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4年10月7日 星期一

近藤あさみ

 









岳飛墓前原本跪著5個人怎麼跑了1個

岳飛盡忠報國之心,帶著岳家軍奮勇抗金收復失地,最終卻被十二道金牌強行召回,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死於風波亭。陷害忠良嶽飛的那些小人,雖然享盡榮華,卻也落下了千古罵名,被後世唾棄。


明朝浙江指揮使李隆來到嶽飛墓前祭拜,想起一代忠臣良將,竟然慘死於幾個奸佞小人之手,義憤填膺,特地命人在嶽飛墓前做了秦檜夫婦、萬俟卨三人雕像,讓他們永遠跪在嶽飛墓前懺悔反省。 來拜祭岳飛的百姓們,對秦檜三人恨之入骨,常常拿來發泄,導致雕像破損嚴重,在嘉靖年間,浙江按察副使範淶負責重鑄三人跪像,他覺得張俊和羅汝緝也參與了謀害嶽飛,所以又增加了這兩人的跪像。但如今嶽飛墓前跪著的只剩下了四個。



當然不會是秦檜夫婦,因為秦檜是陷害嶽飛的主謀,在對金國的政治立場上他屬於投降派,嶽飛堅持抗金,才會被秦檜陷害。秦檜的妻子王氏,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陷害嶽飛,但在很多人為嶽飛求情,秦檜猶豫不決時,她勸說丈夫該殺的人就要殺,錯過這次,以後可能沒機會了,所以心腸毒辣的王氏,成為第二個跪著的人。至於時任監察禦史的萬俟卨,他與秦檜串通一氣,誣陷嶽飛,致其含冤入獄,他還極力打壓那些為嶽飛說情的朝廷官員。岳飛入獄後,萬俟卨多次對岳飛嚴刑拷打,始終沒有得到想要的供詞,最後只能偽造證詞,讓嶽飛冤死於獄中,因此他成了第三個跪著懺悔的人。



第四個跪著的人是與嶽飛,韓世忠合稱南宋三大將的張俊,岳飛曾是張俊的部將,同仇敵愾一起上陣殺敵,後來嶽飛憑藉著赫赫戰功,與張俊平起平坐,這讓善妒的張俊覺得接受不了,後來與秦檜狼狽為奸,在岳家軍中物色作偽證的人,促成了嶽飛的冤案。至於羅汝輯是依附秦檜的一名官員,在秦檜意圖誣陷嶽飛謀反時,羅汝輯為秦檜出謀劃策、推波助瀾,所以成了第五個跪著的人。



不過清雍正年間,李衛時任浙江總督來到嶽飛廟前祭拜,覺得羅汝輯只是個小人物,根本不配跪在嶽飛的墓前,於是命人將他的雕像砸毀,這樣五個跪著的人,又變回了四個,一直保留至今。

 

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フミカ

 














三上悠亜

 








積德行善之人子孫榮華富貴無比

 


清朝官員姚文田,是浙江湖州人。嘉慶己未年元旦,他的一位同鄉夢見自己來到一所官府中,在一片喧譁中,聽見有人大聲傳道:「狀元榜出來了!」但見朱門大開,兩個紅衣官吏手持黃旗步出,旗尾各掛著同色布條,分別寫著「人心易昧」「天理難欺」。這人醒後,不解夢中之意。姚文田考中狀元後,有人把這個夢告訴了他,姚文田沉思許久,猛然驚覺道:「這是我去世高祖說過的話啊!他當年任職皖江提刑時,獄中有兩人遭人誣告而被定死罪,我的高祖查明此事沒有證據,準備釋放他們,此時誣告者送來二千兩銀子,請他務必判那兩人死刑。我的高祖說:『人心易昧,天理難欺。如果拿了錢枉殺無辜,天理不容啊!』堅辭拒收賄賂。遭人誣告的兩人後來無罪釋放。旗尾上所書的,難道是這件事?」姚文田持己方嚴,為官耿直。嘉慶四年高中狀元,道光七年遷禮部尚書。(《北東園筆錄》)



儀州華亭有一位醫生,醫術頗為精湛,名叫聶從志。他的同鄉邑丞的妻子李氏曾經罹患重疾,一度生命垂危,幸得聶醫生的治療,得以康復。一天,她的丈夫前去鄰郡辦理公務,李氏謊稱舊疾復發、水腫,派人去請聶從志。聶從志到了之後,李氏對他說:「上次險些病亡,幸得先生治療,得以復生。考慮到世間之物不足以報答先生救命之恩,今天我願以身相報。」 聶從志一聽,驚懼不已,婉言力拒。李氏哭著哀求著,堅持委身相報。聶從志是位正直之士,豈會做這等有辱醫風醫德之事。他急忙轉身離開,逕自火速回家。李氏再派人去請,聶從志終是不來。等到夜裡,李氏盛裝打扮,直接推門進入聶的屋室。不知廉恥地糾纏著,聶從志奮力掙脫而去。這件事便到此為止,聶從志從來沒有對人提起過。



