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Asami Tani

 







金三胖借10萬特種兵給普總吃烏東撈面


 

俄國外長拉夫羅夫最近要到朝鮮訪問,據說是談向金三胖商討借兵一事。俄羅斯由於在烏克蘭的戰爭消耗,現在兵力嚴重缺乏除借助瓦格納雇傭兵外,還打算從敘利亞聘用有經驗的雇傭軍作戰,事實上目前在俄烏戰場已有上萬俄雇傭兵參戰,但是整體上數量不多也不能執行正規的作戰任務,只是擔任一些防守後勤方面的任務,至於所謂車臣部隊完全就是作秀而已。

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消耗俄羅斯兵力嚴重不足,而且整體上士氣低下戰鬥力有限,目前俄羅斯也沒有進行全面的戰爭動員,目前所動用的20萬兵力已是極限。作為全世界除美國外軍事最強權,經歷歐美政經軍事等綜合打擊下,最近俄羅斯甚至發展到去伊朗採購無人機的地步。所謂的高科技戰爭實際上也不是以兵力決勝負,但俄烏戰爭展至今作戰方式談不上太多高科技元素,最近甚至返回到第一次大戰的水準,完全是地面火力制勝下的陣地戰。目前俄羅斯已經控制部份烏東地區,採用的方式是利用優勢炮火將目標轟平,然後進行逐步蠶食如遇抵抗立刻撤出,再用火力重新控制後控制。部隊進攻非常謹慎緩慢,避免開戰以來的四面開花亂打一氣。

俄羅斯在歐美優勢電子幹擾下現在甚至完全不敢出動空軍,並且部署大量戰術導彈攻擊對方無人機,進攻方面則是炮火進行大面積低精度的地毯式火力攻擊,開戰初期的所謂高科技武器引導下的斬首行動加閃電戰已經被放棄,後續的優勢裝甲部隊長驅直入也已停止,現在完全轉入陣地戰拼火力。客觀上說俄羅斯歷史上素來最重視炮兵的運用,戰爭發展到現在居然是火箭炮,自行火炮,牽引式重炮,炮兵雷達等,雙方以炮兵決定勝負,甚至連巡航導彈攻擊都消失了。俄羅斯以此戰術控制了烏東部份地區,普總已經下令當地的部隊進入休整,但攻擊烏南不順利幾乎沒有進展。

而歐美多國最近到烏克蘭召開戰後重建的會議,十幾個國家分割區域各自負責烏各地戰後重新。甚至計算了重建金額大致為7500億美元,部份來自沒收的俄國金融寡頭資金,還有俄羅斯被扣留的國家資產,其他還可以戰後用俄羅斯資源抵換,歐美再提供部份資金援助。對於俄羅斯在東部地區的進攻優勢視而不見,甚至公開表示俄羅斯必輸無疑。由於現在戰爭倒退到一戰的陣地火力戰,歐美正在不斷將先進陸軍裝備調往烏克蘭,主要是各種火炮和炮兵雷達。俄羅斯利用優勢炮火攻擊目標後需要步兵佔領,因此需要更多兵力下有了向朝鮮借兵的傳聞,並且以提供經濟能源軍事援助作為代價。

據說小金對此事非常贊同打算出動10萬兵力,從遠東地區集結後直接調往歐洲助戰,現在真能幫助俄羅斯解決兵力燃眉之急的也就只剩下朝鮮。如果真能成事俄羅斯兵力增加到30萬會改變戰場形勢。朝鮮出兵海外還會引發連鎖反應,美國甚至會考慮聯合韓國進攻朝鮮,如此朝鮮半島會再次爆發所謂韓戰,甚至會引發美國競爭對手的直接對抗。至於朝鮮軍隊戰鬥力如何,外界對此難於做出正確判斷。朝鮮有百萬軍隊出動10萬正規部隊難度不大,但是朝鮮一般軍隊戰鬥力低下,由於缺乏糧食每日每人只有2百克食物的供應量,因此別說正常的軍事訓練,甚至執行基本勤務都不能保證,這種部隊出動幾乎沒有戰鬥力可言。

