派遣軍”。1931年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占全東北,“東北義勇軍”和“抗日聯軍”,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被基本消滅。中國八年抗戰是在關內,與日軍“中國派遣軍”作戰。


中國戰場成為抗日主戰場,主要在1937-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諾門檻日軍慘敗于蘇聯紅軍後,重點加強關東軍到16個師團85萬人,無論數量和品質都居第一,每師團2.52.8萬人,而“中國派遣軍”僅約1.3萬人,武器裝備遠特別是火炮戰車等,遠不及關東軍的實力。


194112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居第一,“南方軍”40萬人,“國內軍”38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數第二位,但精銳大多抽調給南方軍品質大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南方軍成為最精銳的戰略集團,“國內軍”為抗擊美軍登陸大肆擴軍。“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大部主力抽調“南方軍和“國內軍”,中國派遣軍成為戰略預備隊戰力極弱。


日本投降時日軍總數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不到15%;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占9%。向以美軍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占76%。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被美軍消滅40萬人,日本空軍大部也是被美國消滅。美軍在太平洋上擊斃日軍120萬,整個師團全軍覆滅屢見不鮮,包括陸軍有5大主力師團,近衛師團和第1256師團。八年抗戰中國軍隊未能全殲日軍一個步兵聯隊,未能從日軍手裡奪回一個中等城市。


以上說法雖有一定道理,而且資料詳盡難以辯駁,但是其觀點多有偏頗之處。日本當年《田中奏摺》稱,“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佔領中國是日本主要目的。1937-1941年日本主戰場在中國毫無疑問。投降時日軍總數720萬,投降美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占76%。但“日本國內軍”不算“正規軍”,相當部份最多算“民兵”。關東軍也並非都補充“南方和國內”,44年“陽保衛戰”,101個軍就補充2個“關東軍師團”。


“關東軍”師團2萬多人甚至近3,“中國派遣軍”師團數量才一半。客觀說日軍部隊分甲乙類師團,甲類2萬多乙類1萬多人。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各有甲乙類師團。中國戰場1938年多是“城市保衛戰”,之後是“持久消耗戰”空間換時間,不以城市爭奪為目標。“該放棄的放棄,可堅持的堅持”,主要消耗日本的戰力國力,拖延時間等待國際形勢轉變,即蔣介石的“苦撐待變”,不能簡單以奪取城市判斷。


日軍國土狹小資源缺乏,整體戰略是“以戰養戰”,靠掠奪來支持戰爭。在中國戰場長期消耗,導致日軍必須開闢“第二戰場”,打通麻六甲海峽維持補給線,保持戰略物資暢通,補充資源維持中國戰場消耗。二戰日軍戰略目標以此制定,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多次戰術勝利,其實是不斷消耗日的本國力,沒有中國戰場日本主力抽調其他戰場,戰爭結束不可能是1945年,而且付出的代價更大。


中國無疑是二戰“戰勝國”日本也承認。日軍在中國陸戰為主受傷多死亡少,太平洋戰爭是海空戰和島嶼作戰,日軍死亡失蹤比例很高。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由於饑餓,疾病和營養不良死亡人數更高,“餓死的”比“戰死的”多。日本在南方戰場死亡130萬,日本學者也認為“非戰鬥死亡”遠高於戰死。


日本方面統計的二戰總傷亡數為195萬人,中國戰場上日軍被中國軍隊,斃傷俘總數為133萬餘人,不包括在東北“前六年戰爭”傷亡數,還有在滇緬作戰中國軍斃傷數。日軍在“滿洲”傷亡據日本統計,在1931年9月到1945年9月14年中,“東北抗日聯軍”和“義勇軍”等,抗日武裝斃傷俘日軍約為17萬2千余人,中方統計日軍被斃傷俘25萬人。以此計算中國戰場消滅日軍比例近7成。《小羅斯福回憶錄》認為日本在整個二戰中,傷亡總數287.4萬人,井上清《日本近代史》統計,日本在中國戰場的傷亡人數,達198.4萬也接近70%。即使以日本學者133萬人計算也達46%以上。


美國學者庫克斯和庫羅伊合著《中國與日本》,“八年累計日軍在華戰死44.7萬人,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死日軍總數113萬的39%”。中國在戰爭中對抗的應該算“兩支日軍”,即“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當然應該算“二戰主戰場”。從“七七事變”至“武漢保衛戰”,日本前後動員兵力98萬人,野戰部隊34個師團5個獨立混成旅團,自然是牽制了日軍主要兵力。


抗戰前日本有18個常設師團,稱甲種師團“四四制編”,人數多裝備好訓練有素戰鬥力強。這些精銳師團中,大都參加了侵華的初期戰爭。比如“松滬戰役”據日本軍部公佈,戰死19594名,負傷80243名,共傷亡近10萬人,這是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出版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資料。日本黑羽清隆所著《日中十五年戰爭》計算,東北的日軍傷亡人數,近 17萬人都是日軍主力部隊老兵。


日本“關東特別演習”針對蘇聯,總共才集中70萬關東軍人數不足,最大原因即在於中國戰場牽制大量兵力。服部卓四郎著《大東亞戰爭全史》記載,日軍參謀總長杉山元回答外相松岡說,“日本現在中國使用兵力太大,實際上(對蘇開戰)辦不到。”日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用於南方與英美作戰的地面部隊,只有11個師團加1個混成旅團,只占其地面部隊的20%,如此已打得英聯邦部隊毫無還手之力。同時在中國的部隊,35個師團加38個獨立混成旅。


戰前東條英機在1941年10月14日內閣會議上承認,對華戰爭四年以來,“日本傷亡已達數十萬,已耗費幾百億元的軍事開支”。1943年日本共70個師團投入中國39個,44年執行“1號作戰”,日軍動用51萬陸軍和1個航空軍。1944年,美軍總數1100萬人,用於太平洋戰場的僅98萬,只占其總兵力的8.9%,主要是日軍主力被中國拖死。1945年日本大擴軍陸軍師團達168個,其中在中國57個仍占到4成。


由於在中國長期消耗,日本國力削弱軍備軍費過度消耗,的裝備長期無法改善,彈藥費用過大影響武器研製生產。井上清在《日本近代史》,“從1937年對中國的全國侵略戰爭開始,至戰敗投降止,軍人、軍事人員及附屬人員,戰死病亡者約233萬人,下落不明和仍留在國外者,(1956年)為63千人,負傷人員和領取殘廢撫恤金者309000人,共達2874千人。而在太平洋和亞洲其它戰場上,斃傷俘共98萬餘人。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對抗拖住日本陸軍80%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