過了一年多,儀州推官黃靖國患病,昏迷之中被陰差帶入冥界作證,他本未到壽,冥官令陰差送他還陽。黃靖國還陽之前,有一個冥吏叫他稍留片刻,帶他來到一條河邊,只見獄卒揪著一個婦人,持刀剖她的腹部,為其洗腸。此時,旁邊忽來一位僧人說:「這個婦人是你同僚的妻子,曾想與聶從志私通,聶從志沒有答應。聶從志見美色而不動心,可謂善士。本來聶從志壽數六十,因拒色積德,神明為他延壽一紀(十二年),並每一世賜予他子孫一人當官。這名婦人則減壽十二年。為了去掉她的淫心,所以在此為她洗腸。」黃靖國素來與聶從志有往來,交情頗深。他醒後,專程趕至聶家,向聶從志詢問此事。聶從志聽罷,吃驚地說:「李氏與我私語時,沒有任何人聽到。而且她到我家時,只有我一人獨自在家。此事就我和那婦人知道。您是從何處聽來的?」黃靖國就將去地府的所見所聞,全都告訴了聶從志。過不久,此事漸漸地就傳開了。聶從志去世後,他的一個兒子科舉登科,他的孫子聶圖南則於紹興年間,做了漢州雒縣縣丞。果然應了僧人所說。(《夷堅丙志》)



福州有個廖封翁,年輕的時候做過郡吏。清嘉慶年間,海寇朱渥投誠,廖封翁獲得沿海居民通聯海寇的名冊,不下數百家。只見廖封翁說:「賊寇既然已經投降,那些人就不用再追究了。」於是將名冊投入火中焚毀。一會兒,他的上司有按冊誅殺的意思,卻遍尋不著名冊,只好作罷。廖封翁的一念之仁,使得幾百戶人家免遭滅門之災,救人的功德可謂無量。後來,廖封翁的五個兒子都登甲第,最小的兒子榜眼及第,官至尚書。廖封翁八十餘歲去世時,異香滿室。人做善事時不求回報,但善報之理卻往往真實不爽!明朝時,有一年輕人做買賣賠光了。一日走在街上,遇見一和尚,和尚對他說:「你是外鄉人吧?趕快回家吧,否則,你的屍身便扔在異鄉了。」年輕人聽後半信半疑,心想:如果是真的話,回家先把訂的親退了吧,免得誤了人家終身。於是拾掇行李匆匆往回趕。



這天行至一片小樹林,想歇息片刻,忽然發現路旁有一包東西,打開一看,啊,珍珠、瑪瑙、玉器閃閃發光。心想:這一定是給官家押送的,如果丟了,這押送人會招來殺頭之罪。於是包好東西守在路旁,一直等到傍晚時分,一差官騎著馬跑到近前,跳下馬來滿頭大汗,問年輕人可否見到一包東西。年輕人問包內何物,差官一一說明。年輕人一聽都對,把東西還給了他。差官檢視完畢,撲通給年輕人跪下,感謝救命之恩。並拿出重金答謝,年輕人執意不收,又匆匆趕路了。 一天夜幕降臨,又下起了小雨,正好行至一廟前,推門進去避雨,見一年輕姑娘也在避雨,他馬上退了出來,將廟門輕輕帶上,自己則在門外站了一宿。雨停了,天放亮,年輕人又趕路了。姑娘回家向兄長道說避雨之事,其兄長感嘆還有這等好人,騎馬追上年輕人,要將妹妹許配給他,並挽留多住幾日,年輕人說明緣由,一一謝絕。又一天行至一河邊,蹲下洗臉,一窩螞蟻順水漂來,他隨手撈起輕輕放在岸上,又開始趕路。



回到家鄉第一件事先跟岳丈說明緣由,提出退親。岳丈不允:生是你家人,死是你家鬼,此乃父母之命,豈能違背?嫁妝一切由我承擔,你只管成親吧!無奈只好順從。成親後,一天晚上,窗外電閃雷鳴,早起發現窗外地上有裂縫,剝開地面,露出兩大箱黃、白整壹千金銀元寶。從此年輕人又從新做起生意,買賣越做越大,成為本縣首富。他行善好施,救濟天下窮人,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善人,人稱「王善人」。但是他因此而不信和尚了,訂了一條規矩:施捨任何人,就是不施捨和尚、老道。一天濟公和尚登門化緣。門官稟報,王善人聽說是和尚非常生氣:和尚、老道一概不見!濟公和尚念了幾句詩,順著門縫吹了進去。王善人聽罷大驚:這和尚怎麼知道自己做的幾件事情?並點明自己做了善事改變了命運。王善人猛然醒悟:頭上三尺有神靈,做好事、做壞事上天都記著呢!善惡有報。為自己執迷不悟、怨恨和尚而感到慚愧。

