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抓壯丁》很多人都看過,其中角色“王保長”也算大大的有名,近年還有李保田演的電視劇,此劇原本1938年在延安創作,最後在50年代由話劇改編電影。至於真實性自然不用考慮,本來就是特殊年代創作的東西。
國民政府雖然北伐成功,但當時整個中國其實根本沒有西方式的徵兵制度。日本徵兵制是在1880年,日本凡年滿17歲至40歲的男子都必須服兵役。日軍現役軍人只有38萬人,但日本適合從軍的全部男性,總數超過1千萬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配補充。
當時中國軍隊一線部隊170萬人,根本沒有什麼預備兵力,這些部隊打光戰爭結束。抗戰前緊急訓練了50萬新兵,總數是日軍的20%,軍事素質不提了。國民政府剛北伐時僅控制廣東,徵兵無從談起只能募兵。中原大戰後控制了江浙贛鄂皖五省,多少算有些基礎了。1931年才通過《請迅速實行徵兵制以禦暴日案》。
但拖到1935年對紅軍圍剿成功後,才騰出手來開始兵役改革。1935年6月國民政府公佈《兵役法》,規定年滿18歲到45歲成年男性都有服兵役的義務。1936年9月8日,國民政府頒佈“徵兵令”,徵5萬新兵才算開始。常備兵役分為現役、正役、續役,但1937年全面戰爭就開打了。
戰爭爆發時政府甚至連全國戶籍資料都沒有,戰爭爆發後經過淞滬,太原,徐州,武漢幾次大會戰,這些打的都是大仗。1938年底一線部隊傷亡已經近百萬了,戰前總共170萬老兵50萬新兵,這麼短時間打掉一半,部隊只好在抗戰中邊打邊補。
戰時兵役政策基本形式即“抽籤決定”。將一地的男性壯丁編號,然後根據每家“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方式抽籤。抽中的壯丁編入地方政府“新兵營”,經過體檢訓練後,送到一線作戰部隊。當然在戰爭期間執行上問題不少是肯定的,但是“強抓壯丁”問題並不嚴重。1944年前,國民政府絕不存在大規模的“抓壯丁”行為。
自願參軍的“不算抓”,抽籤抽中的“不用抓”。“抽籤抽中”逃避的才是“抓壯丁”。但這種情況在哪國都得抓,因為這是國家法律規定的義務。“抽籤沒中”硬被抓走當兵的,才算是被“抓壯丁”,但事實上這一類情況非常少的。電影《抓壯丁》裡面也只有一人。
抗戰靠強行“抓壯丁”來補充,不可能有戰鬥力逃跑都來不及,根本不可能堅持到最後的勝利。抗戰中的22次大規模戰役,每次總兵力都在10萬人以上。1千多次大規模戰鬥每次兵力都上萬人,1萬3千多次中小戰鬥,都靠“抓壯丁”是不可能完成的。真實情況時千萬青年主動投軍,成為國軍將士拋頭顱灑熱血,抗日救國奔赴沙場為國犧牲,最後才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侮辱國軍士兵都是抓來的壯丁,用刺刀逼上戰場是不道德的。電影《抓壯丁》的四川省,川軍徵召的280萬壯丁和30萬現役川軍中,傷亡總數就高達60多萬人,犧牲的就有26萬之眾。難道這些人都是用刺刀逼著,上戰場和日本人去拼命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