如出兵必然是朝鮮著名的特種兵,朝鮮是世界上將特種兵作為戰略部隊使用的國家,特種兵數量世界第一居然有十萬人,而且從糧食到軍備方面優先保證,相當部份是全訓部隊甚至有攜帶戰術核炸藥包,進行特種攻擊的自殺部隊。歷史上也曾有潛入韓國進行特種作戰成功的記錄,並且對於領袖絕對忠誠據說有相當戰鬥力。客觀上說俄烏戰爭還沒有進入步兵對決的階段,現在炮火制勝下也談不上兵力數量優勢,直接步兵衝鋒拼刺刀機會更少。城市攻堅戰兵力優勢也難於顯示出來,不過增加1/3兵力無疑對俄羅斯有很大幫助,至少可以參與二線的防禦和後勤任務。甚至可以發動滲透,遊擊,偵查,斬首和突襲等多種特戰作戰,這種作戰方式本身也非常適合目前的烏克蘭戰場。

朝鮮以志願軍方式出動在歷史上已有先例,而且一定會改變目前俄烏戰爭的軍力平衡,經過一輪消耗後朝鮮甚至可以持續增兵。不過,客觀上說朝鮮即便出兵,能夠在戰術上取得部份優勢,而在戰略上也無濟於事,歷史上俄軍的素質,裝備和戰鬥力怎麼都比朝鮮強。況且在歐美主導下北約和其他數十國家,集結全部力量全力支援烏克蘭之下,長期軍事消耗下俄羅斯能夠支撐多久。現在烏克蘭利用高科技裝備,集中攻擊俄羅斯的軍火庫,能源倉庫,指揮部和物資中心等,已經遏止住了俄羅斯軍隊在南部的進攻。現在從伊朗買裝備從朝鮮借兵,實際上說明俄軍經過消耗難以為繼。

況且從亞洲調兵到歐洲作戰,區區10個師也是杯水車薪,就以二戰來講德國當年攻佔基輔,全殲蘇軍85萬部隊都用了超過50個師。現在面對多年未經歷過戰爭考驗,戰鬥力有限飯都吃不飽10萬朝鮮部隊,無非就是歐美先進武器下的炮灰而已。美國也樂見朝鮮將主力部隊調到烏克蘭被消耗,俄羅斯也是流年不利幾個月前還是“世界軍力第二”,現在居然發展到要向“三胖”借兵的地步。


2022年7月11日 星期一

安倍被暗殺背后顯示出來的古怪含義

 



安倍晉三被暗殺震驚全日本,雖然歷史上日本先後有7位首相被暗殺,其中包括安倍的外公岸信介。安倍之死引發多方猜測,究竟殺手的動機為何,兇手山上哲也本身並無精神方面的疾病,而且蓄謀已久一定要殺死安倍,從他製作的土造手槍看結構並不複雜,材料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輕易得到,近距離發射這種類似鳥銃的武器殺傷力巨大,最後安倍由於失血過多而死。

 

這種政治暗殺都是經過多方暗中操控下的精心設計,即便抓到兇手也查不到真相,最後一定會成為歷史謎團。從安倍之死造成的結果來看,自然會對整個東北亞政經軍事外交局勢產生重大影響,詭異的是暗殺後的連鎖反應實際會被各方所接受。安倍任內極力推動的修憲在其死後,參議員超過2/3多數通過後經公投,和平憲法條文很有可能被取消,日本成為真正的正常國家,二戰戰敗國的限制被去除,日本就可以整軍經武向海外派駐軍隊。特別是安倍任內與美國大力發展各項軍事合作,採購軍事裝備甚至將日本軍隊武器美規化,雙方的軍事合作加強。在協防臺灣問題上,安倍曾經公然表態支持,因此修憲成功後,此事基本就是確定無疑。

 