 

一代神醫溫病學鼻祖妙手回春江南葉天士

 


葉天士(16671746),名桂,號香岩,別號南陽先生、晚號上津老人。江蘇吳縣(今蘇州)人,世居上津橋畔。其高祖葉封山從安徽歙縣遷居蘇州。其祖父葉時擅長兒科,醫德高尚,又是有名的孝子。父親葉朝采醫術更精,讀書也多,且喜歡飲酒賦詩和收藏古文物,但不到五十歲就去世了,當時葉天士才十四歲。葉天士十二歲時隨父親學醫,父親去世後,家貧難為生計,便開始行醫應診,同時拜父親的門人朱某為師,繼續學習。他聰穎過人,「聞言即解」、一點就通,加上勤奮好學、虛心求教,見解往往超過教他的朱先生。



葉天士從小熟讀《內經》、《難經》等古籍,對歷代名家之書也旁搜博採。不僅孜孜不倦,而且謙遜向賢;不僅博覽群書,而且虛懷若穀、善學他人長處。只要比自己高明的醫生,他都願意行弟子禮拜之為師;一聽到某位醫生有專長,就欣然而往,必待學成後始歸。從十二歲到十八歲,他先後拜過師的名醫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揚俊、王子接等著名醫家,無怪後人稱其「師門深廣」。一位上京應考的舉人路過蘇州,對葉天士說,他每天都感口渴。葉天士診斷後說他內熱太重,不出百日,必不可救,勸他別去考試。舉人應試心切,仍然北上。走到鎮江,他又向一老僧求治。老僧教他每天以梨為生,渴了、餓了都吃梨,堅持吃一百天。舉人遵囑而行,果然病癒。當他衣錦還鄉時,在蘇州又遇見葉天士。葉天士知道老僧醫術高明,就扮成窮人模樣,改名張小三,去廟裡拜老僧為師。他刻苦耐勞、勤奮好學,很得老僧喜歡。三年後,老僧說:張小三,你可以回去了。你現在的醫術已經賽過江南的葉天士了。葉天士趕忙跪下承認自己是葉天士,老僧很受感動。



山東有位姓劉的名醫擅長針術,葉天士想去學但沒人介紹。一天,那位名醫的外甥趙某因為舅舅治不好他的病,就來找葉天士。葉天士專心診治,幾帖藥就治好了。趙某很感激,同意介紹葉天士改名換姓去拜他舅舅為師。葉天士在那裡虛心謹慎地學習。一天,有人抬來一個神智昏迷的孕婦。劉醫生診脈後推辭不能治。葉天士仔細觀察,發現孕婦是胎兒不能轉胞,痛得不省人事的。就取針在孕婦臍下刺了一下,叫人馬上抬回家去。到家後胎兒果然產下。劉醫生很驚奇,詳加詢問才知道這個徒弟原來是大名鼎鼎的葉天士,心中很感動,就把自己的針灸醫術全部傳授給了他。



葉天士母親患病,他總治不好,又遍請城內外名醫,也不見效。他便問僕人:本城有無學問深而無名氣的醫生?僕人說:後街有個章醫生,常誇自己醫術比你高明,但請他看病的人寥寥無幾。葉天士吃驚地說:出此大言,當有真才實學,快請來!僕人請章醫生時說:太夫人病勢日危,主人終夜彷徨,口中反覆念著「黃連」。章醫生到葉天士家診視老太太後,細看過去的藥方,很久才說:藥、症相合,理當奏效。但病由熱邪鬱於心胃之間,藥中須加黃連。天士一聽便說:我早就想用黃連,因母親年紀大,恐怕會滅真火。章醫生說:太夫人兩尺脈長而有神,本元堅固。對症下藥,用黃連有何不可?葉天士很贊同,結果兩劑藥病就好了。以後葉天士便對人說:「章醫生醫術比我高明,可以請他看病。」



葉天士本來就「神悟絕人」、聰明絕世,加之這樣求知如渴、廣采眾長,且能融會貫通,因此自然在醫術上突飛猛進,不到三十歲就醫名遠播。除精於家傳兒科,在溫病一門獨具慧眼、富於創造之外,天士可謂無所不通,並在許多方面有其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在雜病方面,他補充了李東垣《脾胃論》詳於脾而略於胃的不足,提出「胃為陽明之土,非陰柔不肯協和」,主張養胃陰;在婦科方面,闡述了婦人胎前產後、經水適來適斷之際所患溫病的證候和治療方法;他對中風一症有獨到的理論和治法;他還提出久病入絡的新觀點和新方、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於精研古籍,他還十分善於運用古方。



史書稱其「切脈望色,如見五藏」,「治病多奇中」,十分神奇。他自己也說:「病有見證,有變證,必胸有成竹,乃可施之以方。」當時的尚書沈德潛曾為他立傳說:「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販夫豎子,遠至鄰省外服,無不知有葉天士先生,由其實至而名歸也。」可見當時其知名度之高。後人對其醫術總結說:診疾深明病源;立方不拘成法;投藥每有奇效;治療常多變通。史書亦稱「當時名滿天下」,為眾醫之冠。民間則普遍傳說其為「天醫星下凡」。傳記載其處理「疑難證」方法:「或就其平日嗜好而得救法;或他醫之方,略與變通服法;或竟不與藥,而使居處飲食消息之;或於無病時預知其病;或預斷數十年後:皆驗。」雖然史書盛讚其獨一無二的高超醫術,但對於民間廣傳的葉天士治病的神奇案例卻又不敢相信,稱其為「傳聞附會,往往涉於荒誕」,因而「不具錄」。若以當時老百姓的反映而論,葉天士可謂中醫史上醫名最著者。民間傳聞,特別是全國性的,絕非空穴來風,往往有其常人不可知解的原因,而「天醫星下凡」的說法也只有這一回。史官因為自己不能理解和接受,就「不具錄」其超常醫案,實為一憾。



以下僅就民間散見的記載和傳聞,選譯數節,以管窺豹,或可見其醫術之一斑。

葉天士從外面回家,驟雨沖壞了道路,一個造車的工人背他渡水。葉天士就對他說:「你明年今天會病死,現在治療還有救。」那個人不相信,就走了。一年後的那天,他的頭上長瘡瘍了,被人抬來葉天士家求治。葉天士給了他些錢,打發他回去,並對他說:「你過不了明天酉時啊!」果然第二天酉時前那人就死去了。又有一個人得了病,葉天士診斷後說,「現在還能治好,十二年後再復發就不能治了。」那人果然十二年後就死去了。有一年夏天,葉天士到一個鎮上去。人們聽說葉天士來了,就想裝病來試他的醫術。有個人剛吃了飯,跳過一個箱子就出了門,跑到葉天士那裡去。問他什麼病,他假裝肚子痛。葉天士按按他的肚子後說:「腸子要斷了,不能治了。」那人暗自好笑,就回到街上去講。話沒說完,就癱軟在地,很可憐地翻了幾次身就死了。人們才悟到他是吃飽喝足後跳躍,腸子快要斷了,就診時還沒有斷,後來大聲喧譁和動作,便腸斷而死。



一家富人娶了個新媳婦,得了癡呆病,什麼醫藥都沒有效。葉天士去診斷後,叫人在一間空房裡挖個池子,裝滿了髒東西,用木板蓋上,把病人抬到木板上俯臥著,靜靜地等候。一會兒,聽到病人開始呻吟,直到天明時才抬回內室去,她就神清氣爽的了。有人問葉天士是何原因,他回答說:「這是香氣太多而成鬱閉,用臭氣可以破解香氣而已。」鄰居的一個婦人難產,別的醫生已經處好了藥方。她的丈夫拿著處方來問葉天士,葉天士在處方上加一片梧桐葉做引子,嬰兒立刻就產下來了。後來有人也仿效葉天士在催產方上加梧桐葉。葉天士笑著說:「以前我用梧桐葉,是因為剛好碰到立秋的時節,現在不是秋天,用了有什麼益處呢?」



葉天士的外孫剛滿一歲,得痘症,痘發不出來,抱回家來請他醫治。葉天士覺得很難治。葉天士的女兒氣得直撞頭,對他說:「父親平常都說『痘無死症』,現在就單單外孫兒不能救嗎?那就讓我和他一起死吧!」拿起剪刀就要自殺。葉天士不得已,低頭沉思了好久,最後把嬰兒赤身裸體地抱到一間空屋裡去,自己出去和一幫人打鬥嘻戲。女兒想看嬰兒,門又打不開,叫了幾批人去催父親回來,父親正玩得高興,不聽女兒的話,女兒哭得死去活來。到了半夜,才去開門看嬰兒,痘出得很好,一粒粒就象珠子一樣飽滿晶瑩。原來那間空屋裡蚊子很多,叮咬嬰兒的皮膚就使痘發出來了。以上案例的診斷和治法,全是神乎其神、獨出心裁、出人意料之外,無論什麼書上也找不到。一般人喜歡解釋為「因時制宜,不拘古法」。但細想起來不那樣簡單。這些醫案很容易讓人想起古代扁鵲、醫和等具有超常能力的醫家。