安倍在20062012年兩次當選日本首相,第一次執政不久就以肚子不舒服辭職,他當時想與中方進一步合作改善關係對美國態度模糊,很快被趕下臺導致他再次上臺後態度親美,甚至剛當選就打算訪問美國遭到奧巴馬政府拒絕,認為根本沒有必要也無所可談。他二次上臺後針對中俄的迅速崛起,提出制約政策現在所謂印太戰略區的設想,其實就是由他最先提出特朗普執行的。安倍任內對中方的態度日趨強硬,因此獲得美國認可下成了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因為中美關係從2012年新領導上臺後急劇惡化,美方希望減少對日制約以遏止中國。

 

如果中美關係還是處於冷戰後的蜜月期,安倍不可能執政如此長時間,實際上美國樂於看到日本經濟繼續衰落,當年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打壓日本經濟,刺激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導致其常年經濟不景氣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國,而當時美國的國策是扶植中國限制日本,至少在經濟上消減日本的整體實力。現在由於中美關係惡化貿易戰疫情戰等各方衝突刺激下,前者已經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因此二戰後對於日本的限制解除,現在要儘快扶持其成為遏制競爭對手的軍事強權,所以安倍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由於特朗普政府與對手公開為敵搞切割,而日本經濟與對手勾兌很深,加上疫情日本國內防控不利,安倍基於各方壓力以退為進下臺,使得日本避免立刻選邊站爭取時間觀察,如果特朗普連任則安倍不會自動下臺。

 

安倍隱退通過幕後操控日本政局,所謂身體不適之類的把戲他已經是第二次玩弄了。事實上現在的內閣“安倍派”議員數量還是排第一位的。岸田文雄的政治勢力遠比不上安倍,而且還需要後者的支持,現在他有近5成的民意和支持率,也想擺脫安倍的控制但無奈實力不濟,但現在安倍一死反而岸田可以吸收部份安倍勢力,如此對于他執政有利不再受人控制。況且他的對中政策遠比安倍緩和,日本內部親中派勢力也很強,因此各方合作下對於岸田執政相當有利。

 

日本修憲海外出兵協防臺灣支持美國自然是後者願意看到的。安倍之死促進了這一事態的進程。歐美現在集中所有力量對付俄羅斯,抽不出精力在亞太重點打壓競爭對手,因此希望日本能夠擔負更大的責任,因為日本本身海空軍實力在亞洲處於前列,對於遏制競爭對手作用重大,對於協防臺灣重要性顯而易見。等歐美徹底解決俄羅斯問題後,然後在亞太聯合日韓臺印等國,最後全力解決競爭對手,而現在是所謂最關鍵的微妙時刻。日本國內民眾對於修憲取消和平憲法還是有一定爭議的,因此安倍之死無疑促進了事態的發展。

 

日本媒體已有影射兇手曾經的海上自衛隊身份,似乎有日本軍方牽涉其中的嫌疑,畢竟軍隊歷來是希望能夠重新恢復以往正常軍隊的身份,而不是長期屈從於美國之下沒有獨立地位。只要修憲後軍隊可以海外出兵,承擔更大的國際義務和責任,如此可以徹底擺脫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限制,成為正常國家如同德國一般。和平憲法的重點是日本不能夠主動參與任何形式的戰爭,然而軍隊對於如此限制常年來都是相當不滿的,因此修憲後日本軍隊將擔當更大的責任,最後成為正常國家軍隊不受限制才會有全面發展。

 

所謂競爭對手也樂見安倍之死因為他是近年對手最大的敵人,而且破壞了二戰後整個東亞的格局。美日聯盟以前在軍事層面只是形式上,但共同出兵協防臺灣則是內容上的實質行動,簡而言之二戰前的所謂“大日本皇軍”又開始進行軍事行動了,雖然日本天皇對於安倍激進的對外政策持質疑態度。鷹派安倍一死無論如何都會在日本政壇造成一定混亂,因此競爭對手可以利用此段時間加以滲透,並且通過各種管道影響日本政局的未來走向。否則安倍會通過其影響力,不斷加速日本軍事力量走出海外,展開對競爭對手的打壓。

 

綜合各方立場看安倍之死並非一起簡單的政治暗殺事件,因此他居然居然被一個中年男性,沒有任何明顯殺人動機下,輕易突破警方安全防禦,近距離射殺前首相成功也就不令人奇怪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非死不可。