乾隆某年,吳地瘟疫大流行,郡裡設置醫局救濟窮人,給他們免費看病,當地的名醫每天要去那裡看一次病人。有一個更夫,全身浮腫、遍體黃白色,到醫局去看病。名醫薛生白先到醫局,給他診脈後就揮手讓他走,並說:「水腫已經太厲害了,不能治了。」更夫走出醫局,剛好碰到葉天士到醫局來,從他坐的轎子裡遠遠地看到了更夫,便說道:「你不是更夫嗎?你這是中了驅蚊帶的毒而造成的,兩劑藥就可以治好。」於是就給他開了處方。據說薛生白因此羞愧成怒,把自己的居處改名「掃葉莊」;又傳說葉天士以牙還牙,把自己的居處改名「踏雪齋」。據他們共同的朋友沈德潛解釋,薛生白確有「掃葉莊」,但其名另有其意,不是為了侮辱葉天士才那樣改的。而葉天士至今也沒有人發現他有「踏雪齋」。



除精通醫術外,葉天士在其它學問的研究中也具嚴謹精細的治學精神,博覽群書、學究天人,使醫術和學術相得益彰。他覺得「學問無窮,讀書不可輕量也」,雖身享盛名,而手不釋卷,體現了學無止境的進取精神。後人也說他「固無日不讀書也」。他在醫學中治病救人的仁者之心,也體現在他的待人接物方面,故後人贊其「內行修備,交友以忠信。……以患難相告者,傾囊拯之,無所顧藉。」葉天士生前傷病盈門、日日忙於診治病人,無暇親筆著述。他留給後學者的寶貴醫學著作,全部都是他的門人和後人搜集、整理的結果。其中顧景文和華岫雲兩位門人的功勞特別大。



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湖,以其「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的闊大壯麗,輕輕捧著湖中心神秘莫測的君山,讓古往今來多少詩人墨客為之傾倒,留下無數千古傳誦的妙文和詩篇。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千百年來名湖蕩舟的遊人中,曾有一位中華醫史上的巨人,他那篇豐碑似的特殊經典,便是從一隻毫不特殊的小舟中盪出來的。兩百多年前的某一天,當時已經名滿天下的葉天士,帶著他的得意門生顧景文來到了洞庭湖上。天士忙裡偷閒,疲憊的身心在這湖光山色中頓感輕鬆自在。幾十年臨床實踐的經驗和細心的觀察,窮研醫籍、博覽群書加上深思熟慮而抽出的理論,都化作涓涓細流似的言語,伴著湖山的靈氣,經過顧景文龍蛇飛舞的筆端,流到了一頁頁的紙上。日復一日,紙上的文字又經梳理潤色,最終凝聚為名滿醫史的《溫熱論》的初稿。



在清代以前,中醫論治熱病大都用《傷寒論》的方法。明末清初的吳又可著《溫疫論》,才把傷寒與溫疫分別對待。雖然他對溫病理論的建立起了先導作用,但卻沒有分清「溫疫」和「溫病」的界線。葉天士首次闡明溫病的病因、感受途徑和傳變規律,明確提出「溫邪」是導致溫病的主因,突破了「伏寒化溫」的傳統認識,從根本上劃清了溫病與傷寒的界限。《溫熱論》開宗明義第一句話「溫邪上受,首先犯肺」,指明溫邪的傳入是從口鼻而來,首先出現肺經症狀,如不及時外解,則可順傳陽明或逆傳心包,與傷寒之邪按六經傳變完全不同。其中「逆傳心包」之說,確屬對溫病傳變認識的一大創見,也是對《傷寒論》六經傳變理論的一大突破。比如,熱病中神昏譫語一症,過去多從《傷寒論》燥屎下結之說。天士首先指出此症更重要的原因是「邪入心包」,並創立以清營清宮為主的方法,使用犀角、金汁、竹葉之類比較輕靈的藥物,避免芒硝、大黃等殺伐之劑。這不僅僅在理論上獨具隻眼,而且在治法上獨闢蹊徑,拯救了許多危急病人的生命。



《溫熱論》為溫病學說的形成,開創了理論和辨證的基礎。書中創立的衛氣營血辨證論治方法,表明溫病的病理變化主要是衛氣營血的病機變化。提出「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的從淺至深的認識原則,擬定了「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的治療大法。在診斷上則發展、豐富了察舌、驗齒、辨斑疹、白疹等方法。對一些常見急症熱病,如時疫和痘麻斑疹等,葉天士都有獨到看法和妥善治法,他也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醫家。他的許多治法方劑,經吳鞠通的整理而成為廣傳後世的效驗名方。《溫熱論》自問世以來,一直被後世醫家奉為經典、推崇備至,它不僅對溫病學,而且對整個中醫學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清代乾隆後期,又出現了一批研究溫病的著名江南醫家,其中皎皎者有吳鞠通、章虛谷、王孟英等,他們也都是葉天士的私淑弟子。



《幼科心法》相傳為葉天士親定,著名醫家徐靈胎盛讚其「精卓」。章虛穀改題為《三時伏氣外感篇》,因書中主要論述春、夏、秋三時溫病,以及一些有關兒科疾病的辨證論治。此書內容比較概括,但頗具實用,對溫病學說亦頗有發揮,與《溫熱論》有相得益彰之妙,也是後人推崇的經典著作之一。《臨證指南醫案》則系華岫雲收集葉氏晚年醫案,分門別類集為一書,每一門由其門人撰附論治一篇,門後附徐靈胎評議。書末附所用方劑索引。此書刊於1764年,體現了葉天士治病辨證細緻,善於抓住主證,對症下藥。其中溫病治案較多。後人稱其辭簡理明,「無一字虛偽,乃能徵信於後人。」美中不足的是,案中均未註明每次處方之後,病情的轉變和最後的治療效果。



《葉天士醫案存真》是葉天士的曾孫葉萬青,取家藏處方驗案編成。還有門人周仲升開抄錄而成的《未刻本葉氏醫案》等,也頗為流行。

此外,題為葉氏所作的醫案和著述還有很多,比如《醫效秘傳》、《葉氏醫衡》、《葉氏名醫論》、《葉天士家傳秘訣》、《女科症治秘方》、《本事方釋義》(有乾隆十年自序)、《葉評傷寒全生集》、《柯氏來蘇集評批》、《景嶽發揮》、《眉壽堂方案選存》、《三家醫案合刻》、《南陽醫案》等等。世間所傳葉天士注釋的《本草》,其中頗有心得之言。除上面提到過的門生和後人外,葉天士還培養了不少濟世救人的名醫。史稱「大江南北,言醫者轍以桂為宗,百餘年來,私淑者眾」。他的兒子葉奕章、葉龍章都是著名醫家,只不過被父親的巨大名聲掩蓋了。許多反映其獨到經驗和深邃醫理的名言,一直對後學起著啟迪和借鑑的作用。他的學說在身後二百多年的持續發展中,形成了中醫史上一個重要的醫學流派--「葉派」,在近代醫學史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葉天士在世八十年,臨終前警戒他的兒子們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這是一個對自己的言行極端負責的仁者之言。同時也顯示出他在醫學,乃至人生哲理的追求上所達到的極高境界。因為往上走得越高,就越知道天高遠不可及,越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足言。最聰明的人,大多是謙虛的人。在整個中國醫學史上,葉天士都是一位具有巨大貢獻的偉大醫家。後人稱其為「仲景、元化一流人也」。他首先是溫病學派的奠基人物,又是一位對兒科、婦科、內科、外科、五官科無所不精、貢獻很大的醫學大師。史書稱其「貫徹古今醫術」,他是當之無愧的。

 

2024年9月24日 星期二

日本人不吃飯,韓國人不睡覺,中國韭菜永遠不下班

 


東亞中日韓同樣深受儒教文化的影響,都是一生自強不息熱衷於奮鬥的「內卷王」。具體表現在日常學習生活工作中兩少一長:日本人吃得少,韓國人睡得少,中國人工作時間長。日本料理品相花哨份量不足,一份定食看上去擺滿一個託盤,但三口兩口扒拉下去只能吃個半飽。一碗拉面連湯帶水下去,多走幾步就消耗掉了。比較為清淡的淮揚菜還清淡,比份量少出名的上海菜更少,比廣東菜還少油少鹽,更不要說和大份的北方菜比,東北一個炒菜能餵飽一桌日本人。



日本公司女職員學校女學生的午餐更是少得讓人瞠目結舌,飯盒尺寸比鉛筆盒大不了多少,雖然米飯蔬菜肉類一樣不少,而且擺盤吸引但就是份量極少,幾口就可以吃完,硬是坐在那里吃了半小時。日本現在流行16-8減肥,23-1減肥法,就是一天一餐連續斷食1623小時。發達國家中美國的肥胖率首屈一指高達35%。根據2023年中國體超重人群占比34.8%,其中肥胖人群占比14.1%。而經濟高度發達的日本,成年人肥胖率卻只有3.7%。日本人的確超瘦還是餓出來的,遇到饑荒半個月肯定餓不死。


 

韓國平日淩晨一點街上人多得摩肩接踵和節假日一樣,尤其是韓國的年輕人的睡眠大概都被進化掉了。韓劇《黑暗榮耀》裡的女反派每天淩晨2點起床,空腹跳繩1小時,3點出發上班,四點鐘開始工作,一天只睡幾個小時。韓國綜藝《換乘戀愛2》裡的嘉賓們晚上九、十點吃晚飯,吃完飯繼續喝酒聊天到1點,3點出去散步,5點去健身。熬了一個通宵,早上7點鐘才上床睡覺,十點就要起床上班了,難怪韓國人一天要喝五杯以上的美式咖啡,血液裡都是咖啡因。日常普通韓國人不比節目的主角睡得多。韓國學生更加厲害,韓國高中生有「四上五落」的說法,就是一天睡四個小時的人才能考上好的大學,睡五個小時就會落榜。韓國人從小就練不睡覺,成年後更是都有熬通宵的本事。


 

在全年工作時長方面中國遙遙領先,成為全球平均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不但把懶散聞名的歐美人碾壓腳下,就連內卷和社畜著稱的日韓都甘拜下風。2023年韓國人的平均工時,連2000小時都沒到,日本人只有1607個小時。而中國韭菜以2450的工時領先,遠超第二名九條馬路。在歐洲人計劃推廣一週四天工作制,中國一周工作五天,每天不超過八小時都不可能。除了部分企事業單位和外企,雙休日對大多數的普通工作者遙不可及。招聘網站上標明大小周或者單休,一個月休一天很正常。即便有休息日工作郵件不斷,微信群常響,客戶電話不停。請了年假去旅遊也得隨時開手提電腦。下班休息對中國人而言是相對的,退休年齡改成63歲,公司請人36歲以下,工時太長就不計較了。何況現在外面被切割,內部被循環,開放搞活幾十年,一覺回到改革前,活下去不容易,有份工作不錯了。


 

日本人不吃是因為容貌焦慮,肥胖在日本會遭受嚴重歧視。韓國人不睡是因為社交焦慮,中國人不下班是生存焦慮。東亞怪物們都是深受儒家文化影響,運用到學習生活工作中,都是往死裡卷的節奏。日本人少吃幾口對身體好,韓國人少睡可以多些自由時間。而中國每根韭菜都是國有資產,人生最大的任務就是反復被收割,何況自古就是封建專制國家,現在又是偉光正當道反復被洗腦。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不息就是到死都沒有停的時候。

 

林庚白算準了民國一半名人的命自己卻被日本人算錯了

 


林庚白在民國時期也算得上是一位響噹噹的政治人物、詩人,更因為推算眾多名人命理「皆言之確鑿如響斯應」而被視為奇人。 根據《歷代蔔人傳》及其他史料的記述,1897年出生的林學衡,字庚白,號眾難,自號觀瀑主人,福建閩侯人。長大後曾經去法國遊學,歸國後任眾議院秘書長,後加入國民黨,1928年之後在南京先後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顧問、南京市政府參事,遊走於各派系之間。1933年在上海創辦《長風》半月刊。1941年,在重慶任立法委員,主張並堅持抗戰後移居香港林庚白擅長寫詩,是文學團體「南社」的著名詩人,有「詩怪」之稱。留有《庚白詩存》《庚白詩詞集》等。他還利用業餘時間研究中國命理學,尤其喜歡占卜,並著有《人鑒》,對當時不少名人的八字進行分析,並對他們的命運進行了預測。他還在上海創立命學院,以科學精神研究五行。



讓林庚白名聲大噪的還是他對袁世凱命運的預測。1915年,坊間傳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將恢復帝制。一天,林庚白在南社與其他詩友談論此事時說道,袁氏不當皇帝便罷,若做皇帝必定身死,自己已經為他批了命理。詩友們都不相信,都認為是個笑話。可林庚白卻很認真地說:「如果諸公不相信,我就將袁氏死期寫在牆上,屆時諸公再來驗看不遲。」大家還是沒有當真。19151212日,袁世凱預備成立一個君主立憲制政權,年號洪憲,定1916年為洪憲元年,改國號為中華帝國,首都北京,並準備在191611日正式登基。不過,在1213日,袁世凱提前在中南海舉行了百官朝賀會,算是確定了皇帝身份。只是消息傳出後,遭到了全國上下的反對。袁世凱登基典禮一推再推,直至被迫取消帝制,廢止洪憲年號。這不過才三個多月的時間。



191666日,袁世凱因尿毒癥去世。此時,南社成員想起了林庚白寫在牆上的袁世凱的死期,馬上前去查看,果然絲毫不差。林庚白因此名聲大噪,不少達官貴人、社會名人紛紛前來請他算命,而他每次收取五百大洋。這在民國可是钜款了,要知道,當時30塊大洋就可以在北京買一套相當不錯的四合院。1924年,林庚白出版了《人鑒·命理存驗》一書,收錄了118例他預言的名人的命運。當時有種說法,說他「掌握著當時民國一半人的命運」。從名單看,應該並不誇張。

這些人包括黎元洪、吳佩孚、唐紹儀、梁士詒、黃興、錢能訓、張謇、袁世凱、孫中山、馮玉祥、熊希齡、馮國璋、徐世昌、曹錕、張作霖、汪精衛、曹汝霖、胡適、陳炯明、孫傳芳、廖仲愷、梁啟超、顧維鈞、章士釗、康有為、林白水、徐志摩、梅蘭芳……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人物。



不妨列舉一些林庚白的預測和真實情況。他在研究了民國著名詩人徐志摩的八字後,預言他會死於非命。果然,1931年的11月,徐志摩在搭機去演講時死於空難,這讓他的紅顏知己林徽因傷心不已。對於康有為,林庚白則預言他命途多舛,早年四處碰壁,鬱郁不得志,隨後會迎來轉機,但不久之後的命運又呈現出先吉後凶的趨勢,大概會在71歲左右去世。事實也是如此,早年並不得志的康有為,後在光緒帝支持下推行戊戌變法,但百日後變法失敗,康有為逃往國外,1913年才回國。1927年在青島病逝,虛歲70歲那年去世。



除此而外,林庚白還成功預言了章士釗入閣、林白水橫死、孫傳芳入浙、廖仲愷死於非命、胡適文名甚響、梁啓超會遇到很多挫折、陳炯明作亂失敗、梅蘭芳有官運,中共建政後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等、張作霖在直奉大戰中受挫,等等。

1937年的一天,時任國民政府高級機要秘書、福建老鄉黃浚找到林庚白算吉凶,林告訴他半年之內有大凶。黃浚並不相信,大家也都覺得他詩酒風流,與人相處平和,能有什麼不好的事情?誰料想,幾個月後,黃浚被日本人收買,向日本駐南京總領事館洩露國民黨軍方關於在江陰封鎖長江航道、聚殲日本海軍於長江內河的情報,致使長江中上游南京、漢口、重慶等地的日本艦隊連夜逃遁。案發後,黃浚與其子都被處決。



民間還傳說林庚白曾經為自己批過八字算命,算出自己的命運中會有一吉一凶。一吉就是他娶了林徽因的堂妹林北麗,林北麗也是位才女,詩畫琴棋樣樣精通。雖然兩人年齡相差整整20歲,但郎才女貌的二人感情卻十分好。而一凶就是他算出自己活不過50歲,這讓他十分不安,不斷尋找躲避的方法,但終究沒有逃過自己的宿命。193712月,南京被日軍攻佔,林庚白帶著妻兒向武漢、重慶轉移。他每遭到一次日軍的轟炸,就要重新推算自己的八字,以尋找生機。



1941年,來到重慶的林庚白在國民政府中擔任立法委員,他結識了一位當時看相名家陶半梅,陶半梅預言他活不過45歲,並且會死於非命,但若逃往鄉下避難,或許可以躲過這一劫。結合陶半梅的看法和林自己對八字的重新推算,他決定到沒有戰爭的南方去,或許能逃過一劫。於是,林庚白舉家乘飛機前往香港。彼時,英軍占據著香港,確實沒有戰事。然而,到香港沒多久,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對美英宣戰,香港也成為了日軍侵略的目標並被很快占領。當時,立法委員的身份並不會給林庚白招來殺身之禍,但日軍的情報卻出了錯誤,誤將他當作國民黨中央委員,因此下令對他進行搜捕。



1219日下午,出門購買食品的林庚白被附近的日本憲兵發現,遂要求他接受檢查。林庚白很恐懼,反而轉身往家的方向逃跑,日本憲兵當場開槍擊中了他的心臟。如那位看相家所言,林庚白就這樣死於非命,虛歲剛好45歲。夫人林北麗聽到外面聲音出門觀看,也被擊中臂膀受傷。因為處於戰爭中,林庚白死後被草草掩埋在香港天文臺道的菜田之中。可嘆一代才子雖然算出了自己的命,卻終究逃